一种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7647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包括套管和支架,所述支架具有用于连接上述套管的焊接端,该焊接端包括两个朝外开口的弧形的焊接臂,上述套管的两端端口分别形成有沿周向朝外径向翻折的翻边,上述两个焊接臂的形状分别与套管的表面相匹配,且各焊接臂分别夹持在套管的两端并分别位于对应翻边的内侧,各翻边与对应的焊接臂之间分别沿焊接臂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一焊接缝,同时在各焊接臂的内侧沿其延伸方向设置第二焊接缝;还涉及该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的加工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了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整体重量以及制造成本,并且加强了套管的焊接强度,且加工工艺的工序简单,加工精度高。

A Welding Structure of Rocker Arm Front Casing and Its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elding structure of rocker arm front sleeve, which comprises a sleeve and a bracket. The bracket has a welding end for connecting the sleeve. The welding end includes two arc-shaped welding arms with outward openings. The two ends of the sleeve form flanges with circumferential and outward radial folding respectively. The shape of the two welding arms matches the surface of the sleeve and each welding arm matches the surface of the sleeve. The joints are clamped at both ends of the casing and located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corresponding flange respectively. The first welding seam is arranged along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welding arm between each flange and the corresponding welding arm, and the second welding seam is arranged along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inner side of each welding arm.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he welding structure of the front casing of the rocker arm is also involved.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reduces the overall weight of the welding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cost of the rocker front sleeve, strengthens the welding strength of the sleeve, and has simple processing procedure and high processing accur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及其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底盘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汽车轻量化技术的持续推进和800MPa及以上强度钢板的普及,单片式麦弗逊控制臂得以出现。单片式麦弗逊控制臂需要在其前部安装纵向(整车方向)的衬套,而此结构的套管无法在冲压件上一体冲压出来,必须额外的焊接一个套管。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套管受力要求,往往需要在套管上附加一层加强板。虽然该加强板能起到加强套管焊接强度的作用,但是附加的加强板使得原本的减重效果降低(相对于双片结构),同时增加了焊接的复杂性,进而增加了加工的难度,使得该单片式结构相对于双片结构丧失了成本和重量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重量轻、焊接方便且焊接强度高的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工序简单、加工精度高的上述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的加工工艺。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包括套管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用于连接上述套管的焊接端,该焊接端包括两个朝外开口的弧形的焊接臂,上述套管的两端端口分别形成有沿周向朝外径向翻折的翻边,上述两个焊接臂的形状分别与套管的表面相匹配,且各焊接臂分别夹持在套管的两端并分别位于对应翻边的内侧,各翻边与对应的焊接臂之间分别沿焊接臂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一焊接缝,同时在各焊接臂的内侧沿其延伸方向设置第二焊接缝。作为优选,各所述焊接臂分别与对应的翻边相抵,从而能使套管与支架的焊接结构更加稳固。为保证套管与衬套压装的配合精度,所述套管的直径为57.7mm~57.8mm,从而保证压装衬套后的压出力控制;由于套管需要卡在两侧的焊接臂之间,为保证焊接匹配间隙,长度为34.0mm~34.2mm,从而保证摆臂硬点位置,上述翻边的宽度为6.5mm~7.0mm。本专利技术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如上所述的前束角度调节拉杆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选用延长率为29%的精拔无缝钢管作为加工原材料,裁剪所需的长度而形成管体,该管体的一端沿周向向外翻折而形成翻边雏型;第二步,采用压力对上述翻边雏型进行校平,使得上述翻边雏型相对于上述管体径向向外延伸而形成翻边粗型;第三步,将上述翻边粗型裁边而形成厚度均一的上述翻边;第四步,上述管体的另一端沿周向向外翻折而形成翻边雏型;第五步,采用第二步的方法对第四步中形成的翻边雏型进行校平而形成上述翻边粗型;第六步,采用第三步的方法对第五步中形成的翻边粗型进行裁边而形成上述翻边,获得所需的套管;第七步,将上述获得的套管与支架进行焊接而分别形成上述第一焊接缝和第二焊接缝,获得所需的前束角度调节拉杆。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步中采用折弯模具,该折弯模具包括能竖向下压的第一压板、第一工作平台、上凸模、下凸模以及凹模滑块,第一压板和第一工作平台上下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导向柱,上凸模和下凸模分别固定在第一压板的底面和第一工作平台的顶面上,且上凸模和下凸模上下相对,上凸模具有向下延伸的上定位块,下凸模具有向上延伸的下定位块,该上下定位块能分别嵌入上述管体的上、下管口中,凹模滑块设置在上述第一工作平台上,该凹模滑块至少为两块并以下凸模为中心周向间隔均设,各凹模滑块能分别沿第一工作平台的顶面滑动并夹持在管体表面的对应处,上定位块的外周具有压环,该压环与各凹模滑块的内侧端上下相对,并且,翻边雏型成型时被压紧在该压环与各凹模滑块之间。通过上、下定位块竖向定位管体,通过凹模滑块周向抱紧管体,第一压板下压压环,使得压环作用于管体的口沿而形成翻边雏型,上述凹模滑块通过周向抱紧管体并在翻边雏型成型过程中对其进行支撑,从而能避免翻边雏型成型过程中发生开裂。作为优选,所述折弯模具还包括固定块和限位块,该固定块的个数与上述凹模滑块一一对应,限位块的个数也与上述凹模滑块一一对应,各固定块分别固定在第一工作平台的顶面上,而各限位块分别固定在第一压板的底面上,上述管体放置在第一工作平台上时,各凹模滑块能在对应的固定块和管体之间来回滑动,而各限位块能卡入对应的固定块与凹模滑块之间的间隙而使对应的凹模滑块定位。从而能使凹模滑块能更好地抱紧管体,继而能更好地避免翻边雏型发生开裂。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步中采用校平模具,该校平模具包括第二压板、第二工作平台以及校平凸模,第二压板和第二工作平台上下相对设置有第二升降导向柱,上述校平凸模固定在第二压板的底面上,而上述第二工作平台上开设有供管体一端嵌装的校平凹槽,上述校平凸模包括位于中心处的定位柱以及位于该定位柱外周的校平环,上述定位柱能插入管体另一端的管口中,而校平环能与翻边雏型上下相抵。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步中采用裁边模具,该裁边模具包括第三压板、第三工作平台、裁边套筒以及裁边凸模,上述裁边套筒固定在第三压板的底面上,该裁边套筒的自由端嵌装有与该裁边套筒同心设置的第一刀圈,裁边凸模固定在第三工作平台的顶面上,该裁边凸模的外周设置有第二刀圈,管体的一端伸入裁边套筒的中心孔中,另一端套设在上述裁边凸模上,上述第一刀圈的内周面能沿周向与上述翻边的外周面相抵,第二刀圈的外周面与翻边的外周面上下对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中的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无需另设加强板,从而降低了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整体重量以及制造成本,并且通过在套管的两端分别设置翻边而使套管与支架的焊接端之间分别形成第一焊接缝和第二焊接缝,从而加强了套管的焊接强度,并且翻边结构便于套管与焊接臂之间的焊接操作。此外,本专利技术通过翻折、校平以及裁边等步骤来制备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工序简单,且先折弯后整形(校平、裁边等)从而能保证套管的内径精度和高度精度,进而获得良好的加工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套管的加工工艺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折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折弯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校平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裁边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沿c-c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包括套管2和支架1,本实施例中,该支架1为片体结构,该支架1具有用于连接上述套管2的焊接端11,该焊接端11包括两个朝外开口的弧形的焊接臂111,上述套管2的两端端口分别形成有沿周向朝外径向翻折的翻边21,上述两个焊接臂111的形状分别与套管2的表面相匹配,且各焊接臂111分别夹持在套管2的两端并分别位于对应翻边21的内侧,各翻边21与对应的焊接臂111之间分别沿焊接臂111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一焊接缝12,同时在各焊接臂111的内侧沿其延伸方向设置第二焊接缝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中的摇臂前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包括套管(2)和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具有用于连接上述套管(2)的焊接端(11),该焊接端(11)包括两个朝外开口的弧形的焊接臂(111),上述套管(2)的两端端口分别形成有沿周向朝外径向翻折的翻边(21),上述两个焊接臂(111)的形状分别与套管(2)的表面相匹配,且各焊接臂(111)分别夹持在套管(2)的两端并分别位于对应翻边(21)的内侧,各翻边(21)与对应的焊接臂(111)之间分别沿焊接臂(111)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一焊接缝(12),同时在各焊接臂(111)的内侧沿其延伸方向设置第二焊接缝(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包括套管(2)和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具有用于连接上述套管(2)的焊接端(11),该焊接端(11)包括两个朝外开口的弧形的焊接臂(111),上述套管(2)的两端端口分别形成有沿周向朝外径向翻折的翻边(21),上述两个焊接臂(111)的形状分别与套管(2)的表面相匹配,且各焊接臂(111)分别夹持在套管(2)的两端并分别位于对应翻边(21)的内侧,各翻边(21)与对应的焊接臂(111)之间分别沿焊接臂(111)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一焊接缝(12),同时在各焊接臂(111)的内侧沿其延伸方向设置第二焊接缝(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焊接臂(111)分别与对应的翻边(21)相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的直径为57.7mm~57.8mm,高度为34.0mm~34.2mm,上述翻边(21)的宽度为6.5mm~7.0mm。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选用延长率为29%的精拔无缝钢管作为加工原材料,裁剪所需的长度而形成管体(20),该管体(20)的一端沿周向向外翻折而形成翻边雏型(22);第二步,采用压力对上述翻边雏型(22)进行校平,使得上述翻边雏型(22)相对于上述管体(20)径向向外延伸而形成翻边粗型(23);第三步,将上述翻边粗型(23)裁边而形成厚度均一的上述翻边(21);第四步,上述管体(20)的另一端沿周向向外翻折而形成翻边雏型(22);第五步,采用第二步的方法对第四步中形成的翻边雏型(22)进行校平而形成上述翻边粗型(23);第六步,采用第三步的方法对第五步中形成的翻边粗型(23)进行裁边而形成上述翻边(21),获得所需的套管(2);第七步,将上述获得的套管(2)与支架(1)进行焊接而分别形成上述第一焊接缝(12)和第二焊接缝(13),获得所需的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采用折弯模具,该折弯模具包括能竖向下压的第一压板(31)、第一工作平台(32)、上凸模(33)、下凸模(34)以及凹模滑块(38),第一压板(31)和第一工作平台(32)上下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导向柱(35),上凸模(33)和下凸模(34)分别固定在第一压板(31)的底面和第一工作平台(32)的顶面上,且上凸模(33)和下凸模(34)上下相对,上凸模(33)具有向下延伸的上定位块(331),下凸模(34)具有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顺罗炬鑫徐凯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建新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