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单对齿轮无级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8818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20:29
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对齿轮无级变速装置。该无级变速装置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的齿与从动轮的齿啮合,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齿的半径或齿数可以根据传动装置ECU的要求连续改变,从而实现无级变速。该无级变速装置提高了变速器效率的同时,实现了无级变速。

A Single-Pair Gear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ingle pair of gears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device. Th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device includes a driving wheel and a driven wheel. The teeth of the driving wheel mesh with the teeth of the driven wheel, and the radius or number of teeth of the driving wheel and the driven wheel can be continuously chang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ransmission device ECU, thereby realizing the stepless speed change. \u8be5\u65e0\u7ea7\u53d8\u901f\u88c5\u7f6e\u63d0\u9ad8\u4e86\u53d8\u901f\u5668\u6548\u7387\u7684\u540c\u65f6\uff0c\u5b9e\u73b0\u4e86\u65e0\u7ea7\u53d8\u901f\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对齿轮无级变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变速器领域,特别涉及单对齿轮无级变速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变速器主要分为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手动变速器由多对齿轮组成,其效率较高,但是不能实现无级变速,舒适性较差。自动变速器种类很多,主要有液力自动变速器(A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无级自动变速器(CVT)和双离合变速器(DCT)。自动变速器虽然舒适性好,但效率都不如手动变速器高,且结构复杂。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效率高的无级变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对齿轮无级变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单对齿轮无级变速装置,包括外啮合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结构相同。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包括若干轮齿和底座。所述轮齿包括轮齿本体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整体为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四个侧壁依次标记为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轮齿本体设置在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平直弹簧片。所述平直弹簧片上设置有线孔。所述第四侧壁上设置有三角座弹簧片。所述底座包括依次套设在齿轮轴上的底座圆盘Ⅰ、花键轴和底座圆盘Ⅱ。所述花键轴上套设有一个大绕线圈和若干个小绕线圈。所述花键轴的外围还套设有平直弹簧片支座。所述平直弹簧片支座整体为一个上下端敞口且内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大绕线圈和小绕线圈布置在平直弹簧片支座的内腔中。所述平直弹簧片支座的侧壁上具有竖向绕线槽。所述竖向绕线槽贯穿平直弹簧片支座的侧壁。所述平直弹簧片支座的侧壁上还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横向绕线槽Ⅰ和横向绕线槽Ⅱ。所述横向绕线槽Ⅰ和横向绕线槽Ⅱ均为具有缺口的环形槽。所述竖向绕线槽、横向绕线槽Ⅰ和横向绕线槽Ⅱ均连通平直弹簧片支座的内腔和外部。所述分层隔板整体为一块圆环板。所述分层隔板套设在平直弹簧片支座上。所述分层隔板位于横向绕线槽Ⅰ和横向绕线槽Ⅱ之间。所述分层隔板包括分层隔板部件Ⅰ和分层隔板部件Ⅱ。所述分层隔板部件Ⅰ和分层隔板部件Ⅱ均为扇环板。所述分层隔板部件Ⅱ的圆周角大于分层隔板部件Ⅰ的圆周角。所述分层隔板部件Ⅰ和分层隔板部件Ⅱ的投影共同组成圆环。所述分层隔板部件Ⅱ具有扇环形空腔。所述分层隔板部件Ⅰ可旋入分层隔板部件Ⅱ的空腔中。所述分层隔板和底座圆盘Ⅱ之间间隔形成工作夹层S1。所述底座圆盘Ⅰ和分层隔板之间间隔形成备用夹层S2。所述大绕线圈和r个小绕线圈套设在花键轴上位于工作夹层S1的对应位置处。n个小绕线圈套设在花键轴上位于备用夹层S2的对应位置处。所述工作夹层S1中布置有m个轮齿。所述m个轮齿沿周向均匀布设。所述m个轮齿的平直弹簧片的尾端顶抵在平直弹簧片支座的外壁上。铜线一端穿过线孔与轮齿本体相连,另一端穿过横向绕线槽Ⅱ绕设在对应大绕线圈或小绕线圈上。所述备用夹层S2中布置有n个轮齿。所述n个轮齿沿周向均匀布设。所述n个轮齿的平直弹簧片的尾端顶抵在平直弹簧片支座的外壁上。铜线一端穿过线孔后与轮齿本体相连,另一端穿过横向绕线槽Ⅰ绕设在对应小绕线圈上。工作时,ECU控制电机带动花键轴绕齿轮轴旋转,铜线长短变化,继而带动平直弹簧片伸长缩短,控制轮齿的径向运动。工作时,分层隔板机械手臂带动分层隔板部件Ⅰ和工作夹层S1内的轮齿一起做圆周运动。当加齿或减齿完成后,分层隔板机械手臂和分层隔板部件Ⅰ归位,等待下一次加减齿。当分层隔板部件Ⅰ进入分层隔板部件Ⅱ时,底座圆盘Ⅰ机械手臂将备用夹层S2中的轮齿和其对应的小绕线圈送入或带出工作夹层S1中。进一步,ECU控制电机位于底座圆盘Ⅰ内。进一步,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贯穿连接块上下表面的定位孔。所述分层隔板部件Ⅱ的扇环形空腔的底部设置有圆弧形滑槽。所述分层隔板部件Ⅱ的空腔中布置有推力杆Ⅰ、推力杆Ⅱ和电机。所述推力杆Ⅰ与分层隔板部件Ⅰ铰链连接,与推力杆Ⅱ铰链连接。所述分层隔板部件Ⅱ的下表面具有销Ⅱ。所述销Ⅱ位于分层隔板部件Ⅰ与分层隔板部件Ⅱ的交接处。所述分层隔板部件Ⅰ内设置有液压系统和销Ⅰ。所述液压系统可控制销Ⅰ伸出分层隔板部件Ⅰ的下表面。所述销Ⅰ和销Ⅱ分别伸入到位于分层隔板部件Ⅰ与分层隔板部件Ⅱ交接处下方的两个轮齿的定位孔中。工作时,电机带动推力杆Ⅰ做圆周运动,从而带动分层隔板部件Ⅰ做圆周运动。销Ⅰ带动销Ⅰ伸入轮齿做与其相邻轮齿背离的圆周运动。所述销Ⅰ可在圆弧形滑槽内滑动。进一步,所述底座圆盘Ⅰ内具有推力杆Ⅲ、左右推力杆和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可控制推力杆Ⅲ和左右推力杆伸出底座圆盘Ⅰ的下表面。所述推力杆Ⅲ和左右推力杆内设置有销和液压系统。当需要将备用夹层S2中的轮齿推入工作夹层S1时,推力杆Ⅲ和左右推力杆同时伸出底座圆盘Ⅰ的下表面。推力杆Ⅲ穿过备用夹层S2中的一个轮齿的定位孔。所述推力杆Ⅲ内的液压系统控制销伸出推力杆Ⅲ的侧壁,销与轮齿卡合。所述左右推力杆内的液压系统控制销伸出左右推力杆的侧壁,销卡住对应小绕线圈。连接轮齿和小绕线圈的铜线位于竖向绕线槽内。推力杆Ⅲ和左右推力杆同步把轮齿和与其对应的小绕线圈推入工作夹层S1。完成后,销退回,推力杆Ⅲ和左右推力杆回到底座圆盘Ⅰ内。当需要将工作夹层S1内的轮齿推入备用夹层S2时,推力杆Ⅲ和左右推力杆同时伸出,推力杆Ⅲ的销卡住轮齿,同时左右推力杆的销卡住对应的小绕线圈。连接轮齿和小绕线圈的铜线位于竖向绕线槽内。推力杆Ⅲ和左右推力杆同步把轮齿和小绕线圈拉回备用夹层S2。销退回,推力杆Ⅲ和左右推力杆回到底座圆盘Ⅰ内。进一步,所述齿轮轴上还套设有圆柱型压盘。所述圆柱型压盘布置在底座圆盘Ⅱ下方。所述圆柱型压盘随变速装置旋转。所述底座圆盘Ⅱ下方还布置有凸型压盘。所述凸型压盘围设在圆柱型压盘外围。所述凸型压盘装配在机架上,不随变速装置旋转。所述凸型压盘的凸出部位于主动轮和从动轮啮合区域。进一步,所述底座圆盘Ⅱ由若干块扇形小板拼接而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1.提高变速器效率的同时实现了无级变速;2.效率高、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轮齿运动结构简图;图3为底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夹层示意图;图5为分层隔板机械手臂示意图;图6为平直弹簧片支座结构示意图;图7为绕线圈布置图;图8为轮齿结构示意图;图9为线孔示意图;图10为花键轴结构示意图;图11为小绕线圈结构示意图;图12为底座圆盘Ⅰ机械手臂示意图;图13为底座圆盘Ⅱ结构示意图;图14为凸型压盘结构示意图;图15为压盘布置图;图16为工作示意图。图中:主动轮A1、从动轮A2、齿轮ⅠA3、齿轮ⅡA4、齿轮ⅢA5、离合器A6、工作夹层S1、备用夹层S2、齿轮轴1、分层隔板2、分层隔板部件Ⅰ201、销Ⅰ2011、分层隔板部件Ⅱ202、圆弧形滑槽2021、销Ⅱ2012、底座圆盘Ⅰ3、底座圆盘Ⅱ4、扇形小板401、花键轴5、轮齿本体601、连接块602、定位孔6021、平直弹簧片603、线孔6031、三角座弹簧片604、大绕线圈7、小绕线圈8、平直弹簧片支座9、内腔901、竖向绕线槽902、横向绕线槽Ⅰ903、横向绕线槽Ⅱ904、推力杆Ⅰ11、推力杆Ⅱ12、电机13、推力杆Ⅲ14、左右推力杆16,160、圆柱型压盘17、凸型压盘18、凸出部18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对齿轮无级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啮合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包括若干轮齿(6)和底座;所述轮齿(6)包括轮齿本体(601)和所述连接块(602);所述连接块(602)整体为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四个侧壁依次标记为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轮齿本体(601)设置在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平直弹簧片(603);所述平直弹簧片(603)上设置有线孔(6031);所述第四侧壁上设置有三角座弹簧片(604);所述底座包括依次套设在齿轮轴(1)上的底座圆盘Ⅰ(3)、花键轴(5)和底座圆盘Ⅱ(4);所述花键轴(5)上套设有一个大绕线圈(7)和若干个小绕线圈(8);所述花键轴(5)的外围还套设有平直弹簧片支座(9);所述平直弹簧片支座(9)整体为一个上下端敞口且内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大绕线圈(7)和小绕线圈(8)布置在平直弹簧片支座(9)的内腔(901)中。所述平直弹簧片支座(9)的侧壁上具有竖向绕线槽(902);所述竖向绕线槽(902)贯穿平直弹簧片支座(9)的侧壁;所述平直弹簧片支座(9)的侧壁上还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横向绕线槽Ⅰ(903)和横向绕线槽Ⅱ(904);所述横向绕线槽Ⅰ(903)和横向绕线槽Ⅱ(904)均为具有缺口的环形槽;所述竖向绕线槽(902)、横向绕线槽Ⅰ(903)和横向绕线槽Ⅱ(904)均连通平直弹簧片支座(9)的内腔(901)和外部;所述分层隔板(2)整体为一块圆环板;所述分层隔板(2)套设在平直弹簧片支座(9)上;所述分层隔板(2)位于横向绕线槽Ⅰ(903)和横向绕线槽Ⅱ(904)之间;所述分层隔板(2)包括分层隔板部件Ⅰ(201)和分层隔板部件Ⅱ(202);所述分层隔板部件Ⅰ(201)和分层隔板部件Ⅱ(202)均为扇环板;所述分层隔板部件Ⅱ(202)的圆周角大于分层隔板部件Ⅰ(201)的圆周角;所述分层隔板部件Ⅰ(201)和分层隔板部件Ⅱ(202)的投影共同组成圆环;所述分层隔板部件Ⅱ(202)具有扇环形空腔;所述分层隔板部件Ⅰ(201)可旋入分层隔板部件Ⅱ(202)的空腔中;所述分层隔板(2)和底座圆盘Ⅱ(4)之间间隔形成工作夹层S1;所述底座圆盘Ⅰ(3)和分层隔板(2)之间间隔形成备用夹层S2;所述大绕线圈(7)和r个小绕线圈(8)套设在花键轴上(5)位于工作夹层S1的对应位置处;n个小绕线圈(8)套设在花键轴上(5)位于备用夹层S2的对应位置处;所述工作夹层S1中布置有m个轮齿(6);所述m个轮齿(6)沿周向均匀布设;所述m个轮齿(6)的平直弹簧片(603)的尾端顶抵在平直弹簧片支座(9)的外壁上;铜线一端穿过线孔(6031)与轮齿本体(601)相连,另一端穿过横向绕线槽Ⅱ(904)绕设在对应大绕线圈(7)或小绕线圈(8)上;所述备用夹层S2中布置有n个轮齿(6);所述n个轮齿(6)沿周向均匀布设;所述n个轮齿(6)的平直弹簧片(603)的尾端顶抵在平直弹簧片支座(9)的外壁上;铜线一端穿过线孔(6031)后与轮齿本体(601)相连,另一端穿过横向绕线槽Ⅰ(903)绕设在对应小绕线圈(8)上;ECU控制电机带动花键轴(5)绕齿轮轴(1)旋转,铜线长短变化,继而带动平直弹簧片(603)伸长缩短,控制轮齿(6)的径向运动;工作时,分层隔板机械手臂带动分层隔板部件Ⅰ(201)和工作夹层S1内的轮齿(6)一起做圆周运动;当加齿或减齿完成后,分层隔板机械手臂和分层隔板部件Ⅰ(201)归位,等待下一次加减齿;当分层隔板部件Ⅰ(201)进入分层隔板部件Ⅱ(202)时,底座圆盘Ⅰ机械手臂将备用夹层S2中的轮齿(6)和其对应的小绕线圈(8)送入或带出工作夹层S1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对齿轮无级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啮合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包括若干轮齿(6)和底座;所述轮齿(6)包括轮齿本体(601)和所述连接块(602);所述连接块(602)整体为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四个侧壁依次标记为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轮齿本体(601)设置在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平直弹簧片(603);所述平直弹簧片(603)上设置有线孔(6031);所述第四侧壁上设置有三角座弹簧片(604);所述底座包括依次套设在齿轮轴(1)上的底座圆盘Ⅰ(3)、花键轴(5)和底座圆盘Ⅱ(4);所述花键轴(5)上套设有一个大绕线圈(7)和若干个小绕线圈(8);所述花键轴(5)的外围还套设有平直弹簧片支座(9);所述平直弹簧片支座(9)整体为一个上下端敞口且内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大绕线圈(7)和小绕线圈(8)布置在平直弹簧片支座(9)的内腔(901)中。所述平直弹簧片支座(9)的侧壁上具有竖向绕线槽(902);所述竖向绕线槽(902)贯穿平直弹簧片支座(9)的侧壁;所述平直弹簧片支座(9)的侧壁上还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横向绕线槽Ⅰ(903)和横向绕线槽Ⅱ(904);所述横向绕线槽Ⅰ(903)和横向绕线槽Ⅱ(904)均为具有缺口的环形槽;所述竖向绕线槽(902)、横向绕线槽Ⅰ(903)和横向绕线槽Ⅱ(904)均连通平直弹簧片支座(9)的内腔(901)和外部;所述分层隔板(2)整体为一块圆环板;所述分层隔板(2)套设在平直弹簧片支座(9)上;所述分层隔板(2)位于横向绕线槽Ⅰ(903)和横向绕线槽Ⅱ(904)之间;所述分层隔板(2)包括分层隔板部件Ⅰ(201)和分层隔板部件Ⅱ(202);所述分层隔板部件Ⅰ(201)和分层隔板部件Ⅱ(202)均为扇环板;所述分层隔板部件Ⅱ(202)的圆周角大于分层隔板部件Ⅰ(201)的圆周角;所述分层隔板部件Ⅰ(201)和分层隔板部件Ⅱ(202)的投影共同组成圆环;所述分层隔板部件Ⅱ(202)具有扇环形空腔;所述分层隔板部件Ⅰ(201)可旋入分层隔板部件Ⅱ(202)的空腔中;所述分层隔板(2)和底座圆盘Ⅱ(4)之间间隔形成工作夹层S1;所述底座圆盘Ⅰ(3)和分层隔板(2)之间间隔形成备用夹层S2;所述大绕线圈(7)和r个小绕线圈(8)套设在花键轴上(5)位于工作夹层S1的对应位置处;n个小绕线圈(8)套设在花键轴上(5)位于备用夹层S2的对应位置处;所述工作夹层S1中布置有m个轮齿(6);所述m个轮齿(6)沿周向均匀布设;所述m个轮齿(6)的平直弹簧片(603)的尾端顶抵在平直弹簧片支座(9)的外壁上;铜线一端穿过线孔(6031)与轮齿本体(601)相连,另一端穿过横向绕线槽Ⅱ(904)绕设在对应大绕线圈(7)或小绕线圈(8)上;所述备用夹层S2中布置有n个轮齿(6);所述n个轮齿(6)沿周向均匀布设;所述n个轮齿(6)的平直弹簧片(603)的尾端顶抵在平直弹簧片支座(9)的外壁上;铜线一端穿过线孔(6031)后与轮齿本体(601)相连,另一端穿过横向绕线槽Ⅰ(903)绕设在对应小绕线圈(8)上;ECU控制电机带动花键轴(5)绕齿轮轴(1)旋转,铜线长短变化,继而带动平直弹簧片(603)伸长缩短,控制轮齿(6)的径向运动;工作时,分层隔板机械手臂带动分层隔板部件Ⅰ(201)和工作夹层S1内的轮齿(6)一起做圆周运动;当加齿或减齿完成后,分层隔板机械手臂和分层隔板部件Ⅰ(201)归位,等待下一次加减齿;当分层隔板部件Ⅰ(201)进入分层隔板部件Ⅱ(202)时,底座圆盘Ⅰ机械手臂将备用夹层S2中的轮齿(6)和其对应的小绕线圈(8)送入或带出工作夹层S1中。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岩松向云丰唐中华徐中明张志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