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千分级后喷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88384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千分级后喷涂系统,包括:混合料输送设备、物料输送设备、称重设备及喷涂设备;所述称重设备设置在所述物料输送设备的下方;所述喷涂设备的混合料输入端与所述混合料输送设备的混合料输出端连接;所述喷涂设备的混合料输出端对向所述物料输送设备的物料输出端。通过称重设备监测在物料输送设备中的物料的重量,继而得出物料的实时输送量,从而可以根据物料的实时输送量来调整混合料的实时喷涂量,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合料的添加量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了混合料的添加量精度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千分级后喷涂系统
本技术涉及喷涂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千分级后喷涂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饲料制粒后喷添加技术已经普遍运用在饲料生产线上,普遍添加的是酶制剂和动植物油脂。其中,制粒工艺之后的油脂添加量可达到8%,制粒工艺之后的酶制剂添加量可达到0.03%,前者是百分级,后者是万分级。本专利中提到的多维体的添加量在0.2%-0.3%,因此称其为千分级后喷涂系统。千分级添加量的多维液体为粉末产品加水搅拌充分溶解后的一种含有少量不溶物的混合悬浊液。此液体的氧化时间短,对喷涂管道清洗和喷涂批次时间要求很高。目前,现有设备所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混合料的添加量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千分级后喷涂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合料的添加量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了混合料的添加量精度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千分级后喷涂系统,包括:混合料输送设备、物料输送设备、称重设备及喷涂设备;所述称重设备设置在所述物料输送设备的下方;所述喷涂设备的混合料输入端与所述混合料输送设备的混合料输出端连接;所述喷涂设备的混合料输出端对向所述物料输送设备的物料输出端。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料输送设备包括:第一搅拌桶、第二搅拌桶、第一称重部件及第二称重部件;所述第一搅拌桶的混合料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搅拌桶的混合料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桶的混合料输出端与所述喷涂设备的混合料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称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桶的下方;所述第二称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桶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料输送设备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桶的混合料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搅拌桶的混合料输入端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料输送设备还包括:储液罐、第一水管及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储液罐的液体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搅拌桶的液体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管上。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料输送设备还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二水泵、第三阀门及第四阀门;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第二阀门依次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桶的混合料输出端与所述喷涂设备的混合料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三阀门连接在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水泵之间;所述第三阀门还连接气源;所述第四阀门连接在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喷涂设备包括:可调喷雾喷嘴、第二水管、气管及泄放阀;所述可调喷雾喷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阀门连接;所述泄放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管的第二端;所述可调喷雾喷嘴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气管与气源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物料输送设备包括:机架、料仓、闸门、皮带、托辊、主动轮、从动轮及动力输出设备;所述皮带套设在所述从动轮、所述托辊和所述主动轮上;所述动力输出设备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的转轴连接;所述料仓设置在所述皮带的上方;所述闸门设置在所述料仓的物料输出口;所述喷涂设备的混合料输出端对向所述皮带的物料输出端;所述称重设备设置在所述皮带的下方;所述托辊、所述主动轮、所述从动轮和所述动力输出设备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进一步地,所述物料输送设备还包括:称重梁及调节螺栓;所述托辊设置在所述称重梁上;所述称重设备设置在所述称重梁的下部;在所述称重梁上有螺纹通孔;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螺纹通孔与所述托辊接触,对所述托辊进行支撑。进一步地,所述物料输送设备还包括:伸缩杆及转轮;所述伸缩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伸缩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转轮连接;所述皮带套设在所述转轮上,所述转轮将所述皮带张紧。进一步地,所述物料输送设备还包括:测速部件;所述测速部件至少设置在所述转轮的转轴上、所述皮带上、所述托辊的转轴上、所述主动轮的转轴上、所述从动轮的转轴上和所述动力输出设备的动力输出轴上的任意一处。本技术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通过称重设备监测在物料输送设备中的物料的重量,继而得出物料的实时输送量,从而可以根据物料的实时输送量来调整混合料的实时喷涂量,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合料的添加量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了混合料的添加量精度的技术效果。本技术中的混合料的添加量精度在±5%。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千分级后喷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千分级后喷涂系统中第二搅拌桶3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千分级后喷涂系统中第二搅拌桶3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千分级后喷涂系统中清洗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千分级后喷涂系统中喷涂设备43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千分级后喷涂系统中物料输送设备39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千分级后喷涂系统中物料输送设备39中称重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饲料颗粒,2-第一搅拌桶,3-第二搅拌桶,4-过滤网,5-储液罐,6-第一水管,7-第一水泵,8-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第二水泵,11-第三阀门,12-第四阀门,13-可调喷雾喷嘴,14-第二水管,15-气管,16-机架,17-料仓,18-闸门,19-皮带,20-托辊,21-主动轮,22-从动轮,23-罩壳,24-进料端法兰,25-出料端法兰,27-限位部件,28-称重梁,29-调节螺栓,30-伸缩杆,31-转轮,32-泄放阀,33-第一搅拌电机,34-第一搅拌桶护栏,36-第二搅拌电机,37-第二搅拌桶护栏,38-控制器,39-物料输送设备,40-清空球阀,41-塑料软管,42-称重设备,43-喷涂设备,44-第五阀门,45-锥底加药箱,46-第二搅拌叶片,47-第六阀门,49-第二称重部件,50-测速部件,51-压力表,53-接漏底盘,54-接漏底盘出口球阀,55-加药箱托架,56-固定板,57-气管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千分级后喷涂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合料的添加量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了混合料的添加量精度的技术效果。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通过称重设备监测在物料输送设备中的物料的重量,继而得出物料的实时输送量,从而可以根据物料的实时输送量来调整混合料的实时喷涂量,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合料的添加量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了混合料的添加量精度的技术效果。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混合料的添加量精度在±5%。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千分级后喷涂系统,包括:混合料输送设备、物料输送设备39、称重设备42及喷涂设备43;称重设备42设置在物料输送设备39的下方;喷涂设备43的混合料输入端与混合料输送设备的混合料输出端连接;喷涂设备43的混合料输出端对向物料输送设备39的物料输出端。对混合料输送设备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混合料输送设备包括:第一搅拌桶2、第二搅拌桶3、第一称重部件及第二称重部件49;第一搅拌桶2的混合料输出端与第二搅拌桶3的混合料输入端连接;第二搅拌桶3的混合料输出端与喷涂设备43的混合料输入端连接;第一称重部件设置在第一搅拌桶2的下方;第二称重部件49设置在第二搅拌桶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千分级后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料输送设备、物料输送设备、称重设备及喷涂设备;所述称重设备设置在所述物料输送设备的下方;所述喷涂设备的混合料输入端与所述混合料输送设备的混合料输出端连接;所述喷涂设备的混合料输出端对向所述物料输送设备的物料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千分级后喷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料输送设备、物料输送设备、称重设备及喷涂设备;所述称重设备设置在所述物料输送设备的下方;所述喷涂设备的混合料输入端与所述混合料输送设备的混合料输出端连接;所述喷涂设备的混合料输出端对向所述物料输送设备的物料输出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料输送设备包括:第一搅拌桶、第二搅拌桶、第一称重部件及第二称重部件;所述第一搅拌桶的混合料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搅拌桶的混合料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桶的混合料输出端与所述喷涂设备的混合料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称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桶的下方;所述第二称重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桶的下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料输送设备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桶的混合料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搅拌桶的混合料输入端之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料输送设备还包括:储液罐、第一水管及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储液罐的液体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搅拌桶的液体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管上。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料输送设备还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二水泵、第三阀门及第四阀门;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第二阀门依次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桶的混合料输出端与所述喷涂设备的混合料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三阀门连接在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水泵之间;所述第三阀门还连接气源;所述第四阀门连接在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婧妮刘国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新科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