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发动机变速箱的传动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4189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9:25
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发动机变速箱的传动轴,包括轴身,所述轴身内设有一避震空间;所述避震空间中部左右两侧皆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之间设有上卡环、下卡环;所述隔板、上卡环之间围合形成上腔室,隔板、下卡环之间围合形成下腔室;所述上腔室设有第一正极磁板,下腔室内设有与第一正极磁板相斥的第二正极磁板;所述上腔室、下腔室内分别设有与第一正极磁板相匹配的上滑槽、与第二正极磁板相匹配的下滑槽;所述上腔室上侧内壁与第一正极磁板之间通过若干上弹簧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具有避震功能的发动机变速箱的传动轴能够对称传递至自身的震动力进行有效的缓冲减震,使自身不受震动力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发动机变速箱的传动轴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发动机变速箱的传动轴。
技术介绍
发动机变速箱的传动轴是一种用于传递力的部件,发动机变速箱依靠该传动轴实现力的传递以及档位的改变,因此传动轴在传递力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自身的稳定性,但发动机在运行时,会产生震动,这股震动力则会直接对变速箱内的传动轴造成影响,当传动轴产生震动时,传动轴在传递力时会变得极不稳定,使力无法准确进行传递,严重时,甚至有可能导致传动轴无法完成档位的改变,影响发动机变速箱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发动机变速箱的传动轴,它能够对称传递至自身的震动力进行有效的缓冲减震,使自身不受震动力的影响。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公开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发动机变速箱的传动轴,包括轴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身内设有一避震空间;所述避震空间中部左右两侧皆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之间设有上卡环、下卡环;所述隔板、上卡环之间围合形成上腔室,隔板、下卡环之间围合形成下腔室;所述上腔室设有第一正极磁板,下腔室内设有与第一正极磁板相斥的第二正极磁板;所述上腔室、下腔室内分别设有与第一正极磁板相匹配的上滑槽、与第二正极磁板相匹配的下滑槽;所述上腔室上侧内壁与第一正极磁板之间通过若干上弹簧相连接,下腔室下侧内壁与第二正极磁板之间通过若干下弹簧相连接;所述上卡环、下卡环与隔板之间围合形成中腔室,中腔室内设有一气囊;所述中腔室左右两侧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铺设有一橡胶膜;所述气囊左右两侧皆设有一顶杆;所述顶杆穿过橡胶膜并连接有与隔板相贴合的顶板;所述避震空间左右两侧设有与顶板位置相对应的活塞筒,活塞筒与顶板相对的一侧设有一穿孔;所述活塞筒内设有一活塞,活塞连接有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穿出穿孔并与顶板相连接;所述隔板与活塞筒相对的一侧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导向板,导向板将顶板包围在内。所述活塞筒上下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螺接有一弹性囊;所述避震空间上下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弹性膜;所述弹性膜与避震空间内壁围合形成一缓冲腔室;所述弹性囊与弹性膜相切贴合。所述隔板与弹性囊相对的一侧上下方皆设有一挡板,挡板与弹性膜紧贴;所述挡板的长度大于弹性膜二分之一的长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结构的具有避震功能的发动机变速箱的传动轴能够将传递至轴身上的震动力分别传递至第一正极磁板、第二正极磁板上,然后利用多道缓冲,对第一正极磁板、第二正极磁板上的震动力进行最大程度上的缓冲减震,使第一正极磁板、第二正极磁板上的震动力得到消除,从而使轴身上的震动力得到消除,使发动机产生的震动力无法对传动轴造成影响,传动轴能够对力进行稳定的传递,保证变速箱变档时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有避震功能的发动机变速箱的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发动机变速箱的传动轴,包括轴身1,所述轴身1内设有一避震空间2;所述避震空间2中部左右两侧皆设有一隔板3;所述隔板3之间设有上卡环4、下卡环5;所述隔板3、上卡环4之间围合形成上腔室6,隔板3、下卡环5之间围合形成下腔室7;所述上腔室6设有第一正极磁板8,下腔室7内设有与第一正极磁板8相斥的第二正极磁板9;所述上腔室6、下腔室7内分别设有与第一正极磁板8相匹配的上滑槽10、与第二正极磁板9相匹配的下滑槽11;所述上腔室6上侧内壁与第一正极磁板8之间通过若干上弹簧12相连接,下腔室7下侧内壁与第二正极磁板9之间通过若干下弹簧13相连接;所述上卡环4、下卡环5与隔板3之间围合形成中腔室14,中腔室14内设有一气囊15;所述中腔室14左右两侧设有安装孔16;所述安装孔16铺设有一橡胶膜17;所述气囊15左右两侧皆设有一顶杆18;所述顶杆18穿过橡胶膜17并连接有与隔板3相贴合的顶板19;所述避震空间2左右两侧设有与顶板19位置相对应的活塞筒20,活塞筒20与顶板19相对的一侧设有一穿孔21;所述活塞筒20内设有一活塞22,活塞22连接有一活塞杆23;所述活塞杆23穿出穿孔21并与顶板19相连接;所述隔板3与活塞筒20相对的一侧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导向板24,导向板24将顶板包围在内。所述活塞筒20上下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连接管25;所述连接管25螺接有一弹性囊26;所述避震空间2上下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弹性膜27;所述弹性膜27与避震空间2内壁围合形成一缓冲腔室28;所述弹性囊26与弹性膜27相切贴合。所述隔板3与弹性囊26相对的一侧上下方皆设有一挡板29,挡板29与弹性膜27紧贴;所述挡板29的长度大于弹性膜27二分之一的长度。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当发动机运行时,发动机产生震动,震动力则会直接传递至变速箱的传动轴上,当震动力传递至传动轴轴身1上时,随着震动力的继续传递,震动力则会传递至隔板3上,而第一正极磁板8、第二正极磁板9皆与隔板3相接触,隔板3上的震动力则会分别传递至第一正极磁板8、第二正极磁板9上,当第一正极磁板8、第二正极磁板9发生震动时,在滑槽0的限制下,第一正极磁板8、第二正极磁板9只能进行上下移动,当第一正极磁板8上移、第二正极磁板9下移时,上弹簧12、下弹簧13被压缩时,上弹簧12、下弹簧13产生弹力,当第一正极磁板8下移、第二正极磁板9上移,上弹簧12、下弹簧13被拉伸时,上弹簧12、下弹簧13产生弹力,无论第一正极磁板8、第二正极磁板9上移或下移,上弹簧12、下弹簧13分别会对第一正极磁板8、第二正极磁板9上的震动力缓冲减震。当第一正极磁板8下移、第二正极磁板9上移时,第一正极磁板8与第二正极磁板9之间的排斥力则会变大,两者之间不断变大的压力则会则会对气囊15进行挤压,此时气囊15反弹,对抗压力,从而对第一正极磁板8、第二正极磁板9上的压力进行缓冲减震,且随着气囊上下侧同时被挤压,气囊15则会向着左右两侧变形,气囊15左右两侧变形的部位对橡胶膜17进行挤压,橡胶膜17随之发生变形,产生弹性,橡胶膜17的弹性则会对气囊15进行缓冲,而当气囊15左右两侧向外变形时,顶杆18则会带动顶板19外移,使活塞杆23向着活塞筒20内缩入,活塞22对活塞筒20内部气压进行挤压,活塞筒20内部气压随之变大,增大后的气压则会反作用至气囊15上,因此橡胶膜17与活塞筒20内的气压在气囊15变形后皆会对气囊15进行缓冲,最终实现第一正极磁板8、第二正极磁板9的缓冲减震。综上所述可知,本技术能够将传递至轴身1上的震动力分别传递至第一正极磁板8、第二正极磁板9上,然后利用多道缓冲,对第一正极磁板8、第二正极磁板9上的震动力进行最大程度上的缓冲减震,使第一正极磁板8、第二正极磁板9上的震动力得到消除,从而使轴身1上的震动力得到消除,使发动机产生的震动力无法对传动轴造成影响,传动轴能够对力进行稳定的传递,保证变速箱变档时的准确性。活塞筒20上下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连接管25,连接管25螺接有弹性囊26,避震空间2上下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弹性膜27,弹性膜27与避震空间2内壁围合形成缓冲腔室28,弹性囊26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发动机变速箱的传动轴,包括轴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身内设有一避震空间;所述避震空间中部左右两侧皆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之间设有上卡环、下卡环;所述隔板、上卡环之间围合形成上腔室,隔板、下卡环之间围合形成下腔室;所述上腔室设有第一正极磁板,下腔室内设有与第一正极磁板相斥的第二正极磁板;所述上腔室、下腔室内分别设有与第一正极磁板相匹配的上滑槽、与第二正极磁板相匹配的下滑槽;所述上腔室上侧内壁与第一正极磁板之间通过若干上弹簧相连接,下腔室下侧内壁与第二正极磁板之间通过若干下弹簧相连接;所述上卡环、下卡环与隔板之间围合形成中腔室,中腔室内设有一气囊;所述中腔室左右两侧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铺设有一橡胶膜;所述气囊左右两侧皆设有一顶杆;所述顶杆穿过橡胶膜并连接有与隔板相贴合的顶板;所述避震空间左右两侧设有与顶板位置相对应的活塞筒,活塞筒与顶板相对的一侧设有一穿孔;所述活塞筒内设有一活塞,活塞连接有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穿出穿孔并与顶板相连接;所述隔板与活塞筒相对的一侧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导向板,导向板将顶板包围在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发动机变速箱的传动轴,包括轴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身内设有一避震空间;所述避震空间中部左右两侧皆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之间设有上卡环、下卡环;所述隔板、上卡环之间围合形成上腔室,隔板、下卡环之间围合形成下腔室;所述上腔室设有第一正极磁板,下腔室内设有与第一正极磁板相斥的第二正极磁板;所述上腔室、下腔室内分别设有与第一正极磁板相匹配的上滑槽、与第二正极磁板相匹配的下滑槽;所述上腔室上侧内壁与第一正极磁板之间通过若干上弹簧相连接,下腔室下侧内壁与第二正极磁板之间通过若干下弹簧相连接;所述上卡环、下卡环与隔板之间围合形成中腔室,中腔室内设有一气囊;所述中腔室左右两侧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铺设有一橡胶膜;所述气囊左右两侧皆设有一顶杆;所述顶杆穿过橡胶膜并连接有与隔板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日梅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必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