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动车上的具有自稳定功能的减速机转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122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2 00:07
一种新能源电动车上的具有自稳定功能的减速机转轴,包括轴身、设于轴身上侧的安装键槽,所述轴身内设有一缓冲腔室;所述缓冲腔室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缓冲块,缓冲块为橡胶材质,缓冲块外壁与缓冲腔室腔壁之间具有活动间距;所述缓冲块外壁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防变形槽;所述防变形槽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防变形块;所述防变形块外壁设有一呈球型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缓冲滚珠,缓冲滚珠一端凸出至缓冲槽外并与缓冲腔室腔壁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能源电动车上的具有自稳定功能的减速机转轴能够对传递至自身的震动力进行有效缓冲,保证减速机的力能够被稳定的传出,保证减速与增加扭矩的实际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动车上的具有自稳定功能的减速机转轴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速机转轴,特别是一种新能源电动车上的具有自稳定功能的减速机转轴。
技术介绍
减速机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或传递扭矩的作用,主要起到减速与增加扭矩的效果,因此作为交通工具的新能源电动车则会在车身上安装有减速机,而新能源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会遭遇颠簸路段,此时行驶在颠簸路段上的新能源电动车则会不可避免的出现震动的情况,设于新能源电动车车身上的减速机随之出现震动的情况,当减速机出现震动时,震动力自然会传递至减速机的转轴上,而减速机的转轴负责力的传递,当转轴出现震动的情况时,转轴传递出的力则会变得不稳定,最终影响减速与增加扭矩的实际效果,在行车过程中,一旦减速与增加扭矩的实际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极易出现意外,危害到行车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动车上的具有自稳定功能的减速机转轴,它能够对传递至自身的震动力进行有效缓冲,保证减速机的力能够被稳定的传出,保证减速与增加扭矩的实际效果。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公开一种新能源电动车上的具有自稳定功能的减速机转轴,包括轴身、设于轴身上侧的安装键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身内设有一缓冲腔室;所述缓冲腔室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缓冲块,缓冲块为橡胶材质,缓冲块外壁与缓冲腔室腔壁之间具有活动间距;所述缓冲块外壁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防变形槽;所述防变形槽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防变形块;所述防变形块外壁设有一呈球型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缓冲滚珠,缓冲滚珠一端凸出至缓冲槽外并与缓冲腔室腔壁相贴合;所述缓冲块内设有一呈方体状的减震腔室;所述减震腔室上侧设有与其上侧腔壁相贴合的上压板,减震腔室下侧设有与其下侧腔壁相贴合的下压板;所述缓冲块中部上下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上嵌孔、下嵌孔,上嵌孔、下嵌孔皆与减震腔室相贯通;所述上压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与上嵌孔相匹配的上嵌块,下压板下表面中心设有与下嵌孔相匹配的下嵌块,上嵌块上端面与上嵌孔上端孔口齐平,下嵌块下端面与下嵌孔下端孔口齐平;所述减震腔室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挡板,减震腔室中部设有一减震板,减震板左右两侧侧壁与挡板相贴合;所述减震板与上压板之间、减震板与下压板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均匀设于减震板与上压板之间、减震板与下压板之间的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外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均匀的分布于减震板与上压板之间、减震板与下压板之间。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均匀的设于减震板上下两侧侧壁上的导向杆;所述上压板下表面、下压板上表面皆设有与导向杆位置相对应的导向套,导向杆一端穿入至导向套套口内。所述导向套套口设有一导入口;所述导入口的口径向着减震板方向逐渐递增。所述减震板左右两侧侧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滑动槽,滑动槽呈球型;所述滑动槽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滑动滚珠,滑动滚珠一端凸出至滑动槽槽口外并与挡板相贴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结构的新能源电动车上的具有自稳定功能的减速机转轴可通过缓冲块的弹性、缓冲滚珠的滚动以及缓冲弹簧的弹性等形成多道缓冲,使转轴轴身传递至缓冲块上的震动力得到缓冲减震,从而使转轴轴身不再受震动力的影响,保证转轴能够稳定的对力进行传递,实现自稳定的效果,使减速机的减速与增加扭矩的实际效果得到保障,有效杜绝安全意外,保证行车人员行车时的人身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有新能源电动车上的具有自稳定功能的减速机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动车上的具有自稳定功能的减速机转轴,包括轴身1、设于轴身1上侧的安装键槽2,所述轴身1内设有一缓冲腔室3;所述缓冲腔室3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缓冲块4,缓冲块4为橡胶材质,缓冲块4外壁与缓冲腔室3腔壁之间具有活动间距5;所述缓冲块4外壁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防变形槽6;所述防变形槽6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防变形块7;所述防变形块7外壁设有一呈球型的缓冲槽8;所述缓冲槽8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缓冲滚珠9,缓冲滚珠9一端凸出至缓冲槽8外并与缓冲腔室3腔壁相贴合;所述缓冲块4内设有一呈方体状的减震腔室10;所述减震腔室10上侧设有与其上侧腔壁相贴合的上压板11,减震腔室10下侧设有与其下侧腔壁相贴合的下压板12;所述缓冲块4中部上下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上嵌孔13、下嵌孔14,上嵌孔13、下嵌孔14皆与减震腔室10相贯通;所述上压板11上表面中心设有与上嵌孔13相匹配的上嵌块15,下压板12下表面中心设有与下嵌孔14相匹配的下嵌块16,上嵌块15上端面与上嵌孔13上端孔口齐平,下嵌块16下端面与下嵌孔14下端孔口齐平;所述减震腔室10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挡板17,减震腔室10中部设有一减震板18,减震板18左右两侧侧壁与挡板17相贴合;所述减震板18与上压板11之间、减震板18与下压板12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均匀设于减震板18与上压板11之间、减震板18与下压板12之间的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外套设有缓冲弹簧19;所述缓冲弹簧19均匀的分布于减震板18与上压板11之间、减震板18与下压板12之间。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均匀的设于减震板18上下两侧侧壁上的导向杆20;所述上压板11下表面、下压板12上表面皆设有与导向杆20位置相对应的导向套21,导向杆20一端穿入至导向套21套口内。所述导向套21套口设有一导入口22;所述导入口22的口径向着减震板18方向逐渐递增。所述减震板18左右两侧侧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滑动槽23,滑动槽23呈球型;所述滑动槽23内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滑动滚珠24,滑动滚珠24一端凸出至滑动槽23槽口外并与挡板17相贴合。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当震动力传递至转轴轴身1上时,轴身1上的震动力则会通过缓冲滚珠9传递至防变形块7上,紧接着传递至缓冲块4上,由于缓冲块4外壁与缓冲腔室3腔壁之间具有活动间距,因此在震动力的影响下,缓冲块4则会进行横向移动或者纵向移动,无论缓冲块4进行横向移动或者纵向移动,缓冲块4皆会对缓冲腔室3的腔壁进行挤压,而挤压产生的反作用力则会致使缓冲块4发生变形并产生弹性,此时缓冲块4产生的弹性则会对自身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使一部分震动力得到消除,而缓冲滚珠9的存在能够在震动力传递至缓冲块4的第一时间顺着震动力的方向发生滚动,通过缓冲滚珠9滚动带动缓冲块4移动的方式产生能耗,使缓冲块4上的震动力进一步得到消除,而防变形块7并非为橡胶材质,因此在缓冲块4发生变形时,防变形块7始终不会出现变形,从而保证缓冲滚珠9的顺畅性,有效避免防变形块7的缓冲槽8变形导致缓冲滚珠9卡死的情况。缓冲块4上未被完全消除的震动力则会向着缓冲块4内部传递,最终传递至紧贴于减震腔室10左右两侧腔壁上的挡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电动车上的具有自稳定功能的减速机转轴,包括轴身、设于轴身上侧的安装键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身内设有一缓冲腔室;所述缓冲腔室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缓冲块,缓冲块为橡胶材质,缓冲块外壁与缓冲腔室腔壁之间具有活动间距;所述缓冲块外壁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防变形槽;所述防变形槽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防变形块;所述防变形块外壁设有一呈球型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缓冲滚珠,缓冲滚珠一端凸出至缓冲槽外并与缓冲腔室腔壁相贴合;所述缓冲块内设有一呈方体状的减震腔室;所述减震腔室上侧设有与其上侧腔壁相贴合的上压板,减震腔室下侧设有与其下侧腔壁相贴合的下压板;所述缓冲块中部上下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上嵌孔、下嵌孔,上嵌孔、下嵌孔皆与减震腔室相贯通;所述上压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与上嵌孔相匹配的上嵌块,下压板下表面中心设有与下嵌孔相匹配的下嵌块,上嵌块上端面与上嵌孔上端孔口齐平,下嵌块下端面与下嵌孔下端孔口齐平;所述减震腔室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挡板,减震腔室中部设有一减震板,减震板左右两侧侧壁与挡板相贴合;所述减震板与上压板之间、减震板与下压板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辅助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动车上的具有自稳定功能的减速机转轴,包括轴身、设于轴身上侧的安装键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身内设有一缓冲腔室;所述缓冲腔室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缓冲块,缓冲块为橡胶材质,缓冲块外壁与缓冲腔室腔壁之间具有活动间距;所述缓冲块外壁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防变形槽;所述防变形槽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防变形块;所述防变形块外壁设有一呈球型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缓冲滚珠,缓冲滚珠一端凸出至缓冲槽外并与缓冲腔室腔壁相贴合;所述缓冲块内设有一呈方体状的减震腔室;所述减震腔室上侧设有与其上侧腔壁相贴合的上压板,减震腔室下侧设有与其下侧腔壁相贴合的下压板;所述缓冲块中部上下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上嵌孔、下嵌孔,上嵌孔、下嵌孔皆与减震腔室相贯通;所述上压板上表面中心设有与上嵌孔相匹配的上嵌块,下压板下表面中心设有与下嵌孔相匹配的下嵌块,上嵌块上端面与上嵌孔上端孔口齐平,下嵌块下端面与下嵌孔下端孔口齐平;所述减震腔室左右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挡板,减震腔室中部设有一减震板,减震板左右两侧侧壁与挡板相贴合;所述减震板与上压板之间、减震板与下压板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日梅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必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