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线轮胎轻量化外轮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376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子午线轮胎轻量化外轮廓结构,由内到外分别为内衬层、胎体、垫胶、带束层、胎面;其特征是:所述胎面的外表面采用反弧形胎面;在所述胎面两侧的胎肩处设置凹凸型散热沟槽;在所述胎肩下方的胎侧部位设置半球体磨耗方块。所述反弧形胎面采用向内凹陷的弧形。所述凹凸型散热沟槽在上模和下模相应部位采用错位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正常的胎面结构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与正常轮胎相比,减重效果明显;2、胎面受力更均匀,防止偏磨;3、胎肩部位散热更好,更有利于长时间的使用;4、胎侧半球体磨耗方块设计,安全性能更加优异;5、该方案设计只需在轮胎模具设计的时候加以优化设计,易于实现,生产的轮胎不影响生产效率。

Lightweight Outer Contour Structure of Radial Ti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ightweight outer contour structure of radial tire, which consists of inner liner, carcass, pad rubber, belt layer and tread from inside to outside, and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tread adopts an anti-arc tread, concave and convex heat dissipation grooves are arranged at the shoulders on both sides of the tread, and hemispherical wear blocks are arranged at the side part below the shoulders. The reverse arc tread adopts an arc with an inward depression. The concave-convex heat dissipation groove adopts a dislocation design at the corresponding part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die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normal tread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1.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tire, the weight reduction effect is obvious; 2. The tread force is more uniform to prevent eccentric wear; 3. The shoulder part of the tire has better heat dissipation and is more conducive to long-term use; 4. The side hemisphere wear block design has better safety performance; 5. The design of the scheme only needs in the design of tire mould. It is easy to realize by optimizing the design. The tires produced do not affect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子午线轮胎轻量化外轮廓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轻量化的轮胎结构,尤其是一种子午线轮胎轻量化外轮廓结构,属于轮胎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今的轮式车辆的轮胎部件,担负着许多重要任务,如车辆的驱动制动,安全舒适等。随着国家的大力发展建设,我们国家的路网建设越来越完善,公路修建的越来越好,为了保护环境及公路的使用寿命,国家于2017年发布了921限载规定,该规定明确了正常国内行驶的车辆如牵引车、半挂车等的载重限制,不允许超载,而国内配套厂家为了积极配合国家发布的这个新政,也积极主动的对车辆整体重量进行减重,在降低油耗的同时也积极响应国家的节能环保的政策。轮胎作为汽车的重要一部分,也是易耗品,因此,汽车配套厂家对轮胎企业的要求是在汽车标载的情况下尽量把轮胎重量往下降,但是应严格控制轮胎的质量。轻量化的轮胎对国内轮胎企业来说,既是简单的一件事但同时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一件事,首先,在设计上来说,轮胎可以减重比较多,但对于生产工艺的控制上来说,轮胎减重越多工艺尺寸必须控制的更加精细,稍不留神就会造成轮胎的批量返工,严重影响轮胎的成本。所以,轻量化轮胎就像一把双刃剑,做的好了创造效益,做不好的话损失更大。其实,这对国内轮胎企业来说确实也是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子午线轮胎轻量化外轮廓结构,在轮胎胎面区域、胎肩区域及胎侧区域作轮廓优化,在轮胎轻量化的同时保证一定的性能。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子午线轮胎轻量化外轮廓结构,由内到外分别为内衬层、胎体、垫胶、带束层、胎面;其特征是:所述胎面的外表面采用反弧形胎面;在所述胎面两侧的胎肩处设置凹凸型散热沟槽;在所述胎肩下方的胎侧部位设置半球体磨耗方块。进一步地,所述反弧形胎面采用向内凹陷的弧形。进一步地,所述凹凸型散热沟槽在上模和下模相应部位采用错位设计。进一步地,所述半球体磨耗方块采用等分排列设计均布在胎侧。本技术与现有正常的胎面结构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与正常轮胎相比,减重效果明显;2、胎面受力更均匀,防止偏磨;3、胎肩部位散热更好,更有利于长时间的使用;4、胎侧半球体磨耗方块设计,安全性能更加优异;5、该方案设计只需在轮胎模具设计的时候加以优化设计,易于实现,生产的轮胎不影响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子午线轮胎轻量化外轮廓结构的示意图。图3-1为所述上模处凹凸型散热沟槽的侧视图。图3-2为所述上模处凹凸型散热沟槽的侧视图。图3-3为所述半球体磨耗方块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轮胎的结构由内到外分别为内衬层0、胎体1、垫胶2、带束层3、胎面4,轮胎分为上下两侧,我们称之为上模A、下模B。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子午线轮胎轻量化外轮廓结构由内到外分别为内衬层0、胎体1、垫胶2、带束层3、胎面4;所述胎面4的外表面采用向内凹陷的反弧形胎面5,反弧形胎面5与正常轮胎相比是相反的设计方向,轮胎膨胀是由内而外的,因此,反弧形设计能保证轮胎膨胀后与地面充分接触;在所述胎面4两侧的胎肩处设置凹凸型散热沟槽6,凹凸型散热沟槽6在上模A和下模B相应部位采用错位设计,在有利散热的情况下预防不规则磨损;如图3-1、图3-2所示,在所述上模A处的凹凸型散热沟槽6和位于下模B处的凹凸型散热沟槽6的凹陷处和凸起处相互交错;在所述胎肩下方的胎侧部位设置半球体磨耗方块7,该半球体磨耗方块7采用等分排列设计均布在胎侧,在刮擦到沟底的时候及时更换轮胎,确保轮胎的安全使用。在胎面、胎肩及胎侧三个区域对轮胎轮廓做了一系列的优化。在这三个区域做的优化处理均有其特殊意义,如胎面区域的优化不仅降低重量,还可以均匀分布来自地面的压力;胎肩区域在降低重量的同时降低胎肩部位的生热;胎侧区域在降低重量的同时可以作为磨耗标记使用。本技术结构合理,易于实现,不影响生产效率;由于轻量化的胎面、胎肩及胎侧设计,轮胎减重明显,在不增加模具成本的情况下,易于推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子午线轮胎轻量化外轮廓结构,由内到外分别为内衬层(0)、胎体(1)、垫胶(2)、带束层(3)、胎面(4);其特征是:所述胎面(4)的外表面采用反弧形胎面(5);在所述胎面(4)两侧的胎肩处设置凹凸型散热沟槽(6);在所述胎肩下方的胎侧部位设置半球体磨耗方块(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子午线轮胎轻量化外轮廓结构,由内到外分别为内衬层(0)、胎体(1)、垫胶(2)、带束层(3)、胎面(4);其特征是:所述胎面(4)的外表面采用反弧形胎面(5);在所述胎面(4)两侧的胎肩处设置凹凸型散热沟槽(6);在所述胎肩下方的胎侧部位设置半球体磨耗方块(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线轮胎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炯周丽琰杨其振袁时超赵江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