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线轮胎的加强胎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259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计用于运载重负荷的轮胎,它包括径向胎体加强件(1),其由至少一层非弹性加强元件的帘布层构成并在每个胎圈B中锚定至胎圈钢丝(2),从而形成翻转部分(10),翻转部分(10)的端部与胎圈底部相隔的径向距离为H#-[RNC],每个胎圈B被至少两层辅助加强层(6、7)所加强,至少一个第一加强层(6)由径向加强元件构成,而至少一个第二加强层(7)由与周向方向形成角度α的元件构成,其中0°≤α≤45°,第一加强层(6)在胎体加强件(1)外侧围绕胎圈钢丝(2)卷绕,而第二加强层(7)不围绕胎圈钢丝(2)卷绕。(*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子午线轮胎的加强胎圈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子午线轮胎胎体加强件的轮胎,更特别的是,涉及一种设计用于装配到诸如载重汽车、道路拖拉机、公共汽车、拖车等机动车的“重型”轮胎,其中采用了胎圈的新加强结构,以改进所述胎圈的耐用性。一般地,所考虑类型的轮胎包括胎体加强件,它由至少一层金属缆索帘布层构成,金属缆索在每个胎圈中以一个翻转部分锚定在至少一条胎圈钢丝上。在胎体加强件的径向之上是胎冠加强件,胎冠加强件由至少两层金属缆索帘布层构成,一个帘布层与另一个帘布层的金属缆索是交叉的,并相对周向方向形成10°与45°之间的角度。胎体加强件的翻转部分通常由至少一层金属缆索帘布层加以加强,金属缆索相对周向方向成微小角度而定向。如果只存在一个胎圈加强帘布层,它可沿着胎体加强件的翻转部分定位,使径向上端可位于胎体加强件的翻转部分的径向上端之下或之下。至于这一帘布层的径向下端,在轮胎的胎圈设计用于装配在以15°±2°的角度倾斜的轮辋底座上的情况下,则一般或位于与旋转轴线相平行并近似通过胎体加强件的锚定胎圈钢丝的中间剖面的重心的直线上;或在轮胎的胎圈设计用于装配在以0°或以5°±1°倾斜的轮辋底座上的情况下,位于与旋转轴线相平行并通过位于锚定胎圈钢丝的中间剖面的重心与胎体加强件轴向宽度为最宽处的点之间的一个点的直线上。在第二种情况,胎圈加强帘布层然后围绕胎圈钢丝卷绕,从而使它具有轴向外部分和轴向内部分,轴向内部分的径向上端一般位于轴向外部分的径向上端之下。已知解决方案的目的是要避免胎体加强件翻转部分缆索的非径向化(de-radialisation),并将所述翻转部分端部以及橡胶层经受的径向和周向-->变形降至最小,橡胶层在外侧覆盖着胎圈并确保它与轮辋的接触。在另一些情况,金属加强帘布层被例如由织物制成的多个帘布层所替代,这些帘布层轴向地或位于翻转部分的同一侧,或位于其两侧,或再是部分地沿着翻转部分并部分地沿着胎体加强件。另一个方案在于,沿翻转部分在其两侧各设置一个加强帘布层,而第三个帘布层则沿着胎体加强件置于其轴向外侧。轮胎的胎圈耐用性也可通过以下途径加以改进,即沿着胎体加强件布置两个加强帘布层,而所述加强件的翻转部分不被加强。由于所取得的成就及以下事实,即与轮胎胎面有关的某些类型的滚动表面已制作成较不杂乱,“重型”轮胎的寿命已变得必须改进胎圈的耐用性,特别在这样一些轮胎中,它们经受长时间的滚动,这常常造成胎圈由于轮胎装配在其上的轮辋达到的温度而形成高温。根据法国专利申请FR2730190,所述改进可通过在胎圈中设置至少一层加强帘布层而实现,该加强帘布层由周向金属元件构成,周向金属元件在胎体加强件的翻转部分的外侧围绕轮胎钢丝而卷绕,以便使轴向外部分和轴向内部分的相应端部径向地位于这样一条直线之上,该直线平行于旋转轴线并通过胎圈钢丝距离所述旋转轴线最远的点。正如所知,由径向金属丝或缆索构成的胎体加强件因此(在其与胎圈钢丝接触表面的水平上)由基本为周向的元件构成,它们通常是金属的,形状为丝、缆索、带或折叠带,并插入在所述基本为周向定向的元件与也为周向的金属元件的辅助帘布层之间。这样,此结构能使胎体加强件经受的拉力被吸收,从而将胎体加强件翻转部分端部的所有变形降至最少,而无论滚动条件如何。同一申请FR2730190描述了一种加强胎圈的有利的修改方案,其中,周向元件的帘布层的轴向内部分的端部被径向金属缆索的加强帘布层9所覆盖。为了使具有子午线轮胎胎体加强件的轮胎胎圈和侧壁的下部获得更-->有效的刚性,法国专利FR1594780提出,位于胎体加强件主要部分的轴向外侧和所述加强件翻转部分的轴向内侧的胎圈加强层应当由径向加强元件组成。为了改善用于重型机动车的子午线轮胎胎圈的耐用性,专利申请EP0202925也提出使用两个辅助胎圈加强层,第一加强层是由金属元件组成的,第二加强层是由相对中间方向倾斜的元件组成的,使得所述加强层的径向端部的径向位置是确定的。本专利技术提出另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案对于这样的轮胎在技术和工业上是最佳的,该轮胎具有设计用于安装到称为平的轮辋或其轮辋底座以5°倾斜的轮辋上的胎圈。为改进设计用于运载重负荷的轮胎的耐用性,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轮胎包括至少一个子午线轮胎胎体加强件,胎体加强件由至少一层非弹性加强元件的帘布层构成,并在每个胎圈B中锚定至胎圈钢丝上,以形成一个翻转部分,翻转部分的端部位于与胎圈底部相隔径向距离HRNC处,每一胎圈由至少两个辅助加强层所加强,至少一个第一加强层由单一的径向非弹性金属加强元件的帘布层构成,第一加强层围绕胎体加强件的锚定胎圈钢丝在所述胎体加强件外侧卷绕并形成两个部分,使得轴向外部分的径向上端径向地位于与胎圈底部相距距离HLE处,距离HLE等于距离HRNC的至少65%,并且至少一个第二加强层由与周向方向成α角度的元件构成,使角度α为0°≤α≤45°,其特征在于,当从中间剖面看时,不围绕所述锚定胎圈钢丝卷绕的第二辅助胎圈加强层由至少一个周向金属加强元件的帘布层构成,周向金属加强元件是金属缆索段或金属缆索段的束,它们的周向长度小于胎圈钢丝的中心轴线的周向长度。加强元件被称为是径向的,如果它们与轮胎的周向方向所成的角度在80°-100°的范围内。名词“围绕胎圈钢丝卷绕的加强层”意为形成两个部分的加强层,-->即轴向内部分和轴向外部分,它们相应的端部沿径向位于一条直线之上,该直线平行于旋转轴线并通过锚定胎圈钢丝的横截面的重心。同样,在本专利技术的文本中,能由一层或多层帘布层构成的胎圈加强层的部分的径向上端应理解为加强帘布层离旋转轴线最远的端部,且加强帘布层可以具有位于最大为20mm的径向距离范围内的上端部。相类似,胎圈加强层的径向下端是帘布层离旋转轴线最近的帘布层下端。径向加强元件的第一加强层优选地使其轴向内部分的端部位于平行于旋转轴线并通过胎圈钢丝的横截面的重心的直线与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并通过胎体加强件为最宽处的点的直线之间。而轴向外部分的径向上端最好位于与胎圈底部相距的径向距离为距离HRNC的65%和95%之间,距离HRNC是分隔胎体加强件的翻转部分的端部与所述底部的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第二加强层由两层加强元件的帘布层构成,加强元件在每个帘布层内相互平行,在一个帘布层与另一帘布层之间是交叉的,并如在所述两层帘布层的径向下边缘所测量的与周向方向形成45°的角度。加强元件最好是金属丝或织物缆索,而第二加强层的所述结构在第一胎圈加强层由织物加强元件构成时特别有利。轴向外部分的端部与胎圈底部相隔的径向距离大于距离HRNC,而仍旧小于分隔所述底部与轴向内部分端部的径向距离。无论是由织物或金属构成,第二加强层优选地或布置在胎体加强件非向上翻转部分的轴向内侧或布置在其轴向外侧,使其径向上端比径向元件的加强层的轴向内部分的上端更接近旋转轴线。当它布置在胎体加强件的轴向内侧时,第二加强层最好位于胎体加强件的所述非向上翻转部分与径向加强元件的第一加强层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借助于下述结合附图进行的说明能加以更好的了解,附图以非限定方式展示了示范性实施例,其中:图1示意地表示了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轮胎胎圈的第一个方案;图2示意地表示了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轮胎胎圈的第二个方案,其中胎圈-->钢丝是编织的,而胎圈则较薄;图1所示轮胎的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该轮胎设计用于运载重负荷,它包括至少一个子午线轮胎胎体加强件(1),胎体加强件(1)由至少一个非弹性加强元件的帘布层构成,并在每个胎圈(B)内被锚定到胎圈钢丝(2)上形成翻转部分(10),翻转部分(10)的端部位于与胎圈底部相距距离H↓[RNC]处,每一胎圈(B)由至少两个辅助加强层(6,7)加强,至少一个第一加强层(6)由至少一个加强元件的帘布层构成,第一加强层(6)围绕胎体加强件的锚定胎圈钢丝在所述胎体加强件外侧卷绕并形成两个部分,使得轴向外部分的径向上端径向地位于与胎圈底部相距距离H↓[LE]处,距离H↓[LE]等于距离H↓[RNC]的至少65%,至少一个第二加强层(7)由与周向方向成α角度的元件构成,使角度α为10°≤α≤60°,并且第二加强层(7)布置在胎体加强件(1)的非向上翻转部分的轴向内侧,其特征在于: 当从中间剖面看时,不围绕锚定胎圈钢丝(2)卷绕的第二胎圈加强层(7)由两个加强元件的帘布层(71、72)构成,加强元件在每个帘布层内相互平行,并在一帘布层(71)与另一帘布层(72)之间是交叉的,与周向方向形成45°的角度,并且其径向上端比径向元件的加强层的轴向内部分的上端更靠近旋转轴线,而其径向下端靠近胎圈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FR 1998-3-20 98/035701、一种轮胎,该轮胎设计用于运载重负荷,它包括至少一个子午线轮胎胎体加强件(1),胎体加强件(1)由至少一个非弹性加强元件的帘布层构成,并在每个胎圈(B)内被锚定到胎圈钢丝(2)上形成翻转部分(10),翻转部分(10)的端部位于与胎圈底部相距距离HRNC处,每一胎圈(B)由至少两个辅助加强层(6,7)加强,至少一个第一加强层(6)由至少一个加强元件的帘布层构成,第一加强层(6)围绕胎体加强件的锚定胎圈钢丝在所述胎体加强件外侧卷绕并形成两个部分,使得轴向外部分的径向上端径向地位于与胎圈底部相距距离HLE处,距离HLE等于距离HRNC的至少65%,至少一个第二加强层(7)由与周向方向成α角度的元件构成,使角度α为10°≤α≤60°,并且第二加强层(7)布置在胎体加强件(1)的非向上翻转部分的轴向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帕特里克科西
申请(专利权)人:米什兰集团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