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凹腔亚燃引导燃烧室及发动机燃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787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间凹腔亚燃引导燃烧室,包括一个中空锥体与尾锥,中空锥体使亚燃引导燃烧室流入一定量的空气,满足超声速燃烧室点火能量的需求;中空锥体后端的扩张段使中空管流出的超声速气流在此过膨胀形成正激波,为亚燃引导燃烧室稳定高效燃烧创造条件。尾锥促使空间凹腔内形成回流区及火焰向燃烧室主流区扩散,增强燃烧的稳定性、增大火焰扩散角。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亚燃引导燃烧室既是点火源又是燃油喷注装置,有利于提高燃油分布的均匀度、强化燃油/空气掺混,形成高效稳定的中心燃烧,减小燃烧室壁面的热载荷,为超声速燃烧室的设计提供重要方案与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间凹腔亚燃引导燃烧室及发动机燃烧室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燃冲压发动机部件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高超声速飞行器将是今后几十年最先进的航空航天技术之一,其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高超声速推进技术的发展。因此,研制高性能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作为航空航天技术的结合点,涉及多项学科的交叉,是多项前沿技术的高度融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采用新技术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涌现。然而当前的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可靠点火技术与高效稳定燃烧技术。针对这两个关键技术,目前提出的超燃燃烧室主要采用的是壁面凹腔及中心支板等方式。目前常用的壁面凹腔结构是为了解决超燃燃烧室中气流速度过快,难以掺混点火的问题。出于一体化考虑,燃烧室的长度不能过大,所以气流的停留时间极短(毫秒量级),凹腔设计通过在壁面设置凹槽并在其中构建回流区,起到增强燃气掺混和稳定点火的作用,从而可以高效稳定地组织燃烧。然而这种设计是在壁面凹腔中点火燃烧,不可避免的对壁面造成了严重的热负荷,对冷却系统的要求很高;另外,这种方案凹腔内气流与主流的质量交换率低,进入凹腔的气流流量较少,导致点火能量偏低,影响燃烧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间凹腔亚燃引导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锥体及位于中空锥体下游的尾锥;所述中空锥体包含自前向后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等直隔离通道段、内部凹腔以及扩张段;所述等直隔离通道段为中空的,等直隔离通道段向前贯穿中空锥体同时向后与内部凹腔连通;所述内部凹腔同样为中空的,且内部凹腔包括前端的主腔体及自主腔体后端逐渐收缩的收缩腔体,该收缩腔体连通扩张段;其中主腔体的横截面积大于等直隔离通道段的横截面积;扩张段的内腔逐渐扩大并向后贯穿中空锥体后端;所述尾锥与中空椎体的扩张段之间相隔一段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间凹腔亚燃引导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锥体及位于中空锥体下游的尾锥;所述中空锥体包含自前向后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等直隔离通道段、内部凹腔以及扩张段;所述等直隔离通道段为中空的,等直隔离通道段向前贯穿中空锥体同时向后与内部凹腔连通;所述内部凹腔同样为中空的,且内部凹腔包括前端的主腔体及自主腔体后端逐渐收缩的收缩腔体,该收缩腔体连通扩张段;其中主腔体的横截面积大于等直隔离通道段的横截面积;扩张段的内腔逐渐扩大并向后贯穿中空锥体后端;所述尾锥与中空椎体的扩张段之间相隔一段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凹腔亚燃引导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星张仁涛李宥晨谭慧俊朱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