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缓燃和旋转爆震的双工作模态燃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23552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缓燃和旋转爆震的双工作模态燃烧室,包括冲压进气结构、旋流器、压缩进气结构、凹腔段、拉瓦尔喷管段、环形燃烧室段、涡轮结构;冲压进气结构和旋流器间设有可调节引射结构,凹腔段表面设有供油结构,环形燃烧室段设有起爆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从冲压进气结构与压缩进气结构供入空气,由供油结构喷油后形成燃气,通过调整气量与油量使其满足两种工作模态;当气流量较小时,气流呈现亚音速流态,采用分级分区的缓燃燃烧机制;当气流量较大时,气流呈现跨音速流态,采用旋转爆震燃烧机制。两种模态能够满足不同工作需求下对燃烧室燃烧稳定性的要求,使燃烧室具有宽域的工作范围,分级分区燃烧则使得缓燃工况下具有较好的排放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烧,尤其涉及一种适应缓燃和旋转爆震的双工作模态燃烧室


技术介绍

1、燃烧室作为推进机械的核心部件,拥有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能力,是利用热能提供动力的基本条件,因此燃烧室的性能水平直接决定了推进机械的性能。

2、燃烧在推进机械实现的热力循环中十分重要,燃料的化学能先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工质热能,进而再通过热力循环的膨胀过程将热能转变为工质的动能。燃烧过程主要有缓燃和爆震两种形式。本燃烧室就是结合了这两种基础的燃烧形式形成的。

3、传统航空涡轮基发动机依赖缓燃燃烧实现近似等压的热力循环,通过热扩散和质量扩散使亚音速的燃烧波向前方燃料传播,火焰传播速度在几米/秒量级,其热力学效率受制于布雷顿循环的理论极限。基于缓燃燃烧模式的发动机经过百年的发展,随着航空推进系统对功率密度与热效率需求的不断提升,其性能已逐渐接近理论极限,可以提升的空间有限。

4、为了满足航空航天推进装置性能不断提高的需求背景,国内外众多研究人员将探究重心聚焦于新型的燃烧技术,爆震燃烧受到了广泛关注。

5、爆震是物质在极端条件下发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应缓燃和旋转爆震的双工作模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结构、凹腔段、拉瓦尔喷管段、环形燃烧室段、涡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缓燃和旋转爆震的双工作模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燃烧室结构整体为同轴的双层机匣结构,所述凹腔段、拉瓦尔喷管段与环形燃烧室段的外壁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缓燃和旋转爆震的双工作模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结构包括10个燃油离心喷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缓燃和旋转爆震的双工作模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的旋流方向与压缩进气结构进气方向相同,旋流器的旋流角度在50°到7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缓燃和旋转爆震的双工作模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结构、凹腔段、拉瓦尔喷管段、环形燃烧室段、涡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缓燃和旋转爆震的双工作模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燃烧室结构整体为同轴的双层机匣结构,所述凹腔段、拉瓦尔喷管段与环形燃烧室段的外壁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缓燃和旋转爆震的双工作模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结构包括10个燃油离心喷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缓燃和旋转爆震的双工作模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的旋流方向与压缩进气结构进气方向相同,旋流器的旋流角度在50°到7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缓燃和旋转爆震的双工作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金义王云飙吴建榕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