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客车后减震器上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430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3:54
轻型客车后减震器上支架结构,包括车架纵梁、减震器上支架及销套,减震器上支架卡装在车架纵梁内,减震器上支架与车架纵梁的上下两翼面连接,销套固定在减震器上支架内,销套外端从减震器上支架内穿出,销套的内端顶压在车架纵梁的腹面上,销套上的螺杆孔与车架纵梁上的过孔相通。销套的内端面直接与车架纵梁直接接触,一方面确保了销套与纵梁上的过孔呈同心状,实现主机厂家线上顺利装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受力支撑,减震器上支架对减震器的承载力显著增强,达到了汽车运行时减震器对其产生阻尼、降低震动及平稳运行的需求;同时也可避免了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的振动致使减震器上支架因单侧面受力不均而诱发扭曲变形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型客车后减震器上支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减震器支架领域,尤其是一种轻型客车后减震器上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已经成为制约汽车发展的重大障碍。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将严重降低汽车的舒适性、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人们乘坐汽车时的体验,同时,汽车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缩短。因此,在人们对汽车舒适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汽车减震器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同时减震器上支架作为支撑减震器的载体,其结构形式可直接影响减震器的减震效果与使用寿命。随着市场整车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强,以往减震器上支架采用的单点支承装配;如图1和图2所示,1是车架纵梁,2是减震器上支架,3是销套,减震器上支架卡装在车架纵梁内,减震器上支架通过螺栓与车架纵梁的上下两翼面连接,销套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减震器上支架内,销套外端从减震器上支架内穿出;因销套的长度比较短,在销套内端与车架纵梁腹面之间存在空间距离;这种单点支承装配的弊端在于:销套内端与车架纵梁腹面之间存在空间距离从而导致销套与车架纵梁上的过孔不同心,减震器上支架受力不均容易造成扭曲变形,装配螺杆不能顺利从车架纵梁上的过孔内通过,增加人工修磨时间,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减震器的使用寿命也逐渐下降,不适应快速切换车型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轻型客车后减震器上支架结构,优化减震器使用效能,进一步增强汽车的舒适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轻型客车后减震器上支架结构,包括车架纵梁、减震器上支架及销套,减震器上支架卡装在车架纵梁内,减震器上支架与车架纵梁的上下两翼面连接,销套固定在减震器上支架内,销套外端从减震器上支架内穿出;其特征在于:销套的内端顶压在车架纵梁的腹面上,销套上的螺杆孔与车架纵梁上的过孔相通。有益效果:销套的内端面直接与车架纵梁直接接触,一方面确保了销套与纵梁上的过孔呈同心状,实现主机厂家线上顺利装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受力支撑,减震器上支架对减震器的承载力显著增强,达到了汽车运行时减震器对其产生阻尼、降低震动及平稳运行的需求;同时也可避免了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的振动致使减震器上支架因单侧面受力不均而诱发扭曲变形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改进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改进后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轻型客车后减震器上支架结构,包括车架纵梁1、减震器上支架2及销套3,车架纵梁和减震器上支架上均设有螺栓孔4,减震器上支架卡装在车架纵梁内,减震器上支架通过螺栓与车架纵梁的上下两翼面连接,销套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减震器上支架内,销套上的螺杆孔与车架纵梁上的过孔呈相对应设置,销套内端向车架纵梁的腹面方向延伸直至销套的内端能顶压在车架纵梁的腹面上为止,车架纵梁上的过孔与销套的螺纹孔相通;销套外端从减震器上支架内穿出,减震器的上端头通过螺杆紧固在销套的外端上,减震器的下端头则与汽车悬架连接固定,以此装配结构达到减震效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说明之处,为本领域公知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轻型客车后减震器上支架结构,包括车架纵梁、减震器上支架及销套,减震器上支架卡装在车架纵梁内,减震器上支架与车架纵梁的上下两翼面连接,销套固定在减震器上支架内,销套外端从减震器上支架内穿出;其特征在于:销套的内端顶压在车架纵梁的腹面上,销套上的螺杆孔与车架纵梁上的过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轻型客车后减震器上支架结构,包括车架纵梁、减震器上支架及销套,减震器上支架卡装在车架纵梁内,减震器上支架与车架纵梁的上下两翼面连接,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宣王红元殷均昔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先驰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