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驱动车辆多源激励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8150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驱动车辆多源激励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输入条件、转向系统模型、随机路面激励模型、轮毂电机模型、轮胎模型以及车辆耦合动力学模型。输入条件包括:转向输入、路面等级、行驶车速。输入条件实时输入转向系统模型、随机路面激励模型、轮毂电机模型,由模型分别计算出转向轮转角、路面不平度及轮毂电机不平衡电磁力,并将转向轮的转角和路面不平度同时施于所建轮胎模型,由轮胎模型计算出各向轮胎力,并将其与不平衡电磁力一起作用于所建车辆耦合动力学模型,对轮毂驱动车辆的耦合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同时将所得到的轮胎的运动量及轮毂电机定转子的相对位移量分别反馈给轮胎模型和轮毂电机模型,进行闭环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毂驱动车辆多源激励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动力学领域分析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轮毂驱动车辆多源激励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汽车的尾气排放作为主要污染源之一已经被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势不可挡的趋势。电动汽车成为新能源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但是由于传统集中电机驱动的电动汽车存在传动轴、差速器等结构,使得电动汽车的底盘结构复杂且传动效率较低。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汽车不仅取消了传动轴等结构而且将轮毂电机、减速机构制动器等高度集成布置在车轮内,简化了底盘结构,提高了传动效率。一般情况下,轮毂电机的定转子的几何中心与车轮几何中心是同心的,但是在不同路面激励、车速等因素下会造成电机气隙沿圆周分布不均,从而产生不平衡电磁力影响到车辆的动力学特性。目前,车辆多激励源耦合对车辆动力学特性产生的影响少有研究。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轮毂驱动车辆多源激励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此方法在建立轮毂驱动电动汽车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路面不平度随机激励、轮毂电机电磁力车辆转向的车辆激励源及其相互耦合作用对车辆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驱动车辆多源激励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输入条件模块、转向系统模型、随机路面激励模型、轮毂电机模型、轮胎模型以及车辆耦合动力学模型。具体步骤包括:首先确定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多激励源输入条件,包括:转向输入、路面等级、行驶车速;建立所述随机路面激励模型;根据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具体结构建立转向系统模型和轮毂电机模型;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的输入条件代入所述随机路面激励模型、转向系统模型及轮毂电机模型即可得到车辆实际的多源激励;建立车辆轮胎模型和车辆耦合动力学模型,将由所述转向系统模型得到的车轮转角和随机路面激励模型得到的路面不平度激励同时作用于所建...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毂驱动车辆多源激励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输入条件模块、转向系统模型、随机路面激励模型、轮毂电机模型、轮胎模型以及车辆耦合动力学模型。具体步骤包括:首先确定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多激励源输入条件,包括:转向输入、路面等级、行驶车速;建立所述随机路面激励模型;根据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具体结构建立转向系统模型和轮毂电机模型;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的输入条件代入所述随机路面激励模型、转向系统模型及轮毂电机模型即可得到车辆实际的多源激励;建立车辆轮胎模型和车辆耦合动力学模型,将由所述转向系统模型得到的车轮转角和随机路面激励模型得到的路面不平度激励同时作用于所建立的轮胎模型,同时将由所述轮毂电机模型得到的不平衡电磁力施加于所建的车辆耦合动力学模型,所述轮胎模型将产生的轮胎力作用于车辆耦合动力学模型,而在一定运行工况下由所述车辆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车轮运动量及轮毂电机定转子相对位移量则分别反馈给所述轮胎模型及轮毂电机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驱动车辆多源激励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迪李安杨坤赵昱马超张学义孙继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