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机驱动的车桥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391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机驱动的车桥总成,属于汽车电机驱动车桥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电机驱动车桥中存在的以下问题:由于采用锥齿轮结构,提升成本;由于承受较大的弯矩,降低驱动车桥的可靠性,降低传动效率;由于采用单电机,传动扭矩较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双电机驱动车桥,提升了车桥的输入扭矩;电机轴线与车轮轴线平行布置,用圆柱齿轮代替原有的圆锥齿轮,节约了成本;两个平行对称布置的主动圆柱齿轮平衡了齿轮的弯矩,提升了驱动桥的可靠性和传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机驱动的车桥总成
本技术属于汽车电机驱动车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机驱动的车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电机驱动车桥中,多采用单电机结构,电机轴线与车轮轴线垂直布置。此种结构,需采用锥齿轮结构改变传动方向,成本较高;齿轮需承受较大的弯矩,降低驱动车桥的可靠性,降低了传动效率;由于采用单电机,传动扭矩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电机驱动车桥中存在的以下问题:由于采用锥齿轮结构,提升成本;由于承受较大的弯矩,降低驱动车桥的可靠性,降低传动效率;由于采用单电机,传动扭矩较低。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电机驱动的车桥总成,主要包括:端盖2、桥壳总成15、前减速器壳12、后减速器壳42、差速器总成14、电机Ⅰ27、电机Ⅱ28、主动圆柱齿轮Ⅰ4、主动圆柱齿轮Ⅱ19、凸缘总成。其中,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分别与桥壳总成15固定连接,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的端面上均设有若干分布螺纹孔,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配合分别形成两个圆柱形空腔,圆柱形空腔开口的一端通过螺栓1将两个端盖2分别与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连接在一起,另一端通过螺栓1将两个油封座7分别与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主动圆柱齿轮Ⅰ4和主动圆柱齿轮Ⅱ19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两个圆柱形空腔中,主动圆柱齿轮Ⅰ4和主动圆柱齿轮Ⅱ19的一端伸出于油封座7外,其端部通过花键与安装在油封座7中凸缘总成连接,其端部还设有螺纹,凸缘总成通过锁紧螺母分别轴向固定在主动圆柱齿轮Ⅰ4和主动圆柱齿轮Ⅱ19的端部;两个凸缘总成分别与电机Ⅰ27和电机Ⅱ28固定连接在一起。前减速器壳12开口端为两个半圆孔,这两个半圆形孔分别与差速器轴承盖51的两个半圆形孔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孔,差速器总成14中的两个轴承径分别装入两个圆孔中,此两个轴承的两端用调整螺母52轴向限位,前减速器壳12与两个差速器轴承盖51分别用螺栓连接固定;主动圆柱齿轮Ⅰ4和主动圆柱齿轮Ⅱ19的中部设有外齿,与差速器总成14中的驱动力输入端的齿轮啮合,差速器总成14中的两个轴承径作为驱动力输出端。差速器总成14主要包括:从动圆柱齿轮29、差速器右壳50、短行星轮轴31、圆锥滚子轴承34、行星齿轮33、半轴齿轮35、长行星轮轴38和弹性圆柱销48;从动圆柱齿轮29与差速器右壳50通过螺栓1固定连接,差速器右壳50的上下和前后方向各设有两个通孔用于安装两根短行星轮轴31和长行星轮轴38,所述通孔周围为加工成凹球面结构,两根短行星轮轴31在差速器右壳50中央与长行星轮轴38连接在一起;两根短行星轮轴31通过弹性圆柱销48与差速器右壳50固定连接;两根短行星轮轴31的中部和长行星轮轴38两端分别安装四个行星齿轮33,差速器右壳50的凹球面上贴合四个行星齿轮垫片32,四个行星齿轮33的凸平面装到行星齿轮垫片32的凹球面上;差速器右壳50右侧开口,从动圆柱齿轮29中心开有通孔,右半轴54通过差速器右壳50右侧的开口安装入差速器总成14,左半轴53通过从动圆柱齿轮29中心通孔安装入差速器总成14,左半轴53、右半轴54的花键轴分别与半轴齿轮35的花键孔连接,两个半轴齿轮35分别与周围四个行星齿轮33啮合;半轴齿轮35的轴径与从动圆柱齿轮29和差速器右壳50的接触面安装有半轴齿轮垫片36;差速器右壳50与前减速器壳12之间以及从动圆柱齿轮29与前减速器壳12之间安装圆锥滚子轴承34。油封座7与凸缘总成之间设有油封8,凸缘总成与主动圆柱齿轮Ⅰ4的轴之间装有O形环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双电机驱动车桥,提升了车桥的输入扭矩;电机轴线与车轮轴线平行布置,用圆柱齿轮代替原有的圆锥齿轮,节约了成本;两个平行对称布置的主动圆柱齿轮平衡了齿轮的弯矩,提升了驱动桥的可靠性和传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双电机驱动的车桥总成的驱动桥总成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双电机驱动的车桥总成的差速器总成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双电机驱动的车桥总成的主动圆柱齿轮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双电机驱动的车桥总成的从动圆柱齿轮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双电机驱动的车桥总成的差速器右壳视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双电机驱动的车桥总成的差速器轴承盖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双电机驱动的车桥总成的差速器轴承盖的俯视图;图中:1.螺栓,2端盖,3.轴承,4、主动圆柱齿轮Ⅰ,7.油封座,8.油封,9.凸缘总成Ⅰ,10.O形环,11.锁紧螺母,12前减速器壳,14.差速器总成,15.桥壳总成,19.主动圆柱齿轮Ⅱ,21.凸缘总成Ⅱ,25.锁紧螺母,27.电机Ⅰ,28.电机Ⅱ,29.从动圆柱齿轮,31.短行星轮轴,32行星齿轮垫片,33.行星齿轮,34.圆锥滚子轴承,35.半轴齿轮,36.半轴齿轮垫片,38.长行星轮轴,42.后减速器壳,43.调整垫片Ⅰ,44.调整垫片Ⅱ,45.隔套,48.弹性圆柱销,50.差速器右壳,51.差速器轴承盖,52调整螺母,53左半轴,54右半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双电机驱动的车桥总成,主要包括:端盖2、桥壳总成15、前减速器壳12、后减速器壳42、差速器总成14、电机Ⅰ27、电机Ⅱ28、主动圆柱齿轮Ⅰ4、主动圆柱齿轮Ⅱ19、凸缘总成。其中,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分别与桥壳总成15固定连接,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的端面上均设有若干分布螺纹孔,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配合分别形成两个圆柱形空腔,圆柱形空腔开口的一端通过螺栓1将两个端盖2分别与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连接在一起,另一端通过螺栓1将两个油封座7分别与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主动圆柱齿轮Ⅰ4和主动圆柱齿轮Ⅱ19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两个圆柱形空腔中,主动圆柱齿轮Ⅰ4和主动圆柱齿轮Ⅱ19的一端伸出于油封座7外,其端部通过花键与安装在油封座7中凸缘总成连接,其端部还设有螺纹,凸缘总成通过锁紧螺母分别轴向固定在主动圆柱齿轮Ⅰ4和主动圆柱齿轮Ⅱ19的端部;两个凸缘总成分别与电机Ⅰ27和电机Ⅱ28固定连接在一起。前减速器壳12开口端为两个半圆孔,这两个半圆形孔分别与差速器轴承盖51的两个半圆形孔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孔,差速器总成14中的两个轴承径分别装入两个圆孔中,此两个轴承的两端用调整螺母52轴向限位,前减速器壳12与两个差速器轴承盖51分别用螺栓连接固定。主动圆柱齿轮Ⅰ4和主动圆柱齿轮Ⅱ19的中部设有外齿,与差速器总成14中的驱动力输入端的齿轮啮合。端盖2的分布孔与前减速器壳12的分布螺纹孔对齐,用螺栓1连接;轴承3的圆孔装入主动圆柱齿轮Ⅰ4的轴径,端面贴合;轴承3的圆孔装入主动圆柱齿轮Ⅰ4的轴径,端面贴合;轴承3的轴径装入前减速器壳12的圆孔,轴承外圈端面与端盖2贴合;轴承3的轴径装入前减速器壳12的圆孔,轴承卡环的端面与前减速器壳12贴合;隔套45与轴承3的内环端面贴合;调整垫片Ⅰ43装在前减速器壳12的端面上,分布孔对齐;油封座7的分布孔与前减速器壳12的分布螺纹孔对齐,端面与轴承3的内环端面贴合,用螺栓1连接;两个油封8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机驱动的车桥总成,其特征在于,该总成主要包括:端盖(2)、桥壳总成(15)、前减速器壳(12)、后减速器壳(42)、差速器总成(14)、电机Ⅰ(27)、电机Ⅱ(28)、主动圆柱齿轮Ⅰ(4)、主动圆柱齿轮Ⅱ(19)和凸缘总成;其中,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分别与桥壳总成(15)固定连接,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的端面上均设有若干分布螺纹孔,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配合分别形成两个圆柱形空腔,圆柱形空腔开口的一端通过螺栓(1)将两个端盖(2)分别与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连接在一起,另一端通过螺栓(1)将两个油封座(7)分别与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主动圆柱齿轮Ⅰ(4)和主动圆柱齿轮Ⅱ(19)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两个圆柱形空腔中,主动圆柱齿轮Ⅰ(4)和主动圆柱齿轮Ⅱ(19)的一端伸出于油封座(7)外,其端部通过花键与安装在油封座(7)中凸缘总成连接,其端部还设有螺纹,凸缘总成通过锁紧螺母分别轴向固定在主动圆柱齿轮Ⅰ(4)和主动圆柱齿轮Ⅱ(19)的端部;两个凸缘总成分别与电机Ⅰ(27)和电机Ⅱ(28)固定连接在一起;前减速器壳(12)开口端为两个半圆孔,这两个半圆形孔分别与差速器轴承盖(51)的两个半圆形孔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孔,差速器总成(14)中的两个轴承径分别装入两个圆孔中,此两个轴承的两端用调整螺母(52)轴向限位,前减速器壳(12)与两个差速器轴承盖(51)分别用螺栓连接固定;主动圆柱齿轮Ⅰ(4)和主动圆柱齿轮Ⅱ(19)的中部设有外齿,与差速器总成(14)中的驱动力输入端的齿轮啮合,差速器总成(14)中的两个轴承径作为驱动力输出端;油封座(7)与凸缘总成之间设有油封(8),凸缘总成与主动圆柱齿轮Ⅰ(4)的轴之间装有O形环(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驱动的车桥总成,其特征在于,该总成主要包括:端盖(2)、桥壳总成(15)、前减速器壳(12)、后减速器壳(42)、差速器总成(14)、电机Ⅰ(27)、电机Ⅱ(28)、主动圆柱齿轮Ⅰ(4)、主动圆柱齿轮Ⅱ(19)和凸缘总成;其中,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分别与桥壳总成(15)固定连接,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的端面上均设有若干分布螺纹孔,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配合分别形成两个圆柱形空腔,圆柱形空腔开口的一端通过螺栓(1)将两个端盖(2)分别与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连接在一起,另一端通过螺栓(1)将两个油封座(7)分别与前减速器壳(12)和后减速器壳(42)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主动圆柱齿轮Ⅰ(4)和主动圆柱齿轮Ⅱ(19)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两个圆柱形空腔中,主动圆柱齿轮Ⅰ(4)和主动圆柱齿轮Ⅱ(19)的一端伸出于油封座(7)外,其端部通过花键与安装在油封座(7)中凸缘总成连接,其端部还设有螺纹,凸缘总成通过锁紧螺母分别轴向固定在主动圆柱齿轮Ⅰ(4)和主动圆柱齿轮Ⅱ(19)的端部;两个凸缘总成分别与电机Ⅰ(27)和电机Ⅱ(28)固定连接在一起;前减速器壳(12)开口端为两个半圆孔,这两个半圆形孔分别与差速器轴承盖(51)的两个半圆形孔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孔,差速器总成(14)中的两个轴承径分别装入两个圆孔中,此两个轴承的两端用调整螺母(52)轴向限位,前减速器壳(12)与两个差速器轴承盖(51)分别用螺栓连接固定;主动圆柱齿轮Ⅰ(4)和主动圆柱齿轮Ⅱ(19)的中部设有外齿,与差速器总成(14)中的驱动力输入端的齿轮啮合,差速器总成(14)中的两个轴承径作为驱动力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涛胡育玮黄河苗士军胡晓刘春伟姚临喆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