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器活塞环的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805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振器活塞环的密封结构。包括顶岸环和槽孔式油环两种密封类型,所述顶岸环,断面为“L”形,所述顶岸环分别靠近活塞顶面和活塞底面,所述槽孔式油环位于上下两个顶岸环的中间,所述槽孔式油环套在活塞上,所述槽孔式油环的外圆面上加工有集油槽和上下两道刮油唇,在集油槽底加工有回油孔。由上下刮油唇刮下来的机油经回油孔和活塞上的回油孔流回节流孔道。所述活塞环环槽的内侧面上端加工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与顶岸环伸入环槽的上侧面和环槽上侧面之间的间隙平齐,所述回油孔靠近活塞中心一端连通节流孔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优点在于能增加活塞环与缸体之间的密封性能,减少上腔与下腔之间的油液泄漏量,提高减振器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器活塞环的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减振器组件及密封
,具体涉及一种减振器活塞环的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减振器广泛应用于各类汽车上,是保证汽车安全性能的一个关键、不可或缺的零部件,其动态密封件的密封性能对于可靠的运行和减震器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车辆双筒液压减振器采用液压油作为减振介质,对于运行在恶劣环境下的车辆来说,高速运动中的减振器活塞会造成减振器的内腔压力增大,致使双筒液压减振器处于超负荷油压工作状态,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普通密封件无法保证其密封性,如何保证在超高油压状态下减振器密封件的密封性能,一种是该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目前,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3307187A公开了“一种减振器密封结构”,该方案能够降低车辆液压减振器在超高压工作时的油液泄漏量问题,但是密封结构复杂,使用成本较高。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978242U公开了“一种减振器油封和减振器密封结构”,该减振器油封及其密封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外界异物进入减振器内部,但并未对减振器内部的密封性能产生影响。本技术采用包括顶岸环和槽孔式油环两种密封结构组成,其中顶岸环分别靠近活塞顶面和活塞底面,能最大限度的将活塞与缸筒内壁之间的油液通过回流孔留入节流孔道,减少减振器油液内泄漏。而槽孔式油环同样靠油环自身的弹力通过上下刮油唇回收泄漏的残余油液,大大增强了减振器密封件在连续高压工作环境下的密封性能,提高减振器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密封性好且能有效提高减振性能的一种减振器活塞环的密封结构。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减振器活塞环的密封结构,包括顶岸环和槽孔式油环两种密封类型以及活塞体回流孔通道。所述顶岸环,断面为“L”形,两个顶岸环分别靠近活塞顶面和活塞底面,安装方向相反,其外侧面为外圆面。所述槽孔式油环位于两个顶岸环的中间,套在活塞上,油环的外圆面上加工有集油槽和上下两道刮油唇,在集油槽底加工有回油孔,由上下刮油唇刮下来的机油经回油孔和活塞上的回油孔流回节流孔道。所述活塞环顶岸环环槽的内侧面上端加工有回油孔,回油孔与顶岸环伸入环槽的上侧面和环槽上侧面之间的间隙平齐,靠近活塞中心一端连通节流孔道。所述减振器在伸张过程中,靠近活塞顶部的顶岸环起主要作用,所述减振器在压缩行程中,靠近活塞底部的顶岸环起主要作用。所述减振器在压缩行程中,此时靠近活塞顶部的顶岸环不起密封作用,同时靠近活塞顶部的顶岸环会向上移动,与活塞环槽上侧面紧贴,活塞环槽内的部分油液会流入活塞与减振器钢筒内壁的间隙中,这部分油液会被槽孔式油环回收流回节流孔道,减少减振器油液的内泄漏量。同样在减振器伸张过程中,活塞顶部的顶岸环起主要作用。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能增加活塞环与缸体之间的密封性能,减少上腔与下腔之间的油液泄漏量,保证减振器连续减振性能,提高减振器减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双筒液压减振器的活塞环。图2为活塞顶岸环密封结构图。图3为活塞槽孔式油环密封结构图。附图标记:活塞顶面(1)、回油孔(2)、活塞体(3)、环槽(4)、顶岸环(5)、环槽间隙(6)、槽孔式油环(7)、环形集油槽(8)、回油孔(9)、缸体内壁(1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环节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图1为普通双筒液压减振器的活塞环,套装在活塞上,活塞环内侧开有环槽,活塞环材质为含铜聚四氟乙烯PT为主的橡胶材料,外侧平面与缸筒内壁接触,保证活塞与钢筒间的密封性能。图2为活塞顶岸环密封结构图,包括回油孔(2)、活塞体(3)、环槽(4)、顶岸环(5)、环槽间隙(6)组成。该顶岸环(5)断面为“L”形,两个顶岸环分别靠近活塞顶面(1)和活塞底面,其外侧面趋近于外圆面。因为顶岸环(5)距活塞顶面(1)近,在减振器做功行程中,液压油压力能迅速作用在顶岸环(5)的上侧面和内侧面,使环的下侧面和环槽(4)的下侧面、外圆面与缸筒内壁(10)贴紧,有利于密封。活塞环环槽(4)的内侧面上端加工有回油孔(2),回油孔(2)与顶岸环(5)伸入环槽(4)的上侧面和环槽(4)上侧面之间的间隙平齐,所述回油孔(2)靠近活塞中心一端连通节流孔道或流通孔道,能最大限度的将活塞与缸筒内壁(10)之间的油液通过回流孔(2)留入节流孔道,减少减振器油液内泄漏。图3为活塞槽孔式油环密封结构图,包括槽孔式油环(7)、环形集油槽(8)、回油孔(9)、缸体内壁(10)组成。该槽孔式油环(7)的内圆面基本上没有液压油压力的作用,所以槽孔式油环(7)的刮油能力主要靠槽孔式油环(7)自身的弹力。为了减小槽孔式油环(7)与缸体内壁(10)的接触面积,增大接触压力,在槽孔式油环(7)的外圆面上加工有回油孔(9)。由上下刮油唇刮下来的液压油经回油孔(9)流回节流孔道。槽孔式油环(7)的断面形状如图3所示。这种槽孔式油环(7)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成本底。通过将以上两种活塞顶岸环密封结构和活塞槽孔式油环密封结构的结合运用,能大幅度地减少上腔与下腔之间的油液泄漏量,提高减振器密封件结构的密封性能,保证减振器连续减振性能,提高减振器减振效果。而且两种密封件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成本底,实用性强,可应用于目前各类车辆减振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活塞环的密封结构,包括顶岸环和槽孔式油环两种密封类型,所述顶岸环,断面为“L”形,所述顶岸环分别靠近活塞顶面和活塞底面,所述顶岸环外侧面为外圆面;所述槽孔式油环位于两个顶岸环的中间,所述槽孔式油环套在活塞上,所述槽孔式油环的外圆面上加工有集油槽和上下两道刮油唇,在集油槽底加工有回油孔,由上下刮油唇刮下来的机油经回油孔和活塞上的回油孔流回油底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活塞环的密封结构,包括顶岸环和槽孔式油环两种密封类型,所述顶岸环,断面为“L”形,所述顶岸环分别靠近活塞顶面和活塞底面,所述顶岸环外侧面为外圆面;所述槽孔式油环位于两个顶岸环的中间,所述槽孔式油环套在活塞上,所述槽孔式油环的外圆面上加工有集油槽和上下两道刮油唇,在集油槽底加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燕苏校陈齐平吴明明刘禹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