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前机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101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前机舱,包括动力总成、压缩机、真空泵、机舱附件支架、电机控制器、高压箱、充电一体机及蓄电池总成,电机控制器、高压箱、充电一体机及蓄电池总成依次排列设置并设于机舱附件支架顶部,压缩机、动力总成及真空泵依次排列设置并设于机舱附件支架底部,且动力总成位于机舱附件支架的右下方,机舱附件支架通过第一悬置与车身的左车架连接,机舱附件支架通过第二悬置与车身的右车架连接,动力总成通过后悬置与副车架连接。上述纯电动汽车前机舱合理利用前机舱的空间结构,质量分布均匀,整个车辆稳定性与NVH性能高。

Pure Electric Vehicle Front Engine Roo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ront engine room of a pure electric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power assembly, a compressor, a vacuum pump, an accessory bracket of the engine room, a motor controller, a high-pressure box, a charging integrator and an accumulator assembly. The motor controller, a high-pressure box, a charging integrator and a storage battery assembly are arranged and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accessory bracket of the engine room, and the compressor, a power assembly and a vacuum pump are arranged in turn. The powertrain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engine room accessory bracket, and the powertrain is located at the lower right of the engine room accessory bracket. The engine room accessory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frame of the body through the first suspension, the engine room accessory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right frame of the body through the second suspension, and the powertrain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b-frame through the rear suspension. The space structure of the front cabin of the pure electric vehicle is rationally utilized, the mass distribution is uniform, and the stability and NVH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vehicle are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纯电动汽车前机舱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前机舱。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的气温变暖,二氧化碳的排放再次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重点,然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汽车的拥有量越来越多,汽车的尾气排放日益增加造成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等致暖气体,汽车成为最大的罪魁祸首。因此,以动力电池作为其动力源的纯电动汽车,因其清洁节能的特点,在环境污染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成为今后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纯电动汽车包括电机控制器、高压控制盒、直流转换器、充电机等在内的高、低压电器元件相对较多,导致机舱内的布置空间较紧张。如果单纯地将机舱布置相对集中,往往会造成各零部件之间的间隙过小,高低压线束连接走向不够合理且布置交叉凌乱,同时也会导致机舱布置的安装工艺变得复杂,拆卸维修困难,加之电磁干扰,甚至造成整车运行不稳定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前机舱,以合理的集成安排前机舱内的零部件,在空间紧凑的情况下提高整车的性能。一种纯电动汽车前机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总成、压缩机、真空泵、机舱附件支架、电机控制器、高压箱、充电一体机及蓄电池总成,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高压箱、所述充电一体机及所述蓄电池总成依次排列设置并设于所述机舱附件支架顶部,所述压缩机、所述动力总成及所述真空泵依次排列设置并设于所述机舱附件支架底部,且所述动力总成位于机舱附件支架的右下方,所述机舱附件支架通过第一悬置与车身的左车架连接,所述机舱附件支架通过第二悬置与车身的右车架连接,所述动力总成通过后悬置与副车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总成包括电动机和减速器,所述纯电动汽车前机舱还包括真空罐,所述真空泵设于所述压缩机的一侧,所述真空罐位于远离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电动机一侧,所述真空泵和所述真空罐相对于所述动力总成的两侧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高压箱、所述充电一体机及所述蓄电池总成与所述机舱附件支架集成为一个整体。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机与所述机舱附件支架集成为一体,所述压缩机固设于所述电机上。进一步地,所述真空罐位于所述电动机的后方,且与所述机舱附件支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DCDC变换器集成于所述充电一体机上。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总成包括辅助蓄电池和蓄电池托盘,所述辅助蓄电池安装在所述蓄电池托盘上,且所述蓄电池托盘通过螺母与所述机舱附件支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机舱附件支架通过螺栓与车身左右纵梁连接。上述纯电动汽车前机舱,通过将电机控制器、高压箱、充电一体机及蓄电池总成设置在机舱附件支架的上方,形成一个整体;将故障率较少的振动部件:动力总成(电动机和压缩机)、减速器、真空泵,设置在机舱附件支架的下方,形成一个整体,即使机舱内各部件先螺接成一个刚性整体,再通过左、右、后三个悬置分别与车身左纵梁、右纵梁、副车架连接,使电动车前机舱内的结构形成两层式的机舱布置结构,合理利用了机舱布置空间,提高了装配及维修的便利性;各部件质量合理分配,提高车辆稳定性;机舱振动部件通过悬置隔振,提升整车NVH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纯电动汽车前机舱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纯电动汽车前机舱的后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动力总成10压缩机20真空泵30机舱附件支架40电机控制器50高压箱60充电一体机70蓄电池总成80辅助蓄电池81蓄电池托盘82电动机11减速器12真空罐90第一悬置100第二悬置110后悬置12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纯电动汽车前机舱,包括动力总成10、压缩机20、真空泵30、机舱附件支架40、电机控制器50、高压箱60、充电一体机70及蓄电池总成80。其中第一方面,电机控制器50、高压箱60、充电一体机70及蓄电池总成80依次排列设置并设于所述机舱附件支架40顶部。且所述电机控制器50、所述高压箱60、所述充电一体机70及所述蓄电池总成与所述机舱附件支架集成为一个整体。其中,电机控制器50是指动力总成10中的电动机运行的控制装置。高压箱60是将高压电分配给各高压用电器,同时可以对电空调压缩机和加热器高压回路起过流保护作用的装置。充电一体机70为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充电,为其补充电能。进一步地,DCDC(DirectCurrent,直流电源)变换器集成于所述充电一体机上。在车辆启动后,DCDC变换器将动力电池输入的高压转变成12V低压向蓄电池充电,以保证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低压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此外,所述蓄电池总成80包括辅助蓄电池81和蓄电池托盘82,所述辅助蓄电池81安装在所述蓄电池托盘82上,且所述蓄电池托盘82通过螺母与所述机舱附件支架40连接。进一步地,蓄电池总成80还包括蓄电池压板、蓄电池挂钩等结构,以加强蓄电池的安装稳定性。蓄电池总成80为汽车上的低压用电设备提供电能。在本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压缩机20、所述动力总成10及所述真空泵30依次排列设置并设于所述机舱附件支架40底部,且所述动力总成10位于机舱附件支架40的右下方。其中,所述动力总成10包括电动机11和减速器12,所述纯电动汽车前机舱还包括真空罐90。所述真空泵30设于所述减速器12的一侧,所述真空罐90位于远离所述压缩机12的所述电动机11一侧,所述真空泵30和所述真空罐90相对于所述动力总成10的两侧布置。其中,电动机11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传动装置或直接驱动车轮和工作的装置。减速器12是指降速增扭装置,有固定速比。真空泵30是指真空制动助力系统的抽真空装置。真空罐90是指真空泵30抽真空后,负压的承载装置,为真空助力提供真空源。压缩机12是制冷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机11与所述机舱附件支架40集成为一体,所述压缩机12固设于所述电机11上。进一步地,所述真空罐90位于所述电动机11的后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舱附件支架40通过第一悬置100与车身的左车架(图中未画出)连接,所述机舱附件支架40通过第二悬置110与车身的右车架(图中未画出)连接,所述动力总成10通过后悬置120与副车架(图中未画出)连接。其中,第一悬置100为左悬置,第二悬置110为右悬置。更进一步地,所述机舱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纯电动汽车前机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总成、压缩机、真空泵、机舱附件支架、电机控制器、高压箱、充电一体机及蓄电池总成,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高压箱、所述充电一体机及所述蓄电池总成依次排列设置并设于所述机舱附件支架顶部,所述压缩机、所述动力总成及所述真空泵依次排列设置并设于所述机舱附件支架底部,且所述动力总成位于机舱附件支架的右下方,所述机舱附件支架通过第一悬置与车身的左车架连接,所述机舱附件支架通过第二悬置与车身的右车架连接,所述动力总成通过后悬置与副车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电动汽车前机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总成、压缩机、真空泵、机舱附件支架、电机控制器、高压箱、充电一体机及蓄电池总成,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高压箱、所述充电一体机及所述蓄电池总成依次排列设置并设于所述机舱附件支架顶部,所述压缩机、所述动力总成及所述真空泵依次排列设置并设于所述机舱附件支架底部,且所述动力总成位于机舱附件支架的右下方,所述机舱附件支架通过第一悬置与车身的左车架连接,所述机舱附件支架通过第二悬置与车身的右车架连接,所述动力总成通过后悬置与副车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纯电动汽车前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包括电动机和减速器,所述纯电动汽车前机舱还包括真空罐,所述真空泵设于所述减速器的一侧,所述真空罐位于远离所述减速器的所述电动机一侧,所述真空泵和所述真空罐相对于所述动力总成的两侧布置。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鸿单丰武姜筱华黄协京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