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的炒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5204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的炒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锅中旋转炒拌,时间1‑2分钟,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炒后立即进行初烘,用小烘篮炭火烘焙,温度100℃‑120℃,2‑3分钟翻烘一次,烘至七八成干,有刺手感、茶梗能折断,即为适度,下烘堆积;将初烘叶趁热装篓,稍加压紧,高0.9‑1.1米,置于高温干燥的烘房内,时间5‑7天;采用130‑150℃烘焙,烘3‑8秒就翻动一次,侍烘到茶梗一折即断,梗心呈菊花状,口嚼酥脆,焦香显露,茶梗金黄,叶色黄褐起霜即为适度,时间40‑60分钟。本发明专利技术炒制的茶叶味道更加香,充分保留了茶叶里的营养和味道,茶叶较完整、鲜亮,口感比较清纯。

A Method of Stir-frying Te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frying tea,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rotating and stirring in a pot for 1 2 minutes, sweeping into the second pot when the leaves are soft and dark green; when the leaves are crumpled into strips, the tea juice adheres to the leaf surface, and has a sticky handle, the tea can be swept into the cooked pot and stir-fried with a tea broom for several times; immediately after frying, the tea is first baked with a small roasting basket of charcoal, and the temperature is 100. The first baked leaves are packed in a hot basket with a slight pressure of 0.9 1.1 m, and placed in a high-temperature drying oven for 5 7 days. The first baked leaves are baked at 130 150 C for 3 8 seconds, and the stem is broken, the stem is chrysanthemum-shaped, and the mouth is chewed. Crisp, caramel aroma, golden tea stalk, yellow-brown leaves frost is moderate, time 40 60 minutes. The fried tea of the invention has more fragrant taste, fully retains the nutrition and taste of the tea, and the tea is more complete, bright and pure in t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的炒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尤其是一种茶叶的炒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养身的认识越来越高,茶叶开始收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茶能消食去腻、降火明目、宁心除烦、清暑解毒、生津止渴,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可以阻断亚硝酸胺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它还能吸收放射性物质达到防辐射的效果,从而保护女性皮肤,用茶叶洗脸,还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减缓皮肤老化,但是茶味道的好坏直接影响价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茶叶的炒制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叶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锅中旋转炒拌,要转得快,用力匀,时间1-2分钟,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第二步: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第三步:炒后立即进行初烘,用小烘篮炭火烘焙,温度100℃-120℃,2-3分钟翻烘一次,烘至七八成干,有刺手感、茶梗能折断,即为适度,下烘堆积;第四步:将初烘叶趁热装篓,稍加压紧,高0.9-1.1米,置于高温干燥的烘房内,时间5-7天;第五步:采用130-150℃烘焙,烘3-8秒钟就翻动一次,侍烘到茶梗一折即断,梗心呈菊花状,口嚼酥脆,焦香显露,茶梗金黄,叶色黄褐起霜即为适度,时间40-60分钟。前述的一种茶叶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时间1.5分钟。前述的一种茶叶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温度为110℃。前述的一种茶叶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3分钟翻烘一次。前述的一种茶叶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高1米。前述的一种茶叶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采用140℃烘焙。前述的一种茶叶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时间52分钟。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炒制的茶叶味道更加香,充分保留了茶叶里的营养和味道,茶叶较完整、鲜亮,口感比较清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茶叶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锅中旋转炒拌,要转得快,用力匀,时间1-2分钟,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第二步: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第三步:炒后立即进行初烘,用小烘篮炭火烘焙,温度100℃-120℃,2-3分钟翻烘一次,烘至七八成干,有刺手感、茶梗能折断,即为适度,下烘堆积;第四步:将初烘叶趁热装篓,稍加压紧,高0.9-1.1米,置于高温干燥的烘房内,时间5-7天;第五步:采用130-150℃烘焙,烘3-8秒钟就翻动一次,侍烘到茶梗一折即断,梗心呈菊花状,口嚼酥脆,焦香显露,茶梗金黄,叶色黄褐起霜即为适度,时间40-60分钟。优选地,所述第一步时间1.5分钟。优选地,所述第三步温度为110℃。优选地,所述第三步3分钟翻烘一次。优选地,所述第四步高1米。优选地,所述第五步采用140℃烘焙。优选地,所述第五步时间52分钟。本专利技术炒制的茶叶味道更加香,充分保留了茶叶里的营养和味道,茶叶较完整、鲜亮,口感比较清纯。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锅中旋转炒拌,要转得快,用力匀,时间1‑2分钟,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第二步: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第三步:炒后立即进行初烘,用小烘篮炭火烘焙,温度100℃‑120℃,2‑3分钟翻烘一次,烘至七八成干,有刺手感、茶梗能折断,即为适度,下烘堆积;第四步:将初烘叶趁热装篓,稍加压紧,高0.9‑1.1米,置于高温干燥的烘房内,时间5‑7天;第五步:采用130‑150℃烘焙,烘3‑8秒钟就翻动一次,侍烘到茶梗一折即断,梗心呈菊花状,口嚼酥脆,焦香显露,茶梗金黄,叶色黄褐起霜即为适度,时间40‑60分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锅中旋转炒拌,要转得快,用力匀,时间1-2分钟,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第二步: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第三步:炒后立即进行初烘,用小烘篮炭火烘焙,温度100℃-120℃,2-3分钟翻烘一次,烘至七八成干,有刺手感、茶梗能折断,即为适度,下烘堆积;第四步:将初烘叶趁热装篓,稍加压紧,高0.9-1.1米,置于高温干燥的烘房内,时间5-7天;第五步:采用130-150℃烘焙,烘3-8秒钟就翻动一次,侍烘到茶梗一折即断,梗心呈菊花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宝林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丹徒区西林茶叶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