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炒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47322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2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炒制机。包括灶台和机架,灶台上设有炒锅,机架设于灶台一侧,所述机架上设有升降机构,炒锅的上方设有驱动箱,驱动箱的前端设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下端设有与炒锅配合的锅铲,所述锅铲包括支架、翻铲和揉铲,支架的上端固定在传动轴中部,翻铲和揉铲在炒锅内表面上交叉设置,且翻铲和揉铲的交叉点与传动轴底端连接,翻铲两端和揉铲两端分别与支架的下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可升降的驱动箱带动锅铲转动,翻铲旋转将炒锅内的茶叶不断翻动,揉铲旋转带动揉珠不断在炒锅内滚动从而对茶叶进行揉捻,从而实现茶叶杀青炒制的操作模拟,能有效提高炒制效率和茶叶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炒制机。包括灶台和机架,灶台上设有炒锅,机架设于灶台一侧,所述机架上设有升降机构,炒锅的上方设有驱动箱,驱动箱的前端设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下端设有与炒锅配合的锅铲,所述锅铲包括支架、翻铲和揉铲,支架的上端固定在传动轴中部,翻铲和揉铲在炒锅内表面上交叉设置,且翻铲和揉铲的交叉点与传动轴底端连接,翻铲两端和揉铲两端分别与支架的下端连接。本技术结构合理,可升降的驱动箱带动锅铲转动,翻铲旋转将炒锅内的茶叶不断翻动,揉铲旋转带动揉珠不断在炒锅内滚动从而对茶叶进行揉捻,从而实现茶叶杀青炒制的操作模拟,能有效提高炒制效率和茶叶品质。【专利说明】一种茶叶炒制机
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炒制机。
技术介绍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其中的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因此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 茶叶的传统加工过程中,杀青和揉捻一般在茶叶炒制机内完成,经过凋萎发酵后的鲜茶叶在炒锅内不断翻炒和揉捻,抑制鲜茶叶中所含的活性酶和控制氧化过程,使鲜茶叶的颜色不转红发暗,保证绿茶的色味品质。目前,高档茶叶的炒制基本还是通过手工操作来进行,制茶师根据经验和手法来控制茶叶质量,生产效率很低,且茶叶质量不稳定,受人员因素影响较大。但是现有的茶叶炒制机的替代效果上还不是很理想,不能很好地模拟制茶师的手工翻炒揉捻动作,无法满足高档茶叶的炒制需求,导致茶叶加工效率得不到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炒制效果更好的茶叶炒制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茶叶炒制机,包括灶台和机架,灶台上设有炒锅,机架设于灶台一侧,所述机架上设有升降机构,炒锅的上方设有驱动箱,驱动箱后端与升降机构连接,驱动箱的前端设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下端设有与炒锅配合的锅铲,所述锅铲包括支架、翻铲和揉铲,支架的上端固定在传动轴中部,翻铲和揉铲在炒锅内表面上交叉设置,且翻铲和揉铲的交叉点与传动轴底端连接,翻铲两端和揉铲两端分别与支架的下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翻铲的刀口与炒锅内表面紧贴,揉铲的中心线与炒锅内表面平行设置,且揉铲上套设有若干可转动的揉珠。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滑轨和蜗杆轴,滑轨竖直设于机架靠近灶台的侧面上,蜗杆轴设于滑轨内;驱动箱后端设有与滑轨配合的滑块,驱动箱与蜗杆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箱内设有电机、驱动轮组和升降轮组,电机通过驱动轮组与传动轴传动连接,电机通过升降轮组与蜗杆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箱内设有气缸,气缸的输出轴上设有啮合架,啮合架的两端设有分别与驱动轮组和升降轮组配合的啮合轮,两个啮合轮与电机输出轴均可啮合且两个啮合轮不能同时与电机输出轴哨合。 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合理,可升降的驱动箱带动锅铲转动,翻铲旋转将炒锅内的茶叶不断翻动,揉铲旋转带动揉珠不断在炒锅内滚动从而对茶叶进行揉捻,从而实现茶叶杀青炒制的操作模拟,能有效提高炒制效率和茶叶品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驱动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灶台;2、机架;3、驱动箱; 4、锅铲; 5、气缸;11、炒锅; 21、滑轨; 22、蜗杆轴; 31、滑块; 32、传动轴;33、电机; 34、驱动轮组; 35、升降轮组;41、支架; 42、翻铲; 43、揉铲; 44、揉珠;51、啮合架;52、啮合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茶叶炒制机,包括灶台I和机架2,灶台I上设有炒锅11,灶台I可使用电磁炉具或燃气炉具加热炒锅,机架2设于灶台I 一侧,所述机架2上设有升降机构,炒锅11的上方设有驱动箱3,驱动箱3后端与升降机构连接,驱动箱3的前端设有传动轴32,传动轴32的下端设有与炒锅11配合的锅铲4,驱动箱3内的电机33带动传动轴32转动,从而锅铲4随传动轴32转动,锅铲4模拟手工炒制的翻炒揉捻动作,从而对炒锅11内的茶叶进行杀青炒制;所述锅铲4包括支架41、翻铲42和揉铲43,支架41的上端固定在传动轴32中部,翻铲42和揉铲43在炒锅11内表面上交叉设置,且翻铲42和揉铲43的交叉点与传动轴32底端连接,翻铲42两端和揉铲43两端分别与支架41的下端连接;翻铲42沿炒锅11内表面转动从而翻动炒锅11内的茶叶使其均匀受热,揉铲43与炒锅11内表面留有间隙,揉铲43在炒锅11内悬空转动对茶叶进行碾压,从通过模拟揉捻动作使茶叶得到更好的炒制效果。 上述翻铲42的刀口与炒锅11内表面紧贴,揉铲43的中心线与炒锅11内表面平行设置,且揉铲43上套设有若干可转动的揉珠44,揉珠44随揉铲43在在炒锅11内表面转动,揉珠44碾压过茶叶时自转,避免茶叶堆积在揉铲43上,滚动的揉珠44能更好的模拟手工炒制中“揉、捻、搓、压”的手法,从而获得更好的炒制效果。 上述升降机构包括滑轨21和蜗杆轴22,滑轨21竖直设于机架2靠近灶台I的侧面上,蜗杆轴22设于滑轨21内;驱动箱3后端设有与滑轨21配合的滑块31,驱动箱3与蜗杆轴22传动连接,炒制结束时驱动箱3切断传动轴32的传动链转而与蜗杆轴22传动连接,滑块31沿滑轨21上升,驱动箱3带动锅铲4离开炒锅11。 上述驱动箱3内设有电机33、驱动轮组34和升降轮组35,电机33通过驱动轮组34与传动轴32传动连接,电机33通过升降轮组35与蜗杆轴22传动连接,电机33带动驱动轮组34或升降轮组35转动,从而使锅铲4进行炒制动作,或脱离炒锅11完成清锅动作。 上述驱动箱3内设有气缸5,气缸5的输出轴上设有啮合架51,啮合架51的两端设有分别与驱动轮组34和升降轮组35配合的啮合轮52,两个啮合轮52与电机33输出轴均可啮合且两个啮合轮52不能同时与电机33输出轴啮合;气缸5用于控制锅铲4转动或驱动箱3升降,炒锅11内倒入茶叶开始炒制气缸5进入第一工位,啮合架51上的其中一个啮合轮52与驱动轮组34和电机33输出轴分别啮合,驱动轮组34带动传动轴32转动,从而锅铲4在炒锅11内转动实现翻炒和揉捻加工;炒制完成后,电机33停机并启动气缸5进入第二工位,啮合架51移动使其中一个啮合轮52与驱动轮组34和电机33输出轴脱离,另一个啮合轮52与升降轮组35和电机33输出轴分别啮合,驱动箱3沿蜗杆轴22上升从而锅铲4离开炒锅11,炒锅11内的成品清理完后,开启电机33翻转使锅铲4回到炒锅11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茶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叶炒制机,包括灶台(1)和机架(2),灶台(1)上设有炒锅(11),机架(2)设于灶台(1)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2)上设有升降机构,炒锅(11)的上方设有驱动箱(3),驱动箱(3)后端与升降机构连接,驱动箱(3)的前端设有传动轴(32),传动轴(32)的下端设有与炒锅(11)配合的锅铲(4),所述锅铲(4)包括支架(41)、翻铲(42)和揉铲(43),支架(41)的上端固定在传动轴(32)中部,翻铲(42)和揉铲(43)在炒锅(11)内表面上交叉设置,且翻铲(42)和揉铲(43)的交叉点与传动轴(32)底端连接,翻铲(42)两端和揉铲(43)两端分别与支架(41)的下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达敏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