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文炯专利>正文

一种茶叶炒制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41627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炒制锅,包括炉身和设置在炉身内部的电炉盘,在电炉盘的内部设有电热丝,电炉盘上方设置有炒茶锅,炒茶锅通过沿电炉盘边缘均匀分布的多个升降结构与电炉盘连接,升降结构包括与炒茶锅连接的二号内管体和与电炉盘连接的二号外管体,二号外管体与电炉盘连接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在所述炒茶锅的内部还设有加压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炒茶锅,随着炒茶锅内的茶叶水分减少,二号弹簧推动二号内管体逐渐上移,使炒茶锅和电炉盘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能有效避免茶叶炒糊,提高炒茶质量,另外,炒制茶叶时,将茶叶倒入炒茶锅,压辊给茶叶施加一定压力,并在压辊调节结构的带动下来回摆动,实现炒茶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设备
,具体是一种茶叶炒制锅
技术介绍
茶叶炒制锅用于各类名优茶的手工炒干和整形。目前生产中应用的茶叶炒制锅,包括以杉木板箍成的炉身,炉身下部以膨胀珍珠岩或硅酸铝纤维保温,上面放置以炭化硅材料烧制的远红外电炉盘,电热丝就嵌装在电炉盘的凹槽内,炒茶锅状在电炉盘上方。作业时,电热丝接通,一边直接加热炒茶锅,一边对炉盘加热,使炉盘辐射出大量远红外线,对锅内茶叶加热,同时由于手工对茶叶做形,达到干燥做形的目的。现有的茶叶炒茶锅,茶叶容易炒糊,影响炒茶质量。另外,在进行炒制的过程中往往在炒茶锅的内部设有加压结构,现有技术的加压结构为与炒茶锅配对的炒板,通过炒板的来回摆动实现机械化炒茶工艺。采用这类炒茶锅进行扁形茶叶炒制时,需要工人随时调整炒板与炒茶锅之间的距离,使炒板以一定压力生产出扁形的茶叶,经常调整炒板状态使得炒茶工艺变得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炒制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茶叶炒制锅,包括炉身和设置在炉身内部的电炉盘,在电炉盘的内部设有电热丝,电炉盘上方设置有炒茶锅,炒茶锅通过沿电炉盘边缘均匀分布的多个升降结构与电炉盘连接,升降结构包括与炒茶锅连接的二号内管体和与电炉盘连接的二号外管体,二号外管体与电炉盘连接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二号内管体远离炒茶锅一端从二号外管体的开口端插入二号外管体内,二号内管体位于二号外管体内的一端通过二号弹簧与其正对的二号外管体内壁连接,在所述炒茶锅的内部还设有加压机构,加压机构包括圆柱形的压辊和压辊调节机构,压辊圆柱面上周向均匀分布有多条与压辊中心线平行的通槽,所述压辊调节结构包括一端开口的一号外管体和与一号外管体套接的一号内管体,一号内管体位于一号外管体内的一端通过一号弹簧与其正对的一号外管体内壁连接,一号内管体另一端设置有压辊连接架,所述压辊连接架包括与一号内管体连接的横板和设置在横板两端的两侧板,两侧板分别通过转轴与对应的压辊端面中心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号外管体外壁通过合页设置有石棉网,二号内管体靠近炒茶锅一端设置有横杆,横杆的自由端与石棉网的自由端通过耐高温金属丝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辊外表面包覆有棉布。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辊由铝合金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炒茶锅,在炒制茶叶时,随着炒茶锅内的茶叶水分减少,重量减轻,二号弹簧推动二号内管体逐渐上移,使炒茶锅和电炉盘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炒茶锅吸收热量的效果也逐渐减弱,能有效避免茶叶炒糊,可有效提高炒茶质量,另外,炒制茶叶时,将茶叶倒入炒茶锅,压辊给茶叶施加一定压力,并在压辊调节结构的带动下来回摆动,实现炒茶工艺,该结构的加压结构,精简了炒茶工艺,提高了炒茶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茶叶炒制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压辊连接架与压辊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炉身、2-电炉盘、3-电热丝、4-炒茶锅、41-压辊、42-通槽、43-—号外管体、44- 一号内管体、45- —号弹簧、46-横板、47-两侧板、48-转轴、49-棉布、5- 二号内管体、6- 二号外管体、7- 二号弹簧、8-合页、9-石棉网、10-横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茶叶炒制锅,包括炉身I和设置在炉身I内部的电炉盘2,在电炉盘2的内部设有电热丝3,电炉盘2上方设置有炒茶锅4,炒茶锅4通过沿电炉盘2边缘均匀分布的多个升降结构与电炉盘2连接,升降结构包括与炒茶锅4连接的二号内管体5和与电炉盘2连接的二号外管体6,二号外管体6与电炉盘2连接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二号内管体5远离炒茶锅一端从二号外管体6的开口端插入二号外管体6内,二号内管体5位于二号外管体6内的一端通过二号弹簧7与其正对的二号外管体6内壁连接,在所述炒茶锅4的内部还设有加压机构,加压机构包括圆柱形的压辊41和压辊调节机构,压辊圆柱面上周向均匀分布有多条与压辊中心线平行的通槽42,所述压辊调节结构包括一端开口的一号外管体43和与一号外管体43套接的一号内管体44,一号内管体44位于一号外管体43内的一端通过一号弹簧45与其正对的一号外管体43内壁连接,一号内管体44另一端设置有压辊连接架,所述压辊41连接架包括与一号内管体44连接的横板46和设置在横板46两端的两侧板47,两侧板47分别通过转轴48与对应的压辊端面中心连接,所述压棍41由招合金制成,能节约成本,减轻重量;压棍41外表面包覆有棉布,炒茶过程中,棉布49 一方面能吸收部分产生的水蒸气,另一方面能避免压辊压制茶叶的过程中产生过多的碎茶,进一步提高炒茶质量。所述二号外管体6外壁通过合页8设置有石棉网9,二号内管体5靠近炒茶锅4 一端设置有横杆10,横杆10的自由端与石棉网9的自由端通过耐高温金属丝连接,在二号弹簧7推动二号内管体逐渐上移的过程中,金属丝拉动石棉网9网上翻起一定角度,石棉网9能隔绝电热丝3发出的部分热量,进一步避免茶叶被炒糊。本技术的炒茶锅,在炒制茶叶时,随着炒茶锅内的茶叶水分减少,重量减轻,二号弹簧7推动二号内管体5逐渐上移,使炒茶锅4和电炉盘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炒茶锅4吸收热量的效果也逐渐减弱,能有效避免茶叶炒糊,可有效提高炒茶质量,另外,炒制茶叶时,将茶叶倒入炒茶锅4,压辊41给茶叶施加一定压力,并在压辊调节结构的带动下来回摆动,实现炒茶工艺,该结构的加压结构,精简了炒茶工艺,提高了炒茶质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主权项】1.一种茶叶炒制锅,包括炉身和设置在炉身内部的电炉盘,其特征在于,在电炉盘的内部设有电热丝,电炉盘上方设置有炒茶锅,炒茶锅通过沿电炉盘边缘均匀分布的多个升降结构与电炉盘连接,升降结构包括与炒茶锅连接的二号内管体和与电炉盘连接的二号外管体,二号外管体与电炉盘连接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二号内管体远离炒茶锅一端从二号外管体的开口端插入二号外管体内,二号内管体位于二号外管体内的一端通过二号弹簧与其正对的二号外管体内壁连接,在所述炒茶锅的内部还设有加压机构,加压机构包括圆柱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叶炒制锅,包括炉身和设置在炉身内部的电炉盘,其特征在于,在电炉盘的内部设有电热丝,电炉盘上方设置有炒茶锅,炒茶锅通过沿电炉盘边缘均匀分布的多个升降结构与电炉盘连接,升降结构包括与炒茶锅连接的二号内管体和与电炉盘连接的二号外管体,二号外管体与电炉盘连接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二号内管体远离炒茶锅一端从二号外管体的开口端插入二号外管体内,二号内管体位于二号外管体内的一端通过二号弹簧与其正对的二号外管体内壁连接,在所述炒茶锅的内部还设有加压机构,加压机构包括圆柱形的压辊和压辊调节机构,压辊圆柱面上周向均匀分布有多条与压辊中心线平行的通槽,所述压辊调节结构包括一端开口的一号外管体和与一号外管体套接的一号内管体,一号内管体位于一号外管体内的一端通过一号弹簧与其正对的一号外管体内壁连接,一号内管体另一端设置有压辊连接架,所述压辊连接架包括与一号内管体连接的横板和设置在横板两端的两侧板,两侧板分别通过转轴与对应的压辊端面中心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炯
申请(专利权)人:陈文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