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鞍座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3607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轻量化鞍座总成的技术方案,包括鞍座壳体总成,所述鞍座壳体总成中部设有前横梁板与后横梁板,所述前横梁板与后横梁板之间安装有四块平行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侧板孔,所述侧板孔内插接有内限位空心支座轴,所述内限位空心支座轴包括轴体,所述轴体一端设有限位法兰,所述轴体上设有销轴孔,所述销轴孔内安装有销轴,所述轴体上转动连接有支座。整个鞍座总成符合轻量化设计,整体的重量轻,且在轻量化设计的同时避免了因轻量化导致的强度低的问题。

A Lightweight Saddle Assembl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echnical scheme for lightweight saddle assembly, which includes saddle shell assembly.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addle shell assembly is provided with front and rear cross beam plates. Four parallel side plates are installed between the front and rear cross beam plates. The side plates are provided with side plate holes. The side plate holes are socketed with an inner limit hollow support shaft and the inner limit hollow support. The shaft comprises a shaft body, one end of the shaf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limit flange, the shaf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in hole, the pin hole is installed with a pin shaft, and the shaft body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The whole saddle assembly conforms to the lightweight design, the overall weight is light, and the problem of low strength caused by lightweight design is avoided at the sam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鞍座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一种轻量化鞍座总成。
技术介绍
鞍座作为连接牵引车与挂车核心承载零部件,其安全性尤为重要,现有鞍座重点考虑到可靠性设计,对于轻量化设计重视程度不足,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为节约燃油损耗,汽车零部件轻量化设计趋势日趋明显,轻量化鞍座需求明显。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轻量化鞍座总成的技术方案。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轻量化鞍座总成,包括鞍座壳体总成,所述鞍座壳体总成中部设有前横梁板与后横梁板,所述前横梁板与后横梁板之间安装有四块平行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侧板孔,所述侧板孔内插接有内限位空心支座轴,所述内限位空心支座轴包括轴体,所述轴体一端设有限位法兰,所述轴体上设有销轴孔,所述销轴孔内安装有销轴,所述轴体上转动连接有支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轴体端部设有限位槽,所述侧板上设有限位,所述限位槽与限位块配合。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轴体中间部位设有减重孔。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支座包括支座轴套,所述支座轴套两侧各安装有一弧形侧板,所述弧形侧板上设有若干安装孔。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弧形侧板上设有减重孔,减重孔为长圆孔。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弧形侧板边缘设有减重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支座轴套下方焊接有底部加强筋。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鞍座壳体总成的外弧形壳体上设有调节通孔,所述调节通孔内连接有半螺纹鞍座调节杆总成,所述半螺纹鞍座调节杆总成包括一调节杆、螺纹套及一锁紧螺母,所述调节杆一端为光杆,另一端为螺纹杆,调节通孔处安装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锁紧螺母均与螺纹杆配合。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调节通孔处焊接有螺纹套。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鞍座壳体总成的外弧形壳体上设有一弧形插入口。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整个鞍座总成符合轻量化设计,整体的重量轻,且在轻量化设计的同时避免了因轻量化导致的强度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半螺纹鞍座调节杆总成用于调节杆锁止与解锁,其中的螺纹套结构增大调节杆导向与螺纹连接长度,安装调试更加简洁方便,所述空心支座轴采用减重中空结构,限位装置位于鞍座壳体总成内部,结构简单,外观优美。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半螺纹鞍座调节杆总成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调节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螺纹套结构示意图;图5为鞍座壳体总成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内限位空心支座轴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销轴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支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半螺纹鞍座调节杆总成,2为鞍座壳体总成,3为锁钩,4为销块,5为销轴,6为内限位空心支座轴,7为支座,8为调节杆,9为螺纹套,10为锁紧螺母,11为光杆,12为螺纹杆,13为螺栓头,14为螺纹,15为右内侧板,16为法兰,17为后横梁板,18为调节通孔,19为右外侧板,20为前横梁板,21为限位块,22为侧板孔,25为限位法兰,26为左内侧板,27为轴体、28为限位槽,29为销轴孔,30为减重孔,31为左外侧板,32为支座轴套,33为减重边,34为弧形侧板,35为加强筋,36为安装孔,37为减重孔,38为弧形插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轻量化鞍座总成,包括鞍座壳体总成2、锁钩3、销块4、内限位空心支座轴6、支座7、半螺纹鞍座调节杆总成1,其中锁钩3、销块4为现有技术,外购件,不作过多介绍。所述鞍座壳体总成2中部设有平行设置的前横梁板20与后横梁板17,所述前横梁板20与后横梁板17之间安装有左外侧板31、左内侧板26、右内侧板15与右外侧板19,所述左外侧板31、左内侧板26、右内侧板15与右外侧板19平行设置。方案细化,所述左外侧板31、左内侧板26与右外侧板19、右内侧板15相对于鞍座壳体总成2中轴线对称设置。因鞍座壳体总成2的左右两侧对称,现以左外侧板、左内侧板为例进行后续解释说明。所述左外侧板31、左内侧板26、右内侧板15与右外侧板19上均设有用于安装内限位空心支座轴6的侧板孔22。所述侧板孔22内插接有内限位空心支座轴6,并通过限位法兰25、销轴5限制内限位空心支座轴6的轴向移动。整个支座轴限位装置位于鞍座壳体总成2内部,结构简单,外观优美。如图6所示,所述内限位空心支座轴6包括轴体27,所述轴体27一端设有限位法兰25,所述限位法兰25与左外侧板(右外侧板)表面相接触以限制内限位空心支座轴6轴向移动。所述轴体27上设有销轴孔29,所述销轴孔29内安装有销轴5,限位法兰25与销轴孔29配合使用。方案优化设计,所述轴体端部设有限位槽28,所述左内侧板与右内侧板均设有用于限制内限位空心支座轴6转动的限位块21,所述限位槽28与限位块21配合,限制内限位空心支座轴6的转动。所述轴体上转动连接有支座7。为了实现内限位空心支座轴6处的轻量化设计,所述轴体27中间部位设有减重孔30。方案细化,为了避免内限位空心支座轴6插入左外侧板与右外侧板时受到鞍座壳体总成2壳体影响,在鞍座壳体总成2的外弧形壳体上设有一弧形插入口38,所述弧形插入口38的形状大于限位法兰25形状。该处同时也是处于轻量化考虑,具有双重技术效果。如图8所示,所述支座7包括一支座轴套32,所述支座轴套32两侧各安装有一弧形侧板34,所述弧形侧板34上设有若干安装孔36,该安装孔36内可安装有螺栓,用于固定安装。方案细化,在弧形侧板34边缘可设有减重边33。为了对支座7进行轻量化设计,所述弧形侧板34上设有减重孔37。减重孔37为长圆孔。为了避免在支座轻量化后降低结构本体的刚度及强度,所述支座轴套下方焊接有底部加强筋35,所述底部加强筋3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减重边33上。方案细化,所述底部加强筋35为外翻边结构。鞍座壳体总成2的外弧形壳体上还设有可容纳半螺纹鞍座调节杆总成1插入的调节通孔18。所述半螺纹鞍座调节杆总成1,包括一调节杆8、螺纹套9及一锁紧螺母10,所述调节杆8前部分为光杆11,后半部分为螺纹12,光杆11直径小于螺纹12的直径,装配时光杆11顺利穿过位于外弧形壳体上的调节通孔。其中调节通孔处安装有螺纹套9,所述螺纹套9为中空钢套,内部加工内螺纹14,所述螺纹套与调节杆的螺纹12配合,所述锁紧螺母10与调节杆上的螺纹12配合,以锁紧调节杆限制调节杆的转动。方案优化,调节通孔处焊接有螺纹套9。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量化鞍座总成,包括鞍座壳体总成(2),其特征是:所述鞍座壳体总成(2)中部设有前横梁板与后横梁板,所述前横梁板与后横梁板之间安装有四块平行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侧板孔(22),所述侧板孔(22)内插接有内限位空心支座轴(6),所述内限位空心支座轴(6)包括轴体(27),所述轴体(27)一端设有限位法兰(25),所述轴体(27)上设有销轴孔(29),所述销轴孔(29)内安装有销轴(5),所述轴体(27)上转动连接有支座(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鞍座总成,包括鞍座壳体总成(2),其特征是:所述鞍座壳体总成(2)中部设有前横梁板与后横梁板,所述前横梁板与后横梁板之间安装有四块平行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侧板孔(22),所述侧板孔(22)内插接有内限位空心支座轴(6),所述内限位空心支座轴(6)包括轴体(27),所述轴体(27)一端设有限位法兰(25),所述轴体(27)上设有销轴孔(29),所述销轴孔(29)内安装有销轴(5),所述轴体(27)上转动连接有支座(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鞍座总成,其特征在是:所述轴体(27)端部设有限位槽(28),所述侧板上设有限位块(21),所述限位槽(28)与限位块(21)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鞍座总成,其特征在是:所述轴体(27)中间部位设有减重孔(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鞍座总成,其特征在是:所述支座(7)包括支座轴套(32),所述支座轴套(32)两侧各安装有一弧形侧板(34),所述弧形侧板(34)上设有若干安装孔(36)。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魁张付增李中敬刘玉志王军徐伟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