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宗春成专利>正文

轮距和车厢可扩宽,收窄的双层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3910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6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距和车厢可扩宽、收窄的双层运输车车头不变,运输车体完成扩宽收窄,下层大梁和车头内大梁是同一组大梁,大梁两边固定有多组纵梁,两边车厢板都安装在纵梁上可向两边放宽、收窄的抽槽或套上,底部安装有可向两边扩宽、收窄的差速器,过轿和支架,支架两侧立板之间安装有多组液压伸缩棒和伸缩套,支架两边侧立板轴孔上安装有轮鼓可向两边扩宽、收窄的差速器和过轿,下层车厢板两边装有举升装置,后部安装有液压顶伸装置和辅助上下车装置,后部中间安装有拖掛车装置,汽车转向,刹车系统,油,气,电路不变等。

Double-decker truck with wider wheelbase and narrower carriag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ouble-deck transport vehicle with widening and narrowing wheelbase and carriage head unchanged, the carriage body completed widening and narrowing, the lower beam and the inner beam of the carriage head are the same group of beams, and a plurality of longitudinal beams are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eam. Both carriage boards are installed on slots or sleeves which can be widened and narrowed on both sides of the longitudinal beam, and differential devices which can be widened and narrow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are installed. There are several sets of hydraulic telescopic bars and telescopic sleeves installed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bracket. The wheel drum can be widened and narrowed to both sides of the bracket shaft holes. Lifting devices are installed on both sides of the lower carriage plate, hydraulic roof stretch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lifting and unloading devices are installed on the rear, Trailer devices are installed in the middle of the rear, car steering and brake systems are install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racket. Unit, oil, gas, circuit unchanged,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距和车厢可扩宽、收窄的双层运输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距和车厢可扩宽收窄的双层运输车,其特征是车头不变,后运输车体轮距和车厢可扩宽或收窄,属于汽车设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运输车一般包括车头、后运输车体,后运输车体轮距和车厢都是固定的,因此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对运输车的宽度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轮距和车厢可扩宽或收窄的双层运输车,其特征是:所述运输车包括车头,运输车体。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是这样实现的,轮距和车厢可扩宽收窄的双层运输车,其特征是:包括下层大梁、上层大梁、下层大梁和前车头内大梁是同组大梁,下层大梁和上层大梁两边固定有多组纵梁,纵梁上安装有可向两边扩宽或收窄的抽槽或套,两边车厢板分别固定安装在大梁两侧纵梁上的抽槽或套上,车厢下层第一车厢板、第二车厢板、中间车厢板、车厢上层第一车厢板、第二车厢板、中间车厢板、轮鼓可向两边放宽或收窄的过轿和差速器,可向两边放宽或收窄的过轿支架和差速器支架,支架上设有可向两边扩宽或收窄的多组伸缩套和多组液压伸缩棒,下层车厢板上设有第一举升装置,第二举升装置,举升装置内都安装有液压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所述一种轮距和车厢可扩宽、收窄的双层运输车,包括车头1、运输车体,运输车体包括:下层大梁(2‑17)、车厢第一下层车厢板(2‑1)、车厢第二下层车厢板(2‑2)、车厢中间下层车厢板(2‑3)、车厢第一上层车厢底板(2‑4)、车厢第二上层车厢底板(2‑5)、车厢上层中间车厢底板(2‑6),可向两边放宽或收窄的过轿和差速器支架:支架第一底板(2‑7),支架第二底板(2‑8),支架中间底板(2‑9),支架第一侧立板(2‑10),支架第二侧立板(2‑11),伸缩套第一轴(2‑14),第二轴(2‑15),中间套管(2‑16)。所述轮鼓可向两边扩宽或收窄的过轿,过轿特征1:3‑1第一套管,3‑2第二套...

【技术特征摘要】
1.所述一种轮距和车厢可扩宽、收窄的双层运输车,包括车头1、运输车体,运输车体包括:下层大梁(2-17)、车厢第一下层车厢板(2-1)、车厢第二下层车厢板(2-2)、车厢中间下层车厢板(2-3)、车厢第一上层车厢底板(2-4)、车厢第二上层车厢底板(2-5)、车厢上层中间车厢底板(2-6),可向两边放宽或收窄的过轿和差速器支架:支架第一底板(2-7),支架第二底板(2-8),支架中间底板(2-9),支架第一侧立板(2-10),支架第二侧立板(2-11),伸缩套第一轴(2-14),第二轴(2-15),中间套管(2-16)。所述轮鼓可向两边扩宽或收窄的过轿,过轿特征1:3-1第一套管,3-2第二套管,3-3中间套管,3-4第一轮鼓,3-5第二轮鼓,过轿特征2:3-1第一套管,3-2第二套管,3-3中间轴,3-4第一轮鼓,3-5第二轮鼓,下层大梁(2-17),下层第一纵梁(2-17-1),下层第二纵梁(2-17-2),上层大梁(2-18),上层第一纵梁(2-18-1),上层第二纵梁(2-18-2),第一举升装置a(2-19),第一举升装置b(2-20),第二举升装置a(2-21),第二举升装置b(2-22),减振连接装置(2-24),第一举升装置a和第二举升装置a之间伸缩套中间轴(2-23-3)伸缩套第一套(2-23-1),伸缩套第二套(2-23-2),轮鼓可向两边扩宽或收窄的差速器:第一轴a(4-1),第一轴b(4-1-1),第一套齿管a(4-2),第一套齿管b(4-2-1),第二套齿管a(4-3),第二套齿管b(4-3-1),第三套齿管a(4-4),第三套齿管b(4-4-1),第四套齿管a(4-5),第四套齿管b(4-5-1),第一半轴a(4-6),第一半轴b(4-6-1),第一轮鼓a4-7,第一轮鼓b(4-7-1),齿轮壳(4-8),轮胎(10)。所述下层大梁(2-17)和车头内大梁是同组大梁,下层大梁(2-17)和上层大梁(2-18)两边固定有多组纵梁:第一纵梁a(2-17-1),第一纵梁b(2-17-2),第二纵梁a(2-18-1),第二纵梁b(2-18-2),纵梁上安装有可向两边放宽或收窄的抽槽或套,下层大梁((2-17)是两根大梁,两大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车厢下层第一车厢板(2-1)底部固定在第一纵梁(2-17-1)上抽槽或套上,车厢下层第二车厢板(2-2)底部固定在第二纵梁(2-17-2)上抽槽或套上,下层第一车厢板(2-1),下层第二车厢板(2-2)可在下层大梁(2-17)两侧第一纵梁(2-17-1)第二纵梁(2-17-2)抽槽或套上向两边扩宽或向中间收窄,下层中间车厢板(2-3)与下层大梁(2-17)固定连接,所述车厢上层第一车厢板(2-4)底部固定在上层大梁纵梁(2-18-1)上抽槽或套上,车厢上层第二车厢板(2-5)底部固定在上层纵梁(2-18-2)上抽槽或套上,上层第一车厢板(2-4),上层第二车厢板(2-5)可在上层大梁(2-18)两侧第一纵梁a(2-18-1),第二纵梁b(2-18-2)抽槽或套上向两边扩宽或向中间收窄。所述上层中间车厢板(2-6)与上层大梁(2-18)固定连接,下层车厢第一车厢板(2-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举升装置a(2-19)、第一举升装置b(2-20),下层车厢第二车厢板(2-2)上固定安装有第二举升装置a(2-21)、第二举升装置b(2-22),举升装置内都安装有液压顶伸装置,第一举升装置a(2-19)、第二举升装置a(2-21)之间安装有可向两边放宽或收窄的伸缩套,伸缩套第一套管(2-23-1)与第一举升装置a(2-19)连接,第二套管(2-23-2)与第二举升装置b(2-21)连接,第一套管(2-23-1)和第二套管(2-23-2)从两边套在中间套管(2-23-3)上,上层第一车厢板(2-4)底面固定在第一举升装置a(2-19)和第一举升装置b(2-20)内液压顶伸装置顶部,上层第二车厢板(2-5)底面固定在第二举升装置a(2-21)、第二举升装置b(2-22)内液压顶伸装置顶部,第一举升装置(2-19)a和第一举升装置(2-20)b通过(2-29)第一连杆连接,(2-21)第二举升装置a和(2-22)第二举升装置b通过(2-29-1)第二连杆连接,上层车厢板可通过举升装置内液压顶伸装置升高降低。所述轮鼓可向两边扩宽或收窄的过轿,过轿有特征1特征2两种,特征1有:第一套管(3-1),第二套管(3-2),中间套管(3-3),第一轮鼓(3-4),第二轮鼓(3-5),第一套管(3-1),第二套管(3-2)从两边套在中间套管(3-3)内,第一套管(3-1)上有外套齿,第二套管(3-2)上有外套齿,中间套管(3-3)内有内套齿,第一套管(3-1)外套齿,第二套管(3-2)外套齿与中间套管(3-3)内的内套齿相咬合,第一套管(3-1),第二套管(3-2)与中间套管(3-3)有扩宽收窄所需的限位装置和固定锁紧装置,第一轮鼓(3-4)通过轴承和罗丝安装在第一套管(3-1)外端可转动,第二轮鼓(3-5)通过轴承和罗丝安装在第二套管(3-2)外端可转动,轮鼓上安装有10轮胎。所述轮鼓可向两边扩宽或收窄的过轿特征2有:第一套管(3-1),第二套管(3-2),中间轴(3-3),第一轮鼓(3-4),第二轮鼓(3-5),第一套管(3-1),第二套管(3-2)从两边套在中间轴(3-3)上,第一套管(3-1)内有内套齿,第二套管(3-2)内有内套齿,中间轴(3-3)上有外套齿,第一套管(3-1)内内套齿,第二套管(3-2)内内套齿与中间轴(3-3)上的外套齿相咬合,第一套管(3-1),第二套管(3-2)与中间轴(3-3)有扩宽收窄所需的限位装置和固定锁紧装置,第一轮鼓(3-4)通过轴承和罗丝安装在第一套管(3-1)外端可转动,第二轮鼓(3-5)通过轴承和罗丝安装在第二套管(3-2)外端可转动,轮鼓上安装有10轮胎。所述可向两边扩宽或收窄的过轿支架和差速器支架有:支架第一底板(2-7)、支架第二底板(2-8),支架中间底板(2-9),在支架第一底板(2-7)上固定有第一侧立板(2-10),第二底板(2-8)上固定有第二侧立板(2-11),支架第一底板(2-7)和第一侧立板(2-10)与第二底板(2-8)和第二侧立板(2-11)之间设有几组可向两边放宽,收窄的液压伸缩棒(2-25)、可向两边放宽或收窄的伸缩套,伸缩套有第一轴(2-14),第二轴(2-15)和中间套管(2-16)组成,伸缩套第一轴(2-14),第二轴(2-15)从两边套在中间套管(2-16)内,所述液压伸缩棒(2-25)一端与第一侧立板(2-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立板(2-11)固定连接;液压伸缩棒(2-25)中间与支架中间底板(2-9)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套第一轴(2-14)与第一底板(2-1)和第一侧立板(2-10)固定连接,伸缩套第二轴(2-5)与第二底板(2-2)和第二侧立板(2-11)固定连接,伸缩套中间套管(2-16)与支架中间底板(2-9)固定连接,伸缩套第一轴(2-14),第二轴(2-15)与中间套管(2-16)之间有扩宽收窄所需的限位装置和固定锁紧装置,第一侧立板(2-10),第二侧立板(2-11)上各有一轴孔,第一侧立板(2-10)和第二侧立板(2-11)上的轴孔用于固定安装可向两边放宽或收窄过轿和差速器,过轿第一轴(3-1)安装在第一侧立板(2-10)轴孔上,第二轴(3-2)安装在第二侧立板(2-11)轴孔上,差速器的第四套管a(4-5)安装在第一侧立板(2-10)轴孔上,差速器第四套管b(4-5-1)安装在第二侧立板(2-11)轴孔上。所述支架第一底板(2-7),第二底板(2-8),中间底板(2-9)上固定安装有多组减振连接装置(2-24)第一底板(2-7)上减振连接装置(2-24)与下层第一车厢底板(2-1)底面固定连接,第二底板(2-8)上的减振连接装置与下层第二车厢底板(2-2)底面固定连接,中间底板(2-9)上的减振连接装置(2-24)与下层中间车厢板(2-3)和下层大梁(2-17)固定连接,减振连接装置(2-24)起到上下连接体可上下运动不可前后左右移动,底部中间底板(2-9)与过轿中间套管(3-3)固定连接,液压伸缩棒(2-25)中间与支架中间底板(2-9)固定连接,过轿第一套管(3-1),差速器第四套管(4-5)a,支架伸缩套第一套管(2-14)与第一底板(2-7)和第一侧立板(2-10)固定连接,过轿第二套管(3-2)和差速器第四套管(4-5-1)b支架伸缩套第二套管(2-15)与第二底板(2-8)和第二侧立板(2-11)固定连接,伸缩套中间套管(2-16)与支架中间底板(2-9)固定连接,伸缩套第一套管(2-14),第二套管(2-15)与中间套管(2-16)有扩宽收窄所需的限位装置和固定锁紧装置,底部中间底板(2-9)与差速器齿轮壳(4-8)固定连接。所述轮鼓可向两边扩宽或收窄的差速器有:齿轮壳(4-8),齿轮壳内有全套齿轮,齿轮壳(4-8)内两边有第一套齿管a(4-2),第一套齿管b(4-2-1),第一轴a(4-1),第一轴b(4-1-1),第二套管a(4-3),第二套管b(4-3-1),第三套管a(4-4),第三套管b(4-4-1),第四套管a(4-5),第四套管b(4-5-1),第一轮鼓a(4-7),第一轮鼓b(4-7-1),第一半轴a(4-6),第一半轴b(4-6-1),第一套齿管a(4-2)和第二套管a(4-3)内设有内套齿与第一轴a(4-1)上外齿相咬合,第一套齿管b(4-2-1)和第二套管b(4-3-1)内设有内套齿与第一轴b(4-1-1)上外齿相咬合,第二套管a(4-3)通过轴承固定在第四套管a(4-5)内,第二套管b(4-3-1)通过轴承固定在第四套管b(4-5-1)内,第三套管a(4-4)和第三套管b(4-4-1)和差速器中间齿轮壳(4-8)可以是整体,也可以通过罗丝固定安装在齿轮壳(4-8)两边,第四套管a(4-5)套在第三套管a(4-4)内,第三套管a(4-4)内有内套齿与第四套管a(4-5)外齿相咬合,第三套管a(4-4)和第四套管a(4-5)之间有扩宽收窄所需的限位装置,第四套管b(4-5-1)套在第三套管b(4-4-1)内,第三套管b(4-4-1)内有内套齿与第四套管b(4-5-1)外齿相咬合,第三套管b和第四套管b之间有扩宽收窄所需的限位装置,第一轮鼓a(4-7)通过轴承和罗丝安装在第四套管a(4-5)未端可转动,第一轮鼓b(4-7-1)通过轴承和罗丝安装在第四套管b(4-5-1)未端可转动,第一半轴a(4-6)通过罗丝安装在第一轮鼓a(4-7)上,第一半轴b(4-6-1)通过罗丝安装在第一轮鼓b(4-7-1)上,第一半轴a(4-6)一头伸进第二套管a(4-3)内,第一半轴a(4-6)前外齿与第二套管a(4-3)内套齿相咬合,第一半轴b(4-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春成李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宗春成李建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