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2717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包含7‑乙基‑10‑羟基喜树碱和运输所述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磷脂纳米盘,所述磷脂纳米盘包含朝向内部脂质的疏水面和朝外的亲水面。其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性能,可忽略不计的全身毒性和长期免疫毒性。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能够快速制备得到纳米药物。

Nanopharmaceuticals derived from macrocyclic molecules and their preparation method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pharmaceutical field, in particular to a nanomedicine of macrocyclic molecules of biological origin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nanomedicine of the macrocyclic molecule of biological origin comprises 7 ethyl 10 hydroxycamptothecin and a phospholipid nanodisk transporting the 7 ethyl 10 hydroxycamptothecin. The phospholipid nanodisk comprises a hydrophobic surface facing the inner lipid and an outward hydrophilic surface. It has excellent anti-tumor properties, negligible systemic toxicity and long-term immune toxicity. The preparation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rapid preparation of nano-dru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恶性肿瘤作为全球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二杀手。化疗就是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但是大多数的化疗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水溶性和稳定性较差、毒性大、分布选择性差、缺乏靶向性和体内循环时间短等,不仅疗效低,还会引发严重的毒副作用,损害心、肝、肺、肾、骨髓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破坏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对肿瘤的自我保护屏障丧失,给病患带来痛苦。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输送体系来解决化疗药物的上述问题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其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性能,可忽略不计的全身毒性和长期免疫毒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能够快速制备得到纳米药物。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其包含7-乙基-10-羟基喜树碱和运输所述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磷脂纳米盘,所述磷脂纳米盘包含朝向内部脂质的疏水面和朝外的亲水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磷脂分子和7-乙基-10-羟基喜树碱混合后再与两亲性的膜支架蛋白混合以形成纳米药物;其中,膜支架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其编码序列如SEQIDNO.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以抗癌药物SN38充当客体,磷脂纳米盘充当主体,磷脂纳米盘朝向内部脂层的疏水面和朝外的亲水面的使得其在水溶液中具有很高的溶解度,同时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并可对SN38进行高效地运输。而SN38和磷脂纳米盘相互作用显着提高了SN38的溶解度,有效抑制了内酯开环,有利于维持SN38的抗癌活性。通过充分利用超分子化学和纳米技术,这种超分子纳米医药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性能,可忽略不计的全身毒性和长期免疫毒性。同时,由于其在拓扑结构和生物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超分子聚合物纳米医药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为癌症治疗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检测分析中SN38-ND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图;图2为检测分析中SN38-ND、SN38和ND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3为检测分析中SN38-ND、SN38和ND的荧光光谱图;图4为λ=280nm处SN38-ND的体积排阻色谱表征图谱;图5为λ=450nm处SN38-ND的体积排阻色谱表征图谱;图6为紫外吸收图谱;图7为检测分析中高效液相色谱表征图;图8为细胞毒性试验的CCK-8assay分析图;图9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图;图10为对比例8的紫外分析检测图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其包含7-乙基-10-羟基喜树碱和运输所述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磷脂纳米盘,磷脂纳米盘包含朝向内部脂质的疏水面和朝外的亲水面。该7-乙基-10-羟基喜树碱为疏水性药物,而磷脂纳米盘朝内的疏水面为7-乙基-10-羟基喜树碱提供疏水环境,保证7-乙基-10-羟基喜树碱能够与磷脂纳米盘稳定地结合,而磷脂纳米盘朝外的亲水面可以促进对人体对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的吸收,继而提升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溶解度和药效。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编号为SN38)为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物。伊立替康是一种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是从亚洲乔木树干液中分离到的天然产物喜树碱的类似物,其对许多恶性肿瘤有效,但是其在人体内利用率低,因此其相对活性代谢物抗肿瘤效果差,起效慢,且增加其他脏腑器官负荷,容易引发其他副作用。同时,在人体内仅2-8%的伊立替康转化为其活性代谢产物SN38,SN38具有比伊立替康高100至1000倍的细胞毒活性,但是SN38水溶性极差(<5μg/mL),且在任何一种生物相容性的试剂中都无法溶解,导致其极难被人体吸收,进一步地,SN38的α-内脂环是其抗癌活性的关键部位,内酯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形成羧酸盐形式,而开环的SN38羧酸盐不具有治疗效果,即为非活性形式。在人体内,血浆蛋白优先与非活性形式结合,从而促使SN38更加容易从活性形式转向非活性形式,使平衡向右移动,从而使更多的SN38失去活性。因此,具有活性的SN38在人体内稳定性差,继而也影响其治疗效果。但是SN38与磷脂纳米盘内的疏水面作用,提升SN38在生理环境中水解的稳定性,使得有更多具有活性的SN38可以运输至治疗部位。在人体内的而磷脂纳米盘的亲水性,也促进人体对SN38的吸收量,进一步提升其治疗效果。进一步地,磷脂纳米盘是由两亲性的膜支架蛋白和磷脂分子构成。具体地,磷脂纳米盘是2个膜支架蛋白(编号:MSP)分别头尾相接的环绕在磷脂分子外侧,2个所述膜支架蛋白的螺旋构象均平行于磷脂分子,且所述膜支架蛋白的疏水残基位于其螺旋构象内侧。这样就形成了外径10nm、内径7nm、高5.5nm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的圆盘状类细胞膜结构,即磷脂纳米盘。膜支架蛋白选自载脂蛋白(apo)A-I。膜支架蛋白为载脂蛋白(apo)A-I的缩减版蛋白,能够与磷脂分子更好地作用并能够保证SN38可以进入磷脂纳米盘的疏水腔中,抑制内酯环开环,有效地其保持抗癌功效。进一步地,磷脂分子选自合成脂质或者天然脂质;优选,所述合成脂质包括带电磷脂或者磷脂酰胆碱类化合物;更优选,所述磷脂酰胆碱类化合物包括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编号:DMPC)、磷脂酰胆碱(编号:PC)、二棕榈酸磷脂酰胆碱(编号:DPPC)或棕榈酰油酰磷脂酰胆碱(编号:POPC)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所述带电磷脂选自磷脂酰乙醇胺(编号:PE)、磷脂酰丝氨酸(编号:PS)或者磷脂酰甘油(编号:PG)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采用上述磷脂分子能够保证在水溶液中具有很高的溶解度,同时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的磷脂纳米盘的形成,且保证磷脂纳米盘与SN38的作用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磷脂分子和7-乙基-10-羟基喜树碱混合后再与两亲性的膜支架蛋白混合以形成纳米药物。具体地,S1、制备磷脂分子溶液;对磷脂分子进行处理,首先按照每毫克磷脂分子溶解于0.1-0.15毫升氯仿与甲醇的混合溶液(氯仿:甲醇=3:1,v/v),而后真空干燥,用N2轻微吹干,-20℃保存。采用上述方法去除磷脂分子中的杂质,保证磷脂分子的质量和纯度。而后将磷脂分子与缓冲液混合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7‑乙基‑10‑羟基喜树碱和运输所述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磷脂纳米盘,所述磷脂纳米盘包含朝向内部脂质的疏水面和朝外的亲水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7-乙基-10-羟基喜树碱和运输所述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磷脂纳米盘,所述磷脂纳米盘包含朝向内部脂质的疏水面和朝外的亲水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脂纳米盘是由两亲性的膜支架蛋白和磷脂分子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脂纳米盘是2个膜支架蛋白分别头尾相接的环绕在磷脂分子外侧,2个所述膜支架蛋白的螺旋构象均平行于磷脂分子,且所述膜支架蛋白的疏水残基位于其螺旋构象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支架蛋白选自载脂蛋白(apo)A-I。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生物源大环分子的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脂分子选自合成脂质或者天然脂质;优选,所述合成脂质包括带电磷脂或者磷脂酰胆碱类化合物;更优选,所述磷脂酰胆碱类化合物包括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酸磷脂酰胆碱或棕榈酰油酰磷脂酰胆碱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6.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岩潘铁铮沈鑫金林尚洁王杨鑫戚震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