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17504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2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纳米功能材料与化学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在一次性可抛电极上制备了氮化铁纳米片阵列,利用其大的比表面积和对氨基的高吸附活性,采用原位生长的方法,相继在氮化铁纳米片阵列上直接相继制备了含有电子媒介体的聚多巴胺薄膜和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子为模板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将模板分子洗脱以后,原来的模板分子的位置变为了空穴,即洗脱模板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由此,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便制备完成。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macrolide antibiot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 macrolide antibiot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novel nano-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chemical biosensors. Firstly, the iron nitride nanosheet arrays are prepared on disposable throwable electrodes. By using its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high adsorption activity for amino groups, the polydopamine films containing electronic mediators and th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using macrolide antibiotics as template molecules are directly prepared on the iron nitride nanosheet arrays by in situ growth method. After the template molecule is eluted, the position of the original template molecule is changed into a hole, that is, th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which elutes the template molecule. Thus, a macrolide antibiot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is prepar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新型纳米功能材料与化学生物传感器

技术介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santibiotics,MA)是一类分子结构中具有12-16碳内酯环的抗菌药物的总称,通过阻断50s核糖体中肽酰转移酶的活性来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属于快速抑菌剂。主要用于治疗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和阴性球菌、某些厌氧菌以及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当人们食用残留有该类抗生素的动物性食品后,动物产生的耐药性也会转移给人类,从而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检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子的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此类方法仪器贵重、操作复杂,化验人员需要专业培训后才能进行检测。因此,尽快开发一种快速、高选择性和灵敏检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方法对公共健康非常重要,并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具有高特异性选择性、优异的稳定性、优异的重现性、宽检测范围和底部检测限。由于该传感器制备简单、检测方便、灵敏度高、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色谱分离、膜分、固相萃取、药物控释、化学传感等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由氮化铁纳米片阵列电极FeN‑nanoarray上原位生长无模板分子分子印迹聚合物NIP得到的;所述的无模板分子分子印迹聚合物NIP是不含有模板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所述的不含有模板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是由含模板分子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经过洗脱模板分子得到的;所述的含模板分子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是含有模板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所述的模板分子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由氮化铁纳米片阵列电极FeN-nanoarray上原位生长无模板分子分子印迹聚合物NIP得到的;所述的无模板分子分子印迹聚合物NIP是不含有模板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所述的不含有模板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是由含模板分子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经过洗脱模板分子得到的;所述的含模板分子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是含有模板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所述的模板分子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化铁纳米片阵列电极FeN-nanoarray其特征在于,所述的FeN-nanoarray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将一次性可抛电极分别使用稀盐酸、无水乙醇和去离子进行超声清洗处理,用以去除一次性可抛电极的氧化层和表面杂质;(2)称取1~3mmol六水合硝酸铁Fe(NO3)3·6H2O和3~9mmol尿素CO(NH2)2,将其置入50mL烧杯中,加入30mL去离子水搅拌至澄清,然后转移到50mL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3)将步骤(1)处理好的一次性可抛电极放入步骤(2)中的反应釜里的溶液中,在100~130℃的温度下反应9~12小时,制备得到氢氧化铁纳米片阵列前驱体电极;(4)将步骤(3)得到的氢氧化铁纳米片阵列前驱体电极插入氨水中5~30秒后取出,在氨气环境下,加热至340~400℃并保持4~8小时后,继续在氨气环境下自然降到室温,然后将其插入含有多巴胺、过硫酸胺和硝酸钴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在20~40℃的温度下反应4~6小时后,取出并用去离子水浸洗2~4次,制备得到氮化铁纳米片阵列电极FeN-nanoarray;所述的一次性可抛电极选自下列电极之一:泡沫镍、泡沫铜、纯镍片、纯铜片、纯铁片、纯硅片、导电碳布;所述的含有多巴胺、过硫酸胺和硝酸钴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多巴胺浓度为2~5mg/mL,过硫酸胺的浓度为3~8mg/mL,硝酸钴的浓度为0.1~0.5mg/m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的浓度为0.1mol/L,pH值为7.2~8.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模板分子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模板分子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是直接原位生长在FeN-nanoarray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分别称取0.25~0.45mmol模板分子和3~5mmol2-甲基丙烯酸MAA于安倍瓶中,加入8~15mL乙腈,超声30min至全部溶解;(2)将15~25mmol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加入到步骤(1)的溶液中,超声30min至混合均匀,得到前驱体混合溶液;(3)将FeN-nanoarray夹到旋转搅拌器上,插入到步骤(2)中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召壹张勇杜斌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