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内部和外部解禁装置的用于打开机动车辆的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217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打开机动车辆的锁(10),这种锁包括外部控制装置和内部控制装置,这些装置可以分别通过一个第一杠杆(16)和一个第二杠杆(22)进行控制。锁的特征在于一个连接装置(34)位于第一杠杆(16)与第二杠杆(22)之间,以便以角度移动连接二个杠杆(16、22)。(*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打开机动车辆的锁。本专利技术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打开机动车辆的锁,这种锁包括—外部打开控制装置和内部打开控制装置;—一个转动安装在一个第一固定轴周围的第一杠杆,该第一杠杆在一个锁定角度位置与一个解锁角度位置之间转动,以便禁止外部控制装置;—一个转动安装在一个与第一轴基本平行的第二固定轴周围的第二杠杆,该第二杠杆在一个解锁角度位置与一个锁定角度位置之间转动,以便禁止内部控制装置;—一个与第一杠杆连接的传动机构,用于在一个叫做外部解禁的运行阶段直接使第一杠杆从它的锁定位置向它的解锁位置转动。本专利技术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侧门的锁。
技术介绍
这种锁除了一个解锁的中间功能外还包括几种禁止功能,这些功能是,可以只防止从机动车辆外部打开锁的外部禁止、可以只防止从机动车辆内部开锁的叫做“儿童保护”内部禁止,和可以防止同时从内部和外部开锁的“超级禁止”功能。超级禁止功能可以防止一个罪犯开锁,甚至防止车门玻璃破碎时开锁。已经知道使用一种包括这些不同功能的锁。一般通过电动起动器实施这些功能,电动起动器带动与“禁止”功能有关的第一杠杆和与“超禁止”功能有关的第二杠杆,通过一个遥控系统控制这些起动器。当从内部和外部禁止锁的控制装置时,即当锁在“超禁止”时,一个断电使锁不能打开。阻止从外部开锁对使用者造成麻烦,但是对他没有危险。相反,阻止从内部开锁对使用者的安全有很大危险,因为使用者应该总是能够从他的车子中出来,特别是在事故的情况下。当禁止和解除禁止的系列互相独立时,例如一个没有起动机构的锁,如一个“tirette de fries”,锁的开启通过一个与一个锁芯配合钥匙进行,锁芯机械控制一个杠杆,该杠杆带动第一杠杆向它的解锁方向转动。但是,第二杠杆的动力链还处在锁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可以进入到机动车辆内,因为门的外部控制装置是解禁的,但是他不能从机动车辆出来,因为门的内部控制装置还是禁止的。当只有第二杠杆的电起动器失效时会发生同样的情况,例如由于供电线路被切断,或者电子箱的故障,以及第一杠杆的电起动器操作时。这就是为什么需要设置每次控制第一杠杆的解锁时可以使第二杠杆解锁的应急控制装置。这种应急装置一方面应该在机械控制第一杠杆解锁的情况下,特别是通过锁芯解锁的情况下使用,另一方面在通过电动起动器电动控制第一杠杆的解锁的情况下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有效并经济的方法。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上述类型的锁,其特征在于,一个连接装置位于第一杠杆与第二杠杆之间,以便在一个外部解除禁止的过程中通过角度移动连接二个杠杆,以保证锁的整体解锁,使二个杠杆从它们各自的锁定位置向它们各自的解锁位置转动。因此,当只有第二杠杆的电起动器失效时,或者在通过锁芯机械开启的情况下,第一杠杆通过带动第二杠杆补偿这个失效。另外,连接装置是一个连杆,这个连杆包括一个在第一杠杆上的铰接点和一个在第二杠杆上的铰接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保证使用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从他的车子出去。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选择连杆的铰接点的位置,使得在整体解锁的过程中,第二杠杆在第一杠杆达到它的解锁位置前到达它的解锁位置。因此使用者不会被关在他的车子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先进的特征—连杆铰接在第一杠杆的一个固定点上;—连杆通过连杆携带的一个轴向销柱铰接在第二杠杆上,这个轴向销柱与第二杠杆中的一个孔眼的一个边缘配合,使连杆只有在整体解锁阶段通过角度移动与二个杠杆连接。由于这个特征,当第二杠杆处于它的解锁位置时,第一杠杆可以自由地在它的解锁角度位置与它的锁定角度位置之间转动,而不带动第二杠杆。另外,因为二个杠杆之间的连接在它们的解锁方向是刚性的,当其中一个杠杆被阻挡时,这会造成另一个杠杆的转动受阻。其中一个杠杆受阻因此解锁时,制造误差和锁的不同零件组装中的偏差不能总是保证另一个杠杆也解锁。本专利技术通过提出一种锁解决这个问题,这种锁的特征在于孔眼的边缘是一个凸轮,它的形状使得,在整体解锁的阶段,销柱与第二轴之间的径向距离增加,使第二杠杆达到它的解锁位置后第一杠杆继续它的转动,直到它的解锁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凸轮包括一个末段,对于整体解锁阶段,这个最终段根据第二杠杆在整体解锁阶段的角度位置形成一个相对连杆移动方向的角度,所述角度为在整体解锁阶段开始时,当第二杠杆占据它的锁定位置时,大于或等于九十度;在整体解锁阶段的最终阶段,当第二杠杆整体处于它的解锁位置,并且第一杠杆还没有处于它的锁定位置时小于九十度;使得在整体解锁阶段的最终阶段,销柱大体相对第二轴向外径向移动,保持在第二杠杆的解锁方向圆周贴靠凸轮的末段;—凸轮的末段基本为直线,并且与第二轴的一个径向方向平行,使得销柱在整体解锁阶段的最终阶段沿所述径向相对第二轴移动;—凸轮整体为V形,并且当二个杠杆处于它们各自的锁定位置时,销柱贴靠在凸轮形成的V形角内; —当二个杠杆处于它们各自的解锁位置时,销柱位于与第二轴相对一侧的孔眼中,并带有一个径向间隙;—每个杠杆包括二个相对的圆周阻挡,这二个阻挡整体确定相关的锁定和解锁的角度位置;—锁包括使第二杠杆双稳定的装置。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为了理解本专利技术,可以参照如下附图—图1是一个表示一个符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框图;—图2是一个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锁的锁定装置主要零件的侧视图,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解锁;—图3是一个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锁的第二杠杆和连杆的侧视图,第一杠杆处于解锁位置;—图4是一个与图3类似的图,表示当第一杠杆处于锁定位置时第二杠杆处于解锁位置;—图5是一个与图3类似的图,表示第二杠杆处于锁定位置;—图6是一个与图3类似的图,表示在整体解锁阶段第二杠杆处于一个第一中间位置;—图7是一个与图3类似的图,表示在整体解锁阶段第二杠杆处于一个第二中间位置;—图8是一个与图3类似的图,表示第二杠杆在整体解锁结束时位于它的解锁位置;—图9-12是与图3类似的图,表示一个符合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杠杆处于分别与图3-8所示的角度位置相对应的不同角度位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或相似的零件带有相同的参考数字。图1示意性地表示一个锁10,例如用于固定在一个机动车辆的车门(未示)上,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制造。例如锁10包括一个固定框架(未示),构成锁10的锁定机构的主要零件安装在这个框架上。锁定机构的主要零件示于图1。锁10包括位于车门外壁中的外部打开控制装置,例如一个形状为一个外部把手12(palette)。锁10包括位于车门内壁中的内部打开控制装置,例如一个形状为一个内部把手14。锁10包括禁止外部把手12的装置,防止从车的外部开启锁10。因此这个装置实施车子的外部禁止功能。这里用第一杠杆16表示外部把手的锁定装置。根据图2所示的实施例,第一杠杆16安装在框架上,可以围绕一个第一轴18在一个用实线表示的解锁角度位置与一个用虚线表示的锁定角度位置之间转动。第一杠杆16在它的锁定位置禁止外部把手12。解锁角度位置和锁定角度位置分别由一些阻挡装置(未示)确定。例如这些阻挡装置由一个解锁端子和一个锁定端子构成,二个端子与第一杠杆16带有的互补贴靠表面配合。第一杠杆16可以被一个相关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打开机动车辆的锁(10),所述锁包括:-外部打开控制装置(12)和内部打开控制装置(14);-一第一杠杆(16),其转动安装在一第一固定轴(18)周围,在一解锁角度位置和一锁定角度位置之间,用于约束所述外部控制装置(12 );-一第二杠杆(22),其转动安装在一个与所述第一轴(18)基本平行的第二固定轴(24)周围并且可以在一解锁角度位置和一锁定角度位置之间移动,用于禁止所述内部控制装置(14);-一传动机构(30),其与所述第一杠杆(16) 连接,以便在一个叫做外部解禁阶段的运行阶段直接使所述第一杠杆(16)从它的锁定位置向它的解锁位置移动;所述锁的特征在于,一连接装置(34)位于所述第一杠杆(16)与所述第二杠杆(22)之间,以便在一个外部解禁的阶段以角度移动连接所述 两个杠杆(16、22),以便保证所述锁(10)的整体解锁,这种整体解锁在于使所述两个杠杆(16、22)从它们各自的锁定位置向它们各自的解锁位置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多米尼克巴耶
申请(专利权)人:瓦莱奥安全机舱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