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方法改进的转动锁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013403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转锁(10)具有呈套筒形的定子(14)和圆柱体转子(12)以及一个偏心凸块(42)和一个转子(12)相对定子(14)转动时的复位弹簧(16),复位弹簧是螺旋形的,它有两个端部弯头(40A,40B),各弯头可与传动凸块(42)体(44)的侧面(50A,50B)之一以及与在套筒(14)上挡头(62)的侧挡面(64A,64B)之一协同工作。为了装配,套筒(14)有个斜面(68),便于弹簧(16)的两个端部弯头(40A,40B)与侧面(64A,64B)自动贴合。(*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动锁。尤其涉及一种用来驱动装在汽车开口处,诸如汽车车箱后箱门处锁扣机构的转动锁。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用以带动锁扣机构的转动锁,它具有一个定子、一个转子和一个偏心凸块;定子呈套筒状,圆柱形转子在定子内转动凸块偏离于转子的回转中心线并从转子一端的径向端面沿轴向突出。作为这种转锁的实例,在文件FR—A—2642463中进行了说明和描绘,它说明和描述了一种操作锁扣的可脱开机构,该机构有一把锁,锁有个锁体,锁体内有个可转动的呈套筒形的定子,可隐弹性件可改变定子相对于锁体的角度;定子内有个可转动的转子,当没有钥匙或者错误的钥匙插入锁内时,转子相对于定子不动,当转子转动时可以带动锁扣机构的一个拨销,拨销与转子和座套同时转动且在同一轴线上,与可隐弹性件相反,这种方式不带动锁扣机构,拨销同铰接在套筒第一根连接轴上的第一个杠杆相连,此第一杠杆相对于套筒和转子的回转轴线偏心并由转子的凸块带动它,转子的凸块相对于转子回转中轴心线是偏心的,传动拨销同操作锁扣的第二杠杆协同工作,此第二杠杆相对锁体铰接在第二根轴上,第二根轴相对于套筒和转子的回转中轴心线是偏心的。从功能和可靠性的角度,在防止偷整个锁扣的非法开启上,这样的设计是令人满意的。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出一种完善的转动锁这种锁可以实现简单且自动的不同元件的组装,尤其是转子相对定子转动复位的灵活的自动组装。事实上,这个操作是特别复杂的并由人工进行的,由于装配别的元件诸如装配锁的金属薄片和金属薄片弹簧等,使这个操作复杂了。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前述类型的转动锁其特点在于,它包括一个双重作用的复位弹簧,使转子相对于座套转动并朝静止的中间角位复位,它位于套筒端部的径向底面和转子的径向端面之间;该弹簧是个螺旋形弹簧,弹簧两端各有个弯头,两个弯头相互平行,每个弯头可以与凸块体的驱动侧面以及与在套筒上形成的挡头的侧挡面协同工作,还有一个特点是装配这些元件时由转子和套筒轴向端部支承的弹簧可以通过转子相对座套的转动,使其端部的两个弯头自动与挡头侧面相贴合。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在于—挡头的轴向端部有个斜面,此斜面与弹簧端部的两个弯头中的一个协同工作;—螺旋弹簧围绕一个同圆心的中柱,此中柱在转子的轴向端部处形成,其端部的径向面伸向套筒端部的径向面。—传动凸块在转子的轴向端部偏离轴心的轴向延长部分,套筒的内圆柱面有个轴向沟槽,以便在转子朝座套内轴向插入时凸块和弹簧的两个端部弯头可以通过。—定子座套的底部有个环形道口,便于凸块的轴向通过和转动。—挡头布置在道口的中间角度处,道口的两个端部限定转子相对套筒的极限角位置;—轴向沟槽接近环形道口两个端部的其中一个;—在静止位置时,传动凸块在轴向相对挡头而延伸在径向相对于挡头来说是朝里的;—传动凸块有个朝外厚度余量作为径向凸缘,它对向座套端部的轴向边缘,便于阻挡转子相对座套轴向移动。可以从下面的详细说明并参考附图,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转锁的主要元件拆开的透视图;图2是装配前的定子、复位弹簧和转子的放大的透视图;图3视图类似于图2,显示在转子轴向插入定子之前,复位弹簧就位于转子的轴向端部;图4至图9依次表示,图2和图3中所示三个元件在确定的装配过程中以及在锁的使用时的相关位置。从图1和图2可以看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锁10—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一个呈圆柱套筒形状的定子14、一个转子12和一个复位弹簧16。定子14具有圆柱内壁18,它限定了一个在轴向端部的径向底面22,及套筒的开口端部20以便于转子12从轴向插入。转子12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圆柱体24,柱体24轴向插入室子14并在其套筒里转动。转子12的柱体24有一个头部26,专门用来插进钥匙(未示),钥匙控制金属薄片组28的位移,金属薄片组28被卷纳在槽缝30和槽缝32中,槽缝30在转子12上,槽缝32在定子1 4的环形柱壁上。转子12一端的径向端面34将被容纳在定子14的里面,它的中央延长部分为圆形中柱36,中柱36的轴线在转子12相对定子14转动的轴线X—X上。此中柱用来接纳复位弹簧16的主体38,复位弹簧16是个螺旋形弹簧。弹簧16有个中央盘绕体38和两个端部弯头40A、40B,两弯头径向朝外伸出并明显地相互平行。转子12端部的径向面34处同样具有一个偏心的传动凸块42。从图1和图2可见,凸块42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凸块体44,凸块体44相对于转子12的柱体24的外圆柱面朝外径向偏心,它从端部径向面34轴向伸出。凸块体44有个厚度余量46,后者对表面24朝外径向突出,它轴向转到端部径向面34的对面,而凸块体44的自由端有个传动前缘48,后者与锁扣机构的一个元件协同工作,由转子12带动锁扣机构转动。传动凸块体44限定两个传动侧面50A和50B(尤其参看图6和图7),各侧面可以与弹簧16的端部径向弯头40A、40B的其中一个协同工作。当在中柱36上定位时,如图3中所示,复位弹簧16的安置方式是,其端部的径向弯头40A、40B弹性地夹住传动凸块42的主体44的传动侧面50A和50B。从图3中可见,转子12和复位弹簧16装在一起形成组合件,此组合件还包括金属薄片28,组合件可沿图3中箭头I的方向轴向插入定子14的圆柱形孔18中。为此,并为了允许轴向插入传动凸块42和弹簧16的弯头40A、40B,圆柱孔18的内壁上有个轴向沟槽52,其入口位于孔18的开口端20并通向端部径向底面22。尤其可从图2看到,轴向沟槽52通向环形道口54,后者是在套筒14的圆柱壁56上形成的。环形道口54在半圆上延伸,两个挡面58A和58B限定它的两个端部。两个端面58A和58B也限定转子12相对于定子14的角行程,由于复位弹簧16相应的端部弯头的介入,传动侧面50A和50B同环形道口54的端面58A和58B轮流接触。尤其从图2可看到,道口54限定定子14圆柱壁端部的环形径向边缘,它分成两个部位60A和60B,相互轴向错开,并被挡头62隔开。部位60A离开端部径向底面22的距离比部位60B的远些。挡头62从端部环形边缘60A、60B的中间位置即道口54的中间角位处轴向突出。挡头62轴向伸出,与定子14的端部径向底面22成直角。挡头62限定两个侧挡面64A和64B,如同后面将要说明的,各侧挡面与弹簧16相应的端部弯头40A、40B协同工作。挡头端部的横截面64A经过斜面68,朝挡头62的自由端边缘66轴向延伸。在转子12处于角行程情况下,套筒14的端部环形边缘60A与厚度余量46协同工作,厚度余量46也与部位70协同工作,部位70与套筒14的圆柱环形壁的部位60A位于同一平面内。现在从图3中所示位置状态出发,说明各不同元件的装配,图中螺旋形复位弹簧16已装在转子12端部的中柱36上。在这种状况下,传动凸块42的角度对准轴向沟槽52,使转子12和弹簧16可以插进定子14。一直插入到图4中所示的位置,在此位置中柱36的端部径向面37(见图3)被定子14的套筒端部径向底面挡住。传动凸块42和两个端部弯头40A、40B在定子14的端部环形边缘部位60A轴向突出,并位于道口54的端面58A的上方。随后的装配是驱使转子12相对定子14按图4中箭头R所示方向转动。在这个转动过程中,复位弹簧的端部弯头40B(其轴向位置比弯头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例如用来驱动一个锁扣机构的转动锁,它包括一个套筒式定子(14),一个装在定子(14)内转动的圆柱形转子(12),和一个相对于转子回转轴线(X-X)偏心的凸块(42),凸块从转子(14)端部的径向面处轴向突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双作用复位弹簧16,转子(12)相对套筒(14)转动时弹簧16使它回复到静止的中间角位置,此中间角位处于套筒(14)端部的径向底面(22)和转子(12)端部径向底面(34)之间;弹簧(16)是个螺旋形弹簧,其两个端部弯头(40A,40B)明显地平行,各弯头可分别与传动凸块(42)体(44)的侧面(50A,50B)之一及套筒(14)上的挡头(62)的侧挡面(64A,64B)之一协同工作,其特征还在于,在装配这些元件时,(16)支承在转子(12)及套筒(14)的轴向端部(36)上的复位弹簧,通过转子(12)相对套筒(14)的转动,使弹簧(16)的端部弯头(40A,40B)同挡头(62)的侧面(64A,64B)自动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兰戈迪奥菲力普加辛
申请(专利权)人:瓦莱奥安全机舱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