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8520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包括托盘、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纵梁、两个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固定纵梁的固定横梁以及两个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两固定纵梁的活动横梁,两个活动横梁位于两个固定横梁之间,两个活动横梁与两个固定纵梁活动连接形成一个框形结构体,托盘安装于框形结构体的底部并与框形结构体形成用于放置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容置腔。通过将托盘安装于框形结构体的底部并与框形结构体形成一个容置腔,从而实现了在框形结构体上集成电池托盘的效果,减轻了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的重量,使得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成本降低,两个活动横梁与两个固定纵梁活动连接,可以根据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大小进行调整两个活动横梁的间距,以适用于不同车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车架
,尤其涉及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
技术介绍
汽车轻量化是在保证汽车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利用率,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传统燃油汽车质量每下降10%,油耗将下降8%,CO2排放将下降4%。相比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电动车汽车对于轻量化的要求更为迫切,因为电动汽车目前使用的动力电池的单位比能量只有传统燃油汽车的4%,而目前动力电池的技术现状决定着电动汽车不可能像传统汽车那样靠一次补充能量来实现长距离的行驶,据研究表明,纯电动汽车整车质量每减轻25kg、75kg、150kg,续驶里程分别增加1.51%、5.45%、12%,故汽车轻量化是目前国内外汽车厂商普遍研究的热点,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方向。底盘车架是用来承载车身,安装悬挂系统、三电系统的重要零件,在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底盘设计上,目前汽车厂商都直接挪用或参考传统燃油汽车的结构,不适用电动汽车的结构特性,但是,不同汽车厂家的汽车底盘结构是不一致的,同一汽车厂家的不同车型的底盘结构也是不一样的,这样提高了汽车厂商的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其解决了现有技术将车架和电池托盘分为两个部件设置而导致汽车底盘结构重量大、零部件多,且汽车底盘结构只能适用安装一款汽车动力电池组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包括托盘、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纵梁、两个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所述固定纵梁的固定横梁以及两个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两所述固定纵梁的活动横梁,两个所述活动横梁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横梁之间,且两个所述活动横梁与两个所述固定纵梁活动连接形成一个框形结构体,所述托盘安装于所述框形结构体的底部并与所述框形结构体形成用于放置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容置腔。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包括底板以及焊接于所述底板外边沿上的边框,所述边框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边框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后与所述框形结构体的底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还包括多个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于所述边框与所述框形结构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托盘还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用于给所述汽车动力电池组冷却或加热的液体流道,多个所述液体流道都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进一步地,各所述液体流道都具有管道、出液口以及两个进液口,所述管道位于所述底板内且从所述底板一端延伸至所述底板另一端,两个所述进液口分别位于所述管道的两端并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管道的中部并与所述管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托盘还包括两个第一封板和横向固定于所述底板中部位置并与所述管道平行设置的中间横梁,两个所述第一封板的一侧面分别焊接于所述中间横梁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封板的另一侧面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纵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封板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和粘接方式与所述固定纵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还包括焊接于所述活动横梁两端的第二封板,所述活动横梁两端的两个所述第二封板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纵梁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还包括多个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封板与所述固定纵梁之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固定纵梁上都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活动横梁的第二安装孔,每个所述固定纵梁上的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都沿所述固定纵梁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或,所述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还包括前保险杠骨架及后保险杠骨架,所述前保险杠骨架及后保险杠骨架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两个所述固定纵梁的两端。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托盘安装于框形结构体的底部并与框形结构体形成一个用于放置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容置腔,从而实现了在框形结构体上集成电池托盘的效果,省去了一个部件,并减轻了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的重量,实现了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的模块化组装,使得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成本降低,此外,两个活动横梁与两个固定纵梁活动连接,这样,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大小进行灵活调整两个活动横梁的间距,以适用于不同车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活动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动力电池组安装于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动力电池组安装于托盘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5中B-B处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为盖板安装于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托盘;11、底板;12、边框;121、第一安装孔;13、第一封板;14、液体流道;141、管道;142、出液口;143、进液口;15、中间横梁;20、固定纵梁;30、固定横梁;40、活动横梁;41、第二封板;50、连接块;51、第一连接部;52、第二连接部;53、第三安装孔;60、动力电池组;70、盖板;80、前保险杠骨架;90、后保险杠骨架;100、吸能结构体;110、辅助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9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包括托盘10、两个固定纵梁20、两个固定横梁30以及两个活动横梁40,两个固定纵梁20间隔设置,两个固定横梁3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固定纵梁20,两个活动横梁40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两固定纵梁20,两个活动横梁40位于两个固定横梁30之间,且两个活动横梁40与两个固定纵梁20活动连接形成一个框形结构体,可以根据汽车动力电池组60的大小进行灵活调整两个活动横梁40的间距,以适用于不同车型。托盘10安装于框形结构体的底部并与框形结构体形成用于放置汽车动力电池组60的容置腔,从而实现了在框形结构体上集成电池托盘10的效果,省去了一个部件,并减轻了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的重量,实现了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的模块化组装,使得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成本降低。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纵梁20及固定横梁30都采用镁合金型材折弯加工成型,镁合金制作的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其采用添加了具有Nd、Ca、Sr、Ce、Y等微量元素的高强度耐蚀阻燃镁合金,由该材质制作的各部件在恶劣环境下无氧化现象,同时具有耐腐蚀、阻燃以及高强度等性能,镁合金本身具有质量轻、强度大、抗冲击性好、减震降噪、加工性好等特性,非常适合于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需要。本实施例中,托盘10包括底板11以及焊接于底板11外边沿上的边框12,边框1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21,边框12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121后与框形结构体的底部连接,具体地说,边框12将同时抵接于两个活动横梁40和两个固定纵梁20其中一部分的底部,以便于将托盘10稳定的固定在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上。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还包括多个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优选为硅胶密封垫,第一密封件安装于边框12与框形结构体之间,增加了底板11与框形结构体之间的密封性,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通过一个盖板70盖合在容置腔上方,进而使容置腔形成一个密封的箱体,以用于安装汽车的动力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纵梁、两个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所述固定纵梁的固定横梁以及两个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两所述固定纵梁的活动横梁,两个所述活动横梁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横梁之间,且两个所述活动横梁与两个所述固定纵梁活动连接形成一个框形结构体,所述托盘安装于所述框形结构体的底部并与所述框形结构体形成用于放置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容置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纵梁、两个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所述固定纵梁的固定横梁以及两个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两所述固定纵梁的活动横梁,两个所述活动横梁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横梁之间,且两个所述活动横梁与两个所述固定纵梁活动连接形成一个框形结构体,所述托盘安装于所述框形结构体的底部并与所述框形结构体形成用于放置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容置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包括底板以及焊接于所述底板外边沿上的边框,所述边框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边框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后与所述框形结构体的底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还包括多个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于所述边框与所述框形结构体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还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用于给所述汽车动力电池组冷却或加热的液体流道,多个所述液体流道都设置于所述底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包一体化底盘车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液体流道都具有管道、出液口以及两个进液口,所述管道位于所述底板内且从所述底板一端延伸至所述底板另一端,两个所述进液口分别位于所述管道的两端并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欣陈晓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创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