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凯岭专利>正文

同时升降地下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09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同时升降地下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其主要由左、右支撑框架、载车板框架、平衡导向装置、动力驱动装置,控制装置组成。载车板框架分上、中、下三层,上层载车板位于最低位置时与地面齐平;动力驱动装置安装在右支撑框架顶部;平衡导向装置中平衡链轮组安装于载车板框架底部,平衡链条绕过平衡链轮组,其一端固定在一侧支撑框架顶部,另一端固定于另一侧支撑框架底部。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动力驱动装置通过提升链条将载车板框架升起,平衡导向装置保证载车板框架的平衡和正确导向;当地坑有不正常积水时,积水自动检测传感装置自动控制载车板框架升至安全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占地少,安全可靠,存取车迅速。(*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
:本技术涉及一种停放汽车的车库设备,其领域涉及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机电控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多,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致使大小车辆在市区街头和居民区的无序停放,侵占了大量的行人和道路空间,这给城市道路交通和停车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通病。建造立体停车设备是解决停车难的有效途径,而大型立体车库投资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回报周期长,维修不便等原因,推向市场受到限制。本技术提出的这种小型立体停车设备结构简单紧凑、安全可靠、占地少、安装方便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机械传动和机电控制,实现载车板框架装置安全上升或降落至既定位置,在车辆存取时,各车位互不影响,车辆可直接上下,提高空间利用率,车辆停放平稳、安全可靠、存取方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同时升降地下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其主要由左支撑框架、右支撑框架、载车板框架、平衡导向装置、动力驱动装置、控制装置组成。载车板框架分上、中、下三层,上层载车板(12)处于最低位置时与地面齐平;动力驱动装置由电机减速器(2)、主驱动链轮(3)、驱动链条(4)、从驱动链轮(5)、带座轴承(6)、驱动轴(9)、提升链轮(7)、提升链条(17)、链条防脱压紧机构(8)、配重块(16)组成,安装于右支撑框架顶部;平衡导向装置由导向轮(22)、平衡链条(31)、平衡链轮组组成,导向轮(22)位于载车板立柱(11)与支撑框架立柱之间,并安装在支撑框架立柱上部,每根立柱上装2对,并间隔一定距离,共8对;平衡链轮组位于载车板框架底部,平衡链条(31)绕过平衡链轮组,一端固定于支撑框架顶部,另一端固定于另一侧支撑框架底部;控制装置主要由行程开关触头(20)、行程开关(21)、积水自动检测传感装置(18)组成;行程开关(21)、行程开关触头(20)成对使用,与载车板位置相对应,分三排分别安装在左前立柱(23)、载车板框架立柱(11)上,每排3对;积水自动检测传感装置(18)安装于载车板框架底部。工作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动力驱动装置通过提升链条(17)将载车板框架升起或降落,使相应的载车板停在与地面齐平的位置;平衡导向装置保证载车板框架的平衡和正确导向;当地坑中不正常积水时,积水自动检测传-->感装置(18)会自动控制动力驱动装置将载车板框架升到安全的高度。本技术中载车板框架是一整体结构,增加其刚度和稳定性,平衡导向装置保证了载车板框架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受力均匀性,在存取车辆时只需将相应的载车板升到或降至与地面齐平的位置即可,上下车位互不干涉,停车方便,控制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等轴测视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中:1为电机减速器安装座,2为电机减速器,3为主驱动链轮,4为驱动链条,5为从驱动链轮,6为带座轴承,7为提升链轮,8为链条防脱压紧机构,9为驱动轴,10为右横梁,11为载车板立柱,12为上层载车板,13为中层载车板,14为下层载车板,15为减震脚,16为配重块,17为提升链条,18为积水自动检测装置,19为地脚螺钉。图3是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中:20为行程开关触头,21为行程开关,22为导向轮,23为左前立柱,24为左链条固定板,25为左横梁,26为左后立柱,27为挡车块,28为右后立柱,29为右链条固定板,30为右前立柱。图4是平衡导向装置及平衡链条绕法示意图,图中:31为平衡链条,32为右链条固定座,33为链轮组1,34为链轮组2,35为链轮组安装架,36为链轮组3,37为链轮组4,38为左链条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由左支撑框架、右支撑框架、载车板框架、平衡导向装置、动力驱动装置、控制装置组成。如图2、图3所示,支撑框架由左支撑框架、右支撑框架两部分组成,由地脚螺钉(19)固定于地坑中。左支撑框架包括左前立柱(23)、左后立柱(26)、左横梁(25)、左链条固定板(24)、左链条固定座(38),左横梁(25)一端与左前立柱(23)连接,另一端与左后立柱(26)连接,左链条固定板(24)固定在左横梁(25)端部,前后各一,左链条固定座(38)固定在左前立柱(23)及左后立柱(26)底部内侧。右支撑框架包括电机减速器安装座(1)、右前立柱(30)、右后立柱(28)、右横梁(10)、右链条固定板(29)、右链条固定座(32),电机减速器安装座(1)安装在右前立柱(30)上部外侧,右横梁(10)一端与右前立柱(30)连接,另一端与右后立柱(28)连接,右链条固定板(29)固定在右横梁(10)上,前后各一,右链条固定座(32)固定在右前立柱(30)及右后立柱(28)底部内侧。如图2所示,载车板框架由上层载车板(12)、中层载车板(13)、下层载车板(14)、载-->车板立柱(11)、减震脚(15)、挡车块(27)组成。上层载车板(12)、中层载车板(13)、下层载车板(14)通过4根载车板立柱(11)从上至下依次连接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载车板框架底部有4只减震脚(15),两只装在载车板框架底部前端两侧,两只装载在载车板框架底部后端两侧,当载车板框架下落接近地面时起缓冲保护作用。在每层载车板的前端两侧固定有两块挡车块(27)。如图4所示,平衡导向装置由导向轮(22)、平衡链条(31),平衡链轮组组成,平衡链轮组又由链轮组安装架(35)、链轮组1(33)、链轮组2(34)、链轮组3(36)、链轮组4(37)组成。导向轮(22)位于载车板立柱(11)于支撑框架立柱之间,并安装在支撑框架立柱上部,每根立柱上装2个,并间隔一定距离。链轮组安装架(35)安装在载车板框架底部,链轮组1(33)、链轮组2(34)位于链轮组安装架左端、链轮组3(36)、链轮组4(37)位于链轮组安装架(35)右端。平衡链条(31)成对使用其中一条一端固定于左横梁(25)上的左链条固定板(24)上,依次绕过链轮组1(33)下部,链轮组2(34)上部,链轮组3(36)下部,链轮组4(37)上部后固定于右支撑框架底部的右链条固定座(32)上;另一条一端固定于右横梁(10)上的右链条固定板(29)上,依次绕过链轮组4(37)下部,链轮组3(36)上部,链轮组2(34)下部,链轮组1(33)上部后固定于左支撑框架底部的左链条固定座(38)上。在载车板框架做上升或下降运动时,平衡导向装置可保持其受力的均匀性,防止其摆动,从而提高本技术的运行平稳性。如图2、图4所示,动力驱动装置由电机减速器(2)、主驱动链轮(3)、驱动链条(4)、从驱动链轮(5)、带座轴承(6)、提升链轮(7)、链条防脱压紧机构(8)、驱动轴(9)、配重块(16)、提升链条(17)组成。电机减速器(2)安装在电机减速器安装座(1)上,主驱动链轮(3)安装在电机减速器(2)输出轴上,从驱动链轮(5)安装在驱动轴(9)的端部,驱动轴(9)两端装有带座轴承(6),带座轴承(6)安装在右支撑框架的顶部,提升链轮(17)安装在驱动轴(9)上,带座轴承(6)的内侧;提升链条(17)右端悬挂配重块(16),绕过提升链轮(8)后,依次绕过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时升降地下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左支撑框架、右支撑框架、载车板框架、平衡装置、动力驱动装置、控制装置组成;载车板框架分上、中、下三层,置于左、右支撑框架中间;驱动装置安装于右支撑框架顶部;平衡导向装置由导向轮、平衡链条、平衡链轮组组成,平衡链轮组安装在载车板框架的底部,平衡链条绕过平衡链轮组,其一端固定于一侧支撑框架顶部,另一端固定于另一侧支撑框架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时升降地下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左支撑框架、右支撑框架、载车板框架、平衡装置、动力驱动装置、控制装置组成;载车板框架分上、中、下三层,置于左、右支撑框架中间;驱动装置安装于右支撑框架顶部;平衡导向装置由导向轮、平衡链条、平衡链轮组组成,平衡链轮组安装在载车板框架的底部,平衡链条绕过平衡链轮组,其一端固定于一侧支撑框架顶部,另一端固定于另一侧支撑框架底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升降地下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载车板框架分上、中、下三层,通过载车板立柱联接成一整体,其位于最低位置时,上层载车板与地面齐平。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升降地下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平衡导向装置中,导向轮位于载车板立柱与支撑框架立柱之间,并安装在支撑框架立柱上,每根立柱上安装2个,并间隔一定距离;平衡链轮组安装在载车板框架底部,由4组链轮组组成;平衡链条成对使用,其中一条的一端固定于左支撑框架的左横梁上,依次绕过链轮组1下部,链轮组2上部,链轮组3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岭路新学刘然耿静阎旭鹏
申请(专利权)人:李凯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