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门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8890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和电机,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定位连接于汽车车门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定位连接于汽车车身上,所述电机的外壳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定位连接,并籍以所述第二安装支架来置于汽车车身和汽车车门之间,且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还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定位连接,进而带动汽车车门能够相对汽车车身旋转,实现汽车车门的开、关门动作;该汽车车门驱动机构的结构简单、紧凑,在能够很好实现对汽车车门驱动的同时,还不受安装空间限制,利于整个机构的安装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车门驱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门驱动机构
,具体提供一种可安装在汽车车身与汽车车门之间的外置式汽车车门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汽车侧门驱动机构通常是安装在车门里面的,但由于车门里面安装有较多的汽车配件,如:支架、加强板、车窗玻璃、车窗玻璃导轨、喇叭等,使得车门里面的安装空间十分有限,进而使得汽车侧门驱动机构安装布置时的限制比较多,不利于安装。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驱动机构,其结构简单、紧凑,在能够很好实现对汽车车门驱动的同时,还不受安装空间限制,利于整个机构的安装布置。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车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和电机,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定位连接于汽车车门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定位连接于汽车车身上,所述电机的外壳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定位连接,并籍以所述第二安装支架来置于汽车车身和汽车车门之间,且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还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定位连接,进而带动汽车车门能够相对汽车车身旋转,实现汽车车门的开、关门动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具有一为C型的连接部和一体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一端上的安装部,所述连接部定位连接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安装部锁固连接于汽车车门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具有一基体和两个分别一体连接于所述基体上的连接凸耳,所述基体锁固连接于汽车车身上,一所述连接凸耳锁固连接于所述电机的外壳上,另一所述连接凸耳通过一铆轴铰接于所述连接部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离合器件,所述离合器件具有内套壳、外套壳和置于所述内套壳中的摩擦环组,其中,所述内套壳和所述外套壳均为中空套筒状结构体,所述内套壳同轴的套设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外,所述外套壳同轴的套设于所述内套壳外,且所述外套壳的内侧壁还与所述内套壳的外侧壁间隙配合,所述外套壳的一轴侧还锁固连接于所述电机的外壳上;所述摩擦环组由多个第一摩擦环和多个第二摩擦环组成,每一所述第一摩擦环的中心通孔皆为非圆形,且每一所述第一摩擦环还各通过其上的中心通孔来紧密的定位套接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每一所述第二摩擦环的中心通孔皆为圆形,每一所述第二摩擦环各通过其上的中心通孔来自由套接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且同时每一所述第二摩擦环还各分别与所述内套壳的内侧壁定位连接,另外,多个所述第一摩擦环和多个所述第二摩擦环还沿所述电机动力输出轴的轴向依次交替布置,且相邻的所述第一摩擦环和所述第二摩擦环之间还相互接触,即当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旋转时,相邻的所述第一摩擦环和所述第二摩擦环之间能够产生相互摩擦,进而使得所述电机动力输出轴输出的动力传递到所述内套壳上;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连接部锁固连接于所述内套壳的一轴侧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一所述连接凸耳锁固连接于所述外套壳的另一轴侧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实现每一所述第二摩擦环各分别与所述内套壳的内侧壁定位连接的结构为:在所述内套壳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组沿其轴向间隔排列的嵌槽组,每一所述嵌槽组各由多个凹设于所述内套壳内侧壁上、并还沿所述内套壳周向等距间隔排列的嵌槽组成;多个所述第二摩擦环与多组所述嵌槽组一一对应配合,每一所述第二摩擦环的外侧壁上各一体设置有多个沿其周向等距间隔排列的卡块,且每一所述第二摩擦环上的多个卡块能够对应卡接于一所述嵌槽组中的多个嵌槽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套壳的另一轴侧与所述电机的外壳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摩擦环组靠近于所述内套壳的另一轴侧;所述离合器件还具有一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外,且所述弹簧的一端还抵接于所述内套壳内侧壁上并靠近于所述内套壳一轴侧的位置处,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一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第一摩擦环或者所述第二摩擦环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套壳的一轴侧穿设过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一所述连接凸耳后,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连接部锁固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该汽车车门驱动机构的结构简单、紧凑,在能够很好实现对汽车车门驱动的同时,还不受安装空间限制,利于整个机构的安装布置。②该汽车车门驱动机构中还配置有一离合器件,一方面,所述离合器件能够起到离合器功能,即当负载过大时,相邻的所述第一摩擦环和所述第二摩擦环之间会发现打滑,使得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和所述套壳脱开,从而对整个汽车车门驱动机构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当外力消失后,离合器恢复功能。②所述离合器件还能够起到联轴器功能,能够调心,对整个汽车车门驱动机构的工艺、噪音等要求都会大大降低,并还提高了整个机构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汽车车门驱动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汽车车门驱动机构的第二种实施方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离合器件与微型电机装配在一起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装配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1——第一安装支架10——连接部11——安装部2——第二安装支架20——基体21——连接凸耳3——电机4——离合器件40——内套壳41——外套壳42——第一摩擦环43——第二摩擦环4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附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所述汽车车门驱动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汽车车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支架1、第二安装支架2和电机3,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定位连接于汽车车门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定位连接于汽车车身上,所述电机3的外壳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定位连接,并籍以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来置于汽车车身和汽车车门之间,且所述电机3的动力输出轴还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定位连接,进而带动汽车车门能够相对汽车车身旋转,实现汽车车门的开、关门动作。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具有一为C型的连接部10和一体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0一端上的安装部11,所述连接部10定位连接于所述电机3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安装部11锁固连接于汽车车门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具有一基体20和两个分别一体连接于所述基体20上的连接凸耳21,所述基体20锁固连接于汽车车身上,一所述连接凸耳21锁固连接于所述电机3的外壳(如齿轮箱外壳)上,另一所述连接凸耳21通过一铆轴铰接于所述连接部10上;所述电机3可优选采用外径为42mm的微型电机。实施例2:请参阅附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所述汽车车门驱动机构的第二种实施方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附图1和附图2所示结构中可看出,实施例2所示的汽车车门驱动机构是在实施例1所示汽车车门驱动机构的基础上做的进一步优化改进,也就是说,在实施例2所示的汽车车门驱动机构中,除了具有上述的第一安装支架1、第二安装支架2和电机3外,又增加了新的配件,即离合器件4。因在上述实施例1中,已对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第二安装支架2和电机3进行了详细说明,故在此不作重复描述,仅对所述离合器件4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可参阅附图3、附图4和附图5所示,所述离合器件4具有内套壳40、外套壳41和置于所述内套壳40中的摩擦环组,其中,所述内套壳40和所述外套壳41均为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支架(1)、第二安装支架(2)和电机(3),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定位连接于汽车车门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定位连接于汽车车身上,所述电机(3)的外壳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定位连接,并籍以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来置于汽车车身和汽车车门之间,且所述电机(3)的动力输出轴还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定位连接,进而带动汽车车门能够相对汽车车身旋转,实现汽车车门的开、关门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支架(1)、第二安装支架(2)和电机(3),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定位连接于汽车车门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定位连接于汽车车身上,所述电机(3)的外壳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定位连接,并籍以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来置于汽车车身和汽车车门之间,且所述电机(3)的动力输出轴还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定位连接,进而带动汽车车门能够相对汽车车身旋转,实现汽车车门的开、关门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具有一为C型的连接部(10)和一体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0)一端上的安装部(11),所述连接部(10)定位连接于所述电机(3)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安装部(11)锁固连接于汽车车门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具有一基体(20)和两个分别一体连接于所述基体(20)上的连接凸耳(21),所述基体(20)锁固连接于汽车车身上,一所述连接凸耳(21)锁固连接于所述电机(3)的外壳上,另一所述连接凸耳(21)通过一铆轴铰接于所述连接部(10)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离合器件(4),所述离合器件(4)具有内套壳(40)、外套壳(41)和置于所述内套壳(40)中的摩擦环组,其中,所述内套壳(40)和所述外套壳(41)均为中空套筒状结构体,所述内套壳(40)同轴的套设于所述电机(3)的动力输出轴外,所述外套壳(41)同轴的套设于所述内套壳(40)外,且所述外套壳(41)的内侧壁还与所述内套壳(40)的外侧壁间隙配合,所述外套壳(41)的一轴侧还锁固连接于所述电机(3)的外壳上;所述摩擦环组由多个第一摩擦环(42)和多个第二摩擦环(43)组成,每一所述第一摩擦环(42)的中心通孔皆为非圆形,且每一所述第一摩擦环(42)还各通过其上的中心通孔来紧密的定位套接于所述电机(3)的动力输出轴上,每一所述第二摩擦环(43)的中心通孔皆为圆形,每一所述第二摩擦环(43)各通过其上的中心通孔来自由套接于所述电机(3)的动力输出轴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忠利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克拉佩龙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