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孟杰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门窗防风支撑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3040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智能门窗防风支撑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转轮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夹紧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照明装置,所述第一工作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右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电机动力配合连接有右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滑动腔内且可转动的第一螺杆;而本装置操作简单,功能使用,需要时可以使用,不需要时可以置于储物柜中,不会影响现代人对审美的要求,本装置能够让人在大风天气放心的开窗,而不需要担心风把窗户刮破。

An Intelligent Windbreak Support Device for Doors and Windows

An intelligent windproof support device for doors and window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cludes a device main body, a first working device arranged in the device main body, a runner device arranged in the device main body, a clamping device arranged in the device main body and a lighting device arranged on the device main body. A first motor, including a first motor set in the main body of the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liding cavity in the right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motor, a first rotating cavity is connected in the right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sliding cavity, and a first motor power coordination connection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rotating screw extending from the right end to the first sliding cavity. The device is simple to operate, functional to use, can be used when needed, can be placed in the storage cabinet when not needed, will not affect the aesthetic requirements of modern people, the device can make people feel at ease in windy weather, without fear of wind blowing window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门窗防风支撑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
,具体是一种智能门窗防风支撑器装置。
技术介绍
门窗防风支撑器在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因为古代多是木制或纸糊等透光性的窗,白天为了让阳光晒进房间而窗不会被风吹关,门窗防风支撑器应运而生,而防风支撑器在不用时固定在窗上缺乏美观性,而本装置操作简单,功能使用,需要时可以使用,不需要时可以置于储物柜中,不会影响现代人对审美的要求,所以需要设计一种智能门窗防风支撑器装置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门窗防风支撑器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智能门窗防风支撑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转轮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夹紧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照明装置,所述第一工作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右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电机动力配合连接有右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滑动腔内且可转动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右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转动腔内且与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动腔右侧内壁内的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腔内部分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螺杆位于所述第一滑动腔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右端靠上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工作块,所述第一工作块内设置有右端转动式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右端且可转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工作块内设置有齿轮孔,所述齿轮孔内设置有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上且可转动的第二斜齿轮,所述齿轮孔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转动腔,所述第二转动腔内设置有左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右端固定连接且可转动的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右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转动腔内,所述第二转动腔上下侧靠近右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二滑块上下端靠近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对称且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导滑槽内的第一导滑块,上侧的所述第一导滑槽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工作块右侧设置有第二工作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工作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作块右端的第二工作块,所述第二工作块右侧设置有第四工作块,所述第四工作块左侧内壁内与所述第一环形槽对齐位置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工作块右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环形槽内的第一卡块,所述第二工作块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环形槽内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工作块前后侧内壁上开口相对的第三导滑槽,所述第四工作块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导滑槽对齐的第五导滑槽,所述第二工作块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动腔对齐的第一通孔,所述第四工作块内设置有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齐的第七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上下侧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滑槽对齐的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三工作块,所述第三工作块前后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对称且延伸通入所述第三导滑槽内的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三工作块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下端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反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三工作块左端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上下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左右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四导滑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左右端固定连接有对称且延伸通入所述第四导滑槽内的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块靠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导滑槽靠外侧内壁上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凹槽靠外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第三转动腔,所述第三转动腔内设置有可绕转轴转动的第一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转动腔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转动腔,上侧的所述第四转动腔内设置有可绕转轴转动的第二绕线轮,下侧的所述第四转动腔内设置有可绕转轴转动的第三绕线轮,上侧的所述第四转动腔与上侧的所述第三转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三通孔,下侧的所述第四转动腔与下侧的所述第三转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转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五通孔,上侧的所述第四转动腔上侧设置有上下贯穿外界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三工作块上端位于所述第六通孔位置处设置有第四滑块,上侧的所述第三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绕设过上侧的所述第一绕线轮且绕设过上侧的所述第二绕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滑块下端的第一引线,下侧的所述第三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绕设过下侧的所述第一绕线轮且绕设过下侧的所述第二绕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滑块下端的第二引线,所述第一滑动腔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左右贯穿外界的第八通孔,所述第八通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五工作块,所述第五工作块右端固定连接有强力摩擦片,所述第五工作块转动设置有开口向左且与所述第二固定槽相同的第三固定槽,所述第五工作块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工作块内相同配置的部件。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轮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右侧内壁内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动力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电机左端内壁内设置有第五转动腔,所述第五转动腔上侧与所述第八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转轴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五转动腔内且与固定在所述第五转动腔左侧内壁内的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五转动腔内设置有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且可转动的转轮,所述转轮内环形陈列排布有与所述第五转动腔和所述第八通孔相连通部分大小相同且左右贯穿的环形孔,所述环形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工作块配置相同的第六工作块。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夹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腔左侧内壁内开口向左的第一夹紧槽,所述第一夹紧槽左侧设置有前后贯穿且左右贯穿的第二夹紧槽,所述第一夹紧槽与所述第一滑动腔之间内壁内上下对称连通设置有第九通孔,所述第一夹紧槽内设置有可绕转轴转动的棘轮,所述第一夹紧槽右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棘轮配对且可通过转轴转动的扣块,所述棘轮后端设置有固定连接于绕转轴转动的转筒上的上下对称的环形夹紧块,所述环形夹紧块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五滑块前端转动式固定连接有前端与所述第九通孔对齐的第三转轴,上侧的所述第五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绕设过下侧的所述第三转轴且延伸通过下侧的所述第九通孔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左端内壁上的第一弹性绳,下侧的所述第五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绕设过上侧的所述第三转轴且延伸通过上侧的所述第九通孔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左端内壁上的第二弹性绳。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五转动腔左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开口向下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第六滑块,所述第六滑块上端内壁内与所述滑动槽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对称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可以方便更换所述第三工作块。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主体下端固定连接有按钮块,所述按钮块能够控制所述电磁阀,让人们的使用更加舒服。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杆右端设置有内轴承,当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刚好滑动至内轴承上空转且所述第二斜齿轮刚好与所述第一斜齿轮啮合,使所述第一螺杆以及所述第一滑块上的螺纹不会崩坏,使装置更耐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智能门窗防风支撑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转轮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夹紧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照明装置,所述第一工作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右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电机动力配合连接有右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滑动腔内且可转动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右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转动腔内且与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动腔右侧内壁内的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腔内部分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螺杆位于所述第一滑动腔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右端靠上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工作块,所述第一工作块内设置有右端转动式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右端且可转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工作块内设置有齿轮孔,所述齿轮孔内设置有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上且可转动的第二斜齿轮,所述齿轮孔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转动腔,所述第二转动腔内设置有左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右端固定连接且可转动的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右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转动腔内,所述第二转动腔上下侧靠近右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二滑块上下端靠近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对称且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导滑槽内的第一导滑块,上侧的所述第一导滑槽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工作块右侧设置有第二工作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的一种智能门窗防风支撑器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转轮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夹紧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照明装置,所述第一工作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右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电机动力配合连接有右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滑动腔内且可转动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右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转动腔内且与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动腔右侧内壁内的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腔内部分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螺杆位于所述第一滑动腔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右端靠上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工作块,所述第一工作块内设置有右端转动式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右端且可转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工作块内设置有齿轮孔,所述齿轮孔内设置有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上且可转动的第二斜齿轮,所述齿轮孔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转动腔,所述第二转动腔内设置有左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右端固定连接且可转动的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右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转动腔内,所述第二转动腔上下侧靠近右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二滑块上下端靠近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对称且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导滑槽内的第一导滑块,上侧的所述第一导滑槽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工作块右侧设置有第二工作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门窗防风支撑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作块右端的第二工作块,所述第二工作块右侧设置有第四工作块,所述第四工作块左侧内壁内与所述第一环形槽对齐位置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工作块右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环形槽内的第一卡块,所述第二工作块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环形槽内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工作块前后侧内壁上开口相对的第三导滑槽,所述第四工作块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导滑槽对齐的第五导滑槽,所述第二工作块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动腔对齐的第一通孔,所述第四工作块内设置有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齐的第七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上下侧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滑槽对齐的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三工作块,所述第三工作块前后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对称且延伸通入所述第三导滑槽内的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三工作块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下端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反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三工作块左端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上下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左右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四导滑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左右端固定连接有对称且延伸通入所述第四导滑槽内的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块靠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导滑槽靠外侧内壁上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凹槽靠外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第三转动腔,所述第三转动腔内设置有可绕转轴转动的第一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转动腔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转动腔,上侧的所述第四转动腔内设置有可绕转轴转动的第二绕线轮,下侧的所述第四转动腔内设置有可绕转轴转动的第三绕线轮,上侧的所述第四转动腔与上侧的所述第三转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三通孔,下侧的所述第四转动腔与下侧的所述第三转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转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五通孔,上侧的所述第四转动腔上侧设置有上下贯穿外界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三工作块上端位于所述第六通孔位置处设置有第四滑块,上侧的所述第三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绕设过上侧的所述第一绕线轮且绕设过上侧的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孟杰
申请(专利权)人:叶孟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