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角轮轴承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185 阅读:3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行李箱角轮轴承的改良,是将角轮枢转轴孔上的金属轴承用耐磨又具润滑性的塑胶材料制成的裂槽轴筒与两短轴筒共同结合而形成轮轴与轮体间的滚动摩擦,大幅降低金属轮轴与塑胶轮体间因使用所生成的摩擦热,使轮体变形的可能性减至最低,并可减轻角轮的噪音,又可简化角轮的组装作业,从而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李箱角轮,特别是一种有关行李箱角轮轴承的改良构造。现有技术中,行李箱的每一角轮的轮壳内都使用两只金属轴承,不但成本昂贵,且噪音很大,因为行李箱的使用频率没有一般机械轴部运转的那样频繁,故一般行李箱所使用的金属轴承都是精度要求不高的普及品轴承,而且由于行李箱角轮上的轴承在行李箱闲置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生锈,或由于其内润滑油枯竭,致使行李箱使用一段时日后,再使用时,行李箱角轮往往不够灵光,造成拖着行走时,噪音极大,尤其在国际机场行走时,颇为尴尬;为此,一般厂家便极力寻求改善,为了达到改善上述习用行李箱角轮的缺点,便干脆将角轮轮体上的金属轴承予以省略,而直接将金属轮轴穿套于角轮的轴孔,如台湾专利公告第23686号的「行李箱脚轮及其装法」及第248016号的「行李箱的脚轮结构改良追加(一)」所公开,其金属轮轴与塑胶轮体便直接结合而生成静磨擦,当行李箱的重量较大且长距离拉动行李箱时,该金属轮轴在塑胶轮轴孔的相互高速静磨擦情况下必生成高热,使塑胶角轮轴孔变形,而使行李箱的角轮无法滚动,则带轮行走的行李箱形同瘫痪。为了改善上述缺点,一般生产厂家便在角轮轮轮穴轴孔两侧内壁套上如图7所示金属垫圈W,使角轮轮体的两侧不与塑胶轮穴的轴孔两侧直接发生磨擦,但该金属垫圈W虽可减轻轮体与轮穴的磨擦作用力,然而,当行李箱重量大而历经长程拖曳行走后,塑胶角轮的轴孔与金属轮轴间的磨擦热的改善相当有限,故角轮变形的机率仍相当高,因此,即能减轻角轮的噪音、避免变形又能降低生产成本的行李箱角轮,是该领域迫切需要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改善上述现有技术中行李箱的角轮的诸多缺点,而提供一种行李箱角轮的改良构造,其角轮的轮轴与轮体间是采用滚动磨擦的耐磨轴筒以取代习用的金属轴承,其枢转轴孔上不使用金属轴承,藉耐磨塑胶轴筒减低角轮使用时的噪音及其轮轴所生成的磨擦热,并简化组装工序及降低生产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的行李箱角轮轴承的改良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角轮壳体,壳体中央包括一轮穴,轮穴两外侧各设有一轴孔;一轮体,具有一轴孔可枢设在角轮壳体的轮穴内;一轮轴,是将轮体的轴孔枢设于角轮壳体的轮穴两轴孔上;其特征为该轮体的轴孔内枢设一可转动的轴筒,该可转动的轴筒的轴孔内插设一不可转动的内轴筒,该内轴筒的轴孔是与上述角轮壳体轮穴上的轴孔相对正,以供该轮轴枢设在角轮壳体而令轮体枢转自如。该可转动的外轴筒两端具有突缘,而该轮体的轴孔两端具有一凹陷扩大孔,以便该可转动的外轴筒两端突缘可扣止于该轮体轴孔的凹陷扩大孔内。该可转动的轴筒是由其两端端口分别朝内形成多道相互错开的裂槽,且该裂槽的长度小于轴筒的长度因而形成可变径的外轴筒。该内轴筒可插设于可转动的外轴筒的轴孔后,该内轴筒的突缘适可档止于角轮壳体轮穴的两内壁上而止动,而该可转动的轴筒外径略小于该轮体轴孔的内径,因而使该外轴筒与轮体轴孔间使用时生成一滚动式的磨擦。该内轴筒可为两只短轴筒,其外端各具一突缘,以便组装于轮穴后适可档止于角轮轮穴的两内壁上。在本技术的角轮构造的改良前提下,角轮轴承上尚可做适当的修饰或改变, 可见两短轴筒改为单一内轴筒,其与轮壳的轮穴组合,单一内轴筒也顶持于轮穴的两内壁上而不发生旋转,可达到相同的目地及功效。本技术的角轮构造的改良,其中,轮轴可以作成可伸缩式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轮轴是由左轮轴、弹簧及右轮轴共同组成,使轮体在组装时,不必在轮轴的一端进行铆接作业,使组装工序上可以节省一工程,并可达到与前述相同的目的及功效。本技术的行李箱角轮轴承的改良中,行李箱角轮的轴承使用具有相当强度及具耐磨又具润滑作用的塑胶材料注塑成型的裂槽轴筒及两短轴筒插合于裂槽轴筒两端而轴设于行李箱角轮的轴筒内,再将轮体经由金属轮轴由角轮壳体的外端予以枢设的或将金属轮轴作成可伸缩式构造由轮穴内一起组装而枢设的,使角轮转动时金属轮轴不与轮体直接发生磨擦,而藉由裂槽轴筒的耐磨性与润滑性及在两短内轴筒的支持下,令裂槽轴筒的外径与轮体的轴孔内径都进行滚动式磨擦,使其间的滚动磨擦所生成的热量减至最低,因而可防止角轮因磨擦生成高热而变形,由于无金属的相互摩擦,其噪音也可大幅降低,而且其组装作业比安装两具金属轴承容易,并可降低生产成本,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的行李箱角轮轴承的改良,可以大幅降低角轮的噪音,确保角轮使用后不变形,并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简化组装作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功效及特点。图式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角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断面剖示图;图3为本技术角轮的实施例二的平面分解图;图4为图3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角轮的实施例三的平面分解图;图6为图5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习用角轮的断面剖示图;主要部分代表符号10轮壳11轮穴12轴孔20轮体21轴孔210扩大孔30轴筒32,34长短突缘33,35纵向裂槽36轴孔40-40两短轴筒 40A单一内轴筒41-41突缘 42轴孔50A轮轴501左轮轴 502弹簧 503右轮轴51头部52孔 52A扩大头部实施例一图1至2,为本技术的行李箱角轮实施例一的构造,主要包括一轮壳10、轮体20、一滚动磨擦的轴筒30、一可由轴筒30的两端塞入而档止于轮壳10的轮穴11内的左右两短轴筒40-40及一穿套于短轴筒内的轮轴50等组成,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特征在于轮体20的轴孔21内是使用耐磨塑胶做成的,可变径裂槽轴筒30在筒体外周上两端具有各三道未贯通的交错纵向裂槽33及35,并在轴筒30的两端部分别形成长短突缘32及34,该等突缘的32、34的外径大于轮轴孔21的内径并与轴孔21的扩大孔210的内径相当,而套塞于轴筒30的轴孔36的两短轴筒40-40的外端也分别形成一突缘41-41,该突缘41-41的外径大于轴筒30的轴孔36的内径,而短轴筒40-40的筒体部份的外径则与轴筒30的轴孔36的内径相当,因而在组装工序时其操作过程极为简化,参阅图2说明如下在组装时,先将该具裂槽33及35的可变径轴筒30外周略为施力,使轴筒30的突缘32或34的外径略小于轮体的轴孔21的内径,再将轴筒30插入轮体20的轴孔21内,此时轴筒30的两端突缘32及34正好扣止于轮体20的轴孔21外端的扩大孔210上,如图2所示,亦即轴筒30的突缘32及34的两端部与轮体30的轴孔表面齐平,再将两短轴筒40-40分别由轴筒30的两端插入并将轮体20连同两短轴筒40-40一齐装入轮壳10的轮穴11内,令轮体20的轴孔21与轮穴11的两轴孔12-12相互对正,最后再将轮轴50后轮穴11的一轴孔12插入轮体的轴孔21(即两短轴筒40-40的轴孔42)内,且将轮轴50不具有一头部51的有孔一端52,予以冲压使的形成图2所示的扩大头部52A,则轮壳10与轮体20的组装作业完成。由组装后的角轮剖面图可知,两短轴筒40-40插入裂槽轴筒30的轴孔36后,两短轴筒40-40的两端部正好为轮穴11的两内壁所限制并使两短轴筒40-40相互抵紧,基本上不会随轮体20的旋转而旋转,而裂槽轴筒30,由于受两短轴筒由内予以支撑,其在不变径下与轮体轴孔21的内径间尚预留有些许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李箱角轮轴承的改良,该角轮包括一角轮壳体,壳体中央包括一轮穴,该轮穴两外侧各设有一轴孔;一轮体,具有一轴孔可枢设在角轮壳体的轮穴内;一轮轴,是将轮体的轴孔枢设于角轮壳体的轮穴两轴孔上;其特征在于该轮体的轴孔内枢设一可转动的外轴筒,该可转动的外轴筒内径再插设一不可转动的内轴筒,该内轴筒的轴孔是与上述角轮壳体轮穴上的轴孔相对正,以供该轮轴枢设在角轮壳体而令轮体枢转自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忠贤
申请(专利权)人: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