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体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1472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缸体加工方法,其主要步骤如下:S101:在缸体排气侧的位置加工出若干粗加工定位面;S102:在缸体上加工出第一左右夹紧定位面和第二左右夹紧定位面;S103:在缸体底板上加工出第一前后夹紧定位块和第二前后夹紧定位块;S104:根据上述基准对缸体进行定位;S105:粗铣缸体两端的侧安装面、缸体底端面、缸体顶端面和粗镗曲轴主轴承孔;S106:精铣缸体底端面和位于缸体底板上的若干工艺螺栓孔;S107:以缸体底端面和工艺螺栓孔作为新的加工定位基准精加工缸孔和螺栓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缸体排气侧设置了加工定位面作为加工基准使缸体实现了卧式加工,减小了加工机床高度;设置了三组定位面且定位面分配距离大,使定位更稳定定位也更精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缸体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缸体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采用卧式加工的缸体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缸体为发动机主要零部件之一,其外围螺栓孔主要用来支撑、安装发动机相关零部件,缸体缸孔用来为活塞提供行程,螺栓孔和缸孔都需要机加工。而缸体加工分为粗加工和精加工,粗加工时一般需要选择毛坯基准,选择合适的毛坯基准后然后加工出精加工基准,从而保证缸体各个安装面、螺栓孔、缸孔的位置尺寸及精度正确。现有缸体的毛坯基准通常以主轴承盖安装面为粗加工基准。这种缸体毛坯基准单一,受到毛坯表面铸造质量的影响大,使缸孔壁厚不均匀,缸孔尺寸精度差。而且以侧安装面为粗加工基准,缸体只能采用立式加工,由于加工面距离定位基准面距离大,缸孔又是薄壁,在切削力作用下,缸体的弹性变形大,影响加工尺寸精度和行位公差,并且立式加工,造成缸体加工机床高度较高,不利于柔性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缸体加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提供更为精准的加工基准面且加工基准面的设置能够实现缸体的卧式加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缸体加工方法,其主要步骤如下:S101:在缸体排气侧的位置加工出若干粗加工定位面作为加工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缸体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01:在缸体排气侧的位置加工出若干粗加工定位面作为加工过程中与加工台接触的支撑面;S102:在缸体上加工出第一左右夹紧定位面和第二左右夹紧定位面,用于与第一夹紧装置配合以限制加工过程中缸体沿加工台的左右方向产生移动;S103:在缸体底板上加工出第一前后夹紧定位块和第二前后夹紧定位块,且第一前后夹紧定位块和第二前后夹紧定位块分别位于缸体底板上靠近缸体排气侧一侧的侧面的两端,第一前后夹紧定位块和第二前后夹紧定位块用于与第二夹紧装置配合以限制加工过程中缸体沿加工台的前后方向产生移动;S104:将缸体排气侧面对加工台,使粗加工定位面与加工台上的定位基准对齐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体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01:在缸体排气侧的位置加工出若干粗加工定位面作为加工过程中与加工台接触的支撑面;S102:在缸体上加工出第一左右夹紧定位面和第二左右夹紧定位面,用于与第一夹紧装置配合以限制加工过程中缸体沿加工台的左右方向产生移动;S103:在缸体底板上加工出第一前后夹紧定位块和第二前后夹紧定位块,且第一前后夹紧定位块和第二前后夹紧定位块分别位于缸体底板上靠近缸体排气侧一侧的侧面的两端,第一前后夹紧定位块和第二前后夹紧定位块用于与第二夹紧装置配合以限制加工过程中缸体沿加工台的前后方向产生移动;S104:将缸体排气侧面对加工台,使粗加工定位面与加工台上的定位基准对齐以完成缸体的垂向定位;然后将第一夹紧装置夹紧第一左右夹紧定位面和第二左右夹紧定位面,第二夹紧装置分别夹紧第一前后夹紧定位块和第二前后夹紧定位块从而实现缸体的定位;S105:粗铣缸体两端的侧安装面、缸体底端面、缸体顶端面和粗镗曲轴主轴承孔;S106:精铣缸体底端面和位于缸体底板上的若干工艺螺栓孔;S107:调整缸体定位位置使缸体底端面与工作台面相对,以缸体底端面和工艺螺栓孔作为新的加工定位基准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礼飞胡必谦穆立侠郑久林高巧喻昆兰剑林欣欣李贺柱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