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轮胎胎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0576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30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轮胎胎体结构,包括胎面胶、从里到外层层贴合的多层帘布层及位于帘布层两侧的钢丝,所述帘布层位于胎面胶下方,所述帘布层分别绕过钢丝反包,最内层的帘布层分别绕过两侧的钢丝沿胎边反包至胎冠,并完全包覆其他帘布层,最内层的帘布层分别绕过两侧的钢丝反包形成的反包终端间有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最内层的帘布层将其他帘布层包覆其内,而最内层的帘布层的反包终端于胎冠处,胎冠处不易于受力曲挠,减少反包终端与胎边胶接触,从而可以防止胶料与帘布层分离,同时最内层的帘布层反包至胎冠处的部分可以接收来自地面的冲击,提升缓冲效果,与此同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成型工序。

A Matrix Structure of Pneumatic Ti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neumatic tire carcass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tread glue, multi-layer cord laminated from inner to outer layers, and steel wires on both sides of the cord layer. The cord layer is located below the tread glue, the cord layer separately bypasses the steel wire backpack, and the inner cord layer separately bypasses the steel wires on both sides along the tire edge. To the crown, and completely covered with other cord layers, the innermost cord layer separately bypasses the two sides of the steel wire reverse wrapping forming a distance between the reverse wrapping terminals. The utility model uses the innermost cord layer to cover other cord layers, while the innermost cord layer reverse wrapping terminal is at the crown, and the crown is not easy to be deflected by force. Reducing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reverse wrapping terminal and the tire edge compound can prevent the separation of the compound and the cord layer. At the same time, the part of the innermost cord layer which is reverse wrapped to the crown can receive the impact from the ground and improve the cushioning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no additional forming process is nee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轮胎胎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胎
,特别是指一种充气轮胎胎体结构。
技术介绍
斜交充气轮胎,尤其是载重汽车斜交充气轮胎,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高载,在经过起伏路面或路面障碍物时候,发生跳跃后易发生冲击爆破,而且速度越快,越易发生,因而业内人士期待一种可接收路面的冲击以提升轮胎缓冲性能的轮胎结构。另外,载重汽车的斜交充气轮胎一般具有较多胎体的帘纱层,所述帘纱层绕过钢丝圈上卷的各端点沿胎边错开设置,当轮胎行驶时,由于胎边曲挠变形,同样在端点处易发生应力集中导致帘纱层与胎边胶分离,导致轮胎早期破坏。如图1所示,现行为了提升轮胎的缓冲性能,于轮胎胎冠位置的帘纱层外设置一层缓冲层1’,从一侧的胎肩包覆至另一侧的胎肩位置,上述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轮胎的缓冲性能,但是,所覆盖的缓冲层1’的端点位于胎肩位置,轮胎行驶过程中,胎肩曲挠产生应力集中,易导致缓冲层1’与胶料发生分离从而导致胎肩鼓包,此外增加缓冲层1’也增加成型工序,降低生产效率。如图2所示,现行改善胎体的帘布层分离的方法有于帘纱层的外层设置一层卷下层2’,将各帘纱层的反包终端包覆在内,防止反包终端与胎边胶分离,虽然此方法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帘纱层分离,但是增加了成型工序,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胎体结构,可提升轮胎的缓冲性能、防止帘纱层分离及无需增加额外的成型工序,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充气轮胎胎体结构,包括胎面胶、胎边胶、从里到外层层贴合的多层帘布层及位于帘布层两侧的钢丝,所述帘布层位于胎面胶下方,所述帘布层分别绕过钢丝反包,最内层的帘布层分别绕过两侧的钢丝沿胎边反包至胎冠,并完全包覆其他帘布层,最内层的帘布层分别绕过两侧的钢丝反包形成的反包终端间有距离。所述距离大于0且小于0.45倍的轮胎胎面弧宽。所述最内层帘布层反包终端的位置不在轮胎表面的纵向花纹沟的径向上。除最内层的帘布层之外的其他帘布层的最高反包高度小于80%的胎边最大断宽处的径向高度。所述帘布层的数量为四层或五层。各帘布层分别绕过两侧的钢丝反包形成的反包终端错开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通过设置层层结合及分别绕过钢丝反包的多层帘布层,最内层的帘布层分别绕过两侧的钢丝沿胎边反包至胎冠,并完全包覆其他帘布层,最内层的帘布层分别绕过两侧的钢丝反包形成的反包终端间有距离,如此利用最内层的帘布层将其他帘布层包覆其内,而最内层的帘布层的反包终端于胎冠处,胎冠处不易于受力曲挠,减少反包终端与胎边胶接触,从而可以防止胶料与帘布层分离,同时最内层的帘布层反包至胎冠处的部分可以接收来自地面的冲击,提升缓冲效果,与此同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成型工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斜交轮胎胎体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现行于帘纱层的外层设置一层卷下层的斜交轮胎胎体结构的剖视图。图3本技术的充气轮胎胎体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描述本技术,首先作以下定义:竖直方向为轮胎径向,横向方向为轮胎轴向。如图3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充气轮胎胎体结构,包括胎面胶7、从里到外层层贴合的至少一层帘布层、贴合于最外层的胎边胶6以及位于胎圈位置的钢丝,所述钢丝的数量为2卷,分别为第一钢丝A1与第二钢丝A2,本实施例中所述帘布层为5层,分别为第一帘布层1、第二帘布层2、第三帘布层3、第四帘布层4、第五帘布层5,分别绕过第一钢丝A1、第二钢丝A2反包,分别在第一钢丝A1一侧形成相互错开第一反包终端11、第二反包终端21、第三反包终端31、第四反包终端41及第五反包终端51,在第二钢丝A2的一侧形成相互错开次一反包终端11’、次二反包终端21’、次三反包终端31’、次四反包终端41’、次五反包终端51’。其中,第一帘布层1绕过第一钢丝A1、第二钢丝A2沿胎边反包至胎冠,第一反包终端11、次一反包终端11’设置于胎冠并且第一反包终端11与次一反包终端11’关于轮胎径向的中线对称,第一反包终端11与次一反包终端11’相距一定距离L,优选距离0<L<0.45TW,TW为轮胎胎面弧宽。如此设置在解决帘纱层分离的同时可提升轮胎的缓冲性能,若L为0则第一反包终端11与次一反包终端11’重叠于胎冠处,这样易产生鼓包分离,同时L不宜过大,过大则反包终端落于胎肩曲挠位置,这样受力曲挠变形,容易导致应力集中胎边鼓包分离,且轮胎的缓冲性能不佳。而且,第一帘布层1沿胎边反包至胎冠的设置,将其他反包终端(即第二反包终端21、第三反包终端31、第四反包终端41、第五反包终端51、次二反包终端21’、次三反包终端31’、次四反包终端41’及次五反包终端51’)包覆其内,减少反包终端与胎边胶接触,防止因应力集中导致胶料与帘布层分离。定义某反包终端距离钢丝底部的垂直距离为该反包终端的反包高度。除第一帘布层1外其它帘布层的最高反包高度h小于胎边最大断宽处的径向高度H的80%,胎边最大断宽处为胎体曲挠频繁处,避开此区域可相应的减少应力集中防止胶料与帘布层分离。此外,第一反包终端11与次一反包终端11’所设置的位置还应避开纵向花纹沟B,与纵向花纹沟B错开设置,因纵向花纹沟的沟底位置胶料厚度薄,为应力集中点,因此反包终端应避开此区域。如上设置的斜交轮胎胎体结构,本技术集缓冲层结构与防止胎体的帘布层分离结构于一体,简化了成型工序。综上所述,本技术充气轮胎胎体结构主要包括胎面胶、钢丝、帘布层及胎边胶,各帘布层具有不相等的宽度并绕过钢丝反包,各反包终端在两侧钢丝外错开设置。其中,最内层的帘布层(第一帘布层1)分别绕过两侧的钢丝沿胎边反包至胎冠,与相邻下层的帘布层贴合,且两侧的反包终端位于胎冠并且反包终端间相距一定的距离,如此可将胎体的其他帘布层的绕过钢丝反包形成的反包终端包覆其内,而最内层的帘布层的反包终端于胎冠处,胎冠处不易于受力曲挠,减少反包终端与胎边胶接触,从而可以防止胶料与帘布层分离,同时最内层的帘布层反包至胎冠处的部分可以接收来自地面的冲击,提升缓冲效果,与此同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成型工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胎体结构,包括胎面胶、胎边胶、从里到外层层贴合的多层帘布层及位于帘布层两侧的钢丝,所述帘布层位于胎面胶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帘布层分别绕过钢丝反包,最内层的帘布层分别绕过两侧的钢丝沿胎边反包至胎冠,并完全包覆其他帘布层,最内层的帘布层分别绕过两侧的钢丝反包形成的反包终端间有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轮胎胎体结构,包括胎面胶、胎边胶、从里到外层层贴合的多层帘布层及位于帘布层两侧的钢丝,所述帘布层位于胎面胶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帘布层分别绕过钢丝反包,最内层的帘布层分别绕过两侧的钢丝沿胎边反包至胎冠,并完全包覆其他帘布层,最内层的帘布层分别绕过两侧的钢丝反包形成的反包终端间有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充气轮胎胎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大于0且小于0.45倍的轮胎胎面弧宽。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