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充气轮胎与轮圈间的结合构造及其扣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57523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6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免充气轮胎与轮圈间的结合构造及其扣件者,其主要乃是包含了有一轮圈,具有一环状框身,一环状结合凹槽是凹设于该框身的外周环面上;一免充气轮胎,具有一环状胎体,是同轴穿套于该框身上,多数插孔,是自该胎体的内周环面于该胎体上各自径向地延伸;多数扣件,分别具有一预定长度的延伸部,是同轴插接于对应的该插孔中,一端并位于所插接插孔位于该胎体内周环面的孔口外,一基部,是固接于该延伸部的一端,并嵌卡于该凹槽中,以使该扣件于扣接免充气轮胎与轮圈的同时,对免充气轮胎提供适当的定位支撑,以提高免充气轮胎的强度,使其在与地面接触转动之际,降低因障碍物而与轮圈脱离的可能,以维持行车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免充气轮胎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免充气轮胎与轮圈间的结合构造及其扣件
技术介绍
在已知技术中,中国第201080001376.4号专利技术专利公开文件中是揭露有一种用以结合免充气轮胎与轮圈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其主要乃是以多数的条状止挡件分别亘插于免充气轮胎的胎唇部位中,并嵌入于轮圈的凹槽中,且分别以两端卡合于轮圈凹槽的开口内侧上,据以使各该止挡件与轮圈间卡合,从而将所穿伸的胎唇定位于轮圈的凹槽内,据以达到使免充气轮胎与轮圈结合的目的。在一般充气轮胎在构造中,其是得以藉由纤维帘线、钢丝环带、人造纤维丝与胎唇钢丝等结构层,使轮胎获得足够的强度,令轮胎在与地面接触、承重而转动之际,得以保持轮胎形状的完整性,以确保轮胎与轮圈间结合的稳定,使行车的安全受到保障,相对地,在免充气轮胎中,特别是实心轮胎或空腔免充气轮胎等,由于其构造中通常并不具有如充气轮胎般的结构层存在,而仅具有与充气轮胎的橡胶层相仿,以提供弹性、吸震及耐磨的特性相仿的弹性构造,因此,当免充气轮胎在地面上转动的同时,相对于充气轮胎而言,免充气轮胎维持形状稳定性的能力显然相对较为薄弱,是以,当免充气轮胎在与地面接触转动运行的过程中,在地面障碍物的作用下,甚易如图1所示般,使得免充气轮胎(I)行经障碍物(2)之际,所受之力大于止挡件(3)与凹槽(4)间卡合之力时,即会造成胎唇脱出的情况,影响其安全性,而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充气轮胎与轮圈间的结合构造及其扣件,以该扣件于扣接免充气轮胎与轮圈的同时,对免充气轮胎提供适当的定位支撑,以提高免充气轮胎的强度,使其在与地面接触转动之际,降低因障碍物而与轮圈脱离的可能,以维持行车的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扣件,它包含有:一基部,具有一第一端,一与该第一端相距预定距离的第二端;一延伸部,是介于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间,而自该基部往外延伸预定的长度。在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延伸部具有一柱身,是自该基部往外延伸。在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延伸部是更包含有至少一突出,是自该柱身径向地向外突伸。在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延伸部是更包含有一分割槽,是自该柱身的延伸端末往内沿轴向延伸,而将该柱身分切开来。在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突出是呈环状而环设于该柱身的周侧。一种免充气轮胎与轮圈间的结合构造,它包含有:一轮圈,具有一环状框身,一环状结合凹槽是凹设于该框身的外周环面上;一免充气轮胎,具有一环状胎体,是同轴穿套于该框身上,多数插孔,是自该胎体的内周环面于该胎体上各自径向地延伸;多数扣件,分别具有一预定长度的延伸部,是同轴插接于对应的该插孔中,一端并位于所插接插孔位于该胎体内周环面的孔口外,一基部,是固接于该延伸部的一端,并嵌卡于该结合凹槽中。在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延伸部更具有一柱身,是与所插接的插孔彼此紧配。在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延伸部是更包含有至少一突出,是自该柱身往外径向突伸,而与所插接的插孔孔壁彼此卡合。在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延伸部是更包含有一分割槽,是自该柱身的另端往内沿轴向延伸,而将该柱身分切开来。在一较佳实施例,所述胎体是具有一环状胎身,一环状胎唇是突设于该胎身的内周环面上,并嵌接于该结合凹槽中,多数嵌凹,是分别凹设于该胎唇上,以各自与各该对应的基部相互嵌接。本技术有益效果是:当该免充气轮胎、在接触地面进行平顺的转动时,其胎面所受之力将会平均地分散到该免充气轮胎的各部位中,并透过平均的变形,以吸收所受之力,而当该免充气轮胎转动碾行于障碍物之际,集中于该胎体一侧的作用力,将会造成该胎体一侧的剧烈变形,此际,各该延伸部即藉由其与各该基部的固接,将该胎体一侧所受之力予以部分经由各该基部转移至该轮圈(20)上,据以避免该免充气轮胎局部因受力过大造成变形过剧,致生与轮圈脱离的缺失,以确保该免充气轮胎与该轮圈间结合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已知技术碾压障碍物造成脱离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扣件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沿第三图5-5割线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沿第五图6-6割线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碾行于障碍物上的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扣件立体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扣件立体图。图11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附图标号:(I)免充气轮胎;(2)障碍物;(3)止挡件;(4)凹槽;(10) (10’ ) (10”)免充气轮胎与轮圈间的结合构造;(20)轮圈;(21)框身;(22)结合凹槽;(30)免充气轮胎;(31)胎体;(311)胎身;(312)胎唇;(313)嵌凹;(32) (32,) (32,,)插孔;(40)扣件;(41)(41’ ) (41”)延伸部;(411) (411’ ) (411”)柱身;(412’ )突出;(413”)分割槽;(42)基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技术可能的实施态样,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先予叙明。首先,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在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免充气轮胎与轮圈间的结合构造(10),其主要乃是包含了有一轮圈(20)、一免充气轮胎(30)以及多数的扣件(40)。该轮圈(20)是与一般已知技术所揭露的轮圈技术相仿,大体上乃是具有一环状的框身(21),一槽口较小的环状结合凹槽(22)是环设于该框身(21)的外周环面上。该免充气轮胎(30)具有一胎体(31),是由具适当弹性的高分子材料经模制成型者,多数的插孔(32)则是分别自该胎体(31)的内侧环面于该胎体(31)上各自径向地延伸适当的深度,并于该胎体(31)的内侧环面上分别形成孔口 ;更进一步来说,该胎体(31)乃是具有一环状的胎身(311),一适当厚度的环状胎唇(312)则是突设于该胎身(311)的内侧环面上,并嵌置于该结合凹槽(22)中,而使该胎身(311)环绕于该框身(21)的周侧,多数适当深度的嵌凹(313)则是分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扣件,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基部,具有一第一端,一与该第一端相距预定距离的第二端;一延伸部,是介于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间,而自该基部往外延伸预定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璟浩
申请(专利权)人:欧特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