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试物致敏性检测方法及其试剂盒技术

技术编号:19591433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受试物致敏性检测方法及其试剂盒。该检测方法包括:取若干小鼠,随机分组;测量每组各小鼠的双耳厚度;进入第一时间段;在第一时间段内,每天在每组各小鼠的双耳耳部涂抹等量试剂;进入第二时间段;在第二时间段结束时,针对每组各小鼠,先测量小鼠的双耳厚度,再处死小鼠并于无菌条件下取小鼠双侧耳后淋巴结并制成细胞悬液,向细胞悬液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溶液并作培养,然后采用ELISA法测定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的含量;按限定标准判断受试物致敏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鉴定受试物是否致敏性阳性,不需对动物腹腔注射以减轻动物痛苦;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用量大幅减少,利于降低检测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受试物致敏性检测方法及其试剂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受试物致敏性检测方法及其试剂盒,属于医学检测

技术介绍
据专利技术人所知,致敏性的外源化学物刺激机体时,机体易产生过敏反应,而判断化学物是否具有致敏性,就需要通过动物试验来检测。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采用向动物腹腔注射受试物的方式,但是这会让动物产生痛苦,不符合动物福利“3R”原则。同时,该检测方法中会用到价格较贵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即BrdU),每只鼠的用量达5mg,而一次检测试验每组最低使用20只小鼠,也即每组需要至少100mg的BrdU,使整个检测成本居高不下。亟待研发减轻动物痛苦以符合动物福利“3R”原则、且降低检测成本的检测方法。经检索发现,以申请号CN201711285287.7、申请公布号CN107966562A、名称《一种重组柯萨奇病毒B3注射液致敏性的检测评价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为代表的现有技术中,并没有给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或技术教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受试物致敏性检测方法,能鉴定受试物是否致敏性阳性,不需对动物腹腔注射以减轻动物痛苦,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即BrdU)用量大幅减少,利于降低检测成本。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与该检测方法相配的试剂盒。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受试物致敏性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取若干小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至少两个受试组;每组小鼠数量相等,每组小鼠的数量为至少4只;第二步、测量每组各小鼠的双耳厚度;第三步、进入第一时间段;在第一时间段内,每天在每组各小鼠的双耳耳部涂抹等量试剂;阴性对照组涂抹的试剂为溶剂,阳性对照组涂抹的试剂为阳性对照物,各受试组涂抹的试剂为不同浓度的受试物;所述第一时间段为至少3天;第四步、进入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二时间段为至少2天;在第二时间段结束时,针对每组各小鼠,先测量小鼠的双耳厚度,再处死小鼠并于无菌条件下取小鼠双侧耳后淋巴结并制成细胞悬液,向细胞悬液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溶液并作培养,然后采用ELISA法测定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的含量;第五步、针对阳性对照组和各受试组,计算每组的刺激性指标和致敏性指标;其中,刺激性指标为耳厚差百分比,且耳厚差百分比按下式计算:致敏性指标为SI3,且SI3按下式计算:式中,BrdU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对于阳性对照组,如果刺激性指标小于或等于25%,且致敏性指标大于或等于1.6并小于14,则本次检测的试验系统可靠;对于各受试组,只要有一个受试组的致敏性指标大于或等于1.6、且刺激性指标小于或等于25%,则该受试物致敏性为阳性。该检测方法基于以下原理:致敏性的外源化学物刺激机体时,可引起局部引流淋巴结淋巴细胞增殖,可以通过局部引流淋巴结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来判断受试物致敏性。在该检测方法中,只需在小鼠双耳耳部涂抹试剂,不需要腹腔注射,从而大大减轻动物的痛苦,更加符合动物福利“3R”原则;完成全部检测过程最短仅需1周左右;所需动物数量大为减少,每组最低仅需4只动物;此外,由于仅需向细胞悬液中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即BrdU),这就能大幅降低BrdU的用量,利于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优选地,第四步还包括:取小鼠双侧耳后淋巴结后称重并记作淋巴结重量,获得细胞悬液后进行计数并记作淋巴细胞数;第五步还包括:针对阳性对照组和各受试组,计算每组的辅助指标,所述辅助指标为SI1或SI2,且SI1、SI2分别按下式计算:当受试物致敏性为阳性时,各受试组中至少有一个受试组的辅助指标大于或等于1.6。采用该优选方案后,可采用辅助指标来印证致敏性指标的判断结果。优选地,第五步还包括:针对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含量做统计分析,观察各受试组是否与阴性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各受试组,当该受试组与阴性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时,若该受试组的致敏性指标小于或等于1.9,则在该受试组浓度下,受试物的分级评价为有刺激性,若该受试组的致敏性指标大于1.9,则在该受试组浓度下,受试物的分级评价为既有刺激性也有致敏性;当该受试组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时,若该受试组的致敏性指标小于1.6,则在该受试组浓度下,受试物的分级评价为非刺激非致敏,若该受试组的致敏性指标大于或等于1.6时,则在该受试组浓度下,受试物的分级评价为有致敏性。当受试物的各分级评价中含有致敏性时,按下式计算受试物的EC1.6:上式中,a为致敏性指数高于1.6的受试物最低浓度,b为与a对应的致敏性指数,c为致敏性指数低于1.6的受试物最高浓度,d为与c对应的致敏性指数;若EC1.6大于10,则受试物的致敏强度等级为弱致敏物,若EC1.6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10,则受试物的致敏强度等级为中强致敏物,若EC1.6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1,则受试物的致敏强度等级为强致敏物,若EC1.6小于0.1,则受试物的致敏强度等级为极强致敏物。采用以上优选方案后,可对受试物进行更为细致地鉴别。优选地,第四步中,将小鼠双侧耳后淋巴结制成细胞悬液的具体过程为:U1、先将小鼠双侧耳后淋巴结经200目筛网研磨,再用PBS溶液清洗细胞,将所得细胞混合液转移到预设体积的培养液中,混匀,即得细胞悬液;第四步中,向细胞悬液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溶液并作培养的具体过程为:U2、将细胞悬液加入孔板,每只小鼠至少3个平行孔,每孔加入的细胞悬液体积相等;向各孔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溶液,培养18-36小时;第四步中,采用ELISA法测定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含量的具体过程为:U3、将孔板离心后弃上清,并吹干孔板各孔;每孔加入固定液进行固定,然后离心弃液体;每孔加入抗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抗体溶液并孵育,然后离心弃液体;每孔加入洗涤液进行清洗,然后离心弃液体;每孔加入TMB底物溶液并避光孵育,然后以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后计算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的含量。更优选地,U2中,每孔加入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溶液体积为25μl,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溶液的浓度为150μg/ml。更优选地,U1中,所述培养液为含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所述预设体积为15ml;U2中,所述孔板为平底96孔板,每孔加入的细胞悬液体积为100μl,培养条件为置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U3中,离心条件分别为300g×10min,吹干时间为15min,每孔加入固定液的体积为200μl、固定温度为15℃-35℃、且固定时间为30min,固定液为甲醇-冰乙酸混合液,每孔加入抗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抗体溶液的体积为200μl、孵育温度为15℃-35℃、且孵育时间为1小时,每孔加入洗涤液体积为200μl、且清洗次数为3次,洗涤液为磷酸盐缓冲液,每孔加入TMB底物溶液的体积为100μl、孵育温度为15℃-35℃、且孵育时间为15min,测定吸光度值时的参考波长为450nm。采用以上优选方案后,可以更好地实施检测过程。优选地,第二步还包括记录每组各小鼠的体重;在第三步的第一时间段内、以及第四步的第二时间段内,每天记录每组各小鼠的体重;第四步还包括在第二时间段结束时记录每组各小鼠的体重;第五步还包括针对小鼠体重做统计分析,观察在各时间点阳性对照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受试物致敏性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取若干小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至少两个受试组;每组小鼠数量相等,每组小鼠的数量为至少4只;第二步、测量每组各小鼠的双耳厚度;第三步、进入第一时间段;在第一时间段内,每天在每组各小鼠的双耳耳部涂抹等量试剂;阴性对照组涂抹的试剂为溶剂,阳性对照组涂抹的试剂为阳性对照物,各受试组涂抹的试剂为不同浓度的受试物;所述第一时间段为至少3天;第四步、进入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二时间段为至少2天;在第二时间段结束时,针对每组各小鼠,先测量小鼠的双耳厚度,再处死小鼠并于无菌条件下取小鼠双侧耳后淋巴结并制成细胞悬液,向细胞悬液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溶液并作培养,然后采用ELISA法测定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的含量;第五步、针对阳性对照组和各受试组,计算每组的刺激性指标和致敏性指标;其中,刺激性指标为耳厚差百分比,且耳厚差百分比按下式计算:

【技术特征摘要】
1.受试物致敏性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取若干小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至少两个受试组;每组小鼠数量相等,每组小鼠的数量为至少4只;第二步、测量每组各小鼠的双耳厚度;第三步、进入第一时间段;在第一时间段内,每天在每组各小鼠的双耳耳部涂抹等量试剂;阴性对照组涂抹的试剂为溶剂,阳性对照组涂抹的试剂为阳性对照物,各受试组涂抹的试剂为不同浓度的受试物;所述第一时间段为至少3天;第四步、进入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二时间段为至少2天;在第二时间段结束时,针对每组各小鼠,先测量小鼠的双耳厚度,再处死小鼠并于无菌条件下取小鼠双侧耳后淋巴结并制成细胞悬液,向细胞悬液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溶液并作培养,然后采用ELISA法测定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的含量;第五步、针对阳性对照组和各受试组,计算每组的刺激性指标和致敏性指标;其中,刺激性指标为耳厚差百分比,且耳厚差百分比按下式计算:致敏性指标为SI3,且SI3按下式计算:式中,BrdU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对于阳性对照组,如果刺激性指标小于或等于25%,且致敏性指标大于或等于1.6并小于14,则本次检测的试验系统可靠;对于各受试组,只要有一个受试组的致敏性指标大于或等于1.6、且刺激性指标小于或等于25%,则该受试物致敏性为阳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试物致敏性检测方法,其特征是,第四步还包括:取小鼠双侧耳后淋巴结后称重并记作淋巴结重量,获得细胞悬液后进行计数并记作淋巴细胞数;第五步还包括:针对阳性对照组和各受试组,计算每组的辅助指标,所述辅助指标为SI1或SI2,且SI1、SI2分别按下式计算:当受试物致敏性为阳性时,各受试组中至少有一个受试组的辅助指标大于或等于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试物致敏性检测方法,其特征是,第五步还包括:针对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含量做统计分析,观察各受试组是否与阴性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各受试组,当该受试组与阴性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时,若该受试组的致敏性指标小于或等于1.9,则在该受试组浓度下,受试物的分级评价为有刺激性,若该受试组的致敏性指标大于1.9,则在该受试组浓度下,受试物的分级评价为既有刺激性也有致敏性;当该受试组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时,若该受试组的致敏性指标小于1.6,则在该受试组浓度下,受试物的分级评价为非刺激非致敏,若该受试组的致敏性指标大于或等于1.6时,则在该受试组浓度下,受试物的分级评价为有致敏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试物致敏性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当受试物的各分级评价中含有致敏性时,按下式计算受试物的EC1.6:上式中,a为致敏性指数高于1.6的受试物最低浓度,b为与a对应的致敏性指数,c为致敏性指数低于1.6的受试物最高浓度,d为与c对应的致敏性指数;若EC1.6大于10,则受试物的致敏强度等级为弱致敏物,若EC1.6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10,则受试物的致敏强度等级为中强致敏物,若EC1.6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1,则受试物的致敏强度等级为强致敏物,若EC1.6小于0.1,则受试物的致敏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环飞程洁秦珩靳苏香王玉邦张静姝严婷张成香李世芬王军董昊张璐璐胡艳辉钱雯章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