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高度调节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402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4:16
一种车辆高度调节设备,具备:后悬架,其具有改变后轮侧悬架弹簧的长度的支撑构件;电磁阀控制单元,其基于在施加于车辆的重量超过或等于规定重量的情况下使目标移动量成为最大值的重量与目标移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目标移动量,以支撑构件的实际移动量成为目标移动量的方式进行控制;和重量估计单元,电磁阀控制单元基于重量的假定值而确定目标移动量,在实际移动量达到目标移动量而后悬架的实际长度没达到目标长度的情况下,重量估计单元使假定值增加,在使假定值增加而与新的假定值对应的目标移动量达到最大值的情况下,电磁阀控制单元使目标长度缩短,重量估计单元把最终实际长度成为目标长度的情况下的假定值估计为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高度调节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调节摩托车的车辆高度的车辆高度调节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提出了在摩托车行驶时增加摩托车的车辆高度并且在摩托车停止时降低车辆高度以便乘员容易上下摩托车的设备。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车辆高度调节设备对应摩托车的车速自动地改变车辆高度,并且在车速达到设定速度的情况下自动地增加车辆高度,在车速为设定速度以下的情况下自动地降低车辆高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8-226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形成目标的车辆高度需要对应施加于摩托车的重量进行车辆高度调整的设备。而且,例如可以为基于后轮侧的悬架装置的长度的变动估计施加于摩托车的重量的设备。在基于后轮侧的悬架装置的长度的变动而估计重量的情况下,期望可以不受施加于车辆的重量的影响而可靠地进行估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地估计施加于摩托车的重量的车辆高度调节设备。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所涉及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高度调节设备具备:悬架装置,其具有:弹簧,其被配置在车辆的车身与车轮之间;以及支撑构件,其支撑所述弹簧的一个端部并且通过移动到所述弹簧的另一个端部侧来改变所述弹簧的长度;控制单元,其基于预定的重量与目标移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来确定所述目标移动量,并且以使作为所述支撑构件的实际的移动量的实际移动量成为所述目标移动量的方式控制所述支撑构件的移动量,其中所述相关关系被确定为:在施加于所述车辆的重量低于规定重量的情况下,所述重量越重则所述支撑构件的目标移动量越大,并且在所述重量为所述规定重量以上的情况下,所述目标移动量成为最大值;和重量估计单元,其基于所述悬架装置的长度及所述支撑构件的移动量,估计所述重量,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重量的预定的假定值来确定所述目标移动量,在所述实际移动量达到所述目标移动量但是作为所述悬架装置的实际的长度的实际长度没达到目标长度的情况下,所述重量估计单元使所述假定值增加,在所述重量估计单元使所述假定值增加而与新的所述假定值对应的新的所述目标移动量达到所述最大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目标长度缩短,所述重量估计单元把最终所述实际长度成为所述目标长度的情况下的所述假定值估计为所述重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地估计施加于摩托车的重量的车辆高度调节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示意构造的视图。图2是后悬架的截面图。图3的(a)和(b)是描述后轮侧液体供应装置的操作的视图。图4的(a)和(b)是描述通过后轮侧相对位置改变装置来调节车辆高度的视图。图5是示出其中车辆高度被维持的机构的视图。图6是示出用作后轮侧长度变化检测单元的悬架行程传感器的示例的视图。图7是前叉的截面图。图8的(a)和(b)是描述前轮侧液体供应装置的操作的视图。图9的(a)和图(b)是描述通过前轮侧相对位置改变装置来调节车辆高度的视图。图10是示出其中车辆高度被维持的机构的视图。图11的(a)是示出前轮侧电磁阀的示意构造的视图,并且(b)是示出后轮侧电磁阀的示意构造的视图。图12是控制装置的框图。图13是电磁阀控制器的框图。图14的(a)是示出重量估计单元估计的估计重量或者设定的假定重量、前轮侧目标移动量与前轮侧目标长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图,并且(b)是示出重量估计单元估计的估计重量或者设定的假定重量、后轮侧目标移动量与后轮侧目标长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图形。图15是示出重量估计单元进行重量估计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图16是示出后轮侧目标移动量确定单元进行后轮侧目标移动量确定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图17的(a)以及(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作用的图。图18的(a)以及(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作用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摩托车1的示意构造的视图。摩托车1具备:作为前侧车轮的前轮2;作为后侧车轮的后轮3;和车身10,该车身10具有形成摩托车1的框架的车辆框架11、手把12、发动机13、前照灯18、以及座位19等。另外,摩托车1具有前叉21,该前叉21作为连接前轮2与车身10的前轮侧悬架装置的示例。另外,摩托车1具有后悬架22,该后悬架22作为连接后轮3与车身10的后轮侧悬架装置的示例。另外,摩托车1具备:两个支架14,该两个支架14支撑配置在前轮2的左侧的前叉21与配置在前轮2的右侧的前叉21;和轴15,该轴15配置在两个支架14之间。轴15可旋转地支撑车辆框架11。另外,摩托车1具有:前轮旋转检测传感器31,该前轮旋转检测传感器31检测前轮2的旋转角度;和后轮旋转检测传感器32,该后轮旋转检测传感器32检测后轮3的旋转角度。另外,摩托车1具备:控制装置50,该控制装置50控制稍后将描述的前叉21的前轮侧电磁阀270的开度以及稍后将描述的后悬架22的后轮侧电磁阀170的开度。控制装置50接收从上述前轮旋转检测传感器31以及后轮旋转检测传感器32等输出的信号。控制装置50通过控制稍后将描述的前轮侧电磁阀270以及后轮侧电磁阀170的开度来控制摩托车1的车辆高度(车身10的高度)。前叉21、后悬架22以及控制装置50是作为调节车辆高度的车辆高度调节设备的示例。随后,详细描述后悬架22。图2是后悬架22的截面图。后悬架22附接到摩托车1的作为车身的示例的车身10与后轮3之间。而且,后悬架22具备:后轮侧悬簧110,该后轮侧悬簧110作为支撑摩托车1的车重并且吸收冲击的后轮侧弹簧的示例;和后轮侧减震器120,该后轮侧减震器120作为使该后轮侧悬簧110的振动减弱的后轮侧减震器的示例。另外,后悬架22具备:后轮侧相对位置改变装置140,该后轮侧相对位置改变装置140能够通过调节后轮侧悬簧110的弹簧力来改变作为车身10与后轮3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后轮侧相对位置;和后轮侧液体供应装置160,该后轮侧液体供应装置160将液体供应至该后轮侧相对位置改变装置140。另外,后悬架22具备:车身侧附接构件184,后悬架22通过该车身侧附接构件184附接到车身10;车辆轮轴侧附接构件185,后悬架22通过该车辆轮轴侧附接构件185附接到后轮3;和弹簧支架190,该弹簧支架190附接到车辆轮轴侧附接构件185以便支撑后轮侧悬簧110的中心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图2中的下部)。如图2所示,后轮侧减震器120具备缸125,该缸125具有:薄壁圆筒形外缸121;薄壁圆筒形内缸122,该薄壁圆筒形内缸122被容纳在外缸121内;底盖123,该底盖123封闭圆筒形外缸121的圆筒的中心线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图2中的下部);和上盖124,该上盖124封闭内缸122的中心线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图2中的上部)。在下文中,把外缸121的中心线方向简单地称为“中心线方向”。另外,后轮侧减震器120具备:活塞126,该活塞126以沿中心线方向可移动地被插入到内缸122中;和活塞杆127,该活塞杆127沿中心线方向延伸,并且通过活塞杆127的中心线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图2中的上端部)支撑活塞126。活塞126与内缸122的内周表面相接触,并且将缸125中的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油)被封入的空间分隔成第一油腔131,该第一油腔1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高度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悬架装置,其具有:弹簧,其被配置在车辆的车身与车轮之间;以及支撑构件,其支撑所述弹簧的一个端部并且通过移动到所述弹簧的另一个端部侧来改变所述弹簧的长度;控制单元,其基于预定的重量与目标移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来确定所述目标移动量,并且以使作为所述支撑构件的实际的移动量的实际移动量成为所述目标移动量的方式控制所述支撑构件的移动量,其中所述相关关系被确定为:在施加于所述车辆的重量低于规定重量的情况下,所述重量越重则所述支撑构件的目标移动量越大,并且在所述重量为所述规定重量以上的情况下,所述目标移动量成为最大值;和重量估计单元,其基于所述悬架装置的长度及所述支撑构件的移动量,估计所述重量,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重量的预定的假定值来确定所述目标移动量,在所述实际移动量达到所述目标移动量但是作为所述悬架装置的实际的长度的实际长度没达到目标长度的情况下,所述重量估计单元使所述假定值增加,在所述重量估计单元使所述假定值增加而与新的所述假定值对应的新的所述目标移动量达到所述最大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目标长度缩短,所述重量估计单元把最终所述实际长度成为所述目标长度的情况下的所述假定值估计为所述重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06 JP 2017-0417531.一种车辆高度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悬架装置,其具有:弹簧,其被配置在车辆的车身与车轮之间;以及支撑构件,其支撑所述弹簧的一个端部并且通过移动到所述弹簧的另一个端部侧来改变所述弹簧的长度;控制单元,其基于预定的重量与目标移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来确定所述目标移动量,并且以使作为所述支撑构件的实际的移动量的实际移动量成为所述目标移动量的方式控制所述支撑构件的移动量,其中所述相关关系被确定为:在施加于所述车辆的重量低于规定重量的情况下,所述重量越重则所述支撑构件的目标移动量越大,并且在所述重量为所述规定重量以上的情况下,所述目标移动量成为最大值;和重量估计单元,其基于所述悬架装置的长度及所述支撑构件的移动量,估计所述重量,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重量的预定的假定值来确定所述目标移动量,在所述实际移动量达到所述目标移动量但是作为所述悬架装置的实际的长度的实际长度没达到目标长度的情况下,所述重量估计单元使所述假定值增加,在所述重量估计单元使所述假定值增加而与新的所述假定值对应的新的所述目标移动量达到所述最大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目标长度缩短,所述重量估计单元把最终所述实际长度成为所述目标长度的情况下的所述假定值估计为所述重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高度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重量估计单元对所述重量进行估计后根据估计的重量来控制所述支撑构件的移动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高度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装置还具有减震器,其减弱所述弹簧的振动,所述支撑构件被配置在所述减震器的内部或者周围。4.一种车辆高度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前轮侧悬架装置,其具有:前轮侧弹簧,其被配置在车辆的车身与前轮之间;以及前轮侧支撑构件,其支撑所述前轮侧弹簧的一个端部而且通过移动到所述前轮侧弹簧的另一个端部侧来改变所述前轮侧弹簧的长度;后轮侧悬架装置,其具有:后轮侧弹簧,其被配置在所述车身与后轮之间;以及后轮侧支撑构件,其支撑所述后轮侧弹簧的一个端部而且通过移动到所述后轮侧弹簧的另一个端部侧来改变所述后轮侧弹簧的长度;控制单元,其基于预定的重量与后轮侧目标移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来确定所述后轮侧目标移动量,并且以作为所述后轮侧支撑构件的实际的移动量的后轮侧实际移动量成为所述后轮侧目标移动量的方式控制所述后轮侧支撑构件的移动量,其中所述重量与所述后轮侧目标移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被确定为:在施加于所述车辆的重量低于第一规定重量的情况下,所述重量越重则作为所述后轮侧支撑构件的目标移动量的后轮侧目标移动量越大,并且在所述重量为所述第一规定重量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后轮侧目标移动量成为最大值,并且,所述控制单元基于预定的所述重量与所述前轮侧目标移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来确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上阳亮宫田博行石川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昭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