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炒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920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2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布了一种茶叶炒制装置,包括机架、炒锅和架设在炒锅上方的转轴,炒锅下方设有供热机构,还包括罩体,罩体转动连接在炒锅开口端,且罩体顶部为敞口,转轴穿过罩体侧壁且转轴端部位于炒锅中心轴线上方,罩体内的转轴上设有多组铲茶机构,铲茶机构包括多根支杆和固定在支杆端部的翻炒毛刷,多根支杆长度均等且支杆端部靠近炒锅内侧,且多组铲茶机构中的支杆长度从炒锅中心轴线至炒锅内壁方向依次缩短,相邻两组铲茶机构之间相错设置;炒锅侧壁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炒锅外周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位于罩体外侧的转轴上固定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能够高仿手工炒茶工序使得茶叶翻炒均匀。

A tea fry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ea processing, and specifically discloses a tea frying device, including a frame, a frying pan and a rotating shaft mounted above the frying pan. Under the frying pan, there is a heating mechanism, and also a cover body. The cover body rotates and connects to the open end of the frying pan, and the top of the cover body is open. The rotating shaft passes through the side wall of the cover body and the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Located above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frying pan, a plurality of tea shoveling mechanisms are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axle of the cover body. The tea shoveling mechanisms include a plurality of supporting rods and a stir-frying brush fixed at the end of the supporting rod. The lengths of the supporting rods are equal and the ends of the supporting rods are close to the inside of the frying pan, and the lengths of the supporting rods in the multiple tea shoveling mechanisms depend on the direction from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frying Secondary shortening, the adjacent two groups of tea shoveling mechanisms are staggered; the side wall of the frying pan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to the frame, and the first bevel gear is fixed on the outer fixed sleeve of the frying pan, and the second bevel gear is fix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locat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hood, and the first bevel gear meshes with the second bevel gear. It can imitate the manual tea processing process to make the tea stir even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炒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茶叶炒制装置。
技术介绍
炒茶通常指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炒青工序,该工序的控制对茶叶品质具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茶叶的制备具有诸多的步骤,比如青锅、回潮、分筛、辉锅、簸片割末、包装,而目前手工炒茶颇受人们喜爱,但是手工炒茶中的手法很有讲究,比如搭炒、推炒、抓炒,不同的手法会达到不同的效果,使得制备出来的茶叶成色绝佳,香气浓厚。然而随着人们对茶叶的需求量增大,手工制茶不能满足需求,而现有的炒茶装置包括炒锅和架设在炒锅上方的转轴,转轴带动炒板在炒锅内转动,以此对茶叶进行翻炒,没有分出手工炒茶的步骤,而且翻炒过程中还存在翻炒不均的问题,导致茶叶成色不佳,品质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炒制装置,能够解决现有茶叶炒制不均匀致使成色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为:一种茶叶炒制装置,包括机架、炒锅和架设在炒锅上方的转轴,炒锅下方设有供热机构,还包括罩体,罩体转动连接在炒锅开口端,且罩体顶部为敞口,转轴穿过罩体侧壁且转轴端部位于炒锅中心轴线上方,罩体内的转轴上设有多组铲茶机构,铲茶机构包括多根支杆和固定在支杆端部的翻炒毛刷,多根支杆长度均等且支杆端部靠近炒锅内侧,且多组铲茶机构中的支杆长度从炒锅中心轴线至炒锅内壁方向依次缩短,相邻两组铲茶机构之间相错设置;炒锅侧壁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炒锅外周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位于罩体外侧的转轴上固定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将茶叶从罩体顶部的敞口放入,驱动转轴,转轴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炒锅在第一锥齿轮的转动下自转,并且转轴上的铲茶机构随转轴产生翻转。多根支杆以及翻炒毛刷连续不断进入炒锅内,翻炒毛刷在炒锅内转动时,对茶叶实行推炒;翻炒毛刷转过炒锅时,将茶叶带到罩体内而落下,对茶叶实行抓炒,也对茶叶进行散抖,以此使茶叶均匀受热失水。另外,多组铲茶机构围绕转轴扫过炒锅的半径不同,使得炒锅内的茶叶被分层进行推炒和抓炒,其中支杆上的翻炒毛刷在推炒中会将茶叶向两侧拨动,相错设置的多组铲茶机构便能将推炒中向两侧拨动的茶叶前后进行推炒。由于转轴端部位于炒锅中心轴线上方而没有贯穿炒锅,使得铲茶机构对炒锅一侧的茶叶进行炒制时,炒锅另一侧的茶叶在进行受热,充分的受热时间促进茶叶回软,以此实现对茶叶的间歇炒制。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高仿人工炒茶,通过推炒和抓炒使茶叶均匀受热失水,保证茶叶成色效果良好;在抓炒的过程中还将茶叶进行散抖,对茶叶表面的蒸汽进行振动,使产生的水蒸气快速蒸发;2、由于多组铲茶机构围绕转轴扫过炒锅的半径不同,对炒锅内的茶叶实行分层炒制,使茶叶充分与炒锅底部接触受热,而且在翻炒毛刷的推炒中会将茶叶向两侧拨动,相错设置的多组铲茶机构在前后相继的转动中会解决这一问题,使得向两侧拨动的茶叶也能及时进入抓炒过程,避免该部分茶叶与炒锅接触时间过长影响成色;3、转轴仅位于炒锅中心轴线一侧,使铲茶机构仅在炒锅一侧进行炒制,对茶叶实现间歇炒制,保证茶叶充分受热的时间促进茶叶回软。进一步,所述供热机构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电热丝,壳体顶部设有若干通孔,机架上设有弹簧,弹簧一端连接有推块,推块与壳体之间固设有横杆,转轴上设有与推块相抵的盘形凸轮。给电热丝通电使壳体内产生热量,热量透过壳体顶部的通孔给炒锅加热,盘形凸轮随着转轴的转动,当盘形凸轮尖端与推块相抵时,将推块下压,推块带动横杆下移,而供热机构随横杆下移,下移的推块压缩弹簧;当盘形凸轮尖端逐渐转过推块,弹簧恢复将推块顶起,推块带动横杆上移,而供热机构随横杆上移。由此供热机构上下移动,往复的靠近和远离炒锅底部,而且供热机构在上移动过程中,壳体内的热气从通孔中排出并扩散,避免炒锅底部集中受热,致使该集中受热部分对应的茶叶容易焦边。进一步,所述翻炒毛刷呈弧形且两端向转轴弯曲。便于翻炒毛刷转过炒锅内壁,并且将茶叶带起,有助于完成抓炒过程。进一步,所述罩体侧壁开设有多个进料口,罩体外壁滑动连接有用于封堵进料口的抽板,并且罩体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针孔。可以将茶叶从罩体侧壁的多个进料口同时放入,避免茶叶堆积在炒锅中,增大铲茶机构转动的阻力;因为铲茶机构的转动会产生离心力,使得炒制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向罩体侧壁以及顶部运动,在罩体侧壁上设置针孔便于水蒸气快速排出。进一步,所述罩体顶部设有筛板,筛板上设有波纹管,波纹管下端口与筛板固定连接,波纹管的上端口密封设有挡板,挡板两端延伸出波纹管上端口;筛板上设有与罩体内部连通的网孔,网孔内设有出气单向阀,当波纹管内的压强增大时,出气单向阀打开,波纹管内的气体排入罩体内;挡板顶部设有进气孔,进气孔内设有进气单向阀,当波纹管内的压强减小时,进气单向阀打开,外界的气体进入波纹管内。通过人工带动伸出波纹管端口的挡板,使挡板下移挤压波纹管,将波纹管内的气体透过筛板上的网孔鼓入罩体内,对茶叶进行散热,使炒制过程进行透气,防止茶叶闷制影响成色;同时将落在转轴或者粘在罩体内侧的茶叶吹到炒锅内;其中,进气孔内设置进气单向阀,防止挤压波纹管时其内的气体从进气孔排出,减少从筛板网孔排入罩体内的气体。使挡板上移拉动波纹管,使波纹管内的压强减小,外界的气体从挡板顶部的进气孔进入波纹管内补足其内的气体;其中,网孔内设置的出气单向阀,防止罩体内的水蒸气进入波纹管内,然后又被二次排入罩体内。进一步,所述转轴端部铰接有曲柄,曲柄远离转轴端部的一端铰接有连杆,连杆与挡板底部固定连接。位于转轴端部的曲柄随转轴做圆周运动,当曲柄从转轴端面顶部转到底部时,曲柄拉动连杆向下移动,进而连杆带动挡板下移;当曲柄从转轴端面底部转到顶部时,曲柄推动连杆向上移动,进而连杆带动挡板上移。以此代替人工对挡板的操作,节省人力。进一步,还包括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的主动轮、固定在转轴上的从动轮和套设在主、从动轮之间的皮带。主动轮随电机输出轴转动,从动轮在皮带的带动下转动,进而带动转轴转动,以此为转轴提供驱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茶叶炒制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茶叶炒制装置中转轴与挡板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炒锅1、罩体2、转轴3、盘形凸轮31、铲茶机构4、支杆41、翻炒毛刷42、第一锥齿轮50、第二锥齿轮51、壳体61、电热丝62、推块7、横杆71、弹簧72、筛板8、波纹管81、挡板82、曲柄90、连杆91。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茶叶炒制装置,包括机架、炒锅1、罩体2、传动机构和架设在炒锅1上方的转轴3,传动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的主动轮、固定在转轴3上的从动轮和套设在主、从动轮之间的皮带。罩体2转动连接在炒锅1开口端,罩体2顶部为敞口,罩体2侧壁开设有两个进料口,罩体2外壁滑动连接有用于封堵进料口的抽板,并且罩体2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针孔,转轴3穿过罩体2侧壁且转轴3右端位于炒锅1中心轴线上方,罩体2内的转轴3上分布有两组铲茶机构4,如图2所示,铲茶机构4包括三根支杆41和固定在支杆41端部的翻炒毛刷42,三根支杆41长度均等且支杆41端部靠近炒锅1内侧,翻炒毛刷42呈弧形且两端向转轴3弯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炒制装置,包括机架、炒锅和架设在炒锅上方的转轴,炒锅下方设有供热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体,罩体转动连接在炒锅开口端,且罩体顶部为敞口,转轴穿过罩体侧壁且转轴端部位于炒锅中心轴线上方,罩体内的转轴上设有多组铲茶机构,铲茶机构包括多根支杆和固定在支杆端部的翻炒毛刷,多根支杆长度均等且支杆端部靠近炒锅内侧,且多组铲茶机构中的支杆长度从炒锅中心轴线至炒锅内壁方向依次缩短,相邻两组铲茶机构之间相错设置;炒锅侧壁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炒锅外周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位于罩体外侧的转轴上固定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炒制装置,包括机架、炒锅和架设在炒锅上方的转轴,炒锅下方设有供热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体,罩体转动连接在炒锅开口端,且罩体顶部为敞口,转轴穿过罩体侧壁且转轴端部位于炒锅中心轴线上方,罩体内的转轴上设有多组铲茶机构,铲茶机构包括多根支杆和固定在支杆端部的翻炒毛刷,多根支杆长度均等且支杆端部靠近炒锅内侧,且多组铲茶机构中的支杆长度从炒锅中心轴线至炒锅内壁方向依次缩短,相邻两组铲茶机构之间相错设置;炒锅侧壁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炒锅外周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位于罩体外侧的转轴上固定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炒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机构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电热丝,壳体顶部设有若干通孔,机架上设有弹簧,弹簧一端连接有推块,推块与壳体之间固设有横杆,转轴上设有与推块相抵的盘形凸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炒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炒毛刷呈弧形且两端向转轴弯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淘
申请(专利权)人:凤冈县海山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