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壳及含有该差速器壳的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75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差速器壳及含有该差速器壳的差速器,该差速器包括壳体及壳盖,壳体的一侧设有一开口,壳盖盖设于所述开口处,壳体的外壁上设有供润滑油流通的流通孔,壳体包括一法兰盘,法兰盘由开口的边缘向外延伸而成,壳盖与法兰盘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差速器壳,通过设置的分体式结构,只需将所述壳盖拆卸下来,即可从开口处向壳体内装入机械传动机构,而无需在壳体的外壁上开设安装窗,确保壳体拥有足够的壳壁,抗冲击载荷能力强,同时由于壳体和壳盖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便于拆卸。此外,其还在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流通孔,确保润滑油能够顺利进入壳内,而流通孔只是为了供液体流通,不影响差速器壳的冲击载荷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差速器壳及含有该差速器壳的差速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差速器壳及含有该差速器壳的差速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追求高马力汽车,这就要求发动机的输出扭矩要越来越大,而作为汽车必不可少的差速器也随之要求越来越高,以匹配发动机日益增加的输出扭矩。差速器通常包括差速器壳及设于差速器壳内的机械传动机构,机械传动机构用于起差速传动,其通常包括半轴齿轮、行星齿轮等。为了确保差速器能够承受发动机高输出扭矩下带来的冲击载荷,这就要求差速器壳必须拥有足够的抗冲击载荷的能力。然而,现有技术当中,目前使用的差速器壳体通常为一体式结构,为了满足内部机械传动机构的安装,通常会在差速器壳体外壁上开设两个较大的安装窗口,导致差速器壳壁变窄,容易断裂,抗冲击载荷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冲击载荷能力强的差速器壳及含有该差速器壳的差速器。一种差速器壳,包括壳体,还包括一壳盖,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一开口,所述壳盖盖设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有供润滑油流通的流通孔,所述流通孔与所述壳体的空腔连通,所述壳体包括一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由所述开口的边缘向外延伸而成,所述壳盖与所述法兰盘螺接。上述差速器壳,通过设置的分体式结构,只需将所述壳盖拆卸下来,即可从所述开口处向所述壳体内装入机械传动机构,而无需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开设安装窗,确保所述壳体拥有足够的壳壁,确保抗冲击载荷能力强,同时由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壳盖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便于拆卸,使得所述差速器壳具备安装方便的优点。此外,其还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所述流通孔,确保润滑油能够顺利进入壳内,而所述流通孔只是为了供液体流通,其可设置为很小,不影响所述差速器壳的冲击载荷能力。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加强筋纹,所述加强筋纹螺旋缠绕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并由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向外凸起形成。进一步地,所述壳盖的中部设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的中心孔与所述壳体的空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背向所述开口的一侧设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的中心孔与所述壳体的空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呈罩状,所述流通孔为腰形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壳盖的连接处设有若干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由所述壳盖背向所述壳体的表面向外凸起形成。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与所述法兰盘的连接处设有若干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由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向外凸起形成。进一步地,所述壳盖面向所述壳体的表面上设有一凸缘,所述法兰盘上设有一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围绕所述开口设置并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凸缘及所述定位槽均呈圆环形,且所述凸缘与所述定位槽采用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均匀布置有四个所述流通孔。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差速器,包括机械传动机构及差速器壳,所述差速器壳包括壳体,还包括一壳盖,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一开口,所述壳盖盖设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均匀布置有至少三个流通孔,所述流通孔与所述壳体的空腔连通,所述壳体包括一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由所述开口的边缘向外延伸而成,所述壳盖与所述法兰盘螺接,所述机械传动机构设于所述差速器壳围成的空腔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差速器壳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差速器壳的另一方位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差速器壳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差速器壳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壳体10壳盖20开口11法兰盘12流通孔13第一轴套21第二轴套14第一加强筋22第二加强筋15凸缘23定位槽121加强筋纹16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差速器壳,包括壳体10及盖设于所述壳体10上的壳盖20。所述壳体10的一侧设有一开口11,所述壳体10包括一法兰盘12,所述法兰盘12由所述开口11的边缘向外延伸而成。所述壳体10的外壁上均匀布置有四个流通孔13,所述流通孔13与所述壳体10的空腔连通,所述流通孔13用于供润滑油流通。其中,所述壳体10呈罩状,所述流通孔13为腰形孔,所述流通孔13的大小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来开设。所述壳盖20盖设于所述开口11处,以使所述壳盖20和所述壳体10围成一空腔。所述壳盖20与所述法兰盘12通过两个M4螺栓(图未示)相螺接,便于拆卸。其中,所述壳盖20的中部设有第一轴套21,所述第一轴套21的中心孔与所述壳体10的空腔连通。所述壳体10背向所述开口11的一侧设有第二轴套14,所述第二轴套14的中心孔与所述壳体10的空腔连通。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轴套21和所述第二轴套14分别用于安装差速器的输入轴及输出轴。此外,所述第一轴套21与所述壳盖20的连接处设有若干第一加强筋22,所述第一加强筋22由所述壳盖20背向所述壳体10的表面向外凸起形成。同时,所述壳体10与所述法兰盘12的连接处设有若干第二加强筋15,所述第二加强筋15由所述壳体10的外侧壁向外凸起形成。其中,所述壳盖20面向所述壳体10的表面上设有一凸缘23,所述法兰盘12上设有一定位槽121,所述定位槽121围绕所述开口11设置并与所述开口11连通,所述凸缘23及所述定位槽121均呈圆环形,且所述凸缘23与所述定位槽121采用间隙配合,以使所述凸缘23可沿所述定位槽121的内壁转动。可以理解的,当所述壳盖20盖设于所述法兰盘12上时,所述凸缘23将插入到所述定位槽121内,并可沿所述定位槽121的内壁转动,以使所述壳盖20相对所述法兰盘12可转动,便于孔位的调节和对准,方便所述壳盖20和所述法兰盘12的螺接。综上,本技术上述实施例当中的差速器壳,通过设置的分体式结构,只需将所述壳盖10拆卸下来,即可从所述开口11处向所述壳体10内装入机械传动机构,而无需在所述壳体10的外壁上开设安装窗,确保所述壳体10拥有足够的壳壁,确保抗冲击载荷能力强,同时由于所述壳体10和所述壳盖20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便于拆卸,使得所述差速器壳具备安装方便的优点。此外,其还在所述壳体10的外壁上开设所述流通孔13,确保润滑油能够顺利进入壳内,而所述流通孔13只是为了供液体流通,其可设置为很小,不影响所述差速器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速器壳,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壳盖,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一开口,所述壳盖盖设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有供润滑油流通的流通孔,所述流通孔与所述壳体的空腔连通,所述壳体包括一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由所述开口的边缘向外延伸而成,所述壳盖与所述法兰盘螺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壳,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壳盖,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一开口,所述壳盖盖设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有供润滑油流通的流通孔,所述流通孔与所述壳体的空腔连通,所述壳体包括一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由所述开口的边缘向外延伸而成,所述壳盖与所述法兰盘螺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加强筋纹,所述加强筋纹螺旋缠绕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并由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向外凸起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的中部设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的中心孔与所述壳体的空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背向所述开口的一侧设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的中心孔与所述壳体的空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罩状,所述流通孔为腰形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让明何战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