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组件结构及磁电式曲轴转速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8177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圈组件结构及磁电式曲轴转速传感器,该线圈组件结构包括线圈骨架和线圈,所述线圈骨架具有绕线槽,所述线圈绕在所述线圈骨架的所述绕线槽内,所述绕线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向外侧凹陷的引线槽,所述引线槽从所述绕线槽内向外延伸到所述线圈骨架的表面,所述线圈的进线填充到所述引线槽的凹陷内,沿所述引线槽进入所述绕线槽内,从而所述线圈的进线与所述线圈的外层绕线之间至少具有因所述线圈的进线填充到所述凹陷内而产生的间隔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不改变线圈组件结构的充磁、绕线圈数的情况下,提高进线与线圈绕线之间的耐电压可靠性。

Coil assembly structure and magnetoelectric crankshaft speed sens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il assembly structure and a magnetoelectric crankshaft speed sensor. The coil assembly structure comprises a coil framework and a coil. The coil framework has a winding groove, the coil is wound in the winding groove of the coil framework,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wind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n outward depression lead groove. The lead groove extends outward from the winding groove to the surface of the coil skeleton, and the coil inlet is filled into the depression of the lead groove, and enters the winding groove along the lead groove, so that at least one of the coil inlet wires and the outer winding wires of the coil are filled into the depressio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m.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voltage withstanding reliability between the incoming wire and the coil winding without changing the magnetizing and winding coil number of the coil assembly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组件结构及磁电式曲轴转速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圈组件结构及具有该线圈组件结构的磁电式曲轴转速传感器。
技术介绍
磁电式曲轴转速传感器是一种测试曲轴转速的器件,其基本原理为:线圈感应到由于导磁材料引起的磁通量变化而感生电压,输出信号。磁电式曲轴转速传感器的结构主要由漆包线绕成的线圈、软磁材料的极销、硬磁材料的磁铁、线圈引出金属端子和塑胶骨架组成;线圈绕在软磁材料的极销上,极销伸到传感器外面,成为传感器头部,极销尾部与磁铁紧密接触。充磁后的磁铁的磁场线穿过极销,同时也就穿过了线圈,到达传感器头部。在磁电式曲轴转速传感器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对硬磁材料的磁铁进行充磁使其成为永磁铁。充磁的过程中也有很大的磁通量变化。因此,线圈会在此时产生较大的感生电压,整个线圈的感生电压可大于600V。而线圈的漆包线是一种聚胺酯类绝缘层包裹的铜芯线,绝缘层的耐电压为350V。线圈之间最大600V的电压已经超过了漆包线的耐压范围,容易击穿绝缘层,使漆包线的铜芯暴露在外面,导致造成线路之间短路,进而产品失效。线圈结构如图1所示,线圈的进线1沿线槽侧面到达线槽的底部,并从内向外进行多层缠绕,出线2在线圈的最外层向外引出。由于进线1的位置与进线特点,必然导致其与线圈的每一层都有直接接触。其中进线1与线圈的最外层在位置3相接触处,这两者之间的感生电压接近最大,因此,在位置3处最容易发生漆包线被电压击穿。如图2中所示,进线1进入到绕线槽,一直延伸到绕线槽的最底层。线圈由内向外扩展。当绕线结束时,出线2在最外层向外引出。图2中线圈的最外层与进线1相接触处,两者之间的感生电压也是最大。这样的结构下,进线1与线圈的最外层之间的距离D1约等于零,在高电压下很容易导致漆包线被击穿。为了保证最大感生电压不会击穿漆包线,常常使用的办法是在进线端增加套管保护进线,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耐电压的能力。然而,这种方式在自动绕线设备的生产过程中并不实用,增加工艺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圈组件结构及具有该线圈组件结构的磁电式曲轴转速传感器,以在不改变线圈组件结构的充磁、绕线圈数的情况下,提高进线与线圈绕线之间的耐电压可靠性,克服现有产品结构中线圈的进线在充磁过程中漆包线易被高电压击穿,导致产品制造过程中产品失效率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线圈组件结构,包括线圈骨架和线圈,所述线圈骨架具有绕线槽,所述线圈绕在所述线圈骨架的所述绕线槽内,所述绕线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向外侧凹陷的引线槽,所述引线槽从所述绕线槽内向外延伸到所述线圈骨架的表面,所述线圈的进线填充到所述引线槽的凹陷内,沿所述引线槽进入所述绕线槽内,从而所述线圈的进线与所述线圈的外层绕线之间至少具有因所述线圈的进线填充到所述凹陷内而产生的间隔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引线槽从所述绕线槽的底部向上延伸,所述线圈的进线沿所述引线槽引导到所述绕线槽的底部处。所述引线槽的深度沿着从所述绕线槽的底部往外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引线槽在所述绕线槽的底部处的深度不小于绕线的直径。所述引线槽的底部为具有预定倾斜角度的斜面。填充到所述引线槽的凹陷内的所述进线与所述线圈的最外层绕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绕线直径的两倍。所述引线槽的宽度不大于绕线直径的1.5倍。所述绕线为漆包线。一种磁电式曲轴转速传感器,具有所述的线圈组件结构。一种变压器,具有所述的线圈组件结构。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线圈组件结构对线圈骨架的进线处进行了改进,在线圈骨架进线的位置增加了引线槽,以增大进线与线圈的各层绕线之间尤其是与线圈的最外层绕线之间的距离,而距离越大,线圈的耐压能力就越高。这样可以确保在充磁过程中,线圈的漆包线被击穿的几率降低。将本专利技术的线圈组件结构用于磁电式曲轴转速传感器,可以在不改变充磁、绕线圈数的情况下,提高进线与绕线之间的耐电压可靠性,防止在充磁过程中导致的品失效,提高曲轴转速传感器制作良率和产品的可靠性,有效克服现有产品结构中线圈的进线在充磁过程中与线圈的绕线之间易被高电压击穿,导致产品制造过程中产品失效率高的问题。另外,通过设置引线槽的结构,增大进线与线圈外层绕线之间的距离,还能够有效地隔离进线与线圈绕线之间的接触,减小机械摩擦,降低机械损伤风险。总之,本专利技术的线圈组件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线圈组件的可靠性,并能够提高采用线圈组件的产品的制造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线圈结构的进线方式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线圈结构的进线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及其应用。参阅图3,在一种实施例中,一种线圈组件结构,包括线圈骨架6和线圈7,所述线圈骨架6具有绕线槽5,所述线圈7绕在所述线圈骨架6的所述绕线槽5内,所述绕线槽5的侧壁上开设有向外侧凹陷的引线槽4,所述引线槽4从所述绕线槽5内向外延伸到所述线圈骨架6的表面,例如延伸到所述线圈骨架6的上平面,所述线圈7的进线1填充到所述引线槽4的凹陷内,沿所述引线槽4进入所述绕线槽5内,从而所述线圈7的进线1与所述线圈7的外层绕线之间至少具有因所述线圈7的进线1填充到所述凹陷内而产生的间隔距离。如图3所示,通过增加引线槽4,将进线从引线槽4带入到绕线槽5。引线槽4能够让进线填充到其凹陷处,有效地增大了进线1与连接于出线2的线圈最外层绕线之间的距离D2,这样增大的距离能够有效减小进线1与线圈最外层绕线之间的电压击穿概率,提高生产产品的合格率,同时,还减小了进线1与线圈绕线之间的直接摩擦,降低机械损伤风险。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引线槽4从所述绕线槽5的底部向上延伸,所述线圈7的进线1沿所述引线槽4引导到所述绕线槽5的底部处。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引线槽4的深度沿着从所述绕线槽5的底部往外的方向逐渐增大。在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引线槽4在所述绕线槽5的底部处的深度不小于绕线的直径。在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引线槽4的底部为具有预定倾斜角度的斜面。在优选实施例中,填充到所述引线槽4的凹陷内的所述进线1与所述线圈7的最外层绕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绕线直径的两倍。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引线槽4的宽度不大于绕线直径的1.5倍。在各种实施例中,所述绕线可以是漆包线。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一种磁电式曲轴转速传感器,具有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线圈组件结构。在又一种实施例中,一种变压器,具有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线圈组件结构。所述变压器可以是开关电源变压器。本专利技术的线圈组件结构也可适用于其他带线圈组件结构的产品与场合。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其还可以对这些已描述的实施方式做出若干替代或变型,而这些替代或变型方式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组件结构,包括线圈骨架和线圈,所述线圈骨架具有绕线槽,所述线圈绕在所述线圈骨架的所述绕线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向外侧凹陷的引线槽,所述引线槽从所述绕线槽内向外延伸到所述线圈骨架的表面,所述线圈的进线填充到所述引线槽的凹陷内,沿所述引线槽进入所述绕线槽内,从而所述线圈的进线与所述线圈的外层绕线之间至少具有因所述线圈的进线填充到所述凹陷内而产生的间隔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组件结构,包括线圈骨架和线圈,所述线圈骨架具有绕线槽,所述线圈绕在所述线圈骨架的所述绕线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向外侧凹陷的引线槽,所述引线槽从所述绕线槽内向外延伸到所述线圈骨架的表面,所述线圈的进线填充到所述引线槽的凹陷内,沿所述引线槽进入所述绕线槽内,从而所述线圈的进线与所述线圈的外层绕线之间至少具有因所述线圈的进线填充到所述凹陷内而产生的间隔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槽从所述绕线槽的底部向上延伸,所述线圈的进线沿所述引线槽引导到所述绕线槽的底部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槽的深度沿着从所述绕线槽的底部往外的方向逐渐增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纯钢黄三祥袁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森世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