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式移动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1157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行式移动模架。它包括主梁,主梁两端连接的导梁,主梁上设置的模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梁下设三组支腿,所述支腿包括主梁前端和后端下设置的中支腿和后支腿,前导梁靠近主梁下设置的前支腿;中支腿、后支腿和前支腿与主梁和导梁之间设支腿、主梁和导梁的纵横移系统以及主梁和导梁的升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移动模架的走行自动化,不需要额外的起重机械配合倒运,使移动模架的适应能力加强、经济竞争力加大;主梁携带外模板系统一起横移,减少了模板的横移设备,全套移动模架的横移油缸数量减少60%以上;整体脱模、整体合模、无需逐跨逐块调整模板,劳动量减少、工序简化,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桥梁施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桥梁工程上部结构箱梁的建造时,移动式箱梁施工模架及移动式箱梁施工模架的走行方法。
技术介绍
移动模架按照其走行机构所处位置可分为两类,走行机构位于混凝土箱梁上方的,称上行式移动模架,走行机构位于混凝土箱梁下方的,称下行式移动模架。移动模架作为一种可以自行的箱梁现浇设备,其自行的方式方法以及效率历来为人所关注。移动模架的走行包括模架的纵移、横移和升降。纵移是将移动模架从一孔移动到下一孔施工位置,纵移的距离等于桥梁的跨径,长达数十米;横移是为了使移动模架到达设计的横向位置,有时是为了避开前方的墩身障碍,保证纵移顺利进行,横移量从几公分到数米不等;升降可以调整模架的高程,用以脱模或配合纵横移,模架的升降量一般在几公分至十几公分。移动模架常规的自行方法是主梁只纵移,不横移,模架的底模板系统在横向一分为二,分别向两侧横移;移动模架的支腿利用其它的起重设备转运至下一孔重新安装;模架的主梁到达设计位置后,再逐块调整模板至设计位置。移动模架常规自行方法存在的不足在于:底模系统的横移需要更多的横移设备,造价高、工序多;移动模架的支腿不能实现自行,必须有其它的起重设备配合,增加了成本,当现场地形条件差,起重设备难以使用时,支腿的转运就成为移动模架施工的瓶颈;移动模架的模板在每个施工循环中都需要逐块调整,工作量大,成品梁质量离散性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主梁及模架系统整体移动的下行式移动模架,并提出其走行方法,以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下行式移动模架,它包括主梁,主梁两端连接的导梁,主梁上设置的模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梁下设三组支腿,所-->述支腿包括主梁前端和后端下设置的中支腿和后支腿,前导梁靠近主梁下设置的前支腿;中支腿、后支腿和前支腿与主梁和导梁之间设支腿、主梁和导梁的纵横移系统以及主梁和导梁的升降装置。所述每组支腿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结构相同的支腿;支腿包括顶部的支腿基本节段,与支腿基本节段下部连接的支腿高度调整节段;支腿基本节段上部设支腿顶横梁。所述主梁和导梁的升降装置包括设在横移滑座上与主梁底面之间的升降油缸。所述纵横移系统包括以横移滑座为核心的横移装置和纵移装置:所述横移装置包括与支腿顶横梁连接的横移滑座,与支腿顶横梁连接的横移反力座,以及横移反力座与横移滑座之间连接的横移油缸;所述纵移装置包括由固定杆固定连接在支腿顶横梁上的横移滑座,主梁和导梁底部设置的纵移滑梁,纵移滑梁上连接的可移动的纵移反力座,纵移反力座与横移滑座之间连接的纵移油缸,主梁和导梁底部两边设置的主梁纵移轨道,横移滑座上对应于主梁纵移轨道设置的纵移托辊,以及支腿纵移装置。所述支腿顶横梁顶面设横移导轨,横移滑座下设限位导轨槽,限位导轨槽与横移导轨之间可相对滑移,但不可脱离。所述支腿纵移装置包括设在主梁和导梁下缘两侧的支腿纵移轨道,支腿纵移轨道上设吊挂轮,吊挂轮连接在吊挂臂上,吊挂臂与横移滑座间设置容易拆卸的固定连接,主梁和导梁每侧至少一个吊挂轮的轴上连接驱动电机。所述支腿基本节段上部设翼梁,每组中两个只支腿的翼梁通过精轧螺纹粗钢筋对拉,固定连接在墩身上;底节支腿高度调节段固定连接在承台顶固定设置的预埋件上。所述前支腿、中支腿和后支腿在纵移前必须横移,横移至其重心与主梁重心距离最小时停止。所述移动模架的主梁携带外模板系统一起在支腿顶横梁上横移,外模板与同侧主梁的相对位置不变。本技术所涉及的移动模架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纵横移系统构思巧妙,设计合理,集中了主梁升降、纵移、横移和支腿纵移、横移等多种功能,是本技术移动模架走行机构的核心;2、通过前支腿、中支腿和后支腿的相互配合、自行转换,实现了移动模架的走行自动化,不需要额外的起重机械配合倒运,使移动模架的适-->应能力加强、经济竞争力加大;3、主梁携带外模板系统一起横移,减少了模板的横移设备,全套移动模架的横移油缸数量减少60%以上;4、整体脱模、整体合模、无需逐跨逐块调整模板,劳动量减少、工序简化,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5、结构对称,既可前进施工,也能后退施工仅需将纵移油缸换至横移滑座的另一侧安装,可避免移动模架在施工现场调头;6、支腿结构通过精轧螺纹粗钢筋对拉形成抱箍附着在墩身上,稳定可靠,自重轻,承载力强。附图说明图1移动模架立面图。图2浇筑状态下移动模架结构断面图。图3主梁横移后过孔状态下移动模架结构断面图。图4支腿横移后纵移状态下移动模架结构断面图。图5移动模架纵横移系统纵向立面图。图6移动模架纵横移系统横向断面图。图6a移动模架纵横移系统中纵移导轨放大示意图。图中:1为主梁,2为导梁,3为内模系统,4为翼板模系统,5为侧模系统,6为底模系统,7为前支腿,8为中支腿,9为后支腿,10为纵横移系统,11为纵移托辊,12为纵移油缸,13为纵移滑梁,13-1为连接孔,14为纵移反力座,15为横移滑座,16为横移油缸,17为横移反力座,18为吊挂轮,19为吊挂臂,20为固定杆,21为竖向油缸,22为支腿顶横梁,22-1为横移导轨,23为限位导轨槽,24为驱动电机,25为主梁纵移轨道,26为支腿纵移轨道,27为支腿基本节段,28为支腿调整节段,29为承台顶预埋件,30为翼梁,31为精轧螺纹粗钢筋,32为混凝土箱梁,34为中墩身,35为后墩身,36为承台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后墩身35和中墩身34之间已浇筑的混凝土箱梁32,混凝土箱梁下方、墩身两侧的两根主梁1,安装在主梁1两端的导梁2(为前导梁和后导梁),内模系统3(图2中),安装在主梁1上的翼板模系统-->4、侧模系统5、底模系统6,布置在导梁2下方的两只前支腿7,布置在主梁1前端下方的两只中支腿8,布置在主梁1后端下方的两只后支腿9,以及布置在主梁1和各支腿之间的纵横移系统10。如图2所示,以中支腿上的结构进行说明,前支腿和后支腿的结构与中支腿上的结构相同。中墩身34两侧各布置一根中支腿,中支腿包括顶部的支腿基本节段27,与支腿基本节段27下部连接的支腿高度调整节段28(支腿高度调整节段的数量依据施工要求而定);支腿基本节段27上部设支腿顶横梁22;中支腿固定支承在承台顶预埋件29上,两个中支腿上部设翼梁30(图5中),两只支腿顶的翼梁30通过精轧螺纹粗钢筋31(图6中)对拉固定在墩身上。中支腿中设纵横移系统和主梁和导梁升降装置,纵横移系统包括横移装置和纵移装置。横移装置如图6所示,它包括与支腿顶横梁22连接的横移滑座15,横移滑座15与支腿顶横梁22之间连接横移动力装置,横移滑座15上部安装纵移托辊11和吊挂轮18,分别与主梁纵移轨道25和支腿纵移轨道26接触连接。横移动力装置包括与支腿顶横梁22连接的横移反力座17,横移反力座17与横移滑座15之间连接横移油缸16。如图5所示,支腿顶横梁22顶面设横移导轨22-1,横移滑座15下设限位导轨槽23,限位导轨槽23与横移导轨22-1间预留数毫米间隙,限位导轨槽23钩住支腿顶横梁22的横移导轨22-1,使横移滑座15与支腿顶横梁22之间仅能相互滑动,不能相互脱开;横移滑座15通过固定杆20固定在支腿上,固定杆20的作用是保证主梁1纵移时横移滑座15的稳定;横移滑座15和支腿顶横梁22之间发生相互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行式移动模架,它包括主梁,主梁两端连接的导梁,主梁上设置的模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梁下设三组支腿,所述支腿包括主梁前端和后端下设置的中支腿和后支腿,前导梁靠近主梁下设置的前支腿;中支腿、后支腿和前支腿与主梁和导梁之间设支腿、主梁和导梁的纵横移系统以及主梁和导梁的升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行式移动模架,它包括主梁,主梁两端连接的导梁,主梁上设置的模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梁下设三组支腿,所述支腿包括主梁前端和后端下设置的中支腿和后支腿,前导梁靠近主梁下设置的前支腿;中支腿、后支腿和前支腿与主梁和导梁之间设支腿、主梁和导梁的纵横移系统以及主梁和导梁的升降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下行式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支腿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结构相同的支腿;支腿包括顶部的支腿基本节段,与支腿基本节段下部连接的支腿高度调整节段;支腿基本节段上部设支腿顶横梁。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下行式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纵横移系统包括以横移滑座为核心的横移装置和纵移装置:所述横移装置包括与支腿顶横梁连接的横移滑座,与支腿顶横梁连接的横移反力座,以及横移反力座与横移滑座之间连接的横移油缸;所述纵移装置包括由固定杆固定连接在支腿顶横梁上的横移滑座,主梁和导梁底部设置的纵移滑梁,纵移滑梁上连接的可移动的纵移反力座,纵移反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涛秦顺全姚森章勋桁朱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