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围堰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68775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围堰定位系统,涉及桥梁基础施工设备领域,包括设置于围堰内部的桩基护筒和围堰定位装置,围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横向装置和第一纵向装置,第一横向装置和第一纵向装置均包括2个拉板和设置有动力装置的缆绳,桩基护筒与第一横向装置连接之处设置有转向扣,桩基护筒与第一纵向装置的连接之处设置有转向扣,缆绳的一端与一个拉板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转向扣与另一个拉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控制钢丝绳的运动方向,进而能够对围堰进行精确定位,桩基护筒和围堰定位单元均采用钢材制成,强度较高,定位装置不容易损坏,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操作比较方便,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围堰定位系统
本技术涉及桥梁基础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围堰定位系统。
技术介绍
在桥梁基础施工中,通常在桥梁墩、台基础周围设置围堰,用于防水、围水和支撑基坑的坑壁,为提高围堰施工的质量,需在围堰下放至设计高度的过程中,对围堰进行精确定位,以保证桥梁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现有的桥梁施工中采用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几种:(I)定位船通过拉缆与围堰连接进行定位;(2)在桩基护筒的外壁设置一根定位加长杆,定位加长杆通过一根定位杆与围堰连接,进行定位;(3)在围堰的内壁设置固定系统,固定系统通过滚动导向系统与桩基护筒连接,进行定位。现有的定位方法存在以下缺陷:(I)定位船通过拉缆与围堰连接,占用河道的面积较大,施工成本较高,施工时间较长,定位精度较低;在桩基护筒的外壁设置一根定位加长杆,定位加长杆通过一根定位杆与围堰连接,围堰的面积较大,仅通过一根定位杆定位,定位精度较低。(2)围堰的内壁设置固定系统,固定系统通过滚动导向系统与桩基护筒连接,固定系统与导向系统固定连接,围堰与桩基护筒在水平方向不能相对移动,定位装置容易损坏,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围堰定位系统,能够控制钢丝绳的运动方向,进而能够对围堰进行精确定位,定位装置不容易损坏,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操作比较方便,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围堰定位系统,所述围堰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桩基护筒、第二桩基护筒、第二横向缆绳、第四桩基护筒、第五桩基护筒和第六桩基护筒,第一桩基护筒的中心与第二桩基护筒的中心的连线为a,第二横向缆绳的中心与第四桩基护筒的中心的连线为b,第五桩基护筒的中心与第六桩基护筒的中心的连线为c,b在a与c之间、且a // b // c ;其特征在于:包括2个对称设置的围堰定位装置,每个围堰定位装置均包括第一横向装置和第一纵向装置;第一横向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桩基护筒外侧壁的第一横向转向扣、第二横向转向扣,第一横向转向扣和第二横向转向扣之间的连线dl穿过第一桩基护筒的中心、并且dl与a垂直;第一横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桩基护筒外侧壁的第三横向转向扣、第四横向转向扣和第五横向转向扣,第三横向转向扣和第四横向转向扣之间的连线d2穿过第二桩基护筒的中心,并且d2与a垂直;第三横向转向扣与第二桩基护筒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I,第五横向转向扣与第二桩基护筒中心的距离为S2,S2 > SI ;第一横向装置还包括第一横向拉板、第二横向拉板、设置有第一横向动力装置的第一横向缆绳,第一横向缆绳的一端与第一横向拉板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横向转向扣、第三横向转向扣、第五横向转向扣、第四横向转向扣和第二横向转向扣后,与第二横向拉板连接;第一纵向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桩基护筒外侧壁的第一纵向转向扣、第二纵向转向扣,第一纵向转向扣和第二纵向转向扣之间的连线dl,穿过第一桩基护筒的中心,dl ^与a平行;第一纵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五桩基护筒外侧壁的第三纵向转向扣、第四纵向转向扣和第五纵向转向扣,第三横向转向扣和第四横向转向扣之间的连线d2 ’穿过第五桩基护筒的中心,并且d2丨与b平行;第三横向转向扣与第五桩基护筒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I丨,第五横向转向扣与第五桩基护筒中心的距离为S2 ^,S2 ^ > SI';第一纵向装置还包括第一纵向拉板、第二纵向拉板、设置有第一纵向动力装置的第一纵向缆绳,第一纵向缆绳的一端与第一纵向拉板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纵向转向扣、第三纵向转向扣、第五纵向转向扣、第四纵向转向扣和第二纵向转向扣后,与第二纵向拉板连接;第一横向缆绳与第一纵向缆绳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每个围堰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二横向装置和第二纵向装置;第二横向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二横向缆绳外侧壁的第六横向转向扣、第七横向转向扣,第六横向转向扣和第七横向转向扣之间的连线d3穿过第二横向缆绳的中心、并且d3与b垂直; 第二横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四桩基护筒外侧壁的第八横向转向扣、第九横向转向扣和第十横向转向扣,第八横向转向扣和第九横向转向扣之间的连线d4穿过第四桩基护筒的中心,并且d3 '与b垂直;第六横向转向扣与第四桩基护筒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3,第十横向转向扣与第四桩基护筒中心的距离为S4, S4 > S3 ;第二横向装置还包括第三横向拉板、第四横向拉板、设置有第二横向动力装置的第二横向缆绳,第二横向缆绳的一端与第三横向拉板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六横向转向扣、第八横向转向扣、第十横向转向扣、第九横向转向扣和第七横向转向扣后,与第四横向拉板连接;第二纵向装置包括设置于第四桩基护筒外侧壁的第六纵向转向扣、第七纵向转向扣,第六纵向转向扣和第七纵向转向扣之间的连线d3 y穿过第四桩基护筒的中心,d3 y与b平行;第二纵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六桩基护筒外侧壁的第八纵向转向扣、第九纵向转向扣和第十纵向转向扣,第八横向转向扣和第九横向转向扣之间的连线d4 ’穿过第六桩基护筒的中心,并且d4丨与c平行;第十横向转向扣与第六桩基护筒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3丨,第十横向转向扣与第六桩基护筒中心的距离为S4 ^,S4 ^ > S3 ^ ;第二纵向装置还包括第三纵向拉板、第四纵向拉板、设置有第二纵向动力装置的第二纵向缆绳,第二纵向缆绳的一端与第三纵向拉板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六纵向转向扣、第八纵向转向扣、第十纵向转向扣、第九纵向转向扣和第七纵向转向扣后,与第四纵向拉板连接;第一横向缆绳与第二纵向缆绳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横向拉板和第二横向拉板沿a对称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纵向拉板和第二纵向拉板沿、第一桩基护筒中心与第五桩基护筒中心的连线对称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三横向拉板、第四横向拉板沿b对称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三纵向拉板、第四纵向拉板沿、第四桩基护筒中心与第六桩基护筒中心的连线对称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横向动力装置、第一纵向动力装置、第二横向动力装置、第二纵向动力装置均包括起重装置和滑轮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起重装置采用手拉葫芦或者卷扬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I)本技术的围堰定位系统包括围堰定位装置,围堰定位装置通过钢丝绳将桩基护筒与围堰连接,对围堰进行定位,桩基护筒和围堰定位装置均设置于围堰的内部,占用的施工水域面积较小,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桩基护筒和钢丝绳均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滚轮定位和定位杆定位相比,定位装置不容易损坏,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2)本技术的围堰定位系统,桩基护筒与钢丝绳连接之处均设置有转向扣,能够控制钢丝绳的运动方向,进而能够对围堰进行精确定位。(3)本技术的围堰定位系统,每个定位装置包括均通过钢丝绳与桩基护筒和围堰连接,安装完成后,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动力装置调节钢丝绳的长度,进而对围堰进行定位,操作比较方便,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围堰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中:1_第一桩基护筒,2-第一纵向缆绳,3-第五桩基护筒,4-第二横向缆绳,5-第三桩基护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围堰定位系统,所述围堰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桩基护筒(1)、第二桩基护筒(7)、第二横向缆绳(5)、第四桩基护筒(11)、第五桩基护筒(3)和第六桩基护筒(9),第一桩基护筒(1)的中心与第二桩基护筒(7)的中心的连线为a,第二横向缆绳(5)的中心与第四桩基护筒(11)的中心的连线为b,第五桩基护筒(3)的中心与第六桩基护筒(9)的中心的连线为c,b在a与c之间、且a∥b∥c;其特征在于:包括2个对称设置的围堰定位装置,每个围堰定位装置均包括第一横向装置和第一纵向装置; 第一横向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桩基护筒(1)外侧壁的第一横向转向扣、第二横向转向扣,第一横向转向扣和第二横向转向扣之间的连线d1穿过第一桩基护筒(1)的中心、并且d1与a垂直; 第一横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桩基护筒(7)外侧壁的第三横向转向扣、第四横向转向扣和第五横向转向扣,第三横向转向扣和第四横向转向扣之间的连线d2穿过第二桩基护筒(7)的中心,并且d2与a垂直;第三横向转向扣与第二桩基护筒(7)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1,第五横向转向扣与第二桩基护筒(7)中心的距离为S2,S2>S1; 第一横向装置还包括第一横向拉板、第二横向拉板、设置有第一横向动力装置的第一横向缆绳(6),第一横向缆绳(6)的一端与第一横向拉板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横向转向扣、第三横向转向扣、第五横向转向扣、第四横向转向扣和第二横向转向扣后,与第二横向拉板连接; 第一纵向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桩基护筒(1)外侧壁的第一纵向转向扣、第二纵向转向扣,第一纵向转向扣和第二纵向转向扣之间的 连线d1'穿过第一桩基护筒(1)的中心,d1'与a平行; 第一纵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五桩基护筒(3)外侧壁的第三纵向转向扣、第四纵向转向扣和第五纵向转向扣,第三横向转向扣和第四横向转向扣之间的连线d2'穿过第五桩基护筒(3)的中心,并且d2'与b平行;第三横向转向扣与第五桩基护筒(3)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1',第五横向转向扣与第五桩基护筒(3)中心的距离为S2',S2'>S1'; 第一纵向装置还包括第一纵向拉板、第二纵向拉板、设置有第一纵向动力装置的第一纵向缆绳(2),第一纵向缆绳(2)的一端与第一纵向拉板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纵向转向扣、第三纵向转向扣、第五纵向转向扣、第四纵向转向扣和第二纵向转向扣后,与第二纵向拉板连接;第一横向缆绳(6)与第一纵向缆绳(2)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围堰定位系统,所述围堰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桩基护筒(I)、第二桩基护筒(7)、第二横向缆绳(5)、第四桩基护筒(11)、第五桩基护筒(3)和第六桩基护筒(9),第一桩基护筒(I)的中心与第二桩基护筒(7)的中心的连线为a,第二横向缆绳(5)的中心与第四桩基护筒(11)的中心的连线为b,第五桩基护筒(3)的中心与第六桩基护筒(9)的中心的连线为c,b在a与c之间、且a // b // c ;其特征在于:包括2个对称设置的围堰定位装置,每个围堰定位装置均包括第一横向装置和第一纵向装置; 第一横向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桩基护筒(I)外侧壁的第一横向转向扣、第二横向转向扣,第一横向转向扣和第二横向转向扣之间的连线dl穿过第一桩基护筒⑴的中心、并且dl与a垂直; 第一横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桩基护筒(7)外侧壁的第三横向转向扣、第四横向转向扣和第五横向转向扣,第三横向转向扣和第四横向转向扣之间的连线d2穿过第二桩基护筒⑵的中心,并且d2与a垂直;第三横向转向扣与第二桩基护筒(7)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I,第五横向转向扣与第二桩基护筒(7)中心的距离为S2,S2 > SI ; 第一横向装置还包括第一横向拉板、第二横向拉板、设置有第一横向动力装置的第一横向缆绳(6),第一横向缆绳(6)的一端与第一横向拉板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横向转向扣、第三横向转向扣、第五横向转向扣、第四横向转向扣和第二横向转向扣后,与第二横向拉板连接; 第一纵向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桩基护筒(I)外侧壁的第一纵向转向扣、第二纵向转向扣,第一纵向转向扣和第二纵向转向扣之间的连线dl丨穿过第一桩基护筒⑴的中心,dl '与a平行; 第一纵向装置还包括设置 于第五桩基护筒(3)外侧壁的第三纵向转向扣、第四纵向转向扣和第五纵向转向扣,第三横向转向扣和第四横向转向扣之间的连线d2丨穿过第五桩基护筒⑶的中心,并且d2丨与b平行;第三横向转向扣与第五桩基护筒(3)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I丨,第五横向转向扣与第五桩基护筒(3)中心的距离为S2 ^,S2 ^ > SI ^ ; 第一纵向装置还包括第一纵向拉板、第二纵向拉板、设置有第一纵向动力装置的第一纵向缆绳(2),第一纵向缆绳(2)的一端与第一纵向拉板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纵向转向扣、第三纵向转向扣、第五纵向转向扣、第四纵向转向扣和第二纵向转向扣后,与第二纵向拉板连接;第一横向缆绳(6)与第一纵向缆绳(2)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堰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围堰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二横向装置和第二纵向装置; 第二横向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二横向缆绳(5)外侧壁的第六横向转向扣、第七横向转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满明李军堂王东辉汪芳进许颖强胡海波覃勇刚张爱花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