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敬森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沥青路面面层裂缝或沉陷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5097 阅读:3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沥青路面面层裂缝、沉陷的处理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沿裂缝或沉陷区域造灌浆孔,穿透面层和基层;第二步,用灌浆材料对灌浆孔进行灌浆,调平沉陷路面,并封孔保压;第三步,沿面层裂缝或沉陷区域凿槽;第四步,用沥青混凝土填充至与路面相平,第五步,封路养护至灌浆材料凝固,以行车不对灌浆材料造成破坏性损害为准。这种修补方法,通过沿裂缝或沉陷区域造灌浆孔,并对该灌浆孔灌浆,补强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有效提高其物理力学性能和水力学性能,然后再用沥青或沥青混凝土将面层裂缝或沉陷区域填补,恢复路面完整、平顺和正常使用功能,防止面层进一步损坏,消除了病根,避免重复养护,有效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沥青路面面层裂缝、沉陷的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利于公路沥青路面基层补强的修补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沥青路面常出现面层裂缝或沉陷等病害。下雨天,水从路面裂缝渗入基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处出现唧浆现象,水泥稳定的碎石因水而脱落、松散、路面结构承载力不足,出现啃边现象,并可能发展成网裂或坑槽、沉陷等,致使行车时跳车,严重影响了公路使用寿命,还影响行车的安全舒适,影响路容路貌。处理沥青路面裂缝或沉陷病害的常规方法有①开挖裂缝或沉陷部位路面,重新填补。该方法虽然施工简单快捷,但治标不治本,造成面层开裂的病根—损坏基层的水害没能得到有效处理,在行车的荷载作用下,面层不久重新开裂或沉陷;②在裂缝处路面的路肩位置设置排水盲沟,结合开挖裂缝部位路面,重新填补。该方法可有效解决问题,但存在费用高、工期过长、工序复杂、对行车影响大、处理效果不宜掌控而可能造成新的路面病害等缺陷。处理路面沉陷的方法是开挖换填,即将沉陷部位的面层挖出,重新填筑。该方法治标不治本,处理好的部位使用一段时间后,沉陷病害重新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用于沥青路面裂缝或沉陷的施工处理方法,消除造成裂缝或沉陷的病根,修复面层裂缝或沉陷,对路面基层补强,使沥青路面达到相应的使用标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沿裂缝或沉陷区域造灌浆孔,穿透面层和基层;第二步,用灌浆材料对灌浆孔进行灌浆,调平沉陷路面,并封孔保压;第三步,沿面层裂缝或沉陷区域凿槽;第四步,用沥青混凝土填充至与路面相平;第五步,封路养护至灌浆材料凝同,以行车不对灌浆材料造成破坏性损害为准。其中第一步中,对单条裂缝,沿裂缝造单排灌浆孔;对网裂或沉陷的病害,应在病害区域呈梅花型布设灌浆孔。所述灌浆孔孔径0.8~4.5厘米,孔距30~200厘米。第二步中所述保压延续至灌浆材料失去流动性。所述灌浆材料可选择无机的水泥纯浆、水泥砂浆等具有胶凝作用的材料,并可加适量外加剂,或有机的沥青类及凝固后具有弹韧性的高分子材料,并可掺加适量助剂。第三步中所述凿槽,对于单条裂缝,一般开凿宽度1~5厘米,深度3~6厘米的槽,对于网裂或沉陷,应凿出全病害区域,深度6~18厘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方法通过沿裂缝或沉陷区域造灌浆孔,并对该灌浆孔灌浆,补强路面基层、底基层,有效提高其物理力学性能和水力学性能,然后再用沥青或沥青混凝土将面层裂缝或沉陷区域填补,恢复路面完整、平顺和正常使用功能,防止面层进一步损坏,有效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这种处理方法可以大大节省病害路面养护时间和养护费用,并且,消除了病根,避免重复养护,有效减少路面养护工作对交通的影响和资金的浪费,所用浆材价格低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相当显著。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沥青路面面层裂缝或沉陷的施工实施例首先,沿面层裂缝或沉陷区域造灌浆孔,孔径根据灌浆材料而定,孔排距30~200厘米,孔深40~400厘米,起码要穿透面层和基层。对单条裂缝,沿裂缝造单排灌浆孔即可,对网裂或沉陷的病害,应呈梅花型分布在病害区域布设灌浆孔。然后,任选一个灌浆孔安装灌浆头,并连接灌浆泵灌浆,灌浆压力小于等于0.5兆帕。灌浆材料可选择无机的水泥纯浆、水泥砂浆并可加适量外加剂,或有机的沥青类及凝固后具有弹韧性的高分子材料,也可掺加适量助剂。如果灌浆材料为水泥纯浆,灌浆孔直径一般为3~4厘米;如果灌浆材料为水泥砂浆,灌浆孔直径一般为1.5~4.5厘米;如果灌浆材料为沥青类等有机材料,灌浆孔直径一般为0.8~5厘米。浆材的初凝同时间一般在30秒~120分钟。当选用无机材料灌浆时,当进浆量小于等于300毫升/分钟,结束本孔本次灌浆,当选用有机材料灌浆时,当进浆量小于等于10毫升/分钟时,结束本孔本次灌浆,转移到下一孔继续灌浆,直到灌完所有灌浆孔。然后根据沉陷情况对上述灌浆孔再次灌浆,直到调平沉陷路面。每个灌浆孔结束灌浆后应立即封闭保压,到灌浆材料失去流动性为止。保压结束后,对单条裂缝的病害,沿裂缝凿槽,宽1~5厘米,深3~6厘米,然后用沥青混凝土填充至与路面相平;对网裂或沉陷的病害,应凿开沉病害区域面层,深6~18厘米,然后重新用沥青混凝土填补至与相邻路面平齐。最后封路养护到灌浆材料凝固后,以行车不对灌浆材料造成破坏性损害为准,即完成了对沥青路面基层补强和面层裂缝或沉陷的处理,便可开放交通。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沿裂缝或沉陷区域造灌浆孔,穿透面层和基层;第二步,用灌浆材料对灌浆孔进行灌浆,调平沉陷路面,并封孔保压;第三步,沿面层裂缝或沉陷区域凿槽;第四步,用沥青混凝土填充至与路面相平;第五步,封路养护至灌浆材料凝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沥青路面面层裂缝或沉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对单条裂缝,沿裂缝造单排灌浆孔;对网裂或沉陷的病害,在病害区域呈梅花型布设灌浆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沥青路面面层裂缝或沉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孔孔径0.8~4.5厘米,孔距30~200厘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沥青路面面层裂缝或沉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所述保压延续至灌浆材料失去流动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沥青路面面层裂缝或沉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材料为无机类的水泥纯浆、水泥砂浆等具有胶凝作用的材料,也可掺加适量外加剂。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沥青路面面层裂缝或沉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材料为有机类的沥青类或凝固后具有弹韧性的高分子材料,也可掺加适量助剂。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于沥青路面面层裂缝或沉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对于单条裂缝,开凿宽度1~5厘米,深度3~6厘米的槽,对于网裂或沉陷,应凿出全病害区域,深度6~18厘米。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沥青路面面层裂缝、沉陷的处理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沿裂缝或沉陷区域造灌浆孔,穿透面层和基层;第二步,用灌浆材料对灌浆孔进行灌浆,调平沉陷路面,并封孔保压;第三步,沿面层裂缝或沉陷区域凿槽;第四步,用沥青混凝土填充至与路面相平,第五步,封路养护至灌浆材料凝固,以行车不对灌浆材料造成破坏性损害为准。这种修补方法,通过沿裂缝或沉陷区域造灌浆孔,并对该灌浆孔灌浆,补强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有效提高其物理力学性能和水力学性能,然后再用沥青或沥青混凝土将面层裂缝或沉陷区域填补,恢复路面完整、平顺和正常使用功能,防止面层进一步损坏,消除了病根,避免重复养护,有效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E01C23/00GK1710205SQ20051003546公开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8日专利技术者邓敬森 申请人:邓敬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沥青路面面层裂缝或沉陷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沿裂缝或沉陷区域造灌浆孔,穿透面层和基层;第二步,用灌浆材料对灌浆孔进行灌浆,调平沉陷路面,并封孔保压;第三步,沿面层裂缝或沉陷区域凿槽;第四步,用沥青混凝土填充至与路面相平;第五步,封路养护至灌浆材料凝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敬森
申请(专利权)人:邓敬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