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道面结构反射裂缝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1490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7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道面结构反射裂缝试验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道面结构反射裂缝试验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竖直压力施加装置、第一试件承台和第二试件承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可以驱动第一试件承台相对于第二试件承台作水平运动的水平压力施加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复合道面结构反射裂缝试验装置,可用于研究道路工程中沥青结构层反射裂缝扩展规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道面结构反射裂缝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机场复合道面主要是在既有或新建水泥混凝土道面上铺筑沥青层形成的复合结构。既有水泥道面上铺筑高性能沥青层可有效改善其结构性能和表面功能,并可在不停航条件下施工,已成为机场跑道加铺改造的主流形式。随着航空交通量急剧上升,既有的水泥道面逐渐无法满足要求。目前,我国已有38条跑道开展了沥青加铺,其余1/3的跑道将在未来十年内实施加铺改造。我国对复合道面的技术需求巨大而迫切。反射裂缝是复合道面结构的主要破坏形式之一。下层水泥混凝土板的热胀冷缩以及行车荷载引起的拉剪作用,使得接缝或裂缝处沥青加铺层出现应力集中;当集中应力超过材料抗力时,反射裂缝开始出现,并逐渐贯穿结构层,此即反射裂缝。反射裂缝的破坏模式包括张开型破坏、剪切型破坏以及撕裂型破坏。传统的分析研究中,一般假定某一种破坏为主导损坏形式,基于此展开反射裂缝研究。由于缺乏考虑其它破坏模式的影响,其分析结果存在缺陷。为了适应未来复合道面建设的需求,迫切需要对反射裂缝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其核心是明确温度荷载和行车荷载共同作用下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扩展规律,其主要解决手段是通过室内试验方法研究沥青层承受张拉作用和剪切作用时的抵抗反射裂缝能力。对于反射裂缝问题,目前仍无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可靠的预估模型,更缺乏统一的试验方法。不同研究者使用的仪器和试验方法各不相同,研究成果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可。部分现有的仪器设备仅能单独研究沥青层的张开型破坏或剪切型破坏,并不符合复合道面实际使用过程中所受的外力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科学的用于研究机场复合道面沥青层反射裂缝的试验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道面结构反射裂缝试验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竖直压力施加装置、第一试件承台和第二试件承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可以驱动第一试件承台相对于第二试件承台作水平运动的水平压力施加装置。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用于容纳试件的恒温箱,所述第一试件承台和第二试件承台位于恒温箱内。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竖直压力施加装置的施压端和/或水平压力施加装置的施压端位于恒温箱内。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竖直压力施加装置包括支架和位于支架上的第一压力加载装置,所述第一压力加载装置的位置与第一试件承台和/或第二试件承台的位置相对应。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两个以上立柱,所述立柱位于底座上,所述立柱之间设有横梁,所述第一压力加载装置位于横梁上。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压力施加装置位于底座的一侧。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压力施加装置包括反力梁和位于反力梁上的第二压力加载装置,所述第二压力加载装置的施压端与第一试件承台相连。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导轨,所述第一试件承台位于导轨上。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为水平面。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内还设有向竖直压力施加装置和水平压力施加装置提供动力的动力输出装置。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试件承台位于导轨上。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沥青混合料材料抗反射裂缝能力的测量方法,使用所述复合道面结构反射裂缝试验装置,包括如下步骤:将试件放置于第一试件承台和第二试件承台上,通过竖直压力施加装置向试件施加竖直方向作用力,通过水平压力施加装置驱动第一试件承台向试件施加水平作用力,从而确定试件的抗反射裂缝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 底座2 竖直压力施加装置21 支架211 立柱212 横梁22 第一压力加载装置221 竖直液压加载装置222 竖直活塞连杆223 夹具3 第一试件承台4 第二试件承台5 水平压力施加装置51 反力梁52 第二压力加载装置521 水平液压加载装置522 水平活塞连杆6 恒温箱7 导轨8 动力输出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道面结构反射裂缝试验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可以为水平面,所述底座1上设有竖直压力施加装置2、第一试件承台3和第二试件承台4,所述第一试件承台3和第二试件承台4与底座1之间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一试件承台3和第二试件承台4在底座1上的位置,所述第二试件承台4在测试时可以固定于底座1上,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可以驱动第一试件承台3相对于第二试件承台4作水平运动的水平压力施加装置5。待测试的试件通常可以放置于第一试件承台3和第二试件承台4上,通过竖直压力施加装置2可以自待测试的试件的上方自上而下向试件施加作用力,第二试件承台4固定于底座1上,水平压力施加装置5可以驱动第一试件承台3作水平运动,从而可以在通过第一试件承台3向待测试的试件的底部施加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所述第一试件承台3和第二试件承台4表面还可以设有缓冲层,以提供一定的竖向变形能力,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层可以是橡胶层,所述缓冲层的厚度可以为20mm。所述第一试件承台3和第二试件承台4上还可以设有固定装置,以固定待测试的试件,所述固定装置可以是例如夹具等。所述待测试的试件可以是所述复合道面结构,例如可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或它们组成的复合试件,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试件的长宽高可以是400*250*100mm。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复合道面结构反射裂缝试验装置中,所述底座1上还可以设有用于容纳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复合道面结构反射裂缝试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道面结构反射裂缝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竖直压力施加装置(2)、第一试件承台(3)和第二试件承台(4),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可以驱动第一试件承台(3)相对于第二试件承台(4)作水平运动的水平压力施加装置(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道面结构反射裂缝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竖直压力施加装置(2)、第一试件承台(3)和第二试件承台(4),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可以驱动第一试件承台(3)相对于第二试件承台(4)作水平运动的水平压力施加装置(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道面结构反射裂缝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用于容纳试件的恒温箱(6),所述第一试件承台(3)和第二试件承台(4)位于恒温箱(6)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道面结构反射裂缝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压力施加装置(2)的施压端和/或水平压力施加装置(5)的施压端位于恒温箱(6)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道面结构反射裂缝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压力施加装置(2)包括支架(21)和位于支架上的第一压力加载装置(22),所述第一压力加载装置(22)的位置与第一试件承台(3)和/或第二试件承台(4)的位置相对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道面结构反射裂缝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包括两个以上立柱(211),所述立柱位于底座(1)上,所述立柱之间设有横梁(212),所述第一压力加载装置(22)位于横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建明韦福禄赵鸿铎杨戈陈峙昂袁捷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上海同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