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离粘贴裂缝防水的路面结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为带有裂缝的路面层以及黏结固定于裂缝上可随裂缝伸缩变形的弹性防水底层和防水面层,所述防水底层和防水面层相互无黏结;该结构形成具有一定弹性形变的防水结构以适应缝隙的伸缩形变,并分散裂缝的伸缩变形产生的应力,使其不会集中到一点,具有高低温性能优良和防水密封效果好的特点,随着裂缝伸缩变形施加给防水层的应变不会超过该材料自身的极限应变,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延长,能够有效保证防水效果,具有较强的黏结力,同时又能适应变形,施工时无需大型设备,常温施工,方便快捷,具有很好的时效性,即时防止裂缝对道路产生的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公路养护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道路裂缝治理的隔离粘贴裂缝防水的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铺设好的公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损耗后,基层会发生开裂的现象,导致面层形成反射裂缝,水直接进入到基层内部。如不能及时处置,在行车的作用下胶结料和细集料逐渐失散,基层松散破坏,最终形成结构性破坏。目前我国公路补缝有采用成品贴缝带的方法,但是存在与水泥路面的黏结力不好,不能适应缝隙的伸缩形变而造成密封效果不好、贴缝带破损,容易被车轮带走我等问题,因为现有的贴缝带一般是采用在裂缝处满贴的方式,缝端应力集中致使局部脱空,且现有沥青质贴缝带与路面的黏结强度不高,尤其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而言,因受路表刻槽的影响,成品贴缝带与路面的有效粘贴面积明显减小(刻槽处脱空无黏结),使得脱空区不断发展扩大,当雨水从侧面进入脱空区后,仍可进入路面结构内部;严重情况下,若界面黏结力不足以抵抗轮胎摩擦力的长期作用,短时间内会造成贴缝带的滑移脱落,失去其防水功能。同时,成品贴缝带具有固定的宽度和较大的厚度,路表裂缝走向不规则时,粘贴处理十分麻烦,难免出现局部防水遗漏的现象;也有采用扩槽灌缝的补缝方法,但是容易造成啃边等结构性损伤隐患,且源消耗大,此外,热施工材料补缝在施工过程中沥青产品加热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同时还会污染环境,而且人工成本高,设备投入大,导致施工成本偏高等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常温施工补缝用防水贴,搭接方便,与路面黏结力强,能够适应缝隙的伸缩形变,密封性和防水效果好,耐久性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常温施工型隔离粘贴裂缝防水的路面结构,搭接方便,与路面黏结力强,能够适应缝隙的伸缩形变,密封性和防水效果好,耐久性强。本技术的一种隔离粘贴裂缝防水的路面结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带有裂缝的路面层以及黏结固定于裂缝上可随裂缝伸缩变形的弹性防水底层和防水面层,所述防水底层和防水面层相互无黏结;进一步,所述防水底层和防水面层之间设置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与防水面层或/和防水底层无黏结;进一步,所述隔离层的长度和宽度不小于防水底层的长度和宽度;所述隔离层厚度小于0.5mm;进一步,所述防水底层宽度小于防水面层宽度;进一步,所述防水底层黏结固定于裂缝两侧各1-2cm的路面;所述防水面层覆盖防水底层黏结固定于防水底层以外的路面;进一步,所述防水面层为铺设黏结的至少一层纤维布,采用柔性环氧树脂结构胶黏结固定;所述防水底层为改性沥青或其他弹性、粘弹性材料。;进一步,所述防水面层由柔性环氧树脂结构胶渗透纤维布层整体黏结形成复合结构层;所述纤维布为长丝双向机织纤维布。进一步,所柔性环氧树脂结构胶延伸率>10%,弹性模量<1GPa;所述纤维布的抗拉强度>400MPa,弹性模量<15GPa,极限伸长率>15%;进一步,在所述防水面层上均匀喷砂形成抗磨层;进一步,所述抗磨层材料为金刚砂、石英砂中的一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隔离粘贴裂缝防水的路面结构,,形成具有一定弹性形变的防水结构以适应缝隙的伸缩形变,并分散裂缝的伸缩变形产生的应力,使其不会集中到一点,具有高低温性能优良和防水密封效果好的特点,裂缝伸缩变形施加给防水层的应变力都不会超过该材料自身的极限应变,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延长,能够有效保证防水效果,该防水处理结构形成的防水贴一方面具有较强的黏结力,同时又能适应变形,该结构施工时无需大型设备,常温施工,方便快捷,具有很好的时效性,即时防止裂缝对道路产生的破坏;可随缝裂缝走向任意铺设,确保封缝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隔离粘贴裂缝防水的路面结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为带有裂缝1的路面层以及黏结固定于裂缝1上可随裂缝1伸缩变形的弹性防水底层2和防水面层3,所述防水底层2和防水面层3相互无黏结;该结构形成防水贴结构,防水底层2对裂缝1进行初次密封防水,防水面层3对裂缝1进行二次密封防水,加强密封防水效果,通过相互无黏结的防水底层2和防水面层3结构以适应缝隙的伸缩形变,该结构能分散裂缝1伸缩变形产生的应力,使其不会集中到一点,进而避免该防水贴因裂缝1的伸缩形变而拉延破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耐久性;防水底层2可以通过黏结剂黏结固定,也可通过自身的粘性黏结;防水面层3可作为防水底层2的保护层,避免车轮作用下的脱落,隔离层4避免了裂缝处应力集中的影响,且在界面力相同的情况下,可使防水面层3获得更大的变形能力,同时减小车轮荷载对防水底层2的摩擦不利影响。该防水处理方式可常温施工,施工工艺简单,不影响正常交通,同时环保性好。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底层2和防水面层3之间设置隔离层4,所述隔离层4与防水面层3或/和防水底层2无黏结;通过设置隔离层4实现防水底层2和防水面层3的相互无黏结,隔离层4可以减少防水底层2和防水面层3在随裂缝1伸缩形变时或者车辙情况下相互摩擦,相互干扰,提高防水底层2和防水面层3随裂缝1伸缩形变的适应性,同时,弹性防水层与路表具有很强的黏结力,且由于长丝纤维布的存在,弹性防水层的整体性好、抗拉强度高,可以抵抗轮胎摩擦力而不至于出现脱落现象,很好地保护了其下方的隔离层4。这种结构的组合,保证了路表裂缝1防水处理的效果与耐久性;隔离层4可以为蜡层、薄膜等中的一种,当隔离层4为蜡层时,与防水底层2或防水面层3无黏结,当隔离层4是薄膜时,与防水底层2和防水面层3均无黏结。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层4的长度和宽度不小于防水底层2相同长度和宽度;所述隔离层4厚度小于0.5mm;隔离层4厚度为0.1-0.5mm,隔离层4的厚度不能太厚,太厚会影响防水底层2和防水面层3的形变,当隔离层4的长度和宽度大于防水底层2的长度和宽度时,隔离层可黏结固定或不黏结固定于路面,只需要将防水面层与路面黏结即可。上述特征的结合能保证该防水结构具有良好的伸缩变形适应性。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底层2宽度小于防水面层3宽度;防水底层2和防水面层3在纵向(竖直方向)形成梯度结构关系,形成结构相互独立,效果相辅相成的防水构造,确保使用效果的持久性和耐用性。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底层2黏结固定于裂缝1两侧各1-2cm的路面;所述防水面层覆盖防水底层黏结固定于防水底层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离粘贴裂缝防水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带有裂缝的路面层以及黏结固定于裂缝上可随裂缝伸缩变形的弹性防水底层和防水面层,所述防水底层和防水面层相互无黏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粘贴裂缝防水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
设置的带有裂缝的路面层以及黏结固定于裂缝上可随裂缝伸缩变形的弹性防水
底层和防水面层,所述防水底层和防水面层相互无黏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粘贴裂缝防水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底层和防水面层之间设置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与防水面层或/和防水底
层无黏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粘贴裂缝防水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层的长度和宽度不小于防水底层的长度和宽度;所述隔离层厚度小于
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粘贴裂缝防水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底层宽度小于防水面层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粘贴裂缝防水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底层黏结固定于裂缝两侧各1-2cm的路面;所述防水面层覆盖防水底
层黏结固定于防水底层以外的路面。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银华,邓冲,任俊杰,唐羽,黄锋,赵朝华,谷建义,李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