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座式单轨简易可挠式道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222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跨座式单轨简易可挠式道岔,包括相连的道岔梁,以及安装在每节道岔梁两侧的导向板和稳定板,在两节所述道岔梁结合段的两侧铰接有外挠性板和内挠性板,该外挠性板和内挠性板的前后端各经销轴铰接在所述道岔梁的侧面上,且所述外挠性板和内挠性板的前端或后端供所述销轴穿过的铰接孔为条形孔;所述外挠性板的中部经滚轴铰接在所述道岔梁侧面上,所述内挠性板的中部经连接板铰接在所述道岔梁的侧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改变现有单轨道岔基本设计,为单轨交通提供一种价格与关节型道岔相当,具有部分可挠型道岔功能的单轨道岔。这种道岔既有关节型道岔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又有可挠型道岔线形圆滑、对列车损害和冲击力小的特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跨座式单轨 简易可挠式道岔。
技术介绍
道岔是跨座式单轨交通的重要机电设备,分关节型和可挠型两种基本形式。关节型单开道岔结构简单,成本相对低廉,但由于关节道岔是由4节道岔梁1 成折线组成,在每节道岔梁1的两侧安装有导向板2和稳定板,如图9所示, 列车通过道岔时,道岔梁会对列车产生很大的冲击力,这个冲击力是非常有害 的,它可能对车辆结构造成永久的损害,同时降低了列车的乘坐舒适性。列车 通过关节型道岔时只能限速通过,所以关节型道岔一般是不能在正线上安装。 可挠型道岔的线形是成圆弧过渡的,所以不会对列车造成损害,通过速度比关 节型道岔提高很多。正线上安装的道岔都是可挠型道岔。但是,可挠型道岔的 结构非常复杂,如中国专利200520033310. X公开的一种跨座式可挠型单轨道岔 侧板变形装置,由于可挠型道岔的结构非常复杂,设计、制造、装配以及安装 的难度非常大,而且成本也比关节型道岔高出几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挠型道岔功能,并且 成本低的跨座式单轨简易可挠式道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跨座式单轨简易可 挠式道岔,包括相连的道岔梁,以及安装在每节道岔梁两侧的导向板和稳定板, 在两节所述道岔梁结合段的两侧铰接有外挠性板和内挠性板,该外挠性板和内 挠性板的前后端各经销轴铰接在所述道岔梁的侧面上,且所述外挠性板和内挠 性板的前端或后端供所述销轴穿过的铰接孔为条形孔;所述外挠性板的中部经 滚轴铰接在所述道岔梁侧面上,所述内挠性板的中部经连接板铰接在所述道岔 梁的侧面上。上述外挠性板和内挠性板前、后端的内侧面各设有支耳,该支耳经所述销 轴铰接在所对应的道岔梁侧面的铰接座上。上述外挠性板的中部焊接有圆形轴承座,在该轴承座对应的道岔梁侧面上 设置有支承座;所述滚轴穿过该支承座和轴承座将两者相连。上述内挠性板的中部设有铰接支耳,该铰接支耳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铰接, 所述连接板的另 一端铰接在所述道岔梁侧面的铰接支耳上。有益效果本技术不改变现有单轨道岔基本设计,为单轨交通提供一 种价格与关节型道岔相当,具有部分可挠型道岔功能的单轨道岔。这种道岔既 有关节型道岔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又有可挠型道岔线形圆滑、对列车损 害和冲击力小的特点。可以大大改善关节型道岔的通过性能,必要时还可以代 替部分可挠型道岔在正线上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弯折状态的俯视图; 图2为本技术直线状态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图4为图1中I处的放大视图; 图5为图1中Z处的放大视图; 图6为图1中M处的放大视图; 图7为图1中N处的放大视图; 图8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9为改进前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对本技术加以说明。本技术中的驱动系统、锁定系统及控制系统与现行关节型道岔相同。如图1至图6所示, 一般一副单开道岔由4节梁组成,相邻的两节道岔梁7, 8 之间经连接装置相连,在每节道岔梁7, 8两侧刚性连接有导向板1和稳定板9, 在两节所述道岔梁7, 8结合处的两侧铰接有外挠性板2和内挠性板3,外挠性 板2和内挠性板3前、后端的内侧面各安装有支耳10,该支耳10经销轴4铰接 在所对应的道岔梁7或8侧面的铰接座11上,如图3及图4所示,外挠性板2 和内挠性板3的前端销轴4穿过的铰接孔为条形孔,外挠性板2和内挠性板3 的后端销轴4穿过的铰接孔为圆孔,这样,当道岔梁转辙运动时,挠性板的后 端只能挠轴转动,条形孔用来补偿挠性板的位置并约束挠性板的横向运动。如图6、图7及图8所示,外挠性板2的中部焊接有圆形轴承座12,在该 轴承座12对应的道岔梁7或8侧面上设置有支承座13,滚轴5穿过该支承座 13和轴承座12将两者相连,当道岔梁转辙运动时,滚轴5对外挠性板2施力, 外挠性板2向外凸出;内挠性板3的中部设有铰接支耳14,该铰接支耳14与所 述连接板6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板6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道岔梁7或8侧面的铰接支耳15上,当道岔梁转辙运动时,连接板6拉动内挠性板3向内凹进。 由于连接板6和滚轴5与外挠性板2和内挠性板3都不做刚性连接,使挠性板 在变形中的轴向位移量得到补偿。这样,在道岔驱动系统的作用下,道岔梁主 体按规定的轨迹进行转辙运动,并带动挠性板做弯曲变形,使整个道岔梁导向 板稳定板形成成比较圆滑的线形。权利要求1. 一种跨座式单轨简易可挠式道岔,包括相连的道岔梁(7,8),以及安装在每节道岔梁(7,8)两侧的导向板(1)和稳定板(9),其特征在于在两节所述道岔梁(7,8)结合段的两侧铰接有外挠性板(2)和内挠性板(3),该外挠性板(2)和内挠性板(3)的前后端各经销轴(4)铰接在所述道岔梁(7,8)的侧面上,且所述外挠性板(2)和内挠性板(3)的前端或后端供所述销轴(4)穿过的铰接孔为条形孔;所述外挠性板(2)的中部经滚轴(5)铰接在所述道岔梁(7,8)侧面上,所述内挠性板(3)的中部经连接板(6)铰接在所述道岔梁(7,8)的侧面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简易可挠式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 外挠性板(2)和内挠性板(3)前、后端的内侧面各设有支耳(10),该支耳(10) 经所述销轴(4)铰接在所对应的道岔梁(7或8)侧面的铰接座(11)上。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简易可挠式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 外挠性板(2)的中部焊接有圆形轴承座(12),在该轴承座(12)对应的道岔 梁(7或8)侧面上设置有支承座(13);所述滚轴(5)穿过该支承座(13)和 轴承座(12)将两者相连。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简易可挠式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 内挠性板(3)的中部设有铰接支耳(14),该铰接支耳(14)与所述连接板(6) 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板(6)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道岔梁(7或8)侧面的铰 接支耳(15)上。专利摘要一种跨座式单轨简易可挠式道岔,包括相连的道岔梁,以及安装在每节道岔梁两侧的导向板和稳定板,在两节所述道岔梁结合段的两侧铰接有外挠性板和内挠性板,该外挠性板和内挠性板的前后端各经销轴铰接在所述道岔梁的侧面上,且所述外挠性板和内挠性板的前端或后端供所述销轴穿过的铰接孔为条形孔;所述外挠性板的中部经滚轴铰接在所述道岔梁侧面上,所述内挠性板的中部经连接板铰接在所述道岔梁的侧面上。本技术不改变现有单轨道岔基本设计,为单轨交通提供一种价格与关节型道岔相当,具有部分可挠型道岔功能的单轨道岔。这种道岔既有关节型道岔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又有可挠型道岔线形圆滑、对列车损害和冲击力小的特点。文档编号E01B25/00GK201250372SQ200820098499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5日专利技术者刘东庆, 云 曹, 杜木信, 樊绍忠, 聂勋铁, 赵俊渝, 阙洪军 申请人: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座式单轨简易可挠式道岔,包括相连的道岔梁(7,8),以及安装在每节道岔梁(7,8)两侧的导向板(1)和稳定板(9),其特征在于:在两节所述道岔梁(7,8)结合段的两侧铰接有外挠性板(2)和内挠性板(3),该外挠性板(2)和内挠性板(3)的前后端各经销轴(4)铰接在所述道岔梁(7,8)的侧面上,且所述外挠性板(2)和内挠性板(3)的前端或后端供所述销轴(4)穿过的铰接孔为条形孔;所述外挠性板(2)的中部经滚轴(5)铰接在所述道岔梁(7,8)侧面上,所述内挠性板(3)的中部经连接板(6)铰接在所述道岔梁(7,8)的侧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庆杜木信曹云赵俊渝阙洪军聂勋铁樊绍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