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联合收获机可升降履带式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7067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联合收获机可升降履带式底盘,包括底盘上机架和行走梁,所述底盘上机架上安装有主驱动轮与托轮,所述底盘上机架与所述行走梁之间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由左前升降机构、右前升降机构、左后升降机构、右后升降机构组成,所述左前升降机构、所述右前升降机构、所述左后升降机构和所述右后升降机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所述底盘上机架相对所述行走梁的位置的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转臂连接转轴的形式,并用液压缸作为执行机构,实现了底盘姿态的手动或自动升降与调平,主动调整底盘离地间隙,对底盘水平精度实时控制,有效提高了履带式联合收获机对不同泥脚深度水田的适应性和通过性。

Crawler chassis can be lifted by combine harvest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ifting crawler type chassis of a combine harvester, including a chassis upper rack and a walking beam. The chassis upper rack is provided with a main driving wheel and a supporting wheel. A lift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hassis upper rack and the walking beam. The lifting mechanism is composed of a left front lifting mechanism, a right front lifting mechanism and a left rear lifting mechanism. The left front lifting mechanism, the right front lifting mechanism, the left rear lifting mechanism and the right rear lifting mechanism can adjust the position of the chassis frame relative to the walking beam by cooper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form of a rotating arm connecting a rotating shaft, and uses a hydraulic cylinder as an actuator, realizes manual or automatic lifting and leveling of the chassis posture, actively adjusts the clearance between the chassis and the ground, and real-time controls the horizontal precision of the chassis, thus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adaptability and trafficability of the crawler type combine harvester to paddy fields with different mud foot depth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合收获机可升降履带式底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联合收获机可升降履带式底盘。
技术介绍
履带式联合收获机被广泛应用于水稻收获作业,履带式底盘具有接地面积大、接地压力小、转弯半径小、转弯灵便等突出优点。履带式联合收获机的行走机构附着力强,适宜在泥地和水田中作业。传统的履带式联合收获机均为焊接一体式结构,底盘上机架与两侧行走梁焊接为一个整体,离地间隙小,在泥脚较深的田间存行走和转向困难,通过性显著降低。在转弯和翻越田埂时,稳定性较差。如果增加离地间隙,会提高整台收割机的重心,造成行驶稳定性差。专利CN205196350U使用两个升降机构,可实现底盘整体提升和单侧升降调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联合收获机田间通过性,但其无法完成前后倾斜的调整,且没有检测机构及对调节效果的反馈。其调节过程需要人工操作完成,调节效果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提高履带式联合收获机对不同泥脚深度水田及各种地形状况的适应性和通过性,提高消除田间作业安全隐患问题,保障联合收获机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联合收获机可升降履带式底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联合收获机可升降履带式底盘,包括底盘上机架和行走梁,所述底盘上机架上安装有主驱动轮与托轮,所述底盘上机架与所述行走梁之间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由左前升降机构、右前升降机构、左后升降机构、右后升降机构组成,所述左前升降机构、所述右前升降机构、所述左后升降机构和所述右后升降机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所述底盘上机架相对所述行走梁的位置的调整。上述方案中,所述左前升降机构、所述右前升降机构、所述左后升降机构和所述右后升降机构均包括液压缸、上转臂、下转臂、下转臂连接件和转臂连接轴,所述液压缸的尾部与底盘上机架固定铰接,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上转臂一端铰接在一起,所述上转臂另外一端和所述下转臂一端通过花键轴固定连接,所述花键轴嵌套在转臂关节内,所述下转臂另外一端与下转臂连接件的一端铰接,所述下转臂连接件的另外一端与转臂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臂连接轴(806)安装在所述行走梁9上,能够绕着轴线转动。上述方案中,底盘上机架中心位置横梁上安装有姿态传感器,所述姿态传感器与所述底盘上机架的底面平行设置,所述姿态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左前升降机构、所述右前升降机构、所述左后升降机构和所述右后升降机构的液压缸电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左前升降机构、所述右前升降机构、所述左后升降机构和所述右后升降机构的液压缸的活塞杆处安装有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行走梁上安装有四个限位块,每个所述限位块对应设置在所述左前升降机构、所述右前升降机构、所述左后升降机构和所述右后升降机构的下转臂处于水平位置时的下方。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安装在驾驶室操纵台上,可实时显示底盘姿态倾角信息及底盘上机架四角离地间隙,为人工调节提供数据支持。上述方案中,驾驶室内还设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作为上位机发出指令至所述控制器,实现对所述左前升降机构、所述右前升降机构、所述左后升降机构和所述右后升降机构的液压缸的手动操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底盘上机架与行走梁之间八字梁一体式结构,将驱动轮与托轮与底盘上机架固定在一起,采用四个液压缸及升降机构均布在底盘下与行走梁连接,来实现对底盘上机架的升降以及底盘姿态的调整;(2)在底盘上机架升降调节的过程中,履带弹性形变小,底盘受力变形小;在左右倾斜的调节过程中,转臂连接轴结构使底盘的调节适应角度大大增加;(3)传感系统动态采集底盘姿态信息,实时反馈至控制器实现闭环自动控制调节;采用人工控制与智能自动控制升降与调平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底盘调节精度高,调节时间短。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联合收获机可升降履带式底盘示意图。图2是一种联合收获机可升降履带式底盘控制流程图。图3是升降机构示意图。图4是升降机构正视图。图5是前部提升示意图。图6是左侧提升示意图。图7是控制按钮示意图。图中:1-底盘上机架,101-主驱动轮,102-托轮,2-液压缸,201-左前液压缸,201-1-活塞杆,202-右前液压缸,203-左后液压缸,204-右后液压缸,3-显示器,4-控制器,5-控制按钮,6-限位开关,7-姿态传感器,8-升降机构,801-上转臂,801-1左前上转臂,801-2右前上转臂,801-3左后上转臂,801-4右后上转臂,802-下转臂,802-1左前下转臂,802-2右前下转臂,802-3左后下转臂,802-4右后下转臂,,803-转臂关节,804-花键轴,805-下转臂连接件,806-转臂连接轴,9-行走梁,10-限位块,11-履带,12-张紧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联合收获机可升降履带式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机构8、姿态传感器7、显示器3、控制器4、控制按钮5、限位开关6、底盘上机架1、行走梁9。升降机构8左右对称布置在底盘上机架1与行走梁9之间,共有四套,包括左前升降机构、右前升降机构、左后升降机构、右后升降机构,可实现对底盘上机架1的升降以及底盘姿态的调整。每套升降机构8包括液压缸2、上转臂801、下转臂802、下转臂连接件805和转臂连接轴806,所述液压缸2的尾部与底盘上机架1固定铰接,所述液压缸2的活塞杆与上转臂801一端铰接在一起,所述上转臂801另外一端和所述下转臂802一端通过花键轴804呈固定角度连接,所述花键轴804嵌套在转臂关节(803)内,所述下转臂802另外一端与下转臂连接件805的一端铰接,所述下转臂连接件805的另外一端与转臂连接轴806转动副连接,所述转臂连接轴806固定安装在所述行走梁9上。液压缸2的活塞杆伸出或缩回带动上转臂801转动,升降机构的上转臂801与下转臂802转动使其连接的同侧底盘上机架1与行走梁9之间的距离增加或减少。姿态传感器7安装在底盘上机架1中心位置横梁上,与机架平行,可实时检测底盘上机架1的空间姿态信息,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4,以作为底盘升降及调平的控制依据。控制器4将姿态传感器7得到的倾角信号分析处理,判断底盘的姿态,给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各液压缸2做出动作,实现底盘上机架1的升降和底盘姿态调整至水平。限位开关6安装在液压缸2,当液压杆运动至行程的最大和最小处,向控制器4发出报警信号。限位块10位于下转臂802处于水平位置时的下方,在行走梁9上,可保护下转臂802在不工作时受力平衡。显示器3在驾驶室操纵台上,可实时显示底盘姿态倾角信息及底盘上机架1四角离地间隙,使驾驶员了解车体姿态,作为人工升降调节的依据;控制按钮5位于驾驶室操纵台上,有功能按钮,作为上位机发出指令至控制器4,控制各液压缸2动作,控制底盘姿态。如图3、图4所示,所述底盘装置主驱动轮101和托轮102与底盘上机架1之间通过支撑部件固定连接,主驱动轮101与托轮102随着底盘上机架1的升高与调整一起运动;四个下转臂连接件805与转臂连接轴806焊接在一起,当底盘处于左右倾斜姿态时,下转臂802及整个升降机构可绕转臂连接轴805转动,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联合收获机可升降履带式底盘,包括底盘上机架(1)和行走梁(9),所述底盘上机架(1)上安装有主驱动轮(101)与托轮(10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机架(1)与所述行走梁(9)之间设有升降机构(8),所述升降机构(8)由左前升降机构、右前升降机构、左后升降机构、右后升降机构组成,所述左前升降机构、所述右前升降机构、所述左后升降机构和所述右后升降机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所述底盘上机架(1)相对所述行走梁(9)的位置的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1.联合收获机可升降履带式底盘,包括底盘上机架(1)和行走梁(9),所述底盘上机架(1)上安装有主驱动轮(101)与托轮(10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机架(1)与所述行走梁(9)之间设有升降机构(8),所述升降机构(8)由左前升降机构、右前升降机构、左后升降机构、右后升降机构组成,所述左前升降机构、所述右前升降机构、所述左后升降机构和所述右后升降机构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所述底盘上机架(1)相对所述行走梁(9)的位置的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获机可升降履带式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升降机构、所述右前升降机构、所述左后升降机构和所述右后升降机构均包括液压缸(2)、上转臂(801)、下转臂(802)、下转臂连接件(805)和转臂连接轴(806),所述液压缸(2)的尾部与底盘上机架(1)固定铰接,所述液压缸(2)的活塞杆与上转臂(801)一端铰接在一起,所述上转臂(801)另外一端和所述下转臂(802)一端通过花键轴(804)固定连接,所述花键轴(804)嵌套在转臂关节(803)内,所述下转臂(802)另外一端与下转臂连接件(805)的一端铰接,所述下转臂连接件(805)的另外一端与转臂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臂连接轴(806)安装在所述行走梁(9)上,能够绕着轴线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获机可升降履带式底盘,其特征在于,底盘上机架(1)中心位置横梁上安装有姿态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章荆博李耀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