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4710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包括:车身,车身前部的前车厢和车身后部的后车厢,分别对称设置于前车厢两侧的前机翼,分别设置于前机翼上的前机翼涵道风扇,前机翼后掠;分别对称设置于后车厢两侧的后机翼,分别设置于后机翼上的后机翼涵道风扇;前机翼涵道风扇和后机翼涵道风扇的外圆周面对称设置有转向轴,前机翼涵道风扇和后机翼涵道风扇绕转向轴转动;机翼收起时,前机翼经过翻转折叠后收于前车厢,后机翼经过翻转折叠后收于后车厢。通过涵道风扇与固定翼的结合,实现了飞行汽车的垂直起降及平稳飞行,而且在地面行驶时,可以将机翼折叠放置于汽车内部,节省空间,符合驾驶者使用需求。

A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folding wing flying vehic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olding wing flying vehicle for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 front carriage at the front of the body and a rear carriage at the rear of the body, front wing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ront carriage, a front wing bypass fan arranged on the front wing respectively, and a front wing sweeping backward, and a front wing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rear carriage, respectively. The rear wing, which is respectively set on the rear wing, is equipped with a rear wing duct fan; the front wing duct fan and the rear wing duct fan are symmetrically equipped with a steering shaft on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and the front wing duct fan and the rear wing duct fan rotate around the steering shaft; when the wing is retracted, the front wing is folded after turning and folded in the front compartment, and the rear wing passes through the steering shaft. Turn over and fold into the rear compartment.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bypass fan and fixed wing, the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nd smooth flight of the flying vehicle are realized, and when driving on the ground, the wing can be folded and plac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vehicle to save space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dr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汽车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基于城市私家车大量增多,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大,交通拥堵频繁发生,人们对飞行汽车的需求欲望已经越来越强烈,希望通过陆空两用的优越性能来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生活。但是,现有的飞行汽车的开发和研究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比如:滑行起降方式的跑道局限性、飞行不稳、飞行速度慢、体积较大等一系列问题,造成飞行汽车在推广和使用的过程中障碍重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节省空间、起降简单、飞行平稳的飞行汽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通过涵道风扇与固定翼的结合,实现了飞行汽车的垂直起降及平稳飞行,而且在地面行驶时,可以将机翼折叠放置于汽车内部,节省空间,符合驾驶者使用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前部的前车厢和所述车身后部的后车厢,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前车厢两侧的前机翼,分别设置于所述前机翼上的前机翼涵道风扇,所述前机翼后掠;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后车厢两侧的后机翼,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机翼上的后机翼涵道风扇;所述前机翼涵道风扇和所述后机翼涵道风扇的外圆周面对称设置有转向轴,所述前机翼涵道风扇和所述后机翼涵道风扇绕所述转向轴转动;机翼收起时,所述前机翼经过翻转折叠后收于所述前车厢,所述后机翼经过翻转折叠后收于所述后车厢。所述前机翼包括前机翼折叠部和前机翼根部,所述前机翼折叠部和所述前机翼根部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所述前机翼涵道风扇设置于所述前机翼根部的中部;所述后机翼包括后机翼折叠部和后机翼根部,所述后机翼折叠部和所述后机翼根部通过所述铰链活动连接,所述后机翼涵道风扇设置于所述后机翼根部的中部。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中,在所述前车厢和所述后车厢内,靠近所述车身侧面位置分别设置有独立旋转轴,所述独立旋转轴通过螺钉与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前机翼根部和所述后机翼根部固定连接;靠近所述车身侧面位置与所述独立旋转轴对称的另一侧,分别设置有分体旋转轴,所述分体旋转轴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在所述分体旋转轴内伸缩运动,所述伸缩杆通过所述螺钉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前机翼根部和所述后机翼根部固定连接;通过此种连接方式,所述车身一侧侧面的所述前机翼和所述后机翼通过所述独立旋转轴连接;所述车身另一侧的所述前机翼和所述后机翼通过所述分体旋转轴和伸缩杆连接,具有上下调节的功能。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中,机翼收起时,所述前机翼折叠部和所述后机翼折叠部向所述前机翼根部和所述后机翼根部折叠,折叠完成后,所述伸缩杆向下运动,当所述伸缩杆运动到两副所述前机翼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两副所述后机翼也不在同一水平面时,所述伸缩杆停止运动,此时,所述独立旋转轴和所述分体旋转轴带动所述前机翼和所述后机翼向所述车身内侧转动,两副所述前机翼全部转动进入所述前车厢后停止,两副所述后机翼全部转动进入所述后车厢后停止。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中,机翼展开时,所述独立旋转轴和所述分体旋转轴带动所述前机翼和所述后机翼向所述车身外侧转动,所述前机翼和所述后机翼旋转至所述车身两侧时停止,所述伸缩杆向上运动,当两副所述前机翼达到同一水平面,且两副所述后机翼也达到同一水平面时,所述伸缩杆停止运动,所述前机翼折叠部和所述后机翼折叠部翻转展开。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中,在所述前机翼和所述后机翼展开时,所述前机翼涵道风扇和所述后机翼涵道风扇启动,作为起飞动力,当所述飞行汽车升空后,所述后机翼涵道风扇绕所述转向轴缓慢转动,最终与所述后机翼水平面垂直,产生后作用力,推进所述飞行汽车向前加速运行,当运行速度恒定后,所述前机翼涵道风扇绕所述转向轴缓慢转动,最终与所述前机翼水平面垂直,继续增大后作用力,推进所述飞行汽车向前加速运行,当所述前机翼和所述后机翼起到飞行作用时,所述前机翼涵道风扇和所述后机翼涵道风扇停止工作并旋转归位。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中,所述前机翼折叠部上下表面设置重叠放置的前机翼第一滑盖和前机翼第二滑盖,所述后机翼折叠部上下表面设置有后机翼滑盖,当所述飞行汽车在空中完全依靠固定翼飞行时,所述前机翼第一滑盖和所述前机翼第二滑盖向所述前机翼根部滑动,所述后机翼滑盖向所述后机翼根部滑动,分别遮盖所述前机翼涵道风扇和所述后机翼涵道风扇,减少所述前机翼和所述后机翼的升力损失。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中,还包括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后排位置设置有引擎。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中,还包括车轮,所述车轮上设置有作为驱动作用的轮毂电机,所述车身本体的底盘上设置有电池。所述引擎可为电池充电,所述引擎和所述电池为所述涵道风扇,所述轮毂电机,所述固定翼的翻转机构和所述伸缩杆的伸缩机构提供电源。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通过涵道风扇与固定翼的结合,实现了垂直起降的功能,节省了跑道长度和起降时间;通过在空中涵道风扇与固定翼的有效切换,实现了平稳飞行;在地面行驶时,可将机翼折叠放置于汽车内部,节省空间,外形美观,符合驾驶者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翼展开后的俯视图;图2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翼折叠后的俯视图;图3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翼展开后的主视图;图4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翼折叠后在车厢外部的结构原理主视图;图5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翼折叠后置于车厢内部的结构原理主视图;图6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翼折叠后置于车厢内部的结构原理俯视图;图7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涵道风扇垂直于固定翼的示意图;图8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机翼涵道风扇外露的俯视图;图9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机翼涵道风扇遮盖的俯视图;图10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后机翼涵道风扇外露的俯视图;图11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后机翼涵道风扇遮盖的俯视图。在图1中:1为车身,2为前车厢,3为驾驶室,4为后车厢,6为前机翼,7为后机翼,8为前机翼涵道风扇,9为后机翼涵道风扇。在图2中:19为前机翼折叠部,20为前机翼根部。在图3中:5为车轮。在图4中:10为独立旋转轴,11为分体旋转轴,12为伸缩杆,13为螺钉,14为铰链。在图5中:15为连接板。在图6中:2为前车厢,13为螺钉。在图7中:18为转向轴。在图8中:16为前机翼第一滑盖,17为前机翼第二滑盖,18为转向轴。在图9中:19为前机翼折叠部,20为前机翼根部。在图10中:18为转向轴,21为后机翼滑盖。在图11中:22为后机翼折叠部,23为后机翼根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1),所述车身(1)前部的前车厢(2)和所述车身(1)后部的后车厢(4),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前车厢(2)两侧的前机翼(6),分别设置于所述前机翼(6)上的前机翼涵道风扇(8),所述前机翼(6)后掠;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后车厢(4)两侧的后机翼(7),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机翼(7)上的后机翼涵道风扇(9);所述前机翼涵道风扇(8)和所述后机翼涵道风扇(9)的外圆周面对称设置有转向轴(18),所述前机翼涵道风扇(8)和所述后机翼涵道风扇(9)绕所述转向轴(18)转动;机翼收起时,所述前机翼(6)经过翻转折叠后收于所述前车厢(2),所述后机翼(7)经过翻转折叠后收于所述后车厢(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1),所述车身(1)前部的前车厢(2)和所述车身(1)后部的后车厢(4),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前车厢(2)两侧的前机翼(6),分别设置于所述前机翼(6)上的前机翼涵道风扇(8),所述前机翼(6)后掠;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后车厢(4)两侧的后机翼(7),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机翼(7)上的后机翼涵道风扇(9);所述前机翼涵道风扇(8)和所述后机翼涵道风扇(9)的外圆周面对称设置有转向轴(18),所述前机翼涵道风扇(8)和所述后机翼涵道风扇(9)绕所述转向轴(18)转动;机翼收起时,所述前机翼(6)经过翻转折叠后收于所述前车厢(2),所述后机翼(7)经过翻转折叠后收于所述后车厢(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翼(6)包括前机翼折叠部(19)和前机翼根部(20),所述前机翼折叠部(19)和所述前机翼根部(20)通过铰链(14)活动连接,所述前机翼涵道风扇(8)设置于所述前机翼根部(20)的中部;所述后机翼(7)包括后机翼折叠部(22)和后机翼根部(23),所述后机翼折叠部(19)和所述后机翼根部(20)通过所述铰链(14)活动连接,所述后机翼涵道风扇(9)设置于所述后机翼根部(23)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厢(2)和所述后车厢(4)内,靠近所述车身(1)侧面位置分别设置有独立旋转轴(10),所述独立旋转轴(10)通过螺钉(13)与连接板(15)连接,所述连接板(15)分别与所述前机翼根部(20)和所述后机翼根部(23)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车厢(2)和所述后车厢(4)内,与所述独立旋转轴(10)对称的所述车身(1)的另一侧分别设置有分体旋转轴(11),所述分体旋转轴(11)连接有伸缩杆(12),所述伸缩杆(12)在所述分体旋转轴(11)内伸缩运动,所述伸缩杆(11)通过所述螺钉(13)与所述连接板(15)连接,所述连接板(15)分别与所述前机翼根部(20)和所述后机翼根部(23)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垂直起降的折叠翼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机翼收起时,所述前机翼折叠部(19)和所述后机翼折叠部(22)向所述前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