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保险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51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保险杠结构,包括主体,主体上方的左端向上隆起形成第一凸起部,右端向上形成第二凸起部,主体的下方形成向内侧弯折的中间弯折部,中间弯折部的外表面向外隆起形成加强部,主体中部向下延伸出梯形的延伸部,延伸部的下端面与加强部之间保留有间隙,延伸部的端部与中部弯折部外端之间形成沉槽,在中间弯折部的内表面固定设置有三个间隔布置的中间连接部,在左弯折部、右弯折部分别设置有边侧连接部;在主体内侧的上端边缘向内弯折形成裙边,在裙边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上层连接卡爪。本申请的保险杠结构通过凸起部、加强部、延伸部,提升结构强度,通过中间连接部、卡爪、边侧连接部,能够方便的将其安装到车体上。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rear bump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ar bumper structure of an automobil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the upper left end of the main body is raised upward to form the first convex part, the upper right end is formed the second convex part, the lower side of the main body is formed into an intermediate bending part which bends inwar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intermediate bending part is raised outward to form a strengthening part,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main body is extended downward.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extension part and the reinforcing part, and a caisson is formed between the end of the extension part and the outer end of the middle bending part. The upper edge of the inner end of the main body bends inward to form a skirt edge, and a plurality of upper connecting claws are arranged at intervals on the skirt edge. The bumper structure of the application can be conveniently installed on the car body by means of the convex part, the strengthening part and the extension part to enhance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through the intermediate connecting part, the claw and the side connecting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保险杠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保险杠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的安全装置。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今天的汽车前后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的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目前汽车的保险杠采用塑料,塑料保险杠具有强度、刚性和装饰性,从安全上看,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前后车体;从外观上看,可以很自然的与车体结合在一块,浑然成一体,具有很好的装饰性,成为汽车外形的重要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布局合理,便于装配的汽车后保险杠结构。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后保险杠结构,包括为平直条状的主体,主体的左端部向下弯折形成左弯折部,右端部向下弯折形成右弯折部;在主体上方的左端向上隆起形成第一凸起部,右端向上形成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与主体之间通过弧形过渡面连接,凸起部高出主体2侧面,第二凸起部开设有装配孔,主体的下方形成向内侧弯折的中间弯折部,中间弯折部的左端与左弯折部之间形成左让位缺口,中间弯折部的右端与右弯折部之间形成右让位缺口,中间弯折部的外表面向外隆起形成加强部,主体中部向下延伸出梯形的延伸部,延伸部的下端面与加强部之间保留有间隙,延伸部的端部与中部弯折部外端之间形成沉槽,在中间弯折部的内表面固定设置有三个间隔布置的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包括横向支板、纵向支板、卡块,横向支板为经过一次90°弯折的弯折板,纵向支板下端、横向支板下端分别与中间弯折部的内表面形成一体,纵向支板的侧边及顶端与横向支板固定连接形成一体,所述卡块固定设置于纵向支板的上端部;在左弯折部、右弯折部分别设置有边侧连接部;在主体内侧的上端边缘向内弯折形成裙边,在裙边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上层连接卡爪。所述边侧连接部包括连接柱、固定设置在弯折部上对连接柱形成支承的支承盒体,所述支承盒体包括U型的外支板和处于外支板中的内支板,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在外支板上。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保险杠结构通过凸起部、加强部、延伸部,提升结构强度,通过中间连接部、卡爪、边侧连接部,能够方便的将其安装到车体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另一视角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2、3所示,一种汽车后保险杠结构,包括为平直条状的注塑主体1,主体的左端部向下弯折形成左弯折部2,右端部向下弯折形成右弯折部3;在主体上方的左端向上隆起形成第一凸起部4,右端向上形成第二凸起部5,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与主体之间通过弧形过渡面6连接,凸起部高于注塑主体2cm,第二凸起部开设有装配孔7,装配孔用于安装传感器,主体的下方形成向内侧弯折的中间弯折部8,中间弯折部向内侧弯折的长度不超过左、右弯折部,中间弯折部的左端与左弯折部之间形成左让位缺口9,中间弯折部的右端与右弯折部之间形成右让位缺口10,中间弯折部的外表面向外隆起形成加强部11,主体中部向下延伸出梯形的延伸部12,延伸部的下端面与加强部之间保留有间隙13,延伸部的端部与中部弯折部外端之间形成沉槽14,在中间弯折部的内表面固定设置有三个间隔布置的中间连接部15,中间连接部包括横向支板16、纵向支板17、卡块18,横向支板为经过一次90°弯折的弯折板,纵向支板下端、横向支板下端分别与中间弯折部的内表面形成一体,纵向支板的侧边及顶端与横向支板固定连接形成一体,卡块固定设置于纵向支板的上端部,这样在横向支板与纵向支板之间形成空腔19,以减少重量;卡块的前端部为凸起卡持部20,凸起卡持部的上表面为15°的倾斜导向面21,凸起卡持部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横向支板的高度,以便装配时对接插部位插入过程中形成挡位,卡持部与纵向支板之间形成2cm宽度的卡持空间22,以便于接插部的卡入。在左弯折部、右弯折部分别设置有边侧连接部23;在主体内侧的上端边缘向内弯折形成裙边24,在裙边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上层连接卡爪25,这里的卡爪与上面的卡块可以采用相同结构。裙边的边缘处26朝下倾斜,这样便于接插时,卡爪与对应接插部的配合。其中,边侧连接部包括连接柱27、固定设置在弯折部上对连接柱形成支承的支承盒体,支承盒体包括U型的外支板28和处于外支板中的内支板29,连接柱固定连接在外支板上。内支板的两端与外支板内壁一体成型,内支板的下端与外支板的下端与弯折部一体成型,以增强支承盒体的强度及减少重量。在左弯折部、右弯折部内表面的最前端一体设置有接插对位结构,其包括三个间隔布置的导向板30,导向板之间平行设置,最外侧的导向板上的边缘进行弯折,形成挡位部31,以在对位装配时形成限位,保证装配的精准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保险杠结构,包括为平直条状的主体,其特征在于,主体的左端部向下弯折形成左弯折部,右端部向下弯折形成右弯折部;在主体上方的左端向上隆起形成第一凸起部,右端向上形成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与主体之间通过弧形过渡面连接,凸起部高出主体2cm,第二凸起部开设有装配孔,主体的下方形成向内侧弯折的中间弯折部,中间弯折部的左端与左弯折部之间形成左让位缺口,中间弯折部的右端与右弯折部之间形成右让位缺口,中间弯折部的外表面向外隆起形成加强部,主体中部向下延伸出梯形的延伸部,延伸部的下端面与加强部之间保留有间隙,延伸部的端部与中部弯折部外端之间形成沉槽,在中间弯折部的内表面固定设置有三个间隔布置的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包括横向支板、纵向支板、卡块,横向支板为经过一次90°弯折的弯折板,纵向支板下端、横向支板下端分别与中间弯折部的内表面形成一体,纵向支板的侧边及顶端与横向支板固定连接形成一体,所述卡块固定设置于纵向支板的上端部;在左弯折部、右弯折部分别设置有边侧连接部;在主体内侧的上端边缘向内弯折形成裙边,在裙边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上层连接卡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保险杠结构,包括为平直条状的主体,其特征在于,主体的左端部向下弯折形成左弯折部,右端部向下弯折形成右弯折部;在主体上方的左端向上隆起形成第一凸起部,右端向上形成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与主体之间通过弧形过渡面连接,凸起部高出主体2cm,第二凸起部开设有装配孔,主体的下方形成向内侧弯折的中间弯折部,中间弯折部的左端与左弯折部之间形成左让位缺口,中间弯折部的右端与右弯折部之间形成右让位缺口,中间弯折部的外表面向外隆起形成加强部,主体中部向下延伸出梯形的延伸部,延伸部的下端面与加强部之间保留有间隙,延伸部的端部与中部弯折部外端之间形成沉槽,在中间弯折部的内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贵庆
申请(专利权)人:赛伊马斯汽车部件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