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轮和使用该车轮的救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283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轮和使用该车轮的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轮架和周向均布在轮架上的多个轮片,所述轮片内侧设有两个径向支撑柱和连接在两个径向支撑柱下部的横向支撑柱,所述横向支撑柱第一端铰接在轮架上,所述轮架中心铰接有转架,所述转架具有多个径向杆,所述径向杆的外端通过中间连杆铰接横向支撑柱的第二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径向杆、中间连杆和径向支撑柱、横向支撑柱构成了双摇杆机构,实现车轮的双模式变形,使使用该车轮的救援车辆、移动机器人、特种车辆等移动设备能够适应任何复杂的地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能够全地形行驶,结构简单可靠,控制方便,提高了灾后救援的能力。

All terrain wheels and rescue equipment using the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ull terrain wheel and a rescue equipment used for the wheel. It includes a wheel rack and a plurality of wheels on the wheel frame, and the inside of the wheel is provided with two radial support columns and a transverse support column connected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two radial support columns, and the first end hinge of the transverse support column. On the wheel frame, the center of the wheel frame is articulated with a rotating frame, the frame has a plurality of radial poles, and the outer end of the radial rod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second end of the transverse support column through the middle connecting rod. The utility model consists of a radial bar, a middle connecting rod, a radial support column and a lateral support column to form a double rocker mechanism to realize the double pattern deformation of the wheel, so that the mobile equipment, such as the rescue vehicle, the mobile robot and the special vehicle, can adapt to any complex terrai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all terrai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reliable structure, convenient control and improved rescue capability after disa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轮和使用该车轮的救援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灾后救援、移动机器人、特种车辆等领域的全地形车轮和使用该车轮的救援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救援车辆的使用非常普遍,但由于其专门为崎岖、泥泞等路面设计的,因此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较大,其不适合在平坦路面上行驶,或者说行驶阻力较大,从而大大提高了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轮和使用该车轮的救援设备,该全地形车轮和救援设备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适应任何复杂地形的行驶。本技术全地形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轮架和周向均布在轮架上的多个轮片,所述轮片内侧设有两个径向支撑柱和连接在两个径向支撑柱下部的横向支撑柱,所述横向支撑柱第一端铰接在轮架上,所述轮架中心铰接有转架,所述转架具有多个径向杆,所述径向杆的外端通过中间连杆铰接横向支撑柱的第二端。进一步的,上述轮片呈弧形,周向均布的多个轮片构成圆形。进一步的,上述轮架上设有6个轮片,所述转架上也对应设有6个径向杆。进一步的,上述轮架包括同轴转动且平行间隔设置的前、后轮盘,前、后轮盘上均铰接有转架,所述前、后轮盘上均设有多个径向凸块,同一轮片上连接两组所述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每组即具有两个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其中一组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连接在轮片的前侧边上,另一组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连接在轮片的后侧边上,前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一端铰接在前轮盘上,前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二端铰接在前侧转架径向杆外端上,同样,后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一端铰接在后轮盘上,后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二端铰接在后侧转架径向杆外端上。进一步的,上述前侧的转架和后侧的转架连接在内轴上,所述前、后轮盘之间连接有外轴套,所述外轴套套设在内轴上,所述轮片外表面布设有外凸筋条。本技术使用全地形车轮的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设在车架上的两个以上全地形车轮,所述全地形车轮包括车轮轮架和周向均布在轮架上的多个轮片,所述轮片内侧设有两个径向支撑柱和连接在两个径向支撑柱下部的横向支撑柱,所述横向支撑柱第一端铰接在轮架上,所述轮架中心铰接有转架,所述转架具有多个径向杆,所述径向杆的外端通过中间连杆铰接横向支撑柱的第二端。进一步的,上述轮架上设有6个轮片,所述转架上也对应设有6个径向杆。进一步的,上述轮架包括同轴转动且平行间隔设置的前、后轮盘,前、后轮盘上均铰接有转架,所述前、后轮盘上均设有多个径向凸块,同一轮片上连接两组所述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每组即具有两个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其中一组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连接在轮片的前侧边上,另一组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连接在轮片的后侧边上,前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一端铰接在前轮盘上,前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二端铰接在前侧转架径向杆外端上,同样,后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一端铰接在后轮盘上,后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二端铰接在后侧转架径向杆外端上。进一步的,上述前侧的转架和后侧的转架连接在与车架铰接的内轴上,所述前、后轮盘之间连接有外轴套,所述外轴套套设在内轴上,所述轮片外表面布设有外凸筋条;所述车架上设有摄像头和机械臂。本技术全地形车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轮包括车轮轮架和周向均布在轮架上的多个轮片,所述轮片内侧设有两个径向支撑柱和连接在两个径向支撑柱下部的横向支撑柱,所述横向支撑柱第一端铰接在轮架上,所述轮架中心铰接有转架,所述转架具有多个径向杆,所述径向杆的外端通过中间连杆铰接横向支撑柱的第二端;在平坦路面上使用时,转架转动,使径向杆的外端通过中间连杆驱动横向支撑柱的第二端外移,使轮片两端与中心距相等,多个轮片构成一个圆形,便于在平坦路面行驶;而在不平坦的地面上使用时,转架反向转动,使径向杆的外端通过中间连杆驱动横向支撑柱的第二端内收,使轮片两端与中心距不等,多个轮片不构成一个圆形,在不平坦地面上具有较好摩擦力。本技术通过径向杆、中间连杆和径向支撑柱、横向支撑柱构成了双摇杆机构,实现车轮的双模式变形,使使用该车轮的救援车辆、移动机器人、特种车辆等移动设备能够适应任何复杂的地形,本技术优点:能够全地形行驶,结构简单可靠,控制方便,提高了灾后救援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全地形车轮一种状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全地形车轮一种状态的爆炸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全地形车轮另一种状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4是轮片的立体图;图5是轮架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救援设备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救援设备另一工作状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全地形车轮包括车轮轮架1和周向均布在轮架上的多个轮片2,所述轮片2内侧设有两个径向支撑柱3和连接在两个径向支撑柱下部的横向支撑柱4,所述横向支撑柱4第一端401铰接在轮架1上,所述轮架1中心铰接有转架5,所述转架5具有多个径向杆6,所述径向杆6的外端通过中间连杆7铰接横向支撑柱4的第二端402。进一步的,上述轮片呈弧形,周向均布的多个轮片构成圆形。进一步的,上述轮架上设有6个轮片,所述转架上也对应设有6个径向杆。进一步的,上述轮架1包括同轴转动且平行间隔设置的前轮盘101、后轮盘102,前、后轮盘上均铰接有转架5,所述前、后轮盘上均设有多个径向凸块103,同一轮片上连接两组所述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每组即具有两个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其中一组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连接在轮片的前侧边上,另一组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连接在轮片的后侧边上,前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一端铰接在前轮盘上,前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二端铰接在前侧转架径向杆外端上,同样,后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一端铰接在后轮盘上,后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二端铰接在后侧转架径向杆外端上。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前侧的转架和后侧的转架连接在内轴8上,所述前、后轮盘之间连接有外轴套9,所述外轴套套设在内轴上,所述轮片外表面布设有外凸筋条10。本技术使用全地形车轮的救援设备包括车架A和设在车架A上的两个以上全地形车轮B,所述全地形车轮B包括车轮轮架1和周向均布在轮架上的多个轮片2,所述轮片2内侧设有两个径向支撑柱3和连接在两个径向支撑柱下部的横向支撑柱4,所述横向支撑柱4第一端401铰接在轮架1上,所述轮架1中心铰接有转架5,所述转架5具有多个径向杆6,所述径向杆6的外端通过中间连杆7铰接横向支撑柱4的第二端402。进一步的,上述轮架上设有6个轮片,所述转架上也对应设有6个径向杆。进一步的,上述轮架包括同轴转动且平行间隔设置的前、后轮盘,前、后轮盘上均铰接有转架,所述前、后轮盘上均设有多个径向凸块,同一轮片上连接两组所述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每组即具有两个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其中一组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连接在轮片的前侧边上,另一组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连接在轮片的后侧边上,前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一端铰接在前轮盘上,前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二端铰接在前侧转架径向杆外端上,同样,后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一端铰接在后轮盘上,后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二端铰接在后侧转架径向杆外端上。进一步的,上述前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轮架和周向均布在轮架上的多个轮片,所述轮片内侧设有两个径向支撑柱和连接在两个径向支撑柱下部的横向支撑柱,所述横向支撑柱第一端铰接在轮架上,所述轮架中心铰接有转架,所述转架具有多个径向杆,所述径向杆的外端通过中间连杆铰接横向支撑柱的第二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轮架和周向均布在轮架上的多个轮片,所述轮片内侧设有两个径向支撑柱和连接在两个径向支撑柱下部的横向支撑柱,所述横向支撑柱第一端铰接在轮架上,所述轮架中心铰接有转架,所述转架具有多个径向杆,所述径向杆的外端通过中间连杆铰接横向支撑柱的第二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片呈弧形,周向均布的多个轮片构成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上设有6个轮片,所述转架上也对应设有6个径向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包括同轴转动且平行间隔设置的前、后轮盘,前、后轮盘上均铰接有转架,所述前、后轮盘上均设有多个径向凸块,同一轮片上连接两组所述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每组即具有两个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其中一组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连接在轮片的前侧边上,另一组径向支撑柱和横向支撑柱连接在轮片的后侧边上,前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一端铰接在前轮盘上,前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二端铰接在前侧转架径向杆外端上,同样,后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一端铰接在后轮盘上,后侧边上的横向支撑柱第二端铰接在后侧转架径向杆外端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的转架和后侧的转架连接在内轴上,所述前、后轮盘之间连接有外轴套,所述外轴套套设在内轴上,所述轮片外表面布设有外凸筋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荣厦贾文月谢宇任金波张翔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