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型车辆轮胎,包括轮胎本体、胎面和设在胎面两侧的胎侧,胎面与两侧的胎侧相接的部位分别为胎肩,胎面上分布有花纹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块组由第一花纹块、第二花纹块和中心花纹块组成,沿轮胎本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胎面上;其中,中心花纹块呈矩形,其较长的边所在的直线与轮胎本体的轴心线之间呈角度为a的夹角;第一花纹块和第二花纹块分列在中心花纹块的上、下两端;相邻花纹块组之间设置有用于排污的深沟槽。所述中间花纹块的四周边分别设置有连接筋。所述各花纹块上都设置有内沟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优良性能,可增强车辆的驾乘舒适性和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型车辆轮胎
本技术涉及车辆轮胎,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全地型车辆轮胎。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出售的普通车辆轮胎,主要是为了满足车辆对轮胎的最基本需求,即轮胎负荷能力、轮胎尺寸等性能的要求,而对于轮胎的其他性能则非常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备优良性能的全地型车辆轮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地型车辆轮胎,包括轮胎本体、胎面和设在胎面两侧的胎侧,所述胎面设置于轮胎本体上与地面相接触的部位,胎面与两侧的胎侧相接的部位分别为胎肩,胎面上分布有花纹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块组由第一花纹块、第二花纹块和中心花纹块组成, 沿轮胎本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胎面上;其中,中心花纹块呈矩形,其较长的边所在的直线与轮胎本体的轴心线之间呈角度为a的夹角;第一花纹块和第二花纹块分列在中心花纹块的上、下两端,第一花纹块的上端向外延伸至胎面左侧的左胎肩区域,第二花纹块的下端向外延伸至胎面右侧的右胎肩区域;相邻花纹块组之间设置有用于排污的深沟槽。进一步地说所述中间花纹块的四周边分别设置有连接筋,其中设在中间花纹块上、下两端的连接筋分别连接第一花纹块的下端、第二花纹块的上端;设在中间花纹块两个较长边上的连接筋分别连接上方花纹块组中的第二花纹块和下方花纹块组中的第一花纹块。所述第一花纹块上设置有第一花纹块内沟槽,第二花纹块上设置有第二花纹块内沟槽,中心花纹块上设置有中心花纹块内沟槽。所述夹角的角度a为40度-50度。更进一步说,所述夹角的角度a为45度。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轮胎花纹的互动性高,可充分发挥汽车在转弯、启动、制动时的抓着性能,降低磨耗,提高操作性能;2、连接筋可以加强花纹块之间的牢固性,防止掉块,并且,可起到轮胎花纹磨耗深度的安全警示和分流排污槽内污物的作用,可以有效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3、内沟槽具有较好的收缩性,给各花纹块带来柔动性,从而提高驾乘舒适性,还能调整胎面的抓着力,提高轮胎的散热性能,降低噪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胎面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照附图,本技术所述的全地型车辆轮胎,包括轮胎本体、胎面2和设在胎面 2两侧的胎侧,所述胎面2设置于轮胎本体上与地面相接触的部位,胎面2与两侧的胎侧相接的部位分别为胎肩,胎面2上分布有花纹块组。所述花纹块组由第一花纹块41、第二花纹块43和中心花纹块42组成,沿轮胎本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胎面2上。其中,中心花纹块42呈矩形,其较长的边所在的直线与轮胎本体的轴心线之间呈角度为a的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a为40度-50度。本实施例中,夹角的角度a为45度。第一花纹块41和第二花纹块43分列在中心花纹块42的上、下两端,第一花纹块41的上端向外延伸至胎面2左侧的左胎肩区域1,第二花纹块43的下端向外延伸至胎面2右侧的右胎肩区域3。相邻花纹块组之间设置有用于排污的深沟槽55。上述的结构设计提高了轮胎花纹的互动性,可充分发挥汽车在转弯、启动、制动时的抓着性能,降低磨耗,提高操作性能。所述中间花纹块42的四周边分别设置有连接筋54,以加强花纹块之间的牢固性, 防止掉块,并且,可起到轮胎花纹磨耗深度的安全警示和分流排污槽内污物的作用,可以有效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其中设在中间花纹块42上、下两端的连接筋分别连接第一花纹块41的下端、第二花纹块43的上端;设在中间花纹块42两个较长边上的连接筋分别连接上方花纹块组中的第二花纹块和下方花纹块组中的第一花纹块。所述第一花纹块41上设置有第一花纹块内沟槽51,第二花纹块43上设置有第二花纹块内沟槽53,中心花纹块42上设置有中心花纹块内沟槽43。各内沟槽具有较好的收缩性,给各花纹块带来柔动性,从而提高驾乘舒适性,还能调整胎面的抓着力,提高轮胎的散热性能,降低噪声。权利要求1.一种全地型车辆轮胎,包括轮胎本体、胎面(2)和设在胎面(2)两侧的胎侧,所述胎面 2)设置于轮胎本体上与地面相接触的部位,胎面(2)与两侧的胎侧相接的部位分别为胎肩,胎面(2)上分布有花纹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块组由第一花纹块(41)、第二花纹块(43)和中心花纹块(42)组成,沿轮胎本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胎面(2)上;其中,中心花纹块(42)呈矩形,其较长的边所在的直线与轮胎本体的轴心线之间呈角度为a的夹角;第一花纹块(41)和第二花纹块(43)分列在中心花纹块(42)的上、下两端,第一花纹块(41)的上端向外延伸至胎面(2)左侧的左胎肩区域(I),第二花纹块(43)的下端向外延伸至胎面(2)右侧的右胎肩区域(3);相邻花纹块组之间设置有用于排污的深沟槽(55)。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地型车辆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花纹块(42)的四周边分别设置有连接筋(54),其中设在中间花纹块(42)上、下两端的连接筋分别连接第一花纹块(41)的下端、第二花纹块(43)的上端;设在中间花纹块(42)两个较长边上的连接筋分别连接上方花纹块组中的第二花纹块和下方花纹块组中的第一花纹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型车辆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花纹块(41)上设置有第一花纹块内沟槽(51),第二花纹块(43)上设置有第二花纹块内沟槽(53),中心花纹块(42)上设置有中心花纹块内沟槽(43)。4.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全地型车辆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角度a为40度-50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型车辆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角度a为45度。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型车辆轮胎,包括轮胎本体、胎面和设在胎面两侧的胎侧,胎面与两侧的胎侧相接的部位分别为胎肩,胎面上分布有花纹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块组由第一花纹块、第二花纹块和中心花纹块组成,沿轮胎本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胎面上;其中,中心花纹块呈矩形,其较长的边所在的直线与轮胎本体的轴心线之间呈角度为a的夹角;第一花纹块和第二花纹块分列在中心花纹块的上、下两端;相邻花纹块组之间设置有用于排污的深沟槽。所述中间花纹块的四周边分别设置有连接筋。所述各花纹块上都设置有内沟槽。本技术具有优良性能,可增强车辆的驾乘舒适性和安全性。文档编号B60C11/24GK202806226SQ20122044211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1日专利技术者李克, 胡振旭, 米佩彬, 董晓静, 张景亮 申请人:山东省三利轮胎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地型车辆轮胎,包括轮胎本体、胎面(2)和设在胎面(2)两侧的胎侧,所述胎面(2)设置于轮胎本体上与地面相接触的部位,胎面(2)与两侧的胎侧相接的部位分别为胎肩,胎面(2)上分布有花纹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块组由第一花纹块(41)、第二花纹块(43)和中心花纹块(42)组成,沿轮胎本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胎面(2)上;其中,中心花纹块(42)呈矩形,其较长的边所在的直线与轮胎本体的轴心线之间呈角度为a的夹角;第一花纹块(41)和第二花纹块(43)分列在中心花纹块(42)的上、下两端,第一花纹块(41)的上端向外延伸至胎面(2)左侧的左胎肩区域(1),第二花纹块(43)的下端向外延伸至胎面(2)右侧的右胎肩区域(3);相邻花纹块组之间设置有用于排污的深沟槽(5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克,胡振旭,米佩彬,董晓静,张景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三利轮胎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