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舱室的搭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3786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0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舱室的搭接结构,包括发舱纵梁板、流水槽挡板、轮包、发舱纵梁、塔包、前防撞梁连接板、翼子板、发舱盖板及翼子板固定支架;发舱纵梁板与发舱纵梁连接;流水槽挡板的下端与发舱纵梁板叠加并与发舱纵梁固定连接;发舱纵梁板的上端面高于发舱纵梁的上端面。本技术方案通过改进发舱纵梁结构及拼焊方式,能够有效阻挡雨水进入发舱,保证发舱干燥的环境,保护发舱内的电子元件;并且本申请的搭接结构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A lap structure of an engine compartme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ap structure of an engine compartment, which includes a cabin longitudinal beam plate, a flow groove baffle, a wheel package, a cabin longitudinal beam, a tower bag, a front collision beam connection plate, a wing plate, a hatch cover plate and a wing plate fixed bracket, and a cabin longitudinal beam plate connected with a cabin longitudinal beam; the lower end of the flow groove plate is superimposed on the longitudinal beam plate of the cabin and is combined with the tank.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longitudinal beam plate of the hatch cabin is higher tha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cabin longitudinal beam. This technical schem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rain from entering the cabin, ensure the drying environment of the cabin, and protect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s in the cabin, and the overlapping structure of this application is simple, convenient and practic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舱室的搭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身
,特别是指一种发动机舱室的搭接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发动机舱盖板与车身搭接结构复杂,其中翼子板与发舱盖板之间的搭接会有逢隙,考虑雨天影响,雨水会倒灌到发舱内,为了解决雨水倒灌到发舱内的问题,现有技术通过大量的密封结构来实现密封,而密封结构导致生产工艺复杂,制造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舱室的搭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较好的解决雨水倒灌入发舱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发动机舱室的搭接结构,包括发舱纵梁板、流水槽挡板、轮包、发舱纵梁、塔包、前防撞梁连接板、翼子板、发舱盖板及翼子板固定支架;所述发舱纵梁板与所述发舱纵梁连接;所述流水槽挡板的下端与所述发舱纵梁板叠加并与所述发舱纵梁固定连接;所述轮包的上表面与所述发舱纵梁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塔包的下端与所述发舱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塔包的上端与所述流水槽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前防撞梁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发舱纵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翼子板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发舱纵梁上,所述翼子板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翼子板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翼子板与所述发舱盖板搭接;所述发舱纵梁板的上端面高于所述发舱纵梁的上端面。还包括发舱隔音板,所述发舱隔音板的一端与所述发舱盖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在所述流水槽挡板及所述发舱纵梁上均设置有降重孔。所述发舱纵梁的内侧设置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所述发舱纵梁的上表面、所述流水槽挡板及所述发舱纵梁板组成流水槽结构。所述翼子板固定支架为几字型结构,在翼子板支架的弯折处均设置有加强凹坑。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通过改进发舱纵梁结构及拼焊方式,能够有效阻挡雨水进入发舱,保证发舱干燥的环境,保护发舱内的电子元件;并且本申请的搭接结构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发舱部分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部分发舱搭接结构分解图;图3为移除发舱盖板后的搭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翼子板固定支架示意图;图5为发舱盖板与发舱隔音板分解图;图6为发舱纵梁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发舱纵梁板,2轮包,3发舱纵梁,4翼子板,5固定螺栓,6发舱盖板,7发舱隔音板,8翼子板固定支架,9流水槽挡板,10塔包,11前防撞梁连接板,31内翻边结构,32降重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舱室的搭接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发舱纵梁板1、流水槽挡板9、轮包2、发舱纵梁3、塔包10、前防撞梁连接板11、发舱隔音板7、翼子板4、发舱盖板6及翼子板固定支架8。如图3至6所示,发舱隔音板的一端与发舱盖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发舱纵梁板1与发舱纵梁3通过焊接连接;流水槽挡板9的下端与发舱纵梁板1叠加并与发舱纵梁3固定连接,叠加结构增加焊接面积;发舱纵梁板1的上端面高于发舱纵梁3的上端面。在流水槽挡板9及发舱纵梁3上均设置有降重孔32,起到隆重、降成本、增加受力面积的作用。轮包2的上表面与发舱纵梁板1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塔包10的下端与发舱纵梁3固定连接,塔包10的上端与流水槽挡板9固定连接。前防撞梁连接板11的上端与发舱纵梁3的一端固定连接。翼子板固定支架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于发舱纵梁上,翼子板4通过固定螺栓5与翼子板固定支架8固定连接;翼子板4与发舱盖板6搭接;发舱纵梁3的内侧设置有内翻边结构31,内翻边结构、发舱纵梁的上表面、流水槽挡板及发舱纵梁板组成流水槽结构。在本申请中,发舱纵梁面对翼子板的一侧为外侧,与外侧相对的一侧为内侧,本申请通过将发舱纵梁内侧增加内翻边结构,增加与其他部件的焊接面积,同时可以起到阻挡通过发舱盖板与翼子板之间的缝隙流进的雨水进入发舱内部。翼子板固定支架为几字型结构,在翼子板支架的弯折处均设置有加强凹坑,主要起到加强其刚度的作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极其等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舱室的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舱纵梁板、流水槽挡板、轮包、发舱纵梁、塔包、前防撞梁连接板、翼子板、发舱盖板及翼子板固定支架;所述发舱纵梁板与所述发舱纵梁连接;所述流水槽挡板的下端与所述发舱纵梁板叠加并与所述发舱纵梁固定连接;所述轮包的上表面与所述发舱纵梁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塔包的下端与所述发舱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塔包的上端与所述流水槽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前防撞梁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发舱纵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翼子板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发舱纵梁上,所述翼子板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翼子板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翼子板与所述发舱盖板搭接;所述发舱纵梁板的上端面高于所述发舱纵梁的上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舱室的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舱纵梁板、流水槽挡板、轮包、发舱纵梁、塔包、前防撞梁连接板、翼子板、发舱盖板及翼子板固定支架;所述发舱纵梁板与所述发舱纵梁连接;所述流水槽挡板的下端与所述发舱纵梁板叠加并与所述发舱纵梁固定连接;所述轮包的上表面与所述发舱纵梁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塔包的下端与所述发舱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塔包的上端与所述流水槽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前防撞梁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发舱纵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翼子板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发舱纵梁上,所述翼子板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翼子板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翼子板与所述发舱盖板搭接;所述发舱纵梁板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甲旺高兴超王鑫刘雨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