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连杆角度调节沙发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3326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3 22:35
一种多连杆角度调节沙发床,包括靠背、扶手、底座、后踏板,前踏板和转向移动部件,通过前推和后拉位于扶手中的调节杆,带动位于底座中的连接杆,使其在连接杆槽内滑动,通过靠背、前踏板和后踏板联动,实现角度的改变,通过位于扶手部件中的定位部件,调节杆在任意角度的定位锁紧,从而定位沙发床,通过转向移动部件中的万向轮实现一定角度的沙发和床的移动和转向。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靠背、踏板的倾斜角度可以随意调整、同时调整的优点,同时,具有一定角度的沙发和床的任意移动和转向的优点,沙发结构稳定、可靠紧凑等优点,在使用操作方面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Multi link angle adjusting sofa bed

A multi link angle adjustment sofa bed, including backrest, armrest, base, rear pedal, front pedal and turning moving part, through front and back pull in the arm of the armrest, drive the connecting rod in the base to slide in the connecting rod slot, through the back, the front pedal and the rear pedal linkage, to realize the angle. Change, through the positioning parts in the armrest parts, the adjusting rod is locked at any angle, so as to locate the sofa bed and move and turn the sofa and bed at a certain angle by turning the universal wheel in the moving par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random adjustment and adjustment at the tilt angle of the back and pedal,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advantages of arbitrary moving and turning of the sofa and bed at a certain angle, the structure of the sofa is stable and reliable and compact, and has extensive practical value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sof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连杆角度调节沙发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沙发床,特别是一种多连杆角度调节沙发床。
技术介绍
常见的沙发床是通过调节不同卡槽的位置,实现靠背角度的调整,具有调节范围小,结构简单的缺点。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可以调整靠背以及沙发脚垫的沙发床,可以实现脚垫和靠背同时调整,但是无法分开来调整和连续调整。公布号为CN10495791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沙发床,包括沙发垫、支架、扶手和靠背,该靠背和床垫可在床状态和沙发状态转换时靠背与床垫之间角度固定,但不能实现多角度的连续调节。公布号CN10638840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沙发,包括靠背竖板、左右扶手、安装侧板等,具有结构可靠、节约空间的优点,但在折叠过程中,操作不方便,也不能实现角度的任意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连杆角度调节沙发床。该沙发床能够实现沙发床和座椅之间的自由转换,实现角度的连续调节。为了实现以上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连杆角度调节沙发床,包括靠背、扶手、底座、后踏板、前踏板和转向移动部件,其特点在于:所述的靠背包括一块背板、两根支撑杆、多根连接轴、两根背部长杆、两根背部短杆和两根中间连接杆;所述的背板的两侧面各固定一根支撑杆,所述的多根连接轴在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穿过背板并与两根支撑杆铰接,两根支撑杆的下部分别与所述的两根背部长杆和两根背部短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的两根中间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两根背部长杆的中部和两根背部短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的两根背部短杆的一端还与两个导向滑块铰接,所述的两根背部长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块底座侧后端板铰接;所述的扶手包括两根旋转轴、两块扶手板、两根调节杆、两个定位部件、两根联动杆和两根导向轴,并分别构成左扶手和右扶手,构成如下:所述的旋转轴穿过调节杆的中部与底座侧长板的中部铰接,所述的扶手板通过两端底部的扶手安装孔与底座板固定安装,所述的扶手板一端的上部有联动杆收纳孔,顶部有调节杆移动槽,顶部侧面嵌入定位部件,所述的调节杆穿过调节杆移动槽,调节杆的一端为扶手凸起,另一端有U形槽,侧面有半圆形卡槽;所述的导向轴嵌入并穿过U形槽与连接杆铰接;所述的定位部件包括操作杆、压簧、挡块和扶手板定位孔,所述的操作杆的上端略粗为手触点,中部偏下的圆周是限位凸起,下端为半球形触点,该操作杆的限位凸起之上依次套设所述的压簧、挡块后,所述的操作杆下端穿过所述的扶手板的扶手板定位孔,所述的半球形触点深入所述的调节杆移动槽中,操作杆上端的手触点伸出扶手板定位孔之外,所述的挡块)固定在所述的扶手板定位孔中部;所述的底座包括两块底座侧长板、两块底座侧后端板、四个导向滑块、两根连接杆、两根滑轴、底座板、支撑连轴和两块底座侧前端板;所述的两块底座侧长板两端的上部和下部均有定位孔,分别嵌入所述的两底座侧前端板一端的前端板定位销轴和所述的两底座侧后端板一端的后端板定位销轴,所述的两底座侧长板的两端侧面还有两个U形滑道,该U形滑道的上下表面有矩形槽供所述的四个导向滑块嵌入和滑动,所述的两底座侧长板的中部侧面分别有侧长板限位柱和侧长板弹簧固定柱,所述的两底座侧后端板的另一端侧面底部均有一个后端板拉簧固定柱,侧面上部又与支撑连轴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四个导向滑块的上下表面的矩形凸起嵌入所述的矩形槽中,所述的四个导向滑块的中部侧面与所述的两根滑轴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的两根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滑轴的两端铰接,该两根连接杆嵌入底座板的连接杆槽内并能够在连接杆槽中滑动,底座板的一端还有半圆形滑轴定位槽;所述的后踏板包括两根后拉簧、两根后腿长杆、两根后腿短杆、两根后腿杆、两根后腿轴和两根后中间杆;所述的两根后拉簧的两端分别与短板拉簧固定柱和位于两根后腿长杆中部的后腿拉簧固定柱相连,所述的两根后腿长杆的一端分别与两根后腿杆的中部靠下位置铰接,另一端从上往下依次与两底座侧后端板和两根后中间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的两根后腿短杆的一端分别与两根后腿杆的中部靠上位置铰接,另一端两个导向滑块铰接,所述的后中间杆的中部有后杆定位柱,另一端也与两个导向滑块铰接;所述的前踏板包括踏板、多根前连接轴、两根前腿杆、两根前踏板短杆、两根前踏板长杆、两根前踏板中间杆和两根前拉簧;所述的踏板的两侧面分别固定两根前腿杆,所述的多根前连接轴在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穿过踏板,并且与两前腿杆铰接,两前腿杆的中部和中部靠下又分别与所述的两前踏板短杆、两前踏板长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的两前踏板短杆的另一端与两个导向滑块铰接,同时与两前踏板中间杆的一端铰接,两根前踏板中间杆的另一端与两根前踏板长杆的中部靠上铰接,所述的两根前踏板长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块底座侧长板铰接,所述的两前踏板长杆的中部侧面有前腿拉簧固定柱,中部靠下有前杆定位柱,所述的两前拉簧的一端与两长板弹簧固定柱固定,另一端与前腿拉簧固定柱固定;所述的转向移动部件包括平顶、两曲杆和四个万向轮,所述的两曲杆的底部各固定一个万向轮,所述的转向移动部件的平顶与所述的底座(3)的底座板固定。所述的连接轴和前连接轴的根数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和减少。所述的扶手为两个并对称布置于所述的多连杆角度调节沙发床的两侧。所述的各铰接为销轴连接或铆接。通过定位部件的操作杆在压簧作用下的压入与弹出,限制调节杆的位置,实现定位,所述定位部件的数量和在扶手板顶部侧面的位置,根据实际沙发床角度调节的需求确定,通过定位部件与调节杆的接触,完成沙发床的角度调节;此外,变为座椅时,位于沙发前踏板方向的滑轴卡入底座板的半圆形滑轴定位槽,两根前踏板长杆的一侧与则长板限位柱接触完成限位,变为床时,两根前踏板短杆与前杆定位柱接触,两根中间连接杆与后杆定位柱接触,完成限位。所述的联动杆的两端有卡位块,圆周方向有内凹槽,能够自由伸长,辅助卡入调节杆侧面的半圆形卡槽,与调节杆共同运动,完成调节后联动杆收入联动杆收纳孔,完成联动杆收纳。所述的调节杆的扶手凸起方便人手操作。所述的两根后腿杆和两根前腿杆为上部细下部粗的板件,下部粗方便与地面接触,增加稳定性。在两根后拉簧和两根前拉簧的作用辅助完成所述沙发床的调节。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手动从联动杆收纳孔中取出联动杆,伸长后,卡入调节杆的半圆形卡槽,与调节杆共同运动,带动U形槽内的导向轴,导向轴穿过U形槽与连接杆连接,从而带动连接杆在连接杆槽内滑动,通过导向滑块,分别带动与导向滑块铰接的后腿短杆、后中间杆、背部短杆、中间连接杆,还有与导向滑块另一端的铰接的前踏板短杆、前踏板中间杆,从而带动背板和前踏板联动,实现沙发床的角度调节,通过弹出的定位部件的操作杆,挡住调节杆,实现定位,在后拉簧和前拉簧的作用下,实现拉紧,通过前踏板短杆与前杆定位柱接触,中间连接杆与后杆定位柱接触,还有滑轴嵌入滑轴定位槽实现最终沙发床极限位置的限位。前推调节杆,以相似的运动方式实现座椅机构的转换,此时通过前踏板长杆与长板限位柱接触,实现最终座椅姿态的限位。所述的沙发床变为床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克服了现有沙发床不能连续调节的问题,只需要手拉联动杆或者调节杆,就可以实现角度的连续调整,通过各个限位柱实现沙发床和座椅两种状态的限位,通过定位部件、后拉簧和前拉簧,实现任意角度的调整,简单可靠。2)所述的曲杆底部固定有万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连杆角度调节沙发床,包括靠背(1)、扶手(2)、底座(3)、后踏板(4),前踏板(5)和转向移动部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1)包括一块背板(1‑1)、两根支撑杆(1‑2)、多根连接轴(1‑3)、两根背部长杆(1‑4)、两根背部短杆(1‑5)和两根中间连接杆(1‑6);所述的背板(1‑1)的侧面固定有两根支撑杆(1‑2),所述的多根连接轴(1‑3)在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穿过背板(1‑1)并与两根支撑杆(1‑2)铰接,两根支撑杆(1‑2)的下部分别与所述的两根背部长杆(1‑4)和两根背部短杆(1‑5)的一端铰接,所述的两根中间连接杆(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两根背部长杆(1‑4)的中部和两根背部短杆(1‑5)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的两根背部短杆(1‑5)的一端还与两个导向滑块(3‑3)铰接,所述的两根背部长杆(1‑4)的另一端分别与两块底座侧后端板(3‑2)铰接;所述的扶手(2)包括两根旋转轴(2‑1)、两块扶手板(2‑2)、两根调节杆(2‑3)、两个定位部件(2‑4)、两根联动杆(2‑5)和两根导向轴(2‑6),并分别构成左扶手(2)和右扶手(2),构成如下:所述的旋转轴(2‑1)穿过调节杆(2‑3)的中部与底座侧长板(3‑1)的中部铰接,所述的扶手板(2‑2)通过两端底部的扶手安装孔(2‑2‑1)与底座板(3‑6)固定安装,所述的扶手板(2‑2)一端的上部有联动杆收纳孔(2‑2‑2),顶部有调节杆移动槽(2‑2‑3),顶部侧面嵌入定位部件(2‑4),所述的调节杆(2‑3)穿过调节杆移动槽(2‑2‑3),调节杆(2‑3)的一端为扶手凸起(2‑3‑1),另一端有U形槽(2‑3‑2),侧面有半圆形卡槽(2‑3‑3);所述的导向轴(2‑6)嵌入并穿过U形槽(2‑3‑2)与连接杆(3‑4)铰接;所述的定位部件(2‑4)包括操作杆(2‑4‑1)、压簧(2‑4‑2)、挡块(2‑4‑3)和扶手板定位孔(2‑4‑4),所述的操作杆(2‑4‑1)的上端略粗为手触点(2‑4‑1‑1),中部偏下的圆周是限位凸起(2‑4‑1‑2),下端为半球形触点(2‑4‑1‑3),该操作杆(2‑4‑1)的限位凸起(2‑4‑1‑2)之上依次套设所述的压簧(2‑4‑2)、挡块(2‑4‑3)后,所述的操作杆(2‑4‑1)下端的半球形触点(2‑4‑1‑3)穿过所述的扶手板(2‑2)的扶手板定位孔(2‑4‑4)深入所述的调节杆移动槽(2‑2‑3)中,操作杆(2‑4‑1)的上端的手触点(2‑4‑1‑1)伸出扶手板定位孔(2‑4‑4)之外,所述的挡块(2‑4‑3)固定在所述的扶手板定位孔(2‑4‑4)中部;所述的底座(3)包括两块底座侧长板(3‑1)、两块底座侧后端板(3‑2)、四个导向滑块(3‑3)、两根连接杆(3‑4)、两根滑轴(3‑5)、底座板(3‑6)、支撑连轴(3‑7)和两块底座侧前端板(3‑8);所述的两底座侧长板(3‑1)两端的上部和下部均有定位孔(3‑1‑1),分别嵌入所述的两底座侧前端板(3‑8)一端的前端板定位销轴(3‑8‑1)和所述的两底座侧后端板(3‑2)一端的后端板定位销轴(3‑2‑1),所述的两底座侧长板(3‑1)的两端侧面还有两个U形滑道(3‑1‑2),该U形滑道(3‑1‑2)的上下表面有矩形槽(3‑1‑3)供所述的四个导向滑块(3‑3)嵌入和滑动,所述的两底座侧长板(3‑1)的中部侧面分别有侧长板限位柱(3‑1‑4)和侧长板弹簧固定柱(3‑1‑5),所述的两底座侧后端板(3‑2)的另一端侧面底部均有一个后端板拉簧固定柱(3‑2‑2),侧面上部又与支撑连轴(3‑7)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四个导向滑块(3‑3)的上下表面的矩形凸起(3‑3‑1)嵌入所述的矩形槽(3‑1‑3)中,所述的四个导向滑块(3‑3)的中部侧面与所述的两根滑轴(3‑5)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的两根连接杆(3‑4)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滑轴(3‑5)的两端铰接,该两根连接杆(3‑4)嵌入底座板(3‑6)的连接杆槽(3‑6‑1)内并能够在连接杆槽(3‑6‑1)中滑动,底座板(3‑6)的一端还有半圆形滑轴定位槽(3‑6‑2);所述的后踏板(4)包括两根后拉簧(4‑1)、两根后腿长杆(4‑2)、两根后腿短杆(4‑3)、两根后腿杆(4‑4)、两根后腿轴(4‑5)和两根后中间杆(4‑6);所述的两根后拉簧(4‑1)的两端分别与短板拉簧固定柱(3‑2‑2)和位于两根后腿长杆(4‑2)中部的后腿拉簧固定柱(4‑2‑1)相连,所述的两根后腿长杆(4‑2)的一端分别与两根后腿杆(4‑4)的中部靠下位置铰接,另一端从上往下依次与两底座侧后端板(3‑2)和两根后中间杆(4‑6)的一端铰接,所述的两根后腿短杆(4‑3)的一端分别与两根后腿杆(4‑4)的中部靠上位置铰接,另一端两个导向滑块(3‑3)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连杆角度调节沙发床,包括靠背(1)、扶手(2)、底座(3)、后踏板(4),前踏板(5)和转向移动部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1)包括一块背板(1-1)、两根支撑杆(1-2)、多根连接轴(1-3)、两根背部长杆(1-4)、两根背部短杆(1-5)和两根中间连接杆(1-6);所述的背板(1-1)的侧面固定有两根支撑杆(1-2),所述的多根连接轴(1-3)在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穿过背板(1-1)并与两根支撑杆(1-2)铰接,两根支撑杆(1-2)的下部分别与所述的两根背部长杆(1-4)和两根背部短杆(1-5)的一端铰接,所述的两根中间连接杆(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两根背部长杆(1-4)的中部和两根背部短杆(1-5)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的两根背部短杆(1-5)的一端还与两个导向滑块(3-3)铰接,所述的两根背部长杆(1-4)的另一端分别与两块底座侧后端板(3-2)铰接;所述的扶手(2)包括两根旋转轴(2-1)、两块扶手板(2-2)、两根调节杆(2-3)、两个定位部件(2-4)、两根联动杆(2-5)和两根导向轴(2-6),并分别构成左扶手(2)和右扶手(2),构成如下:所述的旋转轴(2-1)穿过调节杆(2-3)的中部与底座侧长板(3-1)的中部铰接,所述的扶手板(2-2)通过两端底部的扶手安装孔(2-2-1)与底座板(3-6)固定安装,所述的扶手板(2-2)一端的上部有联动杆收纳孔(2-2-2),顶部有调节杆移动槽(2-2-3),顶部侧面嵌入定位部件(2-4),所述的调节杆(2-3)穿过调节杆移动槽(2-2-3),调节杆(2-3)的一端为扶手凸起(2-3-1),另一端有U形槽(2-3-2),侧面有半圆形卡槽(2-3-3);所述的导向轴(2-6)嵌入并穿过U形槽(2-3-2)与连接杆(3-4)铰接;所述的定位部件(2-4)包括操作杆(2-4-1)、压簧(2-4-2)、挡块(2-4-3)和扶手板定位孔(2-4-4),所述的操作杆(2-4-1)的上端略粗为手触点(2-4-1-1),中部偏下的圆周是限位凸起(2-4-1-2),下端为半球形触点(2-4-1-3),该操作杆(2-4-1)的限位凸起(2-4-1-2)之上依次套设所述的压簧(2-4-2)、挡块(2-4-3)后,所述的操作杆(2-4-1)下端的半球形触点(2-4-1-3)穿过所述的扶手板(2-2)的扶手板定位孔(2-4-4)深入所述的调节杆移动槽(2-2-3)中,操作杆(2-4-1)的上端的手触点(2-4-1-1)伸出扶手板定位孔(2-4-4)之外,所述的挡块(2-4-3)固定在所述的扶手板定位孔(2-4-4)中部;所述的底座(3)包括两块底座侧长板(3-1)、两块底座侧后端板(3-2)、四个导向滑块(3-3)、两根连接杆(3-4)、两根滑轴(3-5)、底座板(3-6)、支撑连轴(3-7)和两块底座侧前端板(3-8);所述的两底座侧长板(3-1)两端的上部和下部均有定位孔(3-1-1),分别嵌入所述的两底座侧前端板(3-8)一端的前端板定位销轴(3-8-1)和所述的两底座侧后端板(3-2)一端的后端板定位销轴(3-2-1),所述的两底座侧长板(3-1)的两端侧面还有两个U形滑道(3-1-2),该U形滑道(3-1-2)的上下表面有矩形槽(3-1-3)供所述的四个导向滑块(3-3)嵌入和滑动,所述的两底座侧长板(3-1)的中部侧面分别有侧长板限位柱(3-1-4)和侧长板弹簧固定柱(3-1-5),所述的两底座侧后端板(3-2)的另一端侧面底部均有一个后端板拉簧固定柱(3-2-2),侧面上部又与支撑连轴(3-7)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四个导向滑块(3-3)的上下表面的矩形凸起(3-3-1)嵌入所述的矩形槽(3-1-3)中,所述的四个导向滑块(3-3)的中部侧面与所述的两根滑轴(3-5)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的两根连接杆(3-4)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滑轴(3-5)的两端铰接,该两根连接杆(3-4)嵌入底座板(3-6)的连接杆槽(3-6-1)内并能够在连接杆槽(3-6-1)中滑动,底座板(3-6)的一端还有半圆形滑轴定位槽(3-6-2);所述的后踏板(4)包括两根后拉簧(4-1)、两根后腿长杆(4-2)、两根后腿短杆(4-3)、两根后腿杆(4-4)、两根后腿轴(4-5)和两根后中间杆(4-6);所述的两根后拉簧(4-1)的两端分别与短板拉簧固定柱(3-2-2)和位于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福蒋亚南张国龙郭琰漆良涛李磊于艳美高永生杨辰胡雨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