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075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1 0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重点是,通过第一预设温度线T为95℃至105℃,对后期炒菜过程进行稳定温度线控制,具体的通过第一加热阶段对食材进行预热和初步析出水分,以保证炒锅内温度T1在80℃至120℃内,即可以避免烧锅烧的过热,食物析出水分过多,又能避免温度太低,预热不充分,熟化效果不好。进一步地,通过第二加热阶段,在炒锅内形成稳定的温度线T2,通过判断其与预设第一预设温度线T的关系,针对不同析水速度的食材,分别进行控制,进一步保障了炒菜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具体效果,体现在通过温度结合控制食材的析出水速度,以实现食物析出水分效果较好,充分保留了炒菜的营养成分和熟化效果,提升了口感。

A stir fry process of a stir fry machin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tir fry process of a frying machine. Through the first preset temperature line T to 95 degrees C to 105 C, the temperature line is controlled by the stable temperature line in the later stage of the stir fry, and the material is preheated and preliminarily precipitated through the first heating stage, so as to ensure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fry pan is within 80 to 120 C, that is, it can be avoided. The overheating of the cooking pot and the excessive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food can also avoid the low temperature, inadequate preheating and poor curing effect. Further, through the second heating stage, the stable temperature line T2 is formed in the frying pa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 presupposed temperature line T and the presupposed temperature line is judged, and the ingredients for different water velocity are controlled separately, and the effect of the stir fry is further guaranteed. The specific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reflected in the control of the precipitation rate through the temperature combined with the material, so as to achieve the better effect of the food precipitation, fully retain the nutritive composition and curing effect of the stir fry, and improve the t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
技术介绍
炒菜机作为智能家电的产品,其推出后,得到了市场的很好反响,目前市场上的主要炒菜机结构为炒锅内设有搅拌铲,用户使用时,将食用油、食材、辅料一次性放入炒锅中,合盖启动炒菜。这种结构的炒菜机由于食材的种类、含水量等不同,导致炒菜时入味、翻炒、熟化的效果一般,甚至部分食材还会发生焦糊的风险,其主要原因是炒菜工艺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通过优化温度曲线,避免了炒菜时菜品水分过度析出或糊锅的风险。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所述炒菜机包括锅体、炒锅、锅盖、以及主控单元,锅盖上设有搅拌铲伸入炒锅内或者搅拌铲设置于炒锅内底部,锅体内设有加热炒锅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最大输出功率小于3000W,主控单元内至少设有第一预设温度线T,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线T为95℃至105℃,所述炒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食材添加阶段,倒入食用油于炒锅底部,加入食材,合上锅盖启动;步骤S2:第一加热阶段,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1加热炒锅至炒锅内温度达到T1,所述T1为80℃至120℃,所述P1为1000W至2200W,期间搅拌铲间歇低速搅拌或停止,进入步骤S3;步骤S3:第二加热阶段,启动搅拌铲旋转以翻炒食材,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2加热炒锅至炒锅内形成稳定的温度线T2,若所述T2=T,维持一段时间,进入步骤S4;若所述T2>T,且T2<200℃,维持一段时间,进入步骤S5;步骤S4:第三加热阶段,加热装置持续以设定功率P3加热炒锅,以使炒锅内维持在设定温度T3,T2<T3,T3<200℃,持续一段时间,进入步骤S5;步骤S5:收汁阶段,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4加热炒锅至收汁结束,完成炒菜。所述收汁阶段中,设有温升判断以检测收汁效果,所述的温升判断包括温度点判断或温度上升率判断。所述P1=P2=P3=P4;或者所述P1<P2=P3=P4;或者所述P1<P2=P3<P4;或者所述P1<P2>P3<P4,P2≤P4。所述收汁阶段中,包括恒温收汁、降温收汁、或升温收汁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加热阶段包括升温子阶段和析水子阶段,析水子阶段内的温度上升速度小于升温子阶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重点是,通过第一预设温度线T为95℃至105℃,对后期炒菜过程进行稳定温度线控制,具体的通过第一加热阶段对食材进行预热和初步析出水分,以保证炒锅内温度T1在80℃至120℃内,既可以避免烧锅烧的过热,食物析出水分过多,又能避免温度太低,预热不充分,熟化效果不好。进一步地,通过第二加热阶段,在炒锅内形成稳定的温度线T2,通过判断其与预设第一预设温度线T的关系,针对不同析水速度的食材,分别进行控制,进一步保障了炒菜效果。并且通过设置炒菜的温度上线200℃,避免温度过高,产生较多油烟的风险。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效果,体现在通过温度结合控制食材的析出水速度,以实现食物析出水分效果较好,充分保留了炒菜的营养成分和熟化效果,提升了口感。进一步地,所述收汁阶段中,设有温升判断以检测收汁效果,所述的温升判断包括温度点判断或温度上升率判断。通过温度判断收汁,在水析出多少不一的情况下,有效保证收汁效果的一致性。进一步地,所述P1=P2=P3=P4,程序控制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或者所述P1<P2=P3=P4,节约炒菜时间,保证菜品熟化效果,同时能提升炒菜效率;或者所述P1<P2=P3<P4,提升收汁的效果,收汁入味更加充分。或者所述P1<P2>P3<P4,P2≤P4,通过高温收汁,以实现快速收汁的效果。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阶段包括升温子阶段和析水子阶段,析水子阶段内的温度上升速度小于升温子阶段。通过在第一加热阶段中设置析水子阶段,保证水的析出时间,又避免水过分析出,避免糊锅。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炒菜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炒菜工艺实施方式一的温度曲线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炒菜工艺实施方式二的温度曲线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炒菜工艺实施方式三的温度曲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炒菜机包括锅体1、炒锅2、锅盖3,锅盖3上设有搅拌铲4伸入炒锅内或者搅拌铲设置于炒锅内底部,锅体1内设有加热炒锅2的加热装置5。也就是说,该炒菜机可以是搅拌铲可拆或不可拆固定设置在炒锅底部,也可以是可拆或不可拆固定在锅盖上,加热装置可以是电磁加热线盘,也可以其它加热装置,如热风加热、辐射加热或电热管、电热盘加热,该加热装置的最大输出功率小于3000W。作为家用电器,本专利技术中的炒菜机的功率范围1000W至2200W。优选为1400W至2000W。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炒菜机内设有主控单元,主控单元内至少设有第一预设温度线T,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线T为95℃至105℃,以作为后期温度控制的参考点。该炒菜机设有多种菜谱对应多种炒菜模式,至少一种炒菜模式或几种炒菜模式的组合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炒菜工艺,为方便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以下以食材举例说明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以食材为肉片、青椒为主食材,辅料为食用油、盐、醋等,举例说明用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来炒制青椒炒肉的有益效果。具体请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温度曲线图,具体过程如下:步骤S1:食材添加阶段,倒入食用油于炒锅底部,加入食材肉片、青椒和其它盐、醋等辅料,合上锅盖启动;炒菜机工作,进入第一加热阶段;步骤S2:第一加热阶段,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1加热炒锅至炒锅内温度达到T1,所述T1为80℃至120℃,所述P1为1000W至2200W,期间搅拌铲停止,进入步骤S3;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依据食材的种类选择在本阶段中采用搅拌铲低速搅拌或间歇低速搅拌。为方便描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定功率P1为具体为1600W,所述的T1为95℃至110℃。也就是说,采用1600W工作的第一加热阶段中,加热使炒锅内温度达到95℃至110℃。此时,青椒、肉片受热,较多的开始析出油脂、水,而食用油在加热过程中已预热完成。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食材的不同,通过本工艺的实验手段,可以在第一加热阶段中的T1选取的范围为80℃至120℃,但若低于80℃,预热效果不好,食材的受热也较少,析出水的量也太少,不利于翻炒。若高于120℃,食材容易黏附炒锅内壁,产生糊锅的风险,且食材过度析出水分,影响口感。步骤S3:第二加热阶段,启动搅拌铲旋转以翻炒食材,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2加热炒锅至炒锅内形成稳定的温度线T2,所述T2>T,且T2<200℃,维持一段时间,进入步骤S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P2=P1,也为1600W,而由于肉片、青椒为主食材,在第一加热阶段中,析出水较少,炒锅内温度上升较快,快速的超过了第一预设温度线T,而通过设定上线200℃,以避免产生较多的油烟。具体的就本实施例而言,炒锅内温度线T2为130℃至150℃,依据菜量的不同温度有浮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为提升爆炒的效果,也可以采用P2大于P1的加热,实现高温爆炒。步骤S5:收汁阶段,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4加热炒锅至收汁结束,完成炒菜。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设定功率P4=P1=P2,以方便控制。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P4>P2的方式,以提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所述炒菜机包括锅体、炒锅、锅盖、以及主控单元,锅盖上设有搅拌铲伸入炒锅内或者搅拌铲设置于炒锅内底部,锅体内设有加热炒锅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最大输出功率小于3000W,主控单元内至少设有第一预设温度线T,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线T为95℃至105℃,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食材添加阶段,倒入食用油于炒锅底部,加入食材,合上锅盖启动;步骤S2:第一加热阶段,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1加热炒锅至炒锅内温度达到T1,所述T1为80℃至120℃,所述P1为1000W至2200W,期间搅拌铲间歇低速搅拌或停止,进入步骤S3;步骤S3:第二加热阶段,启动搅拌铲旋转以翻炒食材,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2加热炒锅至炒锅内形成稳定的温度线T2,若所述T2=T,维持一段时间,进入步骤S4;若所述T2>T,且T2<200℃,维持一段时间,进入步骤S5;步骤S4:第三加热阶段,加热装置持续以设定功率P3加热炒锅,以使炒锅内维持在设定温度T3,T2<T3,T3<200℃,持续一段时间,进入步骤S5;步骤S5:收汁阶段,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4加热炒锅至收汁结束,完成炒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菜机的炒菜工艺,所述炒菜机包括锅体、炒锅、锅盖、以及主控单元,锅盖上设有搅拌铲伸入炒锅内或者搅拌铲设置于炒锅内底部,锅体内设有加热炒锅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最大输出功率小于3000W,主控单元内至少设有第一预设温度线T,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线T为95℃至105℃,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食材添加阶段,倒入食用油于炒锅底部,加入食材,合上锅盖启动;步骤S2:第一加热阶段,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1加热炒锅至炒锅内温度达到T1,所述T1为80℃至120℃,所述P1为1000W至2200W,期间搅拌铲间歇低速搅拌或停止,进入步骤S3;步骤S3:第二加热阶段,启动搅拌铲旋转以翻炒食材,加热装置以设定功率P2加热炒锅至炒锅内形成稳定的温度线T2,若所述T2=T,维持一段时间,进入步骤S4;若所述T2>T,且T2<200℃,维持一段时间,进入步骤S5;步骤S4:第三加热阶段,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林敏勇郭玉波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